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40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2946-2016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Descriptorsforlegumeforagegermplasmresources 2016-10-26发布 2017-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2946-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鸿雁、李志勇、熊兴平、江用文、师文贵、黄帆、李俊、刘磊。
NY/T 2946-2016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豆科(Leguminosae)牧草种质资源的基本信息、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及抗性性状的描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豆科(Leguminosae)牧草种质资源的描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PUBL 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最 新版本(包括的修) 文件 GB/T 2260 中华 人民世和 政区划代码 RESEAR GB/T 2659 世界各 地区 称代码 3描述内容 S 描述内容见表1。
A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描述内容 描述类别 R 描 述 容 编号、引种 中号、采集号、种质名称、种质外文名、科名、属名 学名原 产国、原产省、原产地、 基本信息 海拔 经度、纬度、生态系统、小生 主境、来源地、系谱、选育单位、有成年份、选育方法、种质类型、图像、观 测地 茎实心 中空、茎具刺 美毛、叶的类型、托叶形状、 植物学特征 宽度、叶 状、英果长 果颜色、荚果被毛、单英粒 花期、盛花具 、结实初期、结荚盛期、成熟期、枯 生物学特性 子 便实率、越冬率 产量性状 层 品质性状 质含量 脂 洗涤纤 准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氮 浸出 物 量、钙含量 含量 且灰 艺叶质地、落叶比、适口性 抗性性状 抗旱 寒性、耐盘 耐 铝性 4描述方法 4.1基本信息 4.1.1全国统一编号 种质的唯一标识号,豆科牧草种质资源的全国统一编号由"CF"(ChinaForage)加6位顺序号组成。
该编号由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共同赋予。
4.1.2引种号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从国外引人时赋予的编号。
4.1.3采集号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在野外采集时赋予的编号。
采集号由10位字符串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代 码按照GB/T2260的规定执行。
NY/T2946-2016 4.1.4种质名称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的中文名称。
4.1.5种质外文名 国外引进豆科牧草种质资源的外文名或国内种质的汉语拼音名。
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2个~3 个汉字的拼音组合在一起,4个以上汉字按词组分开。
4.1.6科名 由中文名加括号内的拉丁名组成,如豆科(Leguminosae)。
4.1.7属名 由中文名加括号内的拉丁名组成,如首属(MedicagoL.)。
4.1.8学名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种、亚种或变种的拉丁名全称。
例如:紫花苜(Medicago satiuaL.)、天蓝首着(MedicagolupulinaL.)等。
4.1.9原产国 规定执行。
4.1.10原产省 国内豆科牧草种质资源的原产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国外引进种质原产国家一级行政区的名 称。
国内行政区划名称按照GB/T2260的规定执行。
4.1.11原产地 国内豆科牧草种质资源的原产县(市)、镇(乡)、村(寨)名称,县(市)名按照GB/T2260的规定执 行。
4.1.12海拔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原产地的海拔高度,单位为米(m)。
4.1.13经度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原产地的经度,单位为度(°和分(‘)。
格式为"DDDFF”,其中"DDD"为度,"FF"为分。
4.1.14纬度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原产地的纬度,单位为度(和分(')。
格式为"DDFF",其中"DD"为度,“FF"为分。
4.1.15生态系统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原产地所属生态系统类型,分为:1.森林;2.草原;3.荒漠;4.农田;5.湿地 4.1.16小生境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采集地的特定小环境。
4.1.17来源地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的来源国家、省、县或机构名称。
4.1.18系谱 豆科牧草选育品种各世代成员数目、亲缘关系以及有关遗传性状在该家系中分布情况的图示。
4.1.19选育单位 选育豆科牧草品种(系)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单位名称应写全称。
4.1.20育成年份 豆科牧草品种(系)培育成功的年份,通常为通过审定或正式注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