QX/T 200-2013 生态气象术语.pdf
QX/T 200-2013
目 決次
前言
1范围
2基础术语
3大气要素术语
4水环境要素术语
5土壤要素术语
6生物要素术语
7灾害要素术语
参考文献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QX/T20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秘晓东、王静、陶健红、史志娟、张旭东、万信。
QX/T 200-2013
生态气象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生态气象常用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生态气象相关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也可参照。
2基础术语
2. 1
生态气象学eco-meteorology
研究天气与气候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的科学。
2. 2
生态气象要素eco-meteorologicalelements
用来反映和指示生态系统状况的大气、生物、土壤和水等的特征量。
2.3
生态气象观测eco-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
运用生态学和气象学的观测方法,对生态气象要素进行观测,获取相关数据。
2. 4
生态气象服务eco-meteorologicalservice
通过对生态气象观测数据的加工处理和研究分析,了解不同气象条件下生态系统变化的特点和规
律,为生态系统保护、恢复、管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服务。
2.5
生态气象评估eco-meteorologicalassessment
利用生态气象观测数据,依据生态气象指标和模型等,评价天气气候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影响。
3大气要素术语
3.1
气温日较差dailyrange of temperature
一昼夜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
3.2
适宜温度favorable temperature
适宜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
3.3
积温accumulated temperature
一定时期内逐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3. 4
活动温度active temperature
QX/T 200-2013
高于植物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
3.5
活动积温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一定时期内逐日活动温度之和。
3.6
有效温度effective temperature
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3.7
有效积温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一定时期内逐日有效温度之和。
3.8
干燥度aridity index
干燥指数
一段时间内植被需水量超过降水量的程度,通常用潜在蒸散量与降水量之比来表示。
3.9
湿润指数wetness index
一段时间内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之比。
3. 10
雪线snow line
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
3.11
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
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之和。
3. 12
总辐射globalradiation
水平面从上方2π立体角范围内接收到的直接日射和散射日射。
[GB/T 12936-2007,定义3.25]
3. 13
直接辐射directradiation
测量垂直太阳表面(视角约0.5°)的辐射和太阳周围很窄的环形天空的散射辐射。
3. 14
反射辐射reflectedradiation
太阳辐射被表面折回的、面不改变其单色组成的辐射。
[GB/T 12936-2007,定义3.30]
3.15
净全辐射net totalradiation
水平面上、下两表面所接收到的半球向全辐射数量之差。
[GB/T 12936-2007,定义3.32]
3.16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谱区辐射。
3. 17
反射率reflectance
2
QX/T 200-2013
物体反射的辐射与投射于其上的辐射之比。
3.18
日照时数sunshine duration
实照时数
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水平地面的时间数,单位为小时。
[GB/T 20481-2006,定义2.5]
3. 19
无霜期frost-free days
一年内终、初霜之间的持续日数。
3.20
气候生产潜力climaticpotentialproductivity
在其他条件处于最适状况时,当地气候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生物学产量。
4水环境要素术语
4. 1
水色color ofwater
水体的颜色。
4.2
浊度turbidity
由于水体中存在微细分散的悬浮...
QX/T 2-2016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pdf
ICS33.100 M04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2016 代替QX2一2000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at China new generation weather radar station 2016-09-29发布 2017-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2-2016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防护原则 3 5防雷等级划分 .3 6雷达站建筑物 3 7雷达天线及平台 4 8天线电缆及波导管 .5 9机房与设备 5 10通信与传输系统 .5 11配电系统 6 12其他附属装置 7 13防雷装置的维护与管理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修正值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防雷区划分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数据传输线缆与其他干扰源的间距11 附录D(规范性附录)电涌保护器的选择与安装 12 参考文献 16 I QX/T2-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2一2000《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与QX2一200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属性,由强制性标准修订为推荐性标准; ——增加了雷达站防雷设计、施工应与雷达站工程建设同步进行的防护原则,取代原标准的4.3条 的内容(见4.3); 一修改了雷达站防雷等级划分方法(见5.2 2000年版5.4的表1); 增加了接闪杆设置方位的要求(见6.4); 一修改了各类等电位连接导体最小截面积的要求(见6.8表2 2000年版的6.5表2); 修改了对雷达站接地电阻值的要求(见6.9 2000年版12.4); 一增加了对雷达站内不同建筑物之间接地装置连接的要求(见6.10); 一增加了接闪杆安装应与雷达天线吊装同步进行的要求(见7.1); 修改了接闪杆安装数量的要求(见7.2 2000年版的7.1); —删除了采用接闪线作接闪器的要求(见7.2 2000年版的7.1); 一增加了玻璃钢接闪杆适应当地极端天气条件的要求(见7.4); 一增加了雷达机房设置位置的要求(见9.1); —增加了机房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的要求(见9.3); 一删除了采用有线方式传输雷达数据时的要求(2000年版的10.2); 一增加了通信及传输系统信号线缆选择SPD的要求(见10.5); 一修改了电源SPD主要技术参数选择的要求(见11.4、11.5、11.6、11.7 2000年版的11.4、 11.5、11.6和11.8); 一删除了电源SPD响应时间的要求(2000年版的11.8); 一增加了变配电室与雷达机房建筑物分离时变压器低压侧配电柜SPD的要求(见11.8); 一增加了在高海拔地区选择SPD的提示要求(见11.11); 一增加了对无人值守的雷达站可采用具有自动监测功能的SPD系统的要求(见11.12); 一增加了配置电源电涌保护器宜兼顾供电连续性和防雷保护连续性的要求(见11.14); 一删除了第12章,将其内容转移到第6~12章中; —增加雷达站防雷装置的维护与管理方面的要求(见第13章); 一修改了附录的内容(见附录A、附录B 附录C 附录D 20O0年版的附录A、附录B 附录C).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湖北省防雷中心、河南省防雷中心、中国气象局综 合观测司雷达处、四川省防雷中心、浙江东方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平健,王学良、李如箭、张玉桦、李政、包炳生、程飞、徐志敏、李京校、钱慕晖、 逯曦、张宇龙、李国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2—2000. Ⅲ QX/T2-2016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站(以下简称雷达站)的雷电防护原则、防雷等级划分,雷达站建筑 物、雷达系统、配电系统、其他装置及防雷装置的维护与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的防雷设计、施工与改造.其他天气雷达站的雷电防护可参照 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
QX/T 199-2013 香蕉寒害评估技术规范.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81一2013 QX 816-6617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9-2013 香蕉寒害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ld damage assessment of banana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香蕉寒害评估技术规范 QX/T199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 cmp.cma.gov 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1字数:30千字 2014年11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35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99-201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香蕉寒害评估的主要内容2 5单站香蕉寒害评估 2 5.1寒害等级评估 2 5.2寒害的产量损失评估3 6区域香蕉寒害评估 .3 6.1寒害等级评估 .3 6.2寒害影响范围评估 6.3寒害的产量损失评估 4 7香蕉寒害评估的技术流程和操作步骤 4 7.1技术流程 4 7.2操作步骤 4 参考文献 ....6 I QX/T199-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燕、容军、丁美花、匡昭敏、欧钊荣、谭宗琨、李莉. Ⅲ QX/T199-2013 引言 我国香蕉产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等地.寒害已成为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的最主要 气象灾害.寒害不仅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而且严重时会造成大量香蕉植株受害致死,影响来年的香蕉 正常生产.目前,香蕉寒害评估缺乏相对统一和规范的技术方法,由于标准不同,选择的致灾因子、灾害 评估指标以及采用的评估技术方法差异很大,致使各地的监测评估缺乏可比性,定量性较差,难以进行 时空比较.因此,为了比较客观、定量地评估寒害对香蕉的影响,特编制本标准,以使香蕉寒害评估技术 规范化、标准化,为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布局优化调整及防灾救灾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V ...
QX/T 198-2013 杨梅冻害等级.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80—2013 QX 816866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8-2013 杨梅冻害等级 Grade of freezing injury to Myrica rubra trees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杨梅冻害等级 QX/T198-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 cmp.cma.gov 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0.75字数:22.5千字 2014年11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34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98-201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杨梅冻害等级划分 1 附录A(资料性附录)杨梅树体的主干和主枝示意图 .3 参考文献 .4 I QX/T198-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仙居县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志风、姚益平、梁森苗、徐宗焕、李仁忠、朱寿燕. Ⅲ QX/T198-2013 杨梅冻害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梅种植区越冬期冻害和开花期冻害的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杨梅种植区越冬期冻害和开花期冻害的监测、预报和评估等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温air temperature 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1: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是离地面1.50m高度处百叶箱内观测的气温.单位为摄氏度(℃),数据取一位小数. 注2:改写QX/T50—2007 定义3.1. 2.2 日最低气温daily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前一日20时(北京时)至当日20时之间气温的最低值. 注:单位为摄氏度(℃),数据取一位小数. 2.3 日平均气温daily mean air temperature 前一日20时(北京时)至当日20时之间02时、08时、14时和20时4次气温的平均值. 注:单位为摄氏度(℃),数据取一位小数. 2.4 越冬期冻害freezing injury to Myrica rubra trees overwintering period 杨梅树体在上一年刚停止生长到当年开始恢复生长这一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的时段内,由于气温下 降到一定范围使杨梅树体出现受冻症状. 注:杨梅越冬期冻害主要发生在上一年12月至当年2月. 2.5 开花期冻害freezing injury to Myrica rubra trees during flowering stage 杨梅花序从刚露白(雌株或雄株的花枝上花芽刚裂开,有花序露出)到基本脱落(80%以上花序调萎 脱落)这一时段内,花蕾出现受冻症状. 注:杨梅开花期冻害主要发生在3月至4月. 3杨梅冻害等级划分 3.1划分指标 在杨梅越冬期和开花期,利用日最低气温和持续天数或者日平均气温和持续天数作为冻害划分 指标. 1 ...
QX/T 197-2013 柑橘冻害等级.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79—201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7-2013 柑橘冻害等级 Grade of freezing injury to citrus trees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197-201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符号 .1 4单站冻害指数计算和等级划分 2 5区域冻害指数计算和等级划分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柑橘单站冻害的表现 .4 参考文献 5 I QX/T19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湖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浙江省气候中心、福建省气象科 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筱玲、王保生、杨爱萍、陈正洪、金志凤、陈惠、刘文英、郭瑞鸽、马德栗. Ⅲ QX/T197-2013 柑橘冻害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柑橘种植区越冬期内单站冻害和区域冻害的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柑橘种植区越冬期内冻害的监测、预报和评估等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越冬期overwintering period 柑橘可采成熟期至春芽开放期. 注:一般为上年12月至当年2月.可采成熟期、春芽开放期见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柑橘物候期. 2.2 持续降水日数days of continuous rainfall 柑橘越冬期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0.1mm的连续日数. 2.3 旱冻指数index of drought-freezing injury 利用最低气温、降水距平等要素综合度量柑橘越冬期遭受冻害和干旱双重灾害程度的数值. 2.4 湿冻指数index of wet-freezing injury 利用最低气温、持续降水日数等要素综合度量柑橘越冬期遭受冻害和潮湿双重灾害程度的数值. 2.5 单站冻害指数single station index of freezing injury 度量柑橘单站冻害程度的数值. 2.6 区域冻害指数regional index of freezing injury 度量柑橘区域冻害程度的数值. 3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F:区域冻害指数. f:单站冻害指数. I:旱冻指数. Iw:湿冻指数. Q:柑橘冻害气象因子级数. R:12月1日至冻害评估、预警当日,最迟至越冬期结束期间的降水距平百分率(%). R:12月1日至冻害评估、预警当日,最迟至越冬期结束期间的最长持续降水日数,单位为天(d). 1 QX/T197-2013 T:12月1日至冻害评估、预警当日,最迟至越冬期结束期间的日最低气温小于或等于一1.5℃的 最长持续日数,单位为天(d). T:12月1日至冻害评估、预警当日,最迟至越冬期结束期间的极端最低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y:单站冻害等级的量化值. 4单站冻害指数计算和等级划分 4.1柑橘冻害气象因子的分级 柑橘冻害气象因子TD、Ra、R、T的分级见表1. 表1柑橘冻害气象因子分级 Q TD/℃ R/% R./d T./d 0 Tn>-3 R>-30 R<2 T.<2 1 -5<TD≤-3 -40<R ≤-30 2≤R <5 2≤T<4 2 -7<TD≤-5 -50<R ≤-40 5≤R <10 4≤T<6 3 -9<TD≤-7 -60<R -50 10≤R <15 6≤T<8 4 -11<TD≤-9 -70<R ≤-60 15≤R<20 8≤T<10 5 Tn-11 R-70 R≥20 T≥10 4.2旱冻指数计算 I aQ(TD)a2Q(R.)aQ(T.) (1) 式中: a1、a2、a3 —影响系数,取值分别为6、1、3; Q(T)、Q(R)、Q(T)一分别为根据T、R、T确定的柑橘冻害气象因子级数,确定方法见 表1. 4.3湿冻指数计算 Iwi =bQ(TD)b2Q(R.)bsQ(T.) (2) 式中: b1、b2、bs —影响系数,取值分别为6、1、3; Q(T)、Q(R)、Q(T)一一分别为根据TD、Rn、T.确定的柑橘冻害气象因子级数,确定方法见 表1. 4.4单站冻害指数计算 单站冻害指数取早冻指数、湿冻指数的最大值. f=max( Iwfi (3) 4.5单站冻害等级划分 单站冻害等级根据单站冻害指数∫确定,分为5个等级.单站冻害等级的划分和量化值见表2. 各级冻害的表现参见附录A. 2 ...
QX/T 196-2013 静止气象卫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故障等级.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78一2013 QX 8698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6-2013 静止气象卫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 运行故障等级 Malfunction level of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on orbit and its ground application system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静止气象卫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故障等级 QX/T196-2013 *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 cmp.cma.gov 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0.75字数:22.5千字 2014年11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42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96-201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静止气象卫星在轨运行故障等级 1 2.1灾难性故障 1 2.2一级故障 1 2.3二级故障 .1 2.4三级故障 1 3静止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故障等级 1 3.1一级故障 1 3.2二级故障 ..2 3.3三级故障 2 参考文献 3 I QX/T19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彩英、程朝晖、林维夏、赵现纲、陈秀娟、屈兴之、房静欣. Ⅲ QX/T196-2013 引言 随着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发射数量的增加,尤其是投入业务运行的卫星数量增加,静止气象卫星及其 地面应用系统的故障诊断及排除工作日益增多.为了尽快查找、分析故障原因,准确确定故障性质及影 响,积极采取应急措施和安排抢修工作,有必要根据静止气象卫星在轨运行的状况和地面应用系统的运 行状况以及对卫星观测业务的影响程度,确定相应的故障等级. V ...
QX/T 195-2013 电离层垂直探测规范.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77一201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5-2013 电离层垂直探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ionospheric vertical sounding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电离层垂直探测规范 QX/T195-2013 *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 cmp.cma.gov 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1.75字数:52.5千字 2014年11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44定价:17.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95-201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电离层观测站 1 4总体要求 2 5日常业务运行和维护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离层观测站标识编码规则4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离图预处理和标定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电离层垂测记录报表式样 .14 附录D(规范性附录)值班日志和设备维护记录表式样17 I QX/T19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347/ SC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帅方红、苏卫东、张立多、钟卓约、陈体廉. Ⅲ QX/T195-2013 引言 电离层是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的重要对象之一.针对我国地区特殊性进行局地电离层探测,是我国 开展电离层预报预警和服务的重要保障.为规范利用电离层测高仪进行电离层垂直探测的业务活动, 特制定本标准. N ...
QX/T 194-2013 系留气艇气象观测系统.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76—2013 QX 816661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4-2013 系留气艇气象观测系统 Tethered balloon based meteorological observing system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系留气艇气象观测系统 QX/T194-2013 *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 cmp.cma.gov 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1字数:30千字 2014年11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36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94-201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系统组成 1 5技术要求 .2 6试验方法 4 7标志、使用说明书 9 8何装运输、.10 I QX/T19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凯、王勇、雷勇、丁海芳、王启万、吴展、张重明、孙宝来. Ⅱ QX/T194-2013 系留气艇气象观测系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系留气艇气象观测系统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大气边界层的系留气艇观测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6587.6一1986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11463一1989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T12339一2008防护用内包装材料 GB/T13384一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JB2072一1994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QX/T8气象仪器术语 ANSI/EIA359-A-1-1988专用颜色一颜色识别和编码的标准色(ANSI/EIA359-A-1984的补充 1)Special Colors-Standard Colors for Color Identification and Coding (addendum No.1 to ANSI/EIA 359-A-1984) 3术语和定义 QX/T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绞车winch 具有一个水平安装可卷绕绳索的卷筒或绞缆筒的机械. 注:是系留气艇观测系统的驱动部分. 3.2 绕线速度winding speed 绞车在释放气艇时放线或收线的速度. 4系统组成 系留气艇观测系统由探空部分和地面部分组成. 探空部分包括探空仪(含电池组、传感器、数据传输模块及天线、微处理器、防护包)、系留气艇、绞车 (含电机)、系留绳等. 1 ...
QX/T 193-2013 玻璃钢百叶箱.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75一2013 QX 8169661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3-2013 玻璃钢百叶箱 Glass fiber reinfored plastic thermometer screen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玻璃钢百叶箱 QX/T193-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 cmp.cma.gov 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1字数:30千字 2014年11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45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93-201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技术要求 4.1性能 1 4.2结构和参数 .2 4.3材料 4.4外观 .4 4.5抗冲击 .6 5试验方法 6 6检验规则 .6 6.1出厂检验 .6 6.2型式检验 7 6.3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 7 6.3.1抽样方案 7 6.3.2判定规则 7 6.3.3不合格的处置 .7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8 7.1.1产品标志 8 7.1.2外包装箱标志 8 7.2包装 8 7.3运输 .8 7.4贮存 8 I QX/T19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气象局、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向军、施正平、申珊晓、韩苏明、王尧钩、施露阳、申德裕、吴天吉. Ⅲ QX/T193-2013 玻璃钢百叶箱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钢百叶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露天气象观测时放置测量空气温度、湿度等仪器的百叶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4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2829一2002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T3854纤维增强塑料巴氏(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 JB/T9329一199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玻璃钢百叶箱glass fiber reinfored plastic thermometer screen 主体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加工制成的百叶箱. 注:不包括支架部分. 3.2 胶衣gel coat 用于复合材料表面改善其性能的树脂层. [GB/T3961—2009 定义3.3.11] 3.3 蜂窝芯honeyb core 用浸渍树脂胶液的片材,如纸、玻璃布等或塑料、金属片做成的蜂窝状结构,作为夹层结构的芯材. [GB/T3961—2009 定义3.2.12] 4技术要求 4.1性能 玻璃钢百叶箱应具备下列性能: a)能在露天自然环境条件下使用; b)具有一定的通风条件; c)防止太阳直接照射箱内; d)有较好的反射辐射能力; 1 ...
QX/T 190-2013 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计规范.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72一2013 QX 816-0617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0-2013 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expressway facility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计规范 QX/T190-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 cmp.cma.gov 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1.5字数:15千字 2014年11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46定价:15.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90-201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防雷区划分 3 5基本要求 .4 6建筑物雷电防护 5 7机电系统雷电防护 8 8SPD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13 图1防雷区的划分示意图 4 图2收费天棚共用接地系统示意图. 图3收费场站共用地网示意图 8 图4收费车道等电位连接示意图 图5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雷电防护示意图 .11 图6高速公路收费站低压配电SPD安装示意图15 图7SPD在各防雷区交界处配置示意图 16 图8收费站信号SPD安装示意图 17 I QX/T19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防雷中心、湖北省防雷中心、浙江虎格电气有限公司、浙江浙北高速公路管 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民学、王学良、焦雪、刘学春、陈广赢、曹德洪、何兵、吴赞平、王宏伟、黄克俭、 赵成志、庞小琪、段振中、叶志明、吕久平、王锡中、程琳. Ⅱ QX/T190-2013 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设施的防雷区划分、基本要求、建筑物雷电防护、机电系统雷电防护和电涌 保护器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设施的防雷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56一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311一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QX10.1一2002电涌保护器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X/T10.2一2007电涌保护器第2部分: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QX/T10.3一2007电涌保护器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速公路expressway 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 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 [JTJ0021987,第2.0.1条] 3.2 高速公路设施expressway facility 高速公路沿线各种附属建筑物、高速公路中的桥梁、隧道等主体工程,以及相关的高速公路机电 系统. 3.3 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伤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 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GB50057—2010 定义2.0.5] 3.4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GB50057-2010 定义2.0.6] 1 ...
QX/T 19-2003 净全辐射表.pdf
ICS07.060 N95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2003 净 全 辐 射 表 Net pyrradiometer 2003-07-01发布 2003-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 发布 QX/T19-2003 前言 净全辐射表(亦称辐射平衡表)是用于测量太阳与地球辐射差额的仪器.它与专用记录仪或电测 仪表相连,直接测量由天空(包括太阳和大气)向下投射的和由地表(包括土壤、植物,水面)向上投射的 全波段辐射量之差值,即净全辐射. 本标准主要参考国内制造厂产品标准和气象行业有关的技术资料编制而成. 本标准由国家气象计量站提出.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气象计量站负贵起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中心、长春气象仪器厂参加 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昌文华、王冬、莫月琴、杨云、王经业、胡玉峰、张丽娟.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QX/T19-2003 净全辐射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级热电式净全辐射表(以下简称净全辐射表)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成套性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农业、工业、国防、科研等部门测定净全辐射的仪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板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936.1一1991太阳能热利用术语第一部分 GB/T2423.1一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一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JB/T9329一199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J1G925一1997净全辐射表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净全辐射net total radiation 由天空(包括太阳和大气)向下投射的和由地表(包括土壤、植物、水面)向上投射的全波段辐射量之 差称为净全辐射,简称净辐射. 3.2 辐照度irradiance 落到接受体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单位为Wm-2. 3.3 太阳高度角solar altitude 指日面中心的高度角,即从观测点地平线沿太阳所在地平经圈量至日面中心的角距离. 3.4 全波灵敏度total-wave sensitivity 在全波辆射(0.34m-100μm)条件下,仪器输出的电信号与净全辐射的比值.单位 为uV W-1m2. 3.5 长波灵敏度long-wave sensitivity 在长波辐射(3.0m~100m)条件下,仪器输出的电信号与净长波辐射的比值.单位为pV W-1m2. 3.6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1 QX/T19-2003 当仪器输人有阶跃变化时,仪器输出从一个稳态值到另一个稳态值所需的时间.单位为. 3.7 余弦响应cosine response 人射光线方向随天顶角的变化引起的灵敏度变化. 3.8 方位响应azimuth response 人射光线方向随方位角的变化引起的灵敏度变化. 3.9 非线性non-linearity 不同辐照度下的灵敏度变化. 3.10 温度特性temperature response 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灵敏度变化. 4产品组成 4 1组成 净全辐射表由感应元件、萍膜罩和附件等部件组成. 4.2感应元件 感应元件由上下感应面和热电堆组成.由于上下感应面吸收的辐射不同,使热电堆两端产生温度 差异,其输出的温差电动势与接收的辐照度差值成正比. 4.3薄膜罩 为了防止风的影响和保护感应面,净全辐射表上下感应面装有两个半球形专用聚乙烯薄膜罩,能透 过波长为0.3m100m的全波段射. 4.4附件 由表杆、调节螺钉、干燥剂、底板、水准器、接线柱、充气橡皮球和保护罩等组成. 5技术要求 5 1一般要求 5.1.1感应面涂层应为无光黑漆,其表面平整,涂层均匀、牢固、不反光、无斑迹、无裂纹、无脱落和异物 附着等. 5.1.2感应面与光阑表面应齐平,间隙应均匀适当. 5.1.3聚乙烯薄膜罩充气后圣半球形,应厚薄均匀,无明显下凹、斑点、划痕和其他明显影响光线透过 的缺陷等. 5.1.4薄膜罩密封要良好,更换方便,罩内不得有异物附着和水汽凝结. 5.1.5金属压圈、橡皮垫圈应能把薄膜罩压紧,不得有渗水现象. 5.1.6干燥剂固定应牢固、密封,便于更换. 5.1.7仪器应有明显的上下面标记, 5、1...
QX/T 188-2013 卫星遥感植被监测技术导则.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398322013 QX 8168861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88-2013 卫星遥感植被监测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s 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monitoring 2013-01-04发布 2013-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卫星遥感植被监测技术导则 QX/T188-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cmp.cma.gov.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1.5字数:45千字 2013年5月第一版2013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569定价:12.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88-201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符号 1 4要求 2 5数据处理流程 2 6植被指数计算 2 7云检测和水体判识 3 8植被指数合成方法 3 9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平滑方法 3 10植被监测方法 11监测结果分析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FY-1C/D极轨气象卫星多光谱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MVISR)通道参数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FY-3(01批)极轨气象卫星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通道参数6 附录C(资料性附录)FY-3(01批)极轨气象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通道参数7 附录D(资料性附录)NOAA极轨气象卫星改进的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AVHRR)通道参数8 附录E(资料性附录)EOS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通道参数 9 附录F(资料性附录)SPOT5/VGT的基本参数 .11 附录G(资料性附录)EOS/MODIS植被指数合成方法 ...12 附录H(资料性附录)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平滑方法 13 参考文献 15 I QX/T188-2013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晔萍、张明伟、李亚君、刘诚. Ⅲ QX/T188-2013 引言 植被监测对于生态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研究、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以及干旱、冻害、洪涝、森林草 原火灾等灾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卫星遥感尤其是气象卫星遥感具有观测范围广、时间频次高的优 势,适于大范围的植被监测. 目前,卫星遥感植被监测的方法比较成熟,该业务在气象行业内部开展较为普及,但缺乏统一的技 术标准.为满足决策部门和公众服务的需求,基于目前的卫星遥感植被监测业务,对植被监测的处理流 程和方法进行总结,本标准将有助于推进卫星遥感植被监测应用水平,提高业务服务能力. 卫星遥感植被监测结果受天气气候、地理条件、耕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难以给出适 于全国范围的、具有客观代表性的分级指标,因此本标准仅给出了植被监测方法和结果等级划分原则. V ...
QX/T 187-2013 射出长波辐射产品标定校准方法.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39831一2013 QX 811678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87-2013 射出长波辐射产品标定校准方法 Method for product calibration of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2013-01-04发布 2013-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射出长波辐射产品标定校准方法 QX/T187-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cmp.cma.gov.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22.5千字 2013年5月第一版2013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566定价: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87-201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标定和校准方法 3.1一般要求 1 3.2标定方法 3.3校准方法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均方根误差及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3 附录B(资料性附录)FY-3卫星ERM与VIRR仪器的OLR产品回归关系图 4 参考文献 5 I QX/T18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晓、张艳. Ⅲ QX/T187-2013 引言 国外利用卫星资料计算生成的射出长波辐射产品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 末开始相继发射了风云一号(FY-1)、风云二号(FY-2)和风云三号(FY-3)系列气象卫星.国家卫星气 象中心利用风云业务气象卫星和OAA区域遥感数据,反演生成了各颗卫星的射出长波辐射产品.由 于各个仪器通道光谱特性不同或不尽相同,射出长波辐射反演模式和精度也会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提 高射出长波辐射产品质量,且使各个仪器射出长波辐射产品之间具有可比性,需要对射出长波辐射产品 进行标定和校准.为了规范这项工作,制定本标准. N ...
QX/T 186-2013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39830—2013 QX 81698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86-2013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要求 及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of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 2013-01-04发布 2013-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 QX/T186—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cmp.cma.gov.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1字数:30千字 2013年5月第一版2013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580定价: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86-201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防雷等级划分 2 5雷电防护 3 5.1基本要求 3 5.2前端设备 3 5.3传输部分 4 5.4终端设备 5 6防雷装置检测要求 2 6.1检测流程 7 6.2文件检查 7 6.3接闪器 6.4引下线 .8 6.5接地装置 6.6等电位连接 8 6.7建筑物入户线路 9 6.8雷电过电压防护 9 6.9设备抗扰度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接地装置的分类 10 I QX/T18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防雷中心、厦门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隽、黄岩彬、林挺玲、程辉、曾智聪、陈毅芬、邵霖、楚光、缪希仁、柯重荣、余恩、 俞成标、王春扬、倪宁、林香民、吴灵燕. Ⅱ QX/T186-2013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的防雷等级划分、雷电防护要求和防雷装置检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防范系统的雷电防护和防雷装置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802.12一2006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1EC 61643—12:2002) GB/T18802.22一2008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第2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1EC 61643-22:2004) GB/T21431一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21714.2一2008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1EC62305一2:2005)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11一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48一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防范系统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SPS 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 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为子系统组成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GB50348—2004 定义2.0.2] 3.2 风险等级level of risk 存在于防护对象本身及其周围的、对其构成安全威胁的程度. [GB50348—2004 定义2.0.11] 3.3 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flash 闪击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外部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3.4 防雷区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LPZ 划分雷击电磁环境的区,一个防雷区的区界面不一定要有实物界面,例如不一定要有墙壁、地板或 天花板作为区界面. 1 ...
QX/T 185-2013 人工影响天气藏语术语.pdf
ICS07.060 A47 备案号:39829-201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852013 人工影响天气藏语术语 Technical terms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 2013-01-04 可马列 2013-05-01 2013-01-04发布 2013-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185—2013 目次 R51 Ⅲ 前言 Ⅲ 引言 1F 1范围 2 2基本术语 3 可可 8 3常用播云催化剂 8 4 10 4作业装备 10 5 13 5地面作业 13 6 可可m 15 6飞机作业 15 7 A .-16 7作业效果评估 16 8 a .17 8作业管理 23 参考文献 23 25 藏文索引 25 可不列 27 中文索引 27 29 英文索引 29 QX/T185—2013 a美 前言 万可GBT1.1-20095KGB/T20001.1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1.1 am天5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型可新5下同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气象局. a可可(SAC/TC345)同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格桑平措、徐秀玲、 洛桑扎西、桑登、土登格列、卢新江、央金 卓玛、唐洪、白玛央宗、杨刚、周少科. 西万同号 司5可列拜爸列5可 51555百可日5515W5Q QX/T185—2013 a美 引言 我国在西藏和四省藏区方言和术语的译 aa5天‘万”型 法有着不同的释义,为了便于统一,制定在 标准.本标准藏文术语及释义由西藏自治区 工雪日5天 藏文术语翻译规范委员会审定. 万同号5可15同号 “天‘西可大家 日”天开西山可可 QX/T185—2013 人工影响天气藏语术语 1内5列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的藏 文术语. 天开可下天西 本标准适用我国于藏区的人工影响天气 业务. 万同号天可 2可同日 基本术语 2.1 zh人工影响天气 en weather modification 可山Qu 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 可‘西5下月可可可 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 大气的物理过程进行人为影响,实现增雨 (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 动. 1 ...
QX/T 184-2013 纸质气象记录档案整理规范.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39828—2013 QX 8167861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84-2013 纸质气象记录档案整理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rrangement of meteorological records archives in paper form 2013-01-04发布 2013-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纸质气象记录档案整理规范 QX/T184-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cmp.cma.gov.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印张:1.25字数:37.5千字 2013年5月第一版2013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585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84-201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组卷 2 4.1原则 2 4.1.1密级统一 2 4.1.2期限统一 2 4.1.3类别统一 2 4.1.4排列有序 4.1.5注重保护 2 4.2方法 4.2.1气象观(探)测自记(记录)纸 2 4.2.1.1高空气象探测记录纸 2 4.2.1.2地面气象观测自记纸 .2 4.2.2气象观(探)测记录簿(表) 3 4.2.2.1高空气象探测记录表 3 4.2.2.2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 .3 4.2.2.3日(辐)射观测记录簿 3 4.2.2.4农业气象观测记录簿 3 4.2.2.5其他气象观测记录簿 3 4.2.3气象记录月报表(总簿) 3 4.2.3.1高空气象记录月报表 3 4.2.3.2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 3 4.2.3.3农业气象旬(月)报3 4.2.3.4辐射记录月报表 3 4.2.3.5专业和特种气象记录月报表 3 4.2.4气象记录年报表(总簿) 4 4.2.4.1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总簿) 4 4.2.4.2农业气象记录年报表 4 4.2.4.3专业和特种气象记录年报表 ...4 4.2.5气象分析图 .4 4.2.5.1高空天气图 4 4.2.5.2地面天气图 .4 4.2.5.3其他气象分析图 4 4.2.6气象科学考察档案4 4.2.7其他气象记录档案 4 I QX/T184-2013 5卷内编目 4 5.1卷内目录 5.1.1内容 4 5.1.2填写要求 5.2卷内备考表 5 5.2.1内容 5 5.2.2填写要求 5 5.2.3备考表格式 5 6案卷装订 6 6.1封皮设计 6 6.1.1材质 6 6.1.2规格 6 6.1.3样式 6 6.1.4内容 6.2装订要求 8 6.3装订方法 .8 6.3.1线装 8 6.3.2胶装 9 7装盒 9 7.1档案盒设计 9 7.1.1材质 9 7.1.2样式 9 7.1.3内容 .10 7.2装盒要求 10 参考文献 11 Ⅱ QX/T18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长军、王新堂、王立延. Ⅲ ...
QX/T 183-2013 北方草原干旱评估技术规范.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39827一2013 QX 81698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83-2013 北方草原干旱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rought assessment in northern grassland 2013-01-04发布 2013-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北方草原干旱评估技术规范 QX/T183—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cmp.cma.gov.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22.5千字 2013年5月第一版2013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579定价: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83-201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北方草原干旱评估内容及指标 1 4.1范围评估 4.2发育期评估 2 4.3牧草地上生物量评估 3 4.4植被覆盖度的评估 5草原干旱评估流程 参考文献 5 I QX/T18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和农业气象研 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素华、刘玲、闫伟兄、白月明、乌兰巴特尔、高素华. Ⅲ QX/T183-2013 北方草原干旱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方草原区主要草原类型干旱评估指标及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北方草原区草原干早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42一2011北方草原干早指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原干旱评估grassland drought assessment 通过对牧草生长状况和致灾气象要素监测,依照相关灾害发生状况及经济损失指标,对干旱发生的 区域、范围和影响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过程. 3.2 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单位面积地上牧草干物质总重量. 注: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2) 3.3 减产率yeild reduction rate 牧草最高产量与实际产量之差占最高产量的百分率(%). 3.4 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 coverage 植被冠层垂直投影面积占对应土地面积的百分率(%). 4北方草原干旱评估内容及指标 4.1范围评估 按主要草原类型和行政范围的不同分别规定草原干旱范围评估标准,分为局部草原干旱、区域草原 干旱和大范围草原干旱3级.草原干旱范围评估采用草原干旱发生面积占所在区域草原总面积的百分 率,表述为干旱面积率1.,计算方法见式(1).具体指标见表1. As I=A ×100 (1) 式中: 1 ...
QX/T 182-2013 水稻冷害评估技术规范.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39826—2013 QX 816286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82-2013 水稻冷害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valuation of rice cold damage 2013-01-04发布 2013-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水稻冷害评估技术规范 QX/T182-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cmp.cma.gov.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22.5千字 2013年5月第一版2013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567定价: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82-2013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水稻冷害评估 2 4水稻冷害评估流程 参考文献 6 I QX/T182-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气象台、湖北省气候中心、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 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树庆、陈正洪、王琪、杜春英、万素琴. Ⅱ QX/T182-2013 水稻冷害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冷害主要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业务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地区水稻冷害和南方晚稻寒露风灾害的评估.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活动积温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作物生长季节的某一段时间内,大于(含等于)作物生长发育下限的日平均气温的累积. 注:活动积温以“度日”(℃d)为单位. 2.2 活动积温差值different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水稻生长某阶段大于(含等于)10℃活动积温与水稻同期所需要的活动积温的差值. 2.3 冷害cold damage 水稻生长发育期间(日最低气温在0℃以上,甚至是在日平均气温20℃左右的夏季)出现持续低温 天气,使水稻生长环境温度明显低于水稻生长适宜温度,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结实,并引起减产的农 业自然灾害. 2.4 延迟型冷害delayed growth-type cold damage 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出现较长时间的持续性低温天气,导致水稻主要生长季活动积温短缺,生长发育 进程明显推迟,秋霜前不能成熟,从而导致明显减产的农业自然灾害. 2.5 障碍型冷害sterile-type cold damage 在水稻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孕穗至开花期间)出现短期的强低温天气过程,抑制水稻生殖生长活 动,导致作物结实率下降,引起明显减产的农业自然灾害.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发生的冷害分别称为孕 穗期障碍型冷害和开花期障碍型冷害. 2.6 寒露风autumn low temperature 双季晚稻抽穗杨花期间,因低温造成抽穗杨花受阻、空壳率增加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QX/T94一2008,定义2.1] 2.7 冷害发生概率probability of cold damage 水稻冷害发生的可能程度. 注:水稻生长进程在不同时期内有互补作用,后一阶段的高温可以不同程度地弥补前一时段的低温影响.因此,前 一阶段积温达到冷害指标并不意味着最终一定会发生冷害,只是有一定的发生概率,用%表示. 1 ...
QX/T 181-2013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专家评估法.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39825一201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81-2013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专家评估法 Industry meteorological service benefit assessment using Delphi method 2013-01-04发布 2013-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行业气象服务效益专家评估法 QX/T181-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cmp.cma.gov.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1字数:30千字 2013年5月第一版2013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583定价: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81-201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评估步骤和方法 1 4.1选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行业 1 4.2成立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专家组 1 4.3开展典型单位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2 4.4评估行业气象服务效益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典型单位主要生产环节气象服务效益调查表式样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调查评估表式样 5 参考文献 6 I QX/T181-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划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建军、李佳英、吕明辉、王昕. Ⅲ QX/T181-2013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气象服务在国 民经济各行业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显著.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规范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有助于各级政府对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 的投入作出科学决策,有助于针对各行业特点和需求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推动气象服务工作的发展. V ...
QX/T 180-2013 气象服务图形产品色域.pdf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398242013 QX 816-0817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80-2013 气象服务图形产品色域 Colour gamut for graphics used in meteorological service 2013-01-04发布 2013-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气象服务图形产品色域 QX/T180-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cmp.cma.gov.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1字数:30千字 2013年5月第一版2013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574定价:12.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180-201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3总色域 1 4图形产品色域 3 4.1温度类图形 3 4.1.1温度分布图 3 4.1.2变温分布图 3 4.1.3气温距平分布图 .3 4.2降水类图形 4 4.2.1降水量分布图 .4 4.2.2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4 4.3沙尘天气等级分布图 4 4.4雾等级分布图 4 4.5相对湿度分布图 5 4.6风力等级分布图 5 4.7积雪深度分布图 5 4.8气象干旱等级分布图 5 4.9强对流分布图 4.10冻雨分布图 6 4.11电线覆冰厚度分布图 .6 4.12热带气旋路径图 .6 4.13霜冻分布图 6 4.14次生气象灾害条件等级分布图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主要色相RGB值 8 参考文献 11 I QX/T18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领先空间商用色彩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明、吕光、李嘉宾、姬丹、毋雅蓉、毛恒青. Ⅱ QX/T180-2013 气象服务图形产品色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服务图形产品的色域.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气象监测、分析及预报服务产品的图形.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色域colour gamut 能够满足一定条件的颜色的集合在色品图或色空间内的范围. [GB/T5698一2001,定义4.58] 2.2 RGB值RGB value 红(R)、绿(G)、蓝(B)3种基色取值范围从0(黑色)到255(白色). 2.3 色相hue 表示红、黄、绿、蓝、紫等颜色特性. 注:改写GB/T5698一2001,定义5.7. 2.4 色相环hue circle 用以表示色相变化排成环形的色卡. 注:改写GB/T5698一2001,定义5.20. 2.5 冷色cool colour 给予凉爽感觉的颜色. 注:包括色相环中绿色、青色、蓝色、蓝紫色、紫色的色相. [GB/T5698一2001,定义5.47] 2.6 暖色warm colour 给予暖和感觉的颜色. 注:包括色相环中紫红、红色、橙色、黄色、黄绿色的色相. [GB/T5698一2001,定义5.48] 3总色域 气象服务图形产品色域的基本颜色由红、橙、黄、薇、绿、青、蓝、紫等颜色组成,见图1,图中主要色 相的RGB值见附录A.使用时,根据气象服务图形产品所要表现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的特点,从图 中按照顺时针的顺序选取.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