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 站前工程XCZQ-9标段
何家梁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隧道集团公司西成客专项目部
二〇一三年一月
目录
2.1工程概况
2.2地层岩性
2.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2.4水文地质特征.
2.5隧道洞身主要地质问题
2.6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5
3.1风险评估程序. 6
3.2风险评估方法.
3.3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
4.1风险评估的对象及目标.
4.2安全风险评估因素.
4.3风险评估内容 .12
4.3.1安全风险情况分析 .124.3.2初始风险评估 .144.3.3残留风险评估 .17
5.1突泥突水风险控制措施 .20
5.2塌方风险控制措施 .23
5.3大变形风险控制措施 ...24
5.4岩爆风险控制措施 24
5.5洞口落石风险控制措施 .26
5.6瓦斯风险控制措施
一、编制依据
(1)《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
(3)《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
(4)基础资料:
①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站前工程XCZQ-9标段《招标文件》、《合同文件》:
②新建西安至成都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站前工程XCZQ-9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③设计院关于何家梁隧道地勘报告资料:
(5)何家梁隧道施工图:
①《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以下简称“隧规”)
②《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
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二、何家梁隧道概况
2.1工程概况
何家梁隧道位于大巴山区陕西省勉县和宁强县境内,进口位于勉县漆树坝乡大水沟内的山坡上,出口位于宁强县铁锁关镇附近山坡上.隧道起讫里程为DgK297190~DgK309593,DgK300002.519=DgK300000.000长链2.519m,全长12405.519m,为双线隧道.洞身DgK297890.458~DgK299739.484段1849.026m位于R-8004.6m的曲线上,其余位于直线上,纵坡为20%的单面下坡.进口与大水沟大桥相连,下方有便道引入,场地开阔,出口下方有水泥路引入,交通条件良好,但施工场地较狭窄.
根据何家梁隧道所处地形,地质条件,考虑施工工期,洞口施工条件及运营期间救援疏散要求,设2座斜井2座横洞.辅助坑道设计概况见表2-1-4.
表2-1-4何家梁隧道辅助坑道设置表
辅助坑道名称 1号斜井 2号横洞 3号斜井 4号横洞里程 DK301000 DK303600 DK307200 DK308850综合坡度(%) 9.67 -0.46 9.53 1. 00平面交角 85° 00′00* 56° 00′ 00* 64°30′ 00 * 68° 55′ 20 "坑道与线路相对位置 右 右 左 右断面形式 单车道错车道 单车道错车道 单车道错车道 单车道运输方式 无轨 无轨 无轨 无轨辅助坑道长度(m) 612.15 1440 482.38 265后期用途 避难所 紧急出口 正洞排水
斜井、横洞单车道净空尺寸5.0×5.9m(宽×高).间隔不大于250m长度设错车道一处.错车道长20m,并在两端各5m范围内与单车道断面过渡,错车道断面净宽按在单车道断面基础上加宽2.3m,净空尺寸7.3×6.5m(宽×高).
2.2地层岩性
隧道涉及地层主要为第四季全新统坡积膨胀土,洪积,坡积粗角砾士,志留系下统页岩,奥陶系中上统灰岩夹页岩,奥陶系下统纱岩夹砾岩.岩性特征详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
膨胀土(Q4d19):主要分布于4号横洞口地表,厚约5m,浅红褐色,黄褐色,以粘粒为主,尚紧密,硬塑为主,II级普通土,o0=150kPa 洪积,坡积粗角砾士,(Q4p17d17):浅黄色:粒径不均,形壮呈凌角和尖凌角,成份以页岩为主,粒径为40~60mm,约占15%,粒径为20~40mm,约占35%,粒径为220mm,约占20%,余为土质充填:潮湿,中 密.00=350~400kPa.
(2)志留系下统(S1)
页岩(S1sh):黄绿色,灰绿色,页理发育,层间结合力较差,层约,813mm:3级硬士,00=250kPa:弱风化,4级软石,00=500kPa. 壮构造,岩体局部揉皱发育,节理教发育,强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厚
页理产壮:N42*E/35*N,N89*W/77*S.
(3)奥陶系中上统(023)
灰岩夹页岩(023):条带壮分布于隧道洞身部分段落,灰岩,红褐色,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