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237-2023 公众气象灾害防御行为指南 台风.pdf
ICS07.060 CCS A 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237-2023 公众气象灾害防御行为指南台风 Guidelines for public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Typhoon 2023-09-07发布 2023-09-07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3237-2023 目 次 前言 工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体原则 5灾前准备 1 5.1信息获取 1 5.2家庭预案 2 5.3应急用品 2 6灾中防御 3 6.1台风蓝色预警 3 6.2台风黄色预警 3 6.3台风橙色预警 3 6.4台风红色预警 4 7灾后恢复 4 7.1安全和健康 4 7.2政府救助 5 7.3保险理赔 5 7.4社会参与 5 附录A(资料性)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及陆地地面征象6 附录B(资料性)特殊需求及措施 7 附录C(资料性)应急用品建议清单8 附录D(资料性)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9 D.1成年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9 D.2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9 D3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10 参考文献 11 GB/T4323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气象台、浙江省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浙江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洌娜、石蓉蓉、李颖、王霁吟、张立生、姚永锋、王立刚、陈锦慧. I GB/T43237-2023 公众气象灾害防御行为指南台风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公众防御台风灾害的总体原则和应对台风灾前、灾中及灾后3个阶段防御行为的 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公众台风灾害灾前防御及灾中、灾后应急自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7962一201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总体原则 4.1提前准备,防患未然.在台风影响前了解灾备相关重要信息及其获取途径,制定以家庭为单元的 防灾计划、配备应急用品等,将有利于提升防御能力和降低应灾成本. 4.2分级防御,科学应对.可根据台风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在保护生命、财产、公共安全等方面采取 科学适当的应对措施,扩大个人与他人的联动合作,提高避灾、救灾效率. 4.3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防御最重要的是确保人身安全,必要时可视情况提升防御的级别,并且宜服 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和管理. 5灾前准备 5.1信息获取 5.1.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当地政府、气象部门询问等途径获悉所在区域的台风灾害风险等级. 注:台风灾害风险等级一般是由某地遭遇台风灾害频次、强度,结合当地孕灾环境、承灾体、防御能力等方面,综合 计算的风险等级.高风险区往往更易受到台风影响,且造成的灾害相对严重. 5.1.2知晓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的含义.台风预警信号图标符合GB/T27962一2011的 要求.图标含义举例见表1. 1 GB/T43237-2023 表1某地台风预警信号图标的含义举例 台风预警信号图标 含义举例 受台风影响,将出现或实况已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并将持续,可能或已对防台安全造成一定影 响:(1)24h内,内陆平均风力6级以上或阵风8级以上,沿海平均风力7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 上;(2)24h内降雨量100mm以上;(3)12h内降雨量50mm以上 受台风影响,将出现或实况已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并将持续,可能或已对防台安全造成较大影 兰 响:(1)24h内,内陆平均风力8级以上或阵风10级以上,沿海平均风力9级以上或阵风11级 以上;(2)12h内降雨量100mm以上;(3)6h内降雨量50mm以上 受台风影响,将出现或实况已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并将持续,可能或已对防台安全造成较严重 台 风 影响:(1)24h内,内陆平均风力9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沿海平均风力10级以上或阵风 TYPHODN 12级以上;(2)12h内降雨量200mm以上;(3...
GB/T 42989-2023 人工影响天气术语.pdf
ICS07.060 CCS A 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989-2023 人工影响天气术语 Terminology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 2023-09-07发布 2024-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989—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基础术语 1 4作业装备 3 5作业技术4 6安全保障 4 参考文献 6 索引7 GB/T4298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气象局人工影 响天气中心、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黑龙江大学、中国民用航空西南 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郝克俊、刘晓璐、黄潇、刘伟、刘志、王维佳、钱尧、陈碧辉、黄裕文、余芳、叶其松、 郑键. GB/T42989—2023 人工影响天气术语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术语、作业装备、作业技术和安全保障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人工影响天气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基础术语 3.1 人工影响天气weather modification 在适当条件下通过技术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 (减)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3.2 人工增雨[雪]rain[snow]enhancement 选择合适的云层,在适当的作业时机(5.4)和部位,播撒催化剂,以增加局地降水量的活动. 3.3 人工防霍hail suppression 选择合适的云层,在适当的作业时机(5.4)和部位,播撒催化剂或采用爆炸等方法,以减轻或消除局 地降雹危害的活动. 3.4 人工消[减]雨precipitation suppression 选择合适的云层,在适当的作业时机(5.4)和部位,播撒催化剂,以消除或减少局地降水的活动. 3.5 人工消雾fog dispersal 在近地面大气中播撒催化剂或采用物理手段消除局地雾的活动. 3.6 人工防霜frost prevention 用提高近地层空气和土壤表面温度的技术或其他方法,达到防止或减轻霜冻危害的活动. 3.7 冰核ice nucleus;IN 能促进水滴冻结和水汽凝华形成冰晶的气溶胶粒子. 3.8 冰雪晶ice-snow crystal 悬浮在云中的结晶固态水成物. 1 GB/T42989—2023 3.9 云滴cloud droplet 悬浮在空中直径小于100μm的水滴. 3.10 雨滴rain drop 自云中向地面降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00um的水滴. 3.11 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us;CCN 水汽能在其表面凝结增长成为云滴(3.9)的气溶胶粒子. 3.12 冰雹hail 由冰雹云(3.21)向地面降落的,直径大于或等于5mm的坚硬固态降水物. 3.13 霍胚hail embryo 能成长为冰雹(3.12)的胚胎粒子. 3.14 催化剂成冰阈温ice crystal nucleating threshold temperature 催化剂核化成冰核的临界温度. 3.15 催化剂成核率cloud-seeding agent nucleating ratio 单位质量催化剂产生冰核的数量. 3.16 过冷水supercooled water 温度低于0℃而未冻结的液态水. 3.17 液态水含量liquid water content;LWC 单位体积云中的液态水总量. 3.18 过饱和supersaturation 水汽相对湿度大于100%的状态. 3.19 暖云warm cloud 温度高于0℃的云. 3.20 冷云cold cloud 温度低于0℃的云. 3.21 雹云hail cloud 产生冰雹(3.12)的对流云. 3.22 暖雾warm fog 温度高于0℃的雾. 2 ...
GB/T 42961-2023 植被生态质量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方法.pdf
ICS07.060 CCS B 1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961-2023 植被生态质量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方法 Assessment method for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vegetation ecological quality 2023-08-06发布 2023-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2961-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评价指标 5评价等级 4 附录A(规范性)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计算方法 5 附录B(规范性)气候变化决定的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计算方法7 参考文献 10 GB/T4296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广胜、周莉、周怀林、汲玉河、何奇瑾、吕晓敏、周梦子、宋艳玲、耿金剑、 吴宜宣. 1 GB/T42961-2023 植被生态质量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植被生态质量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描述了植被生态质量及其变化的 气候变化贡献率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自然植被生态质量气候变化影响的监测、评价和应用,非自然植被生态质量气候变化 影响监测、评价和应用参照使用. 本文件不适用于地震、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植被生态质量气候变化贡献率的监测、评价和 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植被vegetation 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总称. 3.2 植被生态质量vegetation ecological quality 由植被净初级生产力(3.4)、植被覆盖度(3.7)和植被地理分布面积(3.10)共同决定的植被生长 状态. 3.3 实际植被生态质量actual vegetation ecological quality 由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3.6)、实际植被覆盖度(3.9)和植被地理分布面积(3.10)共同决定的实际 植被生长状态. 3.4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vegetation 绿色植被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累积的、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 剩余部分. [来源:GB/T34815一2017 3.4,有修改] 3.5 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potenti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vegetation 气候条件决定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3.4). 3.6 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ct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vegetation 气候条件、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决定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3.4). 1 GB/T42961-2023 3.7 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 fractional coverage 某区域内植被地上部分(包括茎、枝、叶、果)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区域总面积之比. 3.8 潜在植被覆盖度potential vegetation fractional coverage 气候条件决定的植被覆盖度(3.7). 3.9 实际植被覆盖度actual vegetation fractional coverage 气候条件、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决定的植被覆盖度(3.7). 3.10 植被地理分布面积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rea of vegetation 植被在地球表面地理空间的分布面积. 3.11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近红外波段和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之差与这两个波段反射率之和的比值. [来源:QX/T284一2015 2.3,有修改] 4评价指标 4.1某一类型植被生态质量的气候变化影响 4.1.1植被生态质量 4.1.1.1实际植被生态质量按公式(1)计算: Q..=N..XC..XS.. (1) 式中: Qa—第i年实际植被生态质量,以碳计,单位为克(g); N.一第i年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以碳计,...
GB/T 42960-202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评估中气象因子计算方法.pdf
ICS07.060 CCS B1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960-202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评估中 气象因子计算方法 Calculation method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delimi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 2023-08-06发布 2023-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960—202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1 4气象资料选取 2 I GB/T4296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沈阳区域气候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春雨、朱玲、龚强、张慧、徐红、顾正强、晁华、王乙舒、房一禾、蔺娜、沈历都. GB/T42960-2023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评估中 气象因子计算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评估中气象资料选取的要求,描述了气象因子计算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生态功能的调查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温air temperature 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单位为摄氏度(℃). [来源:GB/T355622017 2.1] 3.2 降水量precipitation amount 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 注:单位为毫米(mm). [来源:GB/T33669-2017 2.1] 3.3 降雨侵蚀力rainfall erosivity 降雨引发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 注:单位为兆焦毫米每公顷小时年[MJmm/(hm2ha)] 3.4 侵蚀性降雨erosive rainfall 能够引起土壤侵蚀的降雨. 3.5 风力wind power 表示大风风力强度的参数. 注:单位为米每秒立方[(m/s)3]. 3.6 干燥度指数dryness index 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指标. 1 ...
GB/T 42878-2023 人工影响天气 地面作业空域申请和使用要求.pdf
ICS07.060 CCS A 47 G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878-2023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空域申请和 使用要求 Weather modification-Requirments for airspace appli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base opearation 2023-08-06发布 2023-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878—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空域申请 1 5空域使用 2 附录A(资料性)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空域申请和使用表样式4 参考文献 5 1 GB/T4287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国家空域管理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95028部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鲍向东、杜春丽、钱尧、孙锐、郭献林、朱晓辉、陈添宇、孟宪国、丁建芳、张天华、 李可、杨敏、郝晓珍、高金刚、郭利梅. GB/T42878-2023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空域申请和 使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空域申请和空域使用(以下简称“空域申请和使用”)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人工影响天气地面高炮、火箭对空射击作业空域申请和使用的实施.其他类型人工 影响天气地面作业装备的空域申请和使用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151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QX/T422一2018人工影响天气地面高炮、火箭作业空域申报信息格式 3术语和定义 QX/T151、QX/T422一20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空域申请 4.1计划 4.1.1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应制定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年度空域使用计划(以下简称“年度 空域使用计划”),报送航空管制单位批复/备案. 4.1.2年度空域使用计划应包括正式公文、年度空域使用申请和《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年度空域申 请和使用计划报告表》(样式见图A.1).其中,《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年度空域申请和使用计划报告 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作业年度; b)作业点名称:注明乡(镇)和村庄名称; c)作业点所属县(区、市、旗); d)作业点代码:9位,编码格式符合QX/T422一2018附录C的规定; )作业点地理位置:采用度()、分()、秒(")格式; f)作业点海拔高度:单位为米(m); g)装备种类:高炮、火箭等; h)射击最大海拔高度:单位为米(m); i)作业点类型:固定、流动、临时等; j)编制单位. 1 ...
GB/T 42877-2023 气象数据服务接口规范.pdf
ICS07.060 CCS A 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877-2023 气象数据服务接口规范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for meteorological data 2023-08-06发布 2023-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2877-2023 目 次 前言 工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1 4接口组成 2 5接口名称 2 6接口参数 7返回码 4 8返回数据结构 4 9证实方法 5 附录A(资料性)气象数据服务接口示例6 附录B(规范性)接口参数定义 11 附录C(规范性)返回码取值含义 20 附录D(规范性)返回数据结构 21 参考文献 31 GB/T4287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广东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四川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陕西气 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华云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文春、高峰、徐拥军、王琦、倪学磊、孙周军、宋智、何林、温建伟、郑波、刘媛媛. I GB/T42877-2023 气象数据服务接口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象数据服务接口的组成、名称、参数、返回码与返回数据结构,并描述了对应的证实 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数据服务接口的设计开发、调取应用和气象数据的提供、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60一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659一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40153一2021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QX/T37一2020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 QX/T202一2013表格驱动码气象数据传输文件规范 QX/T327一2016气象卫星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QX/T378一2017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文件命名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数据meteorological data 使用各种观测、探测手段获取的地球表面和地球大气的状态、现象及其变化过程的记录,以及以此 为基础,通过各种技术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生成的各类衍生和加工产品. [来源:GB/T40153一2021 3.1,有修改] 3.2 [服务]接口service interface 信息系统为开放特定业务功能而发布的可供其他系统调用的应用编程函数. 3.3 数据类别data category 具有共同属性(或特征)的数据的集合. [来源:GB/T38667一2020 3.9,有修改] 3.4 返回码return code 服务接口调用后返回的、用以标识调用成功与否和错误原因等信息的状态码. 注:一般用一个数字表示, GB/T42877-2023 3.5 返回数据结构structure for returned data 服务接口调用后返回的内存对象的数据组织方式. 3.6 序列化serialization 将计算机内存对象转换为可保存或传输的数据格式的过程. 注:保存或传输的数据格式一般有XML、JSON、JSONP、TEXT、HTML等. 4接口组成 4.1接口应由4部分组成: a)接口名称:表达数据访问的具体功能; b)接口参数:表达数据访问的输入条件; c)返回码:表达数据访问的调用状态; d)返回数据结构:表达返回数据的内存对象结构. 4.2一个接口可有一个或多个参数,每个参数应明确为必选或可选.接口示例见附录A 接口参数定 义、返回码取值和返回数据结构应分别符合附录B、附录C和附录D的规定. 5接口名称 5.1接口名称应由4部分组成:接口功能、数据类别、数据内容、主要条件.其中,接口功能、数据类别、 数据内容不应为空,主要条件可为空. 5.2接口名称宜采用小驼峰命名法”,命名格式为:{接口功能}{数据类...
GB/T 27967-2011 公路交通气象预报格式 含2013年第1号修改单.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967-2011 公路交通气象预报格式 Format of weather forecast on highway traffic 2011-12-30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7967—2011 公路交通气象预报格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交通气象预报格式的结构和用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公路交通气象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 JTGA03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不利天气adverse weather 影响公路交通安全与通畅的天气,如雾、道路结冰、高温、冰雹、需、雨、风、沙尘等. 3.2 公路交通气象预报weather forecast on highway traffic 以影响公路路段的不利天气为主要预报内容,以交通运输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路运输企业 和社会公众为发布对象的气象预报. 3.3 影响路段highway section under adverse weather 受不利天气影响的公路路段. 4结构 4.1要素 公路交通气象预报应包括标题、影响天气描述、影响路段描述及交通管理与安全行车提示. 4.2标题 标题应包括如下信息: a)发布时间(北京时间); 示例: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 b)发布单位; c)预报时效; d)预报范围. 1 GB/T27967-2011 4.3形响天气描述 4.3.1影响天气描述应概括性地描述预报范围内不利天气出现的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 4.3.2对于雨和雪的预报,应给出降水强度等级,见附录A.对于风的预报,应给出风力等级,见附录B. 对于雾和沙尘的预报,应给出能见度等级,见附录.对于高温的预报,应给出温度. 4.4影响路段描述 4.4.1影响路段可以按不同的不利天气分类,也可以按不同的公路路线分类. 4.4.2影响路段按照公路行政等级(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顺序排列;在同一行政等级的影响路段 中,按照路线编号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4.3高速公路路线名称和编号,应符合JTGA03的规定:其他公路的名称和编号,应符合GB/T917 的规定. 4.4.4影响路段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描述: 城镇法,格式为“XX(城镇)一×X(城镇)一XX(城镇)段”,如“北京一保定一石家庄段”.应根据 预报区域范围合理选择城镇的行政级别,列举的城镇不宜超过4个.城镇的列举顺序应与JTGA03和 GB/T917中规定的路线走向或公路管理部门规定的路线走向一致.可选择省界作为节点,格式为 “×XXX省界”,如“河北山东省界”. 区域法,格式为“XX段”,如“河北段”、“济南段”.区域的列举顺序应与JTGA03和GB/T917中 规定的路线走向或公路管理部门规定的路线走向一致. 概述法,格式为“全线”、“大部分路段”、“部分路段”以及“××(城镇)以X(方位)路段”,如“西安以 西路段”. 在同一次预报中,可以综合使用三种影响路段表示方法. 4.5交通管理和安全行车提示 根据不利天气对公路交通可能造成的影响,应针对相关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需求, 给出交通管理和安全行车提示. 4.6公路交通气象预报示例 公路交通气象预报示例参见附录D. GB/T27967—201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降水强度等级划分表 表A.1规定了降水强度等级的划分. 表A.1降水强度等级划分表 名称 24小时降水总量/mm 毛毛雨、小雨 <10.0 小到中雨 5.0~16.9 中雨 10.0-24.9 中到大雨 17.0-37.9 大雨 25.0~49.9 大到暴雨 38.0~74.9 暴雨 50.0~99.9 暴雨到大暴雨 75.0~174.9 大暴雨 100~249.9 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175299.9 特大暴雨 ≥250.0 零星小雪、小雪 <2.5 小到中雪 1.3~3.7 中雪 2.5~4.9 中到大雪 3.8~7.4 大雪 5.0~9.9 大到暴雪 7.5~15.0 暴雪 ≥1G.G 3 GB/T27967-2011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风力等级划分表 表B.1规定了风力等级的划分. 表B.1风力等级划分表 风力等级 名称 相当于平地10m高处的风速/(m/s) 0 静毯 0.0~0.2 1 软风 0.3~1.5 2 轻风 1.6~3.3 3 微风 3.4~5.4 4 和...
GB/T 27958-2011 海上大风预警等级 含2013年第1号修改单.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7958-2011 海上大风预警等级 Grade of marine wind warning 2011-12-30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7958-2011 海上大风预警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近海海上大风预警等级及其发布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海洋气象业务,相关涉海部门的业务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因热带气旋所引起的海上大风.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风速wind speed 气象观测规范中,以正点前2min至正点内的平均风速作为该正点的风速. 2.2 风力等级wind scale 风级wind scale 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或破坏程度确定的等级. 注:蒲福风力等级表参见附录A. 3海上大风预警等级 3.1海上大风预警等级分级 海上大风预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海上大风蓝色预警”、“海上大风黄色预警”和“海上大风橙色 警报”. 3.2海上大风预警等级发布规范 3.2.1预报海区未来48h内可能出现7~8级风力(或阵风9~10级)时,或者已经出现并将持续时, 发布“海上大风蓝色预警”. 3.2.2预报海区未来48h内可能出现9~10级风力(或阵风11~12级)时,或者已经出现并将持续 时,发布“海上大风黄色预警”. 3.2.3预报海区未来48h内可能出现11级及以上风力(或阵风达13级及以上)时,或者已经出现并 将持续时,发布“海上大风橙色预警”.见表1. 表1“海上大风预警等级”对应风力等级表 海上大风警报等级 风力/级 阵风风力/级 海上大风蓝色警报 7~8 9~10 海上大风黄色警报 9~10 11~12 海上大风橙色警报 2≥11 ≥13 1 GB/T27958-201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蒲福风力等级表 表A.1蒲福风力等级表 海面状况 相当于空旷平地上标准高度 风力 海岸船只 陆地地面 级数 名称 海浪/m 10m处的风速 征象 征象 一般最高 n mile/h m/s km/h 0 静风 静 静,烟直上 <1 0-0.2 <1 1 软风 烟能表示风向,但风 0.1 0.1 平常渔船略觉摇动 向标不能动 1~3 0.3~1.5 1~5 渔船张帆时,每小时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 2 轻风 0.2 0.3 可随风移行2km~ 4~6 1.6~3.3 6~11 微响,风向标能转动 3 km 渔船渐觉颠籍,每小 1.0 树叶及微枝摇动不 3 微风 0.6 时可随风移行5km~ 7~10 3.4~5.4 12~19 息,旌旗展开 km 渔船滴帆时,可使船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 和风 1.0 1.5 身倾向一侧 11~16 5.5~7.9 20~28 纸张,树的小枝摇动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 5 清劲风 2.0 2.5 之都机(即收去 陆的水面有小波 17~21 8.0~10.7 29-38 6 强风 渔船加倍缩帆,捕鱼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 3.0 4.0 22~27 10.8~13.8 39~49 须注意风险 呼有声,举伞困难 疾风 4.0 5.5 船停的港中在海 金动,风行 28~33 13.9~17.1 50~61 微枝拆毁,人行向 8 大风 5.5 7.5 进港的渔船皆停留 不出 34~40 17.2~20.7 62~74 前,感觉阻力甚大 烈风 建筑物有小损(烟卤 7.0 10.0 汽船航行围难 顶部及平屋播动) 41~47 20.8~24.4 75~88 陆上少见,见时可使 10 狂风 9.0 12.5 汽船航行颜危险 树木拔起或使建筑物 48~55 24.5~28.4 89~102 损坏严重 11 暴风 陆上很少见,有则必 11.5 16.0 汽船通之极危险 56~63 28.5~32.6 103~117 有广泛损坏 12 风 14.0 海浪酒天 上地少见吸力 极大 64~71 32.7~36.9 118~133 13 一 72~80 37.0~41.4 134~149 14 81~89 41.5~46.1 150~166 15 90~99 46.2~50.9 167~183 16 一 一 100~108 51.0~56.0 184~201 17 一 一 一 109~118 56.1~61.2 201~220 18 ≥119 ≥61.3 ≥221 2 ...
彩色高清OCR版 识图笔记 完整319页.pdf
第一章建筑的基本知识 2.13框架柱模板面积计算方法.95 1.1建筑的结构类型1 2.14框架柱和小墙肢箍筋加密区高度 1.2绝对标高、相对标高4 选用表 ..95 1.3节点核心区 2.15柱钢筋偏位 1.4钢筋的起步距离.8 2.16构造柱、抱框柱.97 1.5止水钢板8 第三章剪力墙 1.6马凳筋11 3.1剪力墙构造原理100 1.7砖胎膜12 3.2墙身竖向钢筋在基础中的插筋103 1.8模板支架、内架14 3.3边缘构件在基础中的插筋105 1.9外架、落地式脚手架17 3.4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一).107 1.10脚手架连墙件18 3.5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二)..110 1.11悬挑脚手架 ....22 3.6剪力墙竖向钢筋构造(一)..110 1.12落地式脚手架和悬挑脚手架的搭 3.7剪力墙竖向钢筋构造(二).112 配使用 .23 3.8约束边缘构件YBZ..114 1.13脚手架基础不在同一高度..25 3.9剪力墙水平钢筋计入配箍率.115 1.14各构件的搭接与锚固总结..26 3.10构造边缘构件GBZ.117 1.15抗震设防的相关要求和概念.39 3.11地下室外墙构造(一).118 1.16钢筋的锚固构造41 3.12地下室外墙构造(二).120 1.17钢筋的连接构造44 3.13剪力墙洞口补强做法..121 1.18什么是平法施工图47 第四章梁 1.19图纸会审的技巧和要,点.49 4.1框架梁的构造原理..124 1.20钢筋计算公式大全.54 4.2框架梁KL构造(一).131 1.21工程量计算公式及技巧58 4.3框架梁KL构造(二).138 1.22各类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65 4.4构造钢筋G和抗扭钢筋N..138 第二章柱 4.5屋面框架梁WKL构造..139 2.1框架柱的构造原理(一).69 4.6屋面框架梁原理、识图.139 2.2框架柱的构造原理(二)..70 4.7变截面梁构造.139 2.3嵌固部位. 4.8附加箍筋和吊筋.140 2.4框架柱在基础中的插筋75 4.9非框架梁识图与锚固141 2.5框架柱在中间楼层的构造78 4.10折梁构造 2.6边角柱屋面封顶层构造(一).80 4.11屋面斜梁 ....144 2.7边角柱屋面封顶层构造(二).81 4.12框支梁KZL构造.145 2.8框架柱变截面位置构造..82 4.13楼板暗梁...146 2.9框架柱上下层钢筋数量和直径变 4.14双层梁 ...146 化构造. .82 4.15上翻梁、下翻梁.147 2.10墙上柱和梁上柱构造..84 4.16梁的水平加腋和竖向加腋..148 2.11柱子纵筋长度计算.85 4.17悬挑梁构造.. ....152 2.12拉筋及箍筋长度计算方法.91 4.18框架扁梁构造....154 4.19井字梁构造.156 造 .218 4.20连梁LL和框架式连梁LLK157 8.5基础梁构造(一)219 第五章板 8.6基础梁构造(二)220 5.1板的构造原理.164 8.7基础梁构造(三)223 5.2板结构识图168 第九章筏形基础 5.3板钢筋的搭接与锚固171 9.1筏形基础构造(一)226 5.4悬挑板XB构造172 9.2筏形基础构造(二)228 5.5折板配筋构造173 9.3筏形基础构造(三)230 5.6升降板SJB.174 第十章桩基工程 10.1桩基础构造.234 5.8板翻边..175 10.2三桩承台构造235 5.9节点大样构造.176 10.3承台梁构造.237 5.10无梁楼盖、板带.177 10.4灌注桩的工艺工序238 5.11梁板墙后浇带构造.179 10.5灌注桩构造. 5.12楼板洞口加强筋构造.181 10.6PHC管桩构造.240 5.13放射筋构造.181 10.7基础联系梁. ......241 第六章楼梯 10.8基础后浇带、抗水压垫层和超前 6.1楼梯结构类型.183 止水构造 .243 6.2楼梯识图. .....186 10.9集水坑构造. .245 6.3楼梯的搭接与锚固构造.188 10.10上柱墩与下柱墩.. ...245 6.4楼梯斜跑长度计算.191 10.11防水底板JB与各类基础的连接 6.5楼梯钢筋计算.192 构造 .246 6.6楼梯模板工程量计算.198 10.12基坑集水坑开挖.248 6.7楼梯混凝土方量计算198 10.13基础全过程施工记录开挖.250 ...
中铁工程试验检测协会《工程试验仪器设备校验方法》2022年版.pdf
工程试验仪器设备校验方法 中铁工程试验检测协会编
工程试验仪器设备的量值湖源是试验检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试验检测结果潮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前提条件。
依揭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应依法进行管理。对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检定计量源具目录的试验仪器依法进行自主管理是试验重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试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没有检定规程和校准方法标准的如何才能准确、有效、合理地实现量值测源,是试验室仪要设备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当前工程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对《铁路工程试验与检测》(2019版)培训教材中所涉及的试验仪器设备,由中铁工程试验检测协会组织专家按章节进行了核理,并整理成《工程试验检测仪器检定/校准规程对照表》(见附录)。在前版《工程试验仪器设备校验检验方法》基础上,除国家已正式颁布检定或校准规程的以外,针对其余的主要仪器设备编制了本《工程试验仪设备校验方法》(以下简称《校验方法》),其涵盖了铁路、公路工程的建材、土工、混凝土结构、桥果、隧道、地基等试验检测领城共计 106 种仪器设备。
本《校验方法》依据相关试验检测规范和仪器设备计量管理方面的规定编写,参《铁路工程试验与检测》(2019版)的章节排序进行编号,具有专间方便、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作为各工程试验实对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检定计量器具目录仪器设备量值潮源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参考。
有少数仪器如“杠杆式固结仪”等并未出现在《铁路工程试验与检测》(2019版)培训教材中,但设计院等单位会经常用到;还有个别仪器如“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小型抗折试验机”等,虽已有检定规程,但由于许多地区(如工地实验室)不具备外部检定给使用造成不便,为了方便使用单位控制仪器量值准确可素,这两类仪器也
SDHB-SGBZ-07 建筑设备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智能建筑部分.pdf
建筑设备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智能建筑工程 SDHB-SGBZ-07
编 制:金城建工质检科、技术科批 准:张家顺发布日期:二〇三年六月十五日实施日期:二〇○三年七月一日
淄博金城建工有限公司
SGBZ-0701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 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弱电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2.1.1电话出线盒面板:不应有破损、划痕等缺陷、应采用合格配套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2.1.2组线箱:有木制或铁制的两种.木制箱体不得有劈裂破损等现象,箱体内表面应光滑平整,应有防腐措施;铁制箱体不得有凹凸不平等缺陷,做防腐处理后再刷灰漆.2.1.3螺丝:各种规格的螺丝均必须经过镀锌处理.2.1.4电话电缆型号及规格及电缆对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2.1.5电话管路敷设及配线应符合设计规定.配管配线工艺请参阅有关章节施工.2.2主要机具:克丝钳、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剥线钳、线坠、对讲机.2.3作业条件:2.3.1电话系统的管线、盒均敷设完.2.3.2土建的墙面油漆喷浆及装修作业全部完成.2.3.3由地面引出端口时,应待土建地面抹灰完、盒子口修好后进行.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电话插座组线箱安装要求-清理箱盒-接线-核对导线编号3.2电话插座、组线箱安装要求:3.2.1插座、组线箱等设备应安装牢固,位置准确.3.2.2一般明装插座距地面高度为1.8m;暗装插座距地为300m3.2.3插座安装的高度和位置应符合图纸设计要求.3.2.4插座上方位置有暖气管时,其间距应大于200mm:下方有暖气管时,其间距应大于
300mm.
3.2.5嵌入式暗装组线箱及有关技术数据见表3.2.5.1、表3.2.5.2
XRH01型电话组线箱外形尺寸表3.2.5.1
分 外形尺寸 安装尺寸项型 数 用途 接线对数号 据 B H c b HXRH011 20对以下 200 350 130 140 290XRH012 30对 250 500 130 190 440 XRH013 40对 09 300 500 130 240 440XRH014 80对 300 650 130 240 590XRH01-5 100对 300 008 160 240 740XRH01-6 150对 400 900 160 340 840XRH018 XRH017 20 对以下 06 300 300 500 600 130 130 240 240 440 54040对XRH019 09 400 650 160 340 590XRH01-10 80对 400 800 160 340 740XRH01-12 XRH0111 100对 150对 500 400 1000 900 160 160 340 340 940 840
电话线对数与端子板排列关系
表3.2.5.2接线对数 20 30 40 60 80 100 150端子板排列
3.3清理箱(盒):在导线连接前清净箱(盒)内的各种杂物,箱(盒)收口平整.
3.4结线:将预留在盒内的电话线留出适当长度,引出面板孔,用配套螺丝固定在面板上,同时找平,标高一致图3.4所示.
图3.4盒内结线示意
当面板在地面出口采用插接方式时,将导线留出一定余量,剥去绝缘层,将线芯分别压在端子上,并做好标记.当导线在组线箱内时,剥去绝缘层,将线芯分别压在组线箱的端子排上,并做好标记,组线箱门应开启灵活,油漆完好.
3.5校对导线编号:
根据设计图纸按组线箱内导线的编号,用对讲机核对各终端接线,核对无误后,同时做好记录.交付使用单位前应由有关监督部门检查认可后方准许使用.
4、质量标准
4.1.1面板必须安装牢固、紧贴附于建筑物墙面.面板无劈裂、翘曲变形等现象;组线箱内不得有劈裂,必须做防腐处理.
4.1.2导线压接必须牢固、正确.
检验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4.2.1组线箱、盒内应清洁无杂物,面板干净无划伤破损等现象.
4.2.2电话线在箱(盒)内应留有适当余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同一室内的插座安装高度相差不大于5mm,相邻成排安装高度相差不大于2m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
5.1安装面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地面的整洁,不得损伤和破坏墙面及地面.
5.2修补浆活时,应注意保护已安装的面板,不得将其污染.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盒、箱内不清洁,应清除盒、箱内杂物,保持内外清洁,不被砂浆污染.6.2面板安装不牢固,应将固定螺丝拧固到们,使面板紧贴建筑物表面并固定牢固.6.3面板的标高超出允许偏差,应及时修正.6.4电话线预留量不够或过多且箱内导线放置杂乱,应按有关要求将导线留有适当余量,并绑扎成束.6.5导线压接不牢,应按要求将导线压接牢固.6.6导线压接后编号混乱,应全部进行仔细核对后重新编号.
7、质量记录
7.1电话插座、组线箱及其附件产品合格证.7.2电话插座与组线箱安装工程预检、隐检、自检、互检记录.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录工图.
7.4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测评定记录.
8、安全环保措施
8.1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8.2电箱内电气设备应完整无缺,设有专用漏电保护开关,必须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8.3移动式电动工具,都应在二级漏电开关保护之中,电线无破损,插头插座应完整,严禁不用插头而用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8.4砖墙剔槽、打眼时,榔头不得有松动,凿子应无卷边、裂纹.楼板、砖墙打透眼时,楼板下面、墙后,不得有人靠近.8.5管道烧焊接时,要持特种操作证工作,开具动火申批手续,有监护人员和配备灭火器材.8.6各类电动工具,要管好、用好,经常清洗、注油,严禁机械带”病”运转,各类防护罩应完整无缺.8.7扶梯都应有防护脚、防滑绳,使用角度为60-70为宜,严禁使用缺档、断档扶梯.8.8材料间、更衣室不得使用超过60w的灯泡,严禁使用碘钨灯和家用电加热器(包括电炉、电热杯、热得快、电饭煲)取暖、烧水、烹饪.8.9电气设备所用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应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禁止用其他金属代替保险丝. 8.10办公室、更衣室等照明安装导线应用绝缘子固定,不准用花线、塑料胶质线乱拉.8.11现场所用各种电线绝缘不准有老化、破皮、漏电等现象.
GB/T 16823.1-1997 螺纹紧固件应力截面积和承载面积.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6823.1-1997
螺纹紧固件应力截面积和承载面积
Stress area andbearingareaforthreadedfasteners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
本标准等效采用日本标准JISB1082-1987(螺纹紧固件应力截面积和承载面积》.GB/T16823.1-1997螺纹紧周件应力截固积和承载面积; 本标准是设计螺纹紧圆件扭-拉关系系列标准的一部分.该系列标准包括:GB/T16823.2-1997螺纹紧固件紧固通则;GB/T16823.3-1997螺纹紧固件拧紧试验方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负责,东风汽车公司标准件研究所参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6823.1-1997
螺纹紧固件应力截面积和承载面积
Stress area and bearing area for threaded fastener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纹紧固件应力截面积(以下简称应力截面积)和支承面承受载荷部分的面积(以下简称承载面积).
应力截面积适用于外螺纹的应力计算,也适用于计算内螺纹的保证载荷.其螺纹尺寸及公差应符合GB 193、GB 196 和 GB 197.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面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88方头螺栓C级GB67-85开槽盘头螺钉GB70-85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GB152.2-88紧园件沉头用沉孔GB152.3-88紧固件圆柱头用沉孔GB152.4-88紧固件 六角头螺栓和六角螺母用沉孔GB193-81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直径1~600mm)GB 19681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600mm) 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355mm)GB818-85十字槽盘头螺钉 GB197-81GB3104一82紧固件六角产品的对边宽度GB5276一85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及螺母尺寸代号和标注GB5787-86六角法兰面螺栓B级 GB5277一85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
3应力裁面积
3.1应力截面积的计算,见式(1)、(2).如无特殊要求,取3位有效数字.
(2)
或
式中:A-螺纹的应力截面积,mm";
d-外螺纹大径的基本尺寸,mm;d-螺纹中径的基本尺寸,mm;d-螺纹小径的基本尺寸(d)减去螺纹原始三角形高度(H)的1/6值,即:
d=d- H 6 mmP-螺距,mm 一四周率,π=3.1416.
H-螺纹原始三角形高度(H=0.866025P),mm;
3.2应力截面积值
对粗牙螺纹M1~M68(GB193)、细牙螺纹M8×1~M130×6(GB193)的应力截面积(A)值,如表1所示.
表1
螺纹直径 粗牙螺纹 螺距 应力截面积 螺纹直径 细牙,螺纹 螺距 应力截面积P A. d P A.mm mm mm mm em mm1 1.1 0.25 0.25 0.588 0.460 10 8 1 1 64-5 39.21.2 1.4 0.25 0.3 0.732 0.983 10 12 1.25 1.25 61.2 261.6 0.35 1-27 12 1-5 88.11.8 2 0.35 0.4 1.70 2.07 14 16 1.5 1.5 125 1672.5 2.2 0.45 0.45 2.48 3.39 18 20 1.5 1.5 216 2720.5 5.03 20 2 2583.5 4 0.6 0.7 8.78 6.78 22 24 1-5 2 3844.5 5 0.75 0.6 14.2 11.3 30 27 2 2 496 6216 1 20.1 33 2 7617 8 1 1.25 36.6 28.9 36 39 3 3 1030 86510 12 1.5 1.75 58.0 84.3 52 45 3 4 1400 183014 2 115 56 2 14416 18 2 2.5 157 192 60 64 4 4 2 490 2 85120 22 2.5 2.5 303 245 76 72 6 6 3460 3 89024 3 353 80 6 4 34027 30 3 3.5 561 459 90 85 6 6 4950 5 59036 3.5 4 694 817 100 95 6 6 6 270 7 00039 4 976 105 6 776042 45 4.5 4.5 1120 1310 110 115 6 6 9390 09S848 52 5 5 1 470 1760 120 125 6 6 10300 5.5 2030 130 6 12 10060 64 5.5 6 2 680 236068 6 3060
4承载面积
4.1承载面积的计算涉及众多因素,如紧固件的支承面形状、尺寸、螺栓和螺钉通孔的大小、有无垫圈面或垫圆等.常用支承面形状的计算公式,如表2所示.如无特殊要求,取3位有效数字.
表2
支承面的形状 承载面积的计算公式A()0. 785 4)形六角形方 形 A=-=²-0.7854XdA-图形支承面的承致面积,mm²;A-六角形支承面的承载面积,mm;一方形支承面的承载面积.mm²,六角或方形的对边宽度,mm,见GB5276 支承面或垫图面直径,mm,见GB5276;d-螺栓或螺钉通孔直径,mm,按GB5277选取;园周率,π=3.1416.
4.2典型的螺纹紧固件的承载面积(A)值及承载面积(A)与应力截面积(A.)之比(A/A,以下简称 面积比),如图1~图6及表3~表5所示.
图2六角垫圈面
图1六角支承面
图3内六角螺钉
高清OCR、带书签 SL/T 792-2020 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ground treatmentofhydraulic structures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农田灌溉建设项目 水资源论证导则》等3项 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20年第6号
导则》(SL/T769-2020)等3项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农田激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替代标座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农田灌孤建设项目水资露论证 SL/T 769-2020 2020 5 15 2020. 8. 15导则工程安全生产条 水利水电建设件和设施综合分 SL/T 795-2029 2020 5 15 2020 8. 15析抵告编制导则基处理设计规范 水工建筑物地 S1/T 792-2020 2020 5. 15 2020 8. 15
2020年5月15日 水利部
前言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11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总则; 一术语与符号:基本规定;固结灌浆;防渗幕与排水:防渗墙; 一挖填置换;一强夯与强夯置换:预压排水固结;桩基. 复合地基;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 学研究院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启贵王汉辉刘加龙邹德兵 李洪斌施华堂戴济群高长胜杨守华关云飞栾约生郝文忠
周华郭红亮占鑫杰闵征辉牛勇樊少鹏牟春霞张志坚
本标准技术内容审查人:温续余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牟广丞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给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码:100053:电话:;电子邮箱:bzh@,cn),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QX/T 705-2023 雷电易发区域划分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05—2023 雷电易发区域划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prone zone division 2023-12-27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705-202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雷电资料收集与处理 2 5年平均雷击点密度计算 2 6雷电易发程度分级 3 7雷电易发区域色斑图制作 3 参考文献 .4 I QX/T70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江西省气象灾害 防御技术中心、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建华、郭媛、李玉塔、阳宏声、王成芳、段和平、周洁晨、丁海芳、吴孟恒、曾金 全、易高流、付琦琼、黄小红、刘海兵、何小荣、高雅隽. Ⅲ ...
T/CEA 0067-2024 火灾时用于辅助人员疏散的电梯.pdf
10S91.140.90 CCS Q 78 CEA 中 国 电 梯协会标准 T/CEA0067—2024 火灾时用于辅助人员疏散的电梯 Lifts used to assist evacuation in case of fire 2024-7-17发布 2024-10-15实施 中国电梯协会 发布 目 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1 4疏散电梯的要求......... ...3 4.1基本要求.. 3 4.2 疏散电梯的数量和主要参数.. .. 3 4.3 疏散电梯的设备保护. ...3 4.3.1电气设备....... 3 4.3.2井道和机器空间.. 4 4.3.3层门、安全门和通道门....... 4 4.3.4轿厢远程监视.. 4 4.3.5轿厢装饰... 4 4.4电梯自动救援操作装置..... 4 4.5 自动恢复系统. 4 4.6 电梯远程报警系统 5 4.7电梯的标志和告知... “. 5 4.8 轿厢超载检测和预防.. 5 4.9 疏散服务的控制要求 . 6 4.9.1启动疏散服务.... ......6 4.9.2进行疏散服务... 6 4.9.3疏散服务期间更改主疏散出口层 ...7 4.9.4暂停疏散服务. ......7 4.9.5退出疏散服务.. .7 4.10电梯对危险信息的响应. .8 4.11 需提供给建筑物管理者的信息 .8 5疏散电梯对建筑物的要求. 8 5.1 使用者候梯和乘梯环境 ....8 5.2 确保疏散电梯可以正常使用 ..9 5.3 识别火灾危险 . 9 5.4 提供应急电源 ....9 5.5 确定电梯用于火灾时的疏散方案 .9 5.5.1概述 ..9 5.5.2建筑疏散信息 ....10 5.5.3确定电梯能否启动疏散服务..... .10 5.5.4确定电梯是否完成疏散服务...... .....10 5.6使用说明书. 10 I ...
本文件按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所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应由采用本文件的制造企业在设计制造过程中自行进行验证测试,
并对销售的产品作产品符合性声明。
本文件由中国电梯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电梯协会负责解释。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建研机械检验检测(北京)有限公司、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苏州江南嘉捷电梯有限公司、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上海建科电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蒂升电梯(上海)有限公司、奥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广东菱电电梯有限公司、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华升富士达电梯有限公司、蒂升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巨龙电梯有限公司、沈阳三洋电梯有限公司、广东广菱电梯有限公司、波士顿电梯(湖州)有限公司、安川双菱电梯有限公司、德森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宁波欧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西子电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辛格林电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泽伟、区健聪、卫展豪、耿建、李阳、李娟、夏英姿、魏劼、林如锡、施洪明、刘文、周樟闽、温有文、唐梓敏、刘世君、张旭建、王国强、方勇、孙虹、卢名智、潘杰、潘思浩、叶嘉健、屈华慧、鲍少卿、吕晓梅、钭炉军、黄玉玉、张建雨。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CEA 0066-2024 消防(员)电梯.pdf
10S91.140.90 CCS Q 78 CEA 中 国 电 梯协会标准 T/CEA0066—2024 消防(员)电梯 Firefighters lifts 2024-7-17发布 2024-10-15实施 中国电梯协会 发布 T/CEA0066—2024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重大危险列表. 3 5 安全要求和/或防护措施. 4 5.1 环境、建筑物要求 4 5.2 消防员电梯基本要求. 5 5.3 电气设备的防水保护, 5 5.4 消防员被困在轿厢内的救援. . 6 5.5 液压电梯用于消防员电梯. .....7 5.6 轿门和层门 .7 5.7 驱动主机和相关设备 ..7 5.8 控制系统 ...7 5.9 供电 ......10 5.10 供电转换和中断. ..10 5.11 轿厢和层站的控制装置 .......10 5.12 消防服务通信系统 ....10 5.13 轿厢内视频监控系统 11 5.14 轿厢内部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 ........11 6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的验证 11 7使用信息. ...12 附录A(资料性) 水的管理 .......14 附录B(资料性) 消防员电梯的供电一一第二电源. ...15 附录C(资料性) 消防员电梯的布置. 17 附录D(规范性) 消防员电梯井道内的防水20 附录E(资料性) 消防员救援原理示例 21 附录F(资料性) 建筑接口 . 24 附录G(规范性) 消防员电梯的标志. 26 附录H(资料性) 维护要求 27 附录I(资料性) 高层建筑的消防原理 28 参考文献. .32 ...
消防(员)电梯提供了在消防员控制下用于消防灭火和救援的方式,节省了消防战斗班组的体力消耗,提高了受困人员获救的效率,有利于建筑消防用途,已经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广泛使用。尤其是超高层建筑,消防(员)电梯是其消防灭火和救援的唯一高效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国有多个标准或技术规范对消防(员)电梯提出要求,这些标准对于消防(员)电梯的要求都相对独立,不太协调。
中国电梯协会标准委员会研究并制定了《消防(员)电梯技术报告》,该报告认为统一的标准更有利于保证消防(员)电梯的制造和安装质量,也更有利于保障消防员控制时的安全。《GB55037-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实施指南》指出GB55037-2022规定的消防电梯是GB/T26465-2021定义的消防员电梯,本文件的消防(员)电梯包含了以上两个名称,为了表述简洁,消防(员)电梯在后文简称为消防员电梯。
本文件从消防员电梯设计、制造等方面考虑了技术指标的规范性、实用性,协调了与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5037-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T26465-2021《消防员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TSG T7007-2022《电梯型式试验规则》,TSG 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行业最佳实践。
本文件的编制旨在为行业提供协调统一、全方位符合最新法规和标准要求的消防员电梯产品标准,为消防员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提供指导和依据。
按本文件制造和安装的消防员电梯还需符合制造单位声明的乘客电梯标准的要求,当本文件的规定与乘客电梯标准的要求不同时,需要优先考虑本文件的规定。
QX/T 704-2023 反应性气体 挥发性有机物采样规范.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04-2023 反应性气体挥发性有机物采样规范 Reactive gases-Specification for volatile organic pounds sampling 2023-12-27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704-2023 目 次 前言 444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通用要求 .1 4.1采样方式及选择 4.2采样计划 2 4.3采样点 2 4.4现场采样 2 4.5样品保存 2 5罐采样 .3 5.1设备和材料 .3 5.2采样罐清洗 .4 5.3采样 .4 6吸附管采样 5 6.1设备和材料 5 6.2吸附管老化 5 6.3采样 6 7袋采样 . 6 7.1设备和材料 6 7.2采样袋清洗 6 7.3采样 .6 8测试方法 8.1采样罐气密性 .7 8.2吸附管穿透和过载 7 8.3空白试验 .7 8.4平行样 7 附录A(资料性)挥发性有机物采样记录表 8 A.1罐采样 .8 A.2吸附管采样 9 A.3袋采样 10 附录B(资料性) 采样设备预处理记录表 11 B.1采样罐 11 B.2吸附管 11 B.3采样袋 .11 参考文献 13 I QX/T70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 TC540/SC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龙凤山区 域大气本底站、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瑛、程红兵、徐婉筠、何迪、黄建青、王鹏、赵花荣、李邹、张根. Ⅲ ...
QX/T 703-2023 酸雨自动观测系统技术要求.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03—2023 酸雨自动观测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 acid rain measurement system 2023-12-27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703-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系统组成与分类 2 4.1系统组成 2 4.2分类 2 5技术要求 2 5.1功能要求 2 5.2性能要求 3 5.3环境适应性 5 5.4电气安全 5 5.5电磁兼容 5 6试验方法 .6 6.1试验环境条件 6 6.2试验仪器仪表及材料 6 6.3主要性能试验 ....6 参考文献 8 I QX/T70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 TC540/SC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恒达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云南 省气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气象局、西藏自治区气象 局、青海省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北京华云东方探测技术 有限公司、天津云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志东、毛传林、刘雯、王直、贾小芳、吴静、周怀刚、索朗多布杰、苏雪燕、张鑫、 杨安良、廖桉桦、王建森、于丽萍、王剑琼、于大江、何芳、刘鹏、宋庆利、李静锋、宋扬、刘银锋、胡烟华、傅 昂毅、禹胜林、胡德云、张万诚、吴程、王文鹏. Ⅲ ...
QX/T 702-2023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规范 总则.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02-2023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规范总则 Specifications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automatic observation-General 2023-12-27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702-2023 目 次 前言 444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通用要求 1 4.1观测项目 .1 4.2时制 1 4.3日界 2 4.4校时 2 5地面气象观测场 2 5.1环境要求 2 5.2地理位置 2 5.3仪器设施布置 2 5.4场地建设 3 5.5观测值班室 4 6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 6.1组成 4 6.2基本技术性能要求 4 6.3气象值的计算 6 6.4地面观测业务软件 7 7对比观测 7.1迁站对比观测 .7 7.2平行观测 .7 8日常维护 .7 8.1观测仪器维护 .7 8.2地面观测业务软件维护 8 附录A(资料性)观测场仪器设施布置示意图 .9 参考文献 10 QX/T70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湖北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局、云南 省气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江西省气象局、辽宁省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湖南省 气象局、华云升达(北京)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云东方探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鑫、汪洲、李昌兴、余万明、冯冬霞、张建磊、严国威、陈汝龙、段洪岭、杨志彪、 李莉、李静锋、宋树礼、张振鲁、周晓香、黄剑钊、万成辉、刘志邦、霍延风、荀伟唯、刘炼烨、金佳宁、蔡 胜江. Ⅱ QX/T702-2023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规范总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的观测项目与时制日界、地面气象观测场、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 统、对比观测和日常维护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面气象观测中各种气象要素的自动化观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31221一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 QX4一2015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要素meteorological element 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 [来源:GB/T33703—2017 3.1] 3.2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surface meteorological automatic observation 借助自动仪器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 3.3 日界day boundary 地面气象观测中人为划定一日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界线. [来源:GB/T35221—2017 3.5] 4通用要求 4.1观测项目 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能见度、地面温度(含草面温度)、浅层地温、 深层地温、大型蒸发、日照、辐射、总云量、云高、冻土、毛毛雨、雨、雪、雨夹雪、冰雹、大风、露、霜、雾、轻 雾、霾、浮尘、扬沙、沙尘暴、结冰、雷暴等32项,根据需要可开展雨淞、雾淞、电线积冰、积雪、雪深、最大 冰雹的最大直径和平均重量等7项观测项目. 4.2时制 辐射和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 1 ...
QX/T 701-2023 湿地生态气象自动观测规范.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01-2023 湿地生态气象自动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wetland eco-meteorology automatic observation 2023-12-27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701-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1 4.1观测项目 1 4.2时制和日界 2 4.3校时 2 4.4观测时间 .2 4.5元数据 2 5观测场地的选择 2 6观测仪器 3 6.1观测仪器类型 3 6.2仪器布局和安装 .3 6.3测量性能要求 3 6.4仪器维护和检定 .4 7数据文件 4 7.1格式与内容 .4 7.2元数据信息 ..4 7.3观测要素数据信息 .5 附录A(规范性)数据文件格式 6 A.1文件名 6 A.2文件内容 .6 附录B(规范性)数据元素字典 8 B.1概述 B.2元数据信息 .8 B.3观测要素数据信息 参考文献 15 I QX/T70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河南中原光电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市延庆区气象局、秦皇岛市气象局、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上海市崇明区气象局、上海气象仪器厂 有限公司、丹东市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邵长亮、吴东丽、毛留喜、伍永学、吴苏、李鹏、王贝贝、胡锦涛、田东哲、刘志刚、 翟晴飞、夏国瑞、顾凯华、王明亮. Ⅱ QX/T701-2023 湿地生态气象自动观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湿地生态气象自动观测的基本要求以及对观测场地、观测仪器和数据文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湿地生态气象自动观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1162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QX/T200生态气象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20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湿地wetland 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 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来源:GB/T247082009 2.1] 4基本要求 4.1观测项目 湿地生态气象自动观测项目应包含表1中的基本观测要素,宜增加表1中的其他观测要素. 表1观测项目 观测类型 基本观测要素 其他观测要素 地温、雪深和雪压、燕发量、日照时数、冻土、电线积冰、直 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气压、 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净全辐射、地-气间感热、潜 大气 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大气负离子浓度、能 热、动量、CO2通量、酸雨、CO2浓度、CH浓度、PM2.s质量 见度 浓度、PM1n质量浓度、O3浓度、SO2浓度、CO浓度、NO浓 度、NO2浓度 盖度、密度、冠层温度、冠层高度、叶面积指 物候,主要包括候鸟及两栖动物种类、始见或始鸣及终见 生物 数、植被指数 或终鸣的时间和作物发育期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