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9.20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 2016-08-31发布 2016-09-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5009.202-2016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5009.202一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5009.202一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 ——修改了检测范围; —增加了制备型快速柱层析法为第一法; 一一对原有的柱层析法进行了修改,并作为第二法. I GB5009.20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动植物油脂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用动植物油脂中的极性组分(PC)含量的测定. 第一法制备型快速柱层析法 2原理 通过制备型快速柱层析技术的分离,油脂试样被分为非极性组分和极性组分两部分,其中非极性组 分首先被洗脱并蒸干溶剂后称重,油脂试样扣除非极性组分的剩余部分即为极性组分. 3试剂和材料 注: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 3.1.1乙醚(CH0) 使用前在低温环境中放置数小时,使其温度控制在10℃~18℃之间. 3.1.2石油醚,30℃~60℃沸程,使用前在低温环境中放置数小时,使其温度控制在10℃~18℃ 之间. 3.1.3丙酮(C3H0) 使用前在低温环境中放置数小时,使其温度在10℃~18℃之间. 3.1.4三氯甲烷(CHCl). 3.1.5冰醋酸(C2HO). 3.1.695%乙醇(C2H0). 3.1.7磷钼酸(HPO412MoO324H2O). 3.1.8无水硫酸钠(Na2SO4) 在105℃~110℃条件下充分烘干,然后装人密闭容器冷却并保存. 3.2试剂配制 3.2.1非极性组分洗脱液:石油醚乙醚=8713 870mL.的石油醚中加入130mL.的乙醚,充分混 匀,用时现配. 3.2.2极性组分洗脱液:丙酮乙醚=4060 600mL的乙醚中加人400mL的丙酮,充分混匀,用时 现配. 3.2.3薄层色谱展开剂:石油醚乙醚冰醋酸=70302 70mL的石油醚中加入30mL的乙醚和 2mL的冰醋酸,充分混匀,用时现配. 3.2.4薄层色谱显色剂:首先将100g的磷钼酸固体先完全溶解于适量的95%乙醇中,然后再用95% 乙醇稀释至1L 最后分装人喷雾瓶中. 1 ...
推荐内容/By 规范库
-
DB32/T 5257-2025 健康医疗数据安全管理规范.pdf
-
重大事故隐患细化判定标准.pdf
-
GB/T 46094-2025 旅居车辆 安全标志和信息符号.pdf
-
GB/T 46071-2025 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指南.pdf
-
GB/T 46068-2025 数据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要求.pdf
-
《GB2894-2025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新旧版变化对比.pdf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清册.docx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通知.pdf
-
ABC安全A20250612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专题培训(61页).pptx
-
安全标志选型手册 生产工作场所可视化管理标识解决方案.pdf
-
事故隐患排查专题培训(114页).pptx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汇总-预包装食品(11项).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