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41 ICS 11.220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3463-2019
禽组织滴虫病诊断技术 Diagnostic techniquesforhistomoniasis
2019-08-01发布2019-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
NY/T3463-2019
前
公共服务平台 本标准由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18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扬州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金俊、孔令明、陶建平、秦爱建、刘丹丹、侯照峰、宿世杰、曲昌宝、糕振男、郭平、 王子静、陈乔光、戎杰。
NY/T3463--2019
引言
禽类组织滴虫病(Histomoniasis),又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由于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me- leagridis)感染鸡形目禽类所导致的以肝脏坏死和盲肠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寄生虫病。
近年来,随着家 庭农场、生态放养及圈养模式的示范推广,该病在我国地面平养、放养和散养鸡群中流行普遍,造成严重的 经济损失。
为做到组织滴虫病的早期诊断,从而避免给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为避免未知新基因型虫 体引人我国甚至导致贸易纠纷,特制定本标准。
NY/T 3463-2019
禽组织滴虫病诊断技术
1范围
虫体、组织脏器和泄殖腔内容物中病原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检测)的技术方法和实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禽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和检疫。
其中,临床诊断、病原的分离培养、分离的虫体及组织脏 器中病原PCR检测方法适用于组织滴虫病的诊断,泄殖腔内容物中病原的PCR检测方法适用于组织滴 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检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27401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动物检疫 NY/T541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meleagridis,H.meleagridis 原生动物界肉足鞭毛门鞭毛虫亚门动鞭毛虫纲毛滴目单尾滴虫科组织滴虫属的原虫。
3.2 组织滴虫病histomoniasis 盲肠肝炎或黑头病 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鸡形目禽类的以肝脏坏死和盲肠肿大为特征的寄生虫病。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 dNTP: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triphosphate)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Taq酶:TaqDNA聚合酶(TaqDNApolymerase) 5临床诊断 5.1流行特点 5.1.1鸡形目禽类火鸡、鸡、孔雀、鹤鹑、野鸭、鹧鸪、驼鸟、珍珠鸡等均可感染,火鸡最为易感。
5.1.2雏禽如4周龄~6周龄的雏鸡、3周龄~12周龄的雏火鸡感染后易发病死亡,成年禽症状不明显 且死亡率低。
5.1.3潜伏期一般15d~21d,病程1周~3周,死亡率可达50%~85%。
5.1.4地面平养、放养和散养的禽群多发,温暖潮湿的季节多发。
NY/T3463--2019 5.2临床症状 5.2.1病禽缩头、垂翅、羽毛松乱,排黄绿色的恶臭稀粪。
5.2.2急性严重的病禽粪便带血或排泄物全是血液。
5.2.3部分病禽的头部皮肤发组。
5.3病理变化 5.3.1肝脏肿大,典型病变为表面呈现黄绿色、中心凹陷且边缘隆起似火山口样的圆形坏死灶,单独存 在或融合成片状(参见附录A中的图A.1),少数病例坏死灶呈现点状。
5.3.2盲肠一侧或两侧肿胀,肠壁肥厚,肠腔内形成干酪状的肠芯(参见图A.2)。
5.4结果判定 符合5.1流行特点,病禽出现5.2中任何一种临床症状和/或5.3中的任何一种病理变化,可判为疑 似组织滴虫病,应进行实验室确诊。
6实验室诊断 以下实验室诊断过程中,实验用水的要求按照GB/T6682中一级水的要求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要 求按照GB19489的规定执行;涉及动物的要求按照GB/T27401的规定执行;涉及诊断样品采集、保存和 运输的要求按照NY/T541的规定执行。
6.1病原分离鉴定 6.1.1试剂 6.1.1.1Medium199(1×)基础培养基。
6.1.1.2马血清。
6.1.1.3胎牛血清。
6.1.1.4米粉。
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