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坪岭隧道出口浅埋偏压段应力测试分析.pdf

学术文献
文档页数:4
文档大小:459.71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学术文献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施工技术2011年10月上 82CONSTRUCTION TECHNOLOCY第40卷第350期
天坪岭隧道出口浅埋偏压段应力测试分析
代勇,周建春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为解决偏压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对天坪岭隧道出口浅埋偏压段锚杆轴力、钢支撑内力、喷层混凝 土应力等项目进行了稳定性测试研究。

结果表明:①在初期支护中,锚杆支护作用较小,钢拱架和围岩自承起主要 支撑作用;②由于隧道偏压,同一测试断面,出现一侧受拉一侧受压的情况,表明隧道两侧不同埋深对衬砌受力有 较大影响,为后续二衬施工提供依据;③现场测试表明,隧道出口偏压段V类围岩支护设计参数较为安全、合理,可 供类似工程实践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浅埋偏压;应力;监测 [中图分类号]U4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498(2011)19-0082-04 StressMonitoringAnalysisinShallow-buriedBias Section of Tianpingling Tunnel Exit DaiYong,Zhou Jianchun (School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South ChinaUnivesity of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mechanical process of tunnel excavation,authors choose three items including bolt axial force,steel support intermal force and initial concrete stress to make stability analysis of shallow-buried bias in Tianpingling tunnel exit. Test results show that: ① In initial support, the anchor only piays a temporary support on rock deformation and the selfsupporting of rock and steel brace play a major supporting role. ② As the tunnel bias, the pressure is different in both sides of the same test construction reference for lining. ③ Monitoring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ianpingling tunnel exit of class V supporting lining structure is more safe and reasonable which can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tunnels;shallow-buried bias;stress;monitoring 1工程概况线隧道距原右线隧道中心线间距64.5~108.8m。

天坪岭隧道是广清(广州一清远)高速公路改新建天坪岭左线隧道位于直线上,右线隧道广州端 扩建工程A09合同段位于清远南端龙塘镇的一座位于R=5500m的平曲线上,清远端位于直线上, 隧道工程。

老天坪岭隧道左、右洞均位于直线段,工程于2010年3月开工。

根据路线设计要求,天坪 左线隧道长1525.75m,右线隧道长1548.75m,为岭右线隧道全线路面设置2%反向超高,如图1所 双洞四车道隧道,采用分离式布设,左线隧道与右示。

技术标准如下:①公路等级高速公路;②设 线隧道(面向清远方向分左、右)的中线间距为计速度100km/h;③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0.50 50m。

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采用+2×3.75+1.00+1.00=10.75m;4隧道建筑限 复合式衬砌。

旧隧道于2004年通车。

新建天坪岭界净高5m。

隧道左线长1557m,右线长1537m。

改扩建方式为2工程地质条件 在原老隧道两侧各新建1座隧道,新建左线隧道距隧道穿越丘陵地段山体完整,丘陵脊线明显, 相邻原左线隧道中心线间距41.8~50.7m,新建右地面标高为30~154m,相对高差约124m,脊线大部 分呈东西向或北东向,山体地形陡峻,...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