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7.220.20,29.050 K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843-2021/IEC61788-17:2013 电子学特性测量大面积超导膜的 局域临界电流密度及其分布 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measurements-Local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and its distribution inlarge-areasuperconductingfilms (IEC 61788-17:2013,Superconductivity-Part 17: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s--Local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large-area superconducting films,IDT) 2021-03-09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843-2021/IEC61788-17:2013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要求 5装置 5.1测量设备 5.2感应测量的部件 6测量步骤 6.1总则 6.2 实验线圈系数的确定 6.3 超导膜样品J。
的测量 6.4 单频率下J。
的测量. 6.5 理论线圈系数和实验线圈系数的实例 7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 7.1影响U,测量的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 7.2 线圈-超导膜距离与预定值偏离的影响 10 7.3 实验线圈系数和J。
的不确定度. 10 7.4 超导膜的边缘效应 7.5 试样保护. 11 8测试报告.. II 8.1测试样品的标识 II 8.2J.值的报告 8.3测试条件报告. 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资 第1章~第8章的相关附加信息 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可选的测量系统 16 附录C(资料性附录) 不确定度考虑 21 附录D(资料性附录) 不确定度的评定 25 参考文献 30
GB/T39843-2021/IEC61788-1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1788-17:2013《超导电性第17部分:电子学特性测量大面积 超导膜的局域临界电流密度及其分布》。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900.100-2017电工术语超导电性(IEC60050-815:2015,IDT)。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修改了标准名称; --将IEC61788-17:2013的A.8、B.3、C.5、D.7归人参考文献,其在文中的引用也做了相应调整; 更改了IEC61788-17:2013中术语和定义引用的版次,并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IEC60050(所 有部分)修改为IEC60050-815; -一对IEC61788-17:2013个别条款中出现的编辑性错误做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超导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传兵、刘志勇、李洁、李敏娟、张永军、陶伯万、郭艳群、白传易、熊杰。
GB/T 39843-2021/IEC61788-17:2013 引言 自1986年发现以来的30多年里,高温超导体在产品和技术上已有许多应用,这将引起信息传输、 交通和能源领域的变革。
其中,利用超导体极低表面电阻这一特性的高温超导(HTS)微波滤波器已经 商品化。
与常规滤波器相比,超导滤波器有两个主要优势,即:低插人损耗(低噪声特征)和高频率选择 性(边带陡峭)。
这些优势能够减少基站的数量,改善通话质量,更有效地使用频率带宽,并减少不必 要的无线电波噪声。
大面积超导膜已用于微波器件,也用于新兴超导电力设备,如电阻型超导故障限流器(SF- 临界电流密度J。
是描述大面积高温超导膜质量的关键参数之一。
无损交流感应法被广泛用于测量大 面积高温超导膜的J。
及其分布[1-13],其中最普遍的是利用三次谐波电压U;cos(3ot十)的方法,式中 @、和0分别表示角频率、时间和初始相位。
然而,这些传统的方法并不准确,因为未考虑到J。
测量的 电场强度E判据[""15]。
J。
由电流阔值Ia计算得到,而有时确定Ia所使用的电场判据并不合适["]。
传统的方法获得的J。
值与精确值相比有10%到20%的误差1。
因此有必要建立标准的测试方法以 准确测量局域的临界电流密度及其分布,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