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研究 XINHU REPORT 纯苯系列报告(二):盘点五大下游产业格局
系列(一)文章中我们已梳理过纯苯的基本情况和供应端,现下再深入到纯苯的需求 端展开分析,继续完善纯苯产业链细节.
2022年下游消费数据显示,苯乙烯、己内酰胺、苯酚、苯胺及己二酸五大下游消费 量占据纯苯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在47%、17%、13%、11%和7%,其他下游合计仅占比5%, 因此要搞清楚纯苯需求端表现,研究过程中应聚焦于五大直接下游的供需格局变化.
纯苯 的直接下游继续流转,可以发现深加工的化工品种类繁多,五大下游产品仅仅作为中间品 的角色出现,终端流向则非常分散,囊括了汽车家电、纺织服装、日用包装、医药助剂等 等行业.
纯苯分散的终端流向导致很难锚定相关领域去自下而上进行研判,因此研究 过程中重点关注五大直接下游表现.
图1:纯苯产业链下游及流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新湖期货研究所
一、苯乙烯一高增长提振纯苯、挤压自身 1、品种简介:液体危化品之一,储运成本高 苯乙烯的分子结构为用苯分子替代乙烯分子的一个氢原子,分子式为C8H8,属于芳 烃系列产品之一,常温下呈现为有特殊香气的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 有机溶剂.
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空气中会发生聚合及氧化反应且易燃易爆,同时对人 体皮肤、眼晴、呼吸系统均有刺激性.
正因苯乙烯的不稳定性和有毒性,在工业用途中其 储运要求较为严格,需密封包装(罐装为主),储存温度不得超过25℃,并且要加入阻
新湖研究 XINHU REPORT 聚剂防止苯乙烯聚合,一般而言存货存放天数不超过90天.
苯乙烯直接下游较为明确集中,EPS、PS、ABS三大下游占比超过70%,其他下游产 品还包括丁苯橡胶、UPR、SBS等,继续流转至终端应用领域,则主要涉及日用品、汽车 家电、建筑包装等行业.
图2:苯乙烯分子结构图3:苯乙烯实物示例图
CH2
苯乙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新湖期货研究所
苯乙烯已有的生产工艺可分为三类,即乙苯脱氢法、PO/SM联产法、C8抽提法.
①乙苯脱氢法 含义:乙烯和纯苯反应后可生产乙苯,随后在催化剂作用下,550~600℃时乙苯可进 一步脱氢生成苯乙烯.
乙苯脱氢法目前是国内外生产苯乙烯的主流方法,约占中国苯乙烯 总生产能力的80%.
特点:相关的工艺技术已十分成熟,生产出的苯乙烯纯度较高,装置平稳运行且较为 灵活.
成本:0.29*乙烯0.79*纯苯1200 ②PO/SM联产法 含义:环氧丙烷-苯乙烯联产法,又称共氧化法.
乙烯和纯苯反应生成乙苯,乙苯被 氧气氧化生成乙苯的过氧化物,随后该过氧化物被用来氧化丙烯,得到1-苯基乙醇和环氧 丙烷.
最终,1-苯基乙醇脱水后就可以得到苯乙烯.
特点:生产1t苯乙烯的同时,可联产0.4t环氧丙烷.
PO/SM联产法既不需脱氢法那 样的高温,又可避免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的污染问题,同时优化了苯乙烯和环氧丙烷的生 产工艺.
但工艺过程长、反应复杂、副产物多,且乙苯单耗较脱氢法高.
成本:(0.82*纯苯0.30*乙烯0.80丙烯650)*0.63 ③C8抽提法
新湖研究 XINHU REPORT 含义:石脑油、柴油、液化石油气为原料的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生产的裂解汽油中约 含4%-6%的苯乙烯,采用抽提方式可将其中的苯乙烯分离出来.
特点:产品色度一般较高,因含硫量高不可用作交割品,仅可用于UPR等要求较低的 领域.
成本:C8液650
图4:苯乙烯产业链图谱 石随油解汽油可发性聚苯乙端泡沫(建筑
EPS包装)
透拳GPPS仪器仪表外壳日用品 乙胡聚苯乙烯PS
乙苯茉乙改羊外壳
HIPS家电、电子 纯苯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
丙烨环氧丙烷ABS汽车零部件
UPR.SBS SBR SBL等其他橡胶、涂科等 新湖期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新湖期货研究所
2、供应格局:正处扩能周期,过剩压力显现 近10年来看,苯乙烯产能投放可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至2019年间基数小、增速 缓,装置投放数量总量不多,累积增长量约200万吨,合计产能不到1000万吨:2020年 至今,高利润刺激加上民营大炼化项目的推进,苯乙烯新项目集中落地,产能增速快速提 升至20%以上,2023年底合计产能将突破2000万吨至2132万吨.
根据后续待投放计划 显示,苯乙烯此波高增长时期将延续至2025年附近,届时产能将增长至3000万吨左右.
苯乙烯产能区域分布主要与运输和消费关联度高,运输便利、消费量高的地区项目投 放更为密集.
具体分析发现,华东地区产能占比最大,2022年产能合计在845万吨,占 比47%:其次是山东地区,产能合计在290万吨,占比16%:剩下东北、华南两地占比分 别在12%、13%,其他地区占比均在10%以下.
随着新项目不断落地,苯乙烯生产企业数量明显增长,目前共有62家,规模上普遍 不大,百万吨规模以上生产企业仅有3家,50万吨规模以上仅有15家,新增装置产能多 数不超过60万吨.
故2015年以后苯乙烯前十企业产能集中度逐步下滑,行业内竞争也越 来越激烈.
新湖研究 XINHU REPORT 图5:中国苯乙烯产能及产量变化趋势图6:中国苯乙烯产能区域分布 万吨中国苯乙烯产能及产量变化趋势中国苯乙烯产能区域分布 产证增速(右)广利用车(右)
50.0%华东(除山东) 80.0%山东 46003.0% 20080.0%东北
50.0%华南 30.0%华北 20.0%西北 03.4%2122年华中 2013年214年2015年2106年2017年218年2019年2121年221年2122年0.0% 资料来源:ifind,卓创资讯,隆众资讯,新湖期货研究所 图7:苯乙烯产能集中度CR10 苯乙烯产能集中度CR10 74%
00% 53% 51% 45% 2115年2日16年2917年2011年2019年202年221年2022年41% 资料来源:iind,卓创资讯,隆众资讯,新湖期货研究所
苯乙烯供应端的增长压力在进口方面也有所体现,2020年产能落地成为实际供应量 后,苯乙烯进口份额快速被国内供应挤出,进口依存度从2016年的37%下滑至2022年的 8%,并且出口量呈现逐步放量走势.
进口来源国的分布特征则与2018年出台的反倾销税 相关,韩美台三地进口受高税率限制,2018年开始不断下滑,而沙特进口份额成为第一, 其他主要来源国还有日本、科威特、新加坡等.
图8:中国苯乙烯进出口变化造势图9:中国苯乙烯各地进口变化超势 中国苯乙烯进出口变化趋势中国苯乙烯各地进口变化趋势 万吨进口量已口量-进口有度(右)2015年2017年29年29年229年221年2122年 (28 230
(l) 2015年2017年218年215年2021年221年222年折加城关国 资料来源:iind,卓创资讯,隆众资讯,新湖期货研究所
新湖研究 XINHU REPORT 3、需求格局:终端增长不足,下游过剩承压 直接下游来看,2022年EPS、PS、ABS共占据了苯乙烯71%的消费量,其他下游产品 则相对分散,UPR、SBS、丁苯橡胶等占据了剩余的29%.
其中三大下游(即EPS、PS、ABS) 产业链最为清晰,高占比也对苯乙烯影响更大,往往作为重点关注领域.
对比上下游产能变化,发现苯乙烯及三大下游扩能幅度不一但步调一致,均于2020 年开始集中投放产能,但下游三S产能增速明显不及苯乙烯.
2023年为例,苯乙烯新增产 能合计在372.5万吨,而EPS、PS、ABS折合所需苯乙烯的消耗量在294万吨,因此苯乙 烯过剩格局进一步扩大.
图10:中国苯乙烯下游消费结构图11:苯乙烯及下游产能增长对比 中国苯乙烯下游消费结构万吨苯乙烯及下游产能增长对比
410 S O ABS O新配 本丙乳液、ACR附指、聚等11010% UPR0% S8S 55.-1102019年22年221年2022年3;(202-10% 2022年=83苯乙产能增量下海新产能折合所需装乙增量
羊乙%产能增速(右)下海加板产能驱速(右) 资料来源:ifind,卓创资讯,隆众资讯,新湖期货研究所
通过梳理下游产品的终端流向,可以看出苯乙烯终端消费领域主要有汽车家电、地产 行业、日用品及包装等.
其中家用电器部分需求是由地产后端衍生而来,而随着地产行业 的周期性拐点出现,发展主线由高增长转为“房住不炒”,相关的制品需求亦增速放缓.
但从EPS、PS、ABS各自的产能及产量变化情况未看,三S下游产品依旧维持着相对较高 的扩张速度,供需两端错配之下EPS、PS、ABS生产利润不断被挤压,处于产业链中弱势 地位,议价权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