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2163-95 电热毯、电热垫和类似 家用柔性发热器具用电热线 1995-10-24发布 1996-06-01实施 中国轻工总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电热毯、电热垫和类似 QB/T2163--95 家用柔性发热器具用电热线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热毯、电热垫和类似用途柔性电热器具用电热线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1类器具用柔性电热线,类器具及其它类似用途电热线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IEC967电热毯、电热垫和类似家用柔性发热器具的安全 GB8279 电热毯、电热垫和电热褥垫 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3术语 3.1电热线 由绝缘物包覆的线状柔性电阻发热体。
3.2电热导体 电热线中起发热作用的金属导体。
3.3芯轴 电热线中供电热导体缠绕或与电热导体并行以增加其机械强度的绝缘物体。
3.4传感导体 为感应电热线的温度而设置于电热线中的金属导体,它也可以具有感温以外的其它功能;或是 为保证电热线局部超温的安全或其它目的而设置的金属导体。
3.5螺旋间距 螺旋电热线中导体的螺旋两相邻边的距离。
3.6长期使用温度 为能保证电热线长期工作的安全和可靠性而规定的其表面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3.7短期使用温度 为能保证电热线在1.5h之内的高温非正常工作的安全而规定的表面最高允许温度。
3.8低温电热线 指长期使用温度小于75℃,短期使用温度小于135℃的电热线。
中国轻工总会1995-10-24批准 1996-06-01实施 -1-
QB/T2163-95 3.9中温电热线 指长期使用温度在75~105℃之间(含75℃),短期使用温度小于160C的电热线。
3.10高温电热线 指长期使用温度不小于105℃,短期使用温度不小于160℃的电热线。
4产品分类 4.1按特性分 a.单一发热型电热线; b. 感温型电热线; c. 自控发热型电热线。
4.2 按使用温度分 a. 低温电热线; b. 中温电热线; c. 高温电热线。
4.3 按结构型式分 a. 直线型电热线; b. 螺旋型电热线; c. 直线螺旋并存型电热线。
4.4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派生代号:高温电热线,代号G 中温电热线,代号2 低温电热线,代号D 生产单位改进设计代号: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规格代号:允许最大线功率 型式代号: 左为电热导体绕制型式,直线Z.螺旋L 右为传感导体绕制型式,直线Z.螺旋L 注:此项中只有一个符号时表示电热导体绕制型式,即没有 传感导体的单一发热型电热线 名称代号:柔性电热线R 示例:RLZ4.1一1Z,为中温螺旋电热导体、直线感温导体、允许最大线功率4.1W、第一次改进设计 的柔性电热线。
5技术要求 5.1环境条件 5.1.1 1环境温度-10~40℃。
5.1.2 相对湿度不大于90%(20℃时)。
2
QB/T2163-95 5.1.3周围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物。
5.2结构 5.2.1导体、芯轴或并行物 电热线中的电热导体、传感导体、芯轴或并行物是连续的,不允许有中间接头。
5.2.2外绝缘层厚度 电热线的外层绝缘厚度不小于0.3mm。
5.2.3表面颜色 电热线的外绝缘层表面不得用黄/绿双色。
5.2.4相互腐蚀 电热线的绝缘层、导体芯轴之间不得相互腐蚀。
5.2.5螺旋稳定性 对螺旋型电热线,电热导体应紧绕在加强芯轴上,不得滑动。
5.2.6螺旋均匀性 对螺旋型电热线,电热导体螺旋间距均匀,其偏差不超过土20%。
5.3工作温度 5.4机械强度 5.4.1弯曲强度 电热线应经受25000个周期的弯曲试验,试验后导体不应断开,相互绝缘的导体之间绝缘电阻 不应低于1MQ,并能经受耐压试验,不得击穿或闪络。
5.4.2抗拉强度 电热线的拉断力不小于100N。
5.5电气强度和绝缘电阻 5.5.1电气强度 电热线应能承受3750V历时1min。
频率为50Hz的基本正弦波的耐压试验,不得出现击穿或 闪络。
5.5.2绝缘电阻 电热线中如果有相互绝缘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导体时,其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0。
5.6耐温 5.6.1低温性能 电热线的绝缘层应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在低温试验后应经受5.5.1的耐压试验,不得出现击穿 或闪络: 5.6.2高湿性能 电热线在经高温试验后,能经受5.5.1的耐压试验,不得出现击穿或闪络。
5.7热老化 对于中温和高温电热线,应符合IEC967第21.21和21.22条的要求。
5.8耐燃 电热线的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