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类:中建新疆建工-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及管网工程技术标.docx

docx,产业园,基础设施,建工,管网,施组方案
文档页数:65
文档大小:238.99KB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分类:施组方案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1.全面性 1.1工程概况、施工组织方案 1.1.1工程概况 本次设计道路为纬三路(经一路一经二路)、纬三路(经二路 一经三路)、纬三路(经三路一经五路)、经二路(纬二路一纬三 路)、经三路(纬二路一纬三路)、经四路(纬二路一纬三路), 道路为新建道路.

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

支一 路(经三路一经四路)、支二路(纬一路一纬三路).

道路为新建 道路.

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30km/h.

道路位置在吐鲁番 市托克逊县伊拉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内.

走向大致呈南北走向,机动 车道宽度为16m(9m).

1.1.2主要设计技术标准 路机动车道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附属设施等, 横断面为四幅路形式,具体为16m(9m)机动车道.

由于道路外侧 缘石裁砌需设置靠背,本次设计在道路外侧设置保护性路肩,宽 0.5m,采用天然砂砾填筑.

车行道设置双向直线形路拱横坡,坡向 车行道外侧,坡度1.5%:路肩横坡为2%,坡向道路外侧.

路面设计轴载采用标准轴载BZZ-100,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15年(10年),机动车道路基结构层分别为:5cm厚AC-16C中粒式 沥青混凝土1cm下封层20cm4.5%水泥稳定基层30cm天然砂砾底基 层,总厚度56cm.

5cm厚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油7cmAC- 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透层油36cm4.5%水泥稳定基层(两步) 30cm天然砂砾底基层,总厚度78cm.

项目上面层下面层水稳级配层路基备注 层位层 顶面弯沉22. 925.830.4147.2186.3 值 (0. 01mm 1.1.3资料调查及地质情况 依据《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伊拉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疆长江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拟建场地地貌上属天山南麓阿拉沟河冲洪积扇的中上部,总体地势 北高南低,场地地形较平坦、开阔.

行政区划隶属于托克逊县,根 据探井及钻孔揭露,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沿线场地土 以圆砾为主,岩性较单一,现分别描述如下:地层至上而下描述如 下:①圆砾:青灰色,分布较均匀,该层土成份主要由石英岩、灰 岩、变质砂岩等硬质岩石组成,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形-次棱形、 微风化,一般粒径0.5-2.0cm,含量约占50%,卵石含量约占 20%,最大粒径20mm,以中粗砂充填,含量约占30%,骨架颗粒呈 交错排列,该层土级配差,分选性差,无胶结现象,上部含有较多
粉土薄层,呈层理状分布.

勘探范围内该层未揭穿,埋深及层厚详 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最大揭穿深度8.50m.

干燥~稍湿稍密-中密 依据勘察成果、当地建筑经验综合考虑其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指标 推荐如下:圆砾层: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k=280kPa:回弹模量为 40MPa.

依据以上本项目道路可依据道路实际开挖等条件选用圆砾层 做为拟建道路的持力层,圆砾层由于天然碾压后压实程度不同,当 选用其做为道路持力层时须进行补充碾压,以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 要求.

2、场地土、地下水评价:本次勘察在勘探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拟建场地地貌形态较单一,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分布基本均匀,场 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 组为第二组.

该场地土属中硬场地土,Ⅱ类建筑场地,标准冻深 0.93米,属抗震有利地段,适宜该拟建道路的建设.

不良地质影响: 拟建道路位于冲、洪积平原,沿线地形平坦、开阔,根据调查,沿 线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

3、3、场地土腐蚀性评价,依据土化学分析成果,场地土对砼 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砼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土对钢结 构具有微腐蚀性,综合评定场地土具有中等腐蚀性.

1.1.4计划工期:2020年11月16日至2021年11月15日 1.1.5施工组织方案 (一)总体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就绪后,根据划定的施工范围,本着“先地下后地上, 先深后浅,先管线施工后路基路面施工,先主要工程后附属工程的 施工原则进行”.

根据本工程设计特点,排水、给水、中水、过水 管涵可以和机动车道路基同时进行施工,待地下管线及路基施工完 成后,再进行排水管线及过路预埋施工、天然砂砾底基层及水稳基 层、路缘带安装及沥青混凝土路面装、交通工程施工.

具体施工程 序如下: 施工围挡封闭→场地平整→沟槽开挖→管道基础→管道安装→ 检查井砌→回填夯实→路基整修→天然砂砾底基层→水泥稳定基层 →路缘石安装→路面面层→交通工程→峻工清理→验收交工.

(二)搞好目标规划:确定质量、投资、进度控制目标,围绕 三大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类计划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满足业 主的要求.

同时满足设计和相关适用标准的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 按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控制,以最终实现对业主的承诺.

分部、分项工程具体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施工放线 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业主提供本工程范围测区内有关三角网 点、水准网点和中级控制桩点等基本数据的测量资料,并进行交接 手续:我单位在合同约定期内,按照上述基准点(线)以及合同工 程精度要求,测设施工控制网,并对测量过程和计算数据进行可靠 的复核,确保放样过程精度满足要求、数据计算准确无误,将相关 资料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本工程施工测量共配置3组测量组,同时为了保证测量工作的 有效开展,计划配置如下数量与规格的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配置情况表 仪器名称厂家名称型号精度数量 RTK-GPS南方科力达K9minicm4 全站仪尼康3523522”4 水准仪苏一光DSZ22mm16 A.测量流程 施工测量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高精度控制低 精度”原则.

先确定“平面控制网”,然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 各细部尺寸的定位、放样和检核.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开控制网、水准基点开工复
竣 前施工中复施工测量 交接量 桩控制网、水准基点加密保护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及业主 在施工过程对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和加密,加密点沿着基坑两侧呈 S型布置.

控制点加密复测完成后需进行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测, 保证平面控制点的精度要求.

B.测量方法 1)开工前必须完成原始地面横断面图测量及核对工作,并将测 量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完成审批后作为原始计量依据.

2)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 图纸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施工环境.

及时完成横断面检查与补测.

各放线数据经检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 工放线.

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3)测量仪器使用前必须送至有校验资质的专业鉴定单位进行鉴 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测量仪器设备鉴定证书随仪器进入项目 部存档,其复印件上报监理工程师备案.

C.测量控制要点 A.控制网建设控制要点 (1)与业主完成交桩工作后,由项目部测量部在首级控制点基 础上进行工程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复测、联测及加密工作.

遵循先整 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原则,控制点应在地质条件稳定、无 施工干扰,且易于寻找和到达处埋设,条件较好处可增设多余条件, 提高主控制网图形强度.

联测相邻标段控制点,保证标段内和标段
间控制网连接严密性及控制网点误差分布均匀性.

(2)在首级控制点基础上进行同级或次级布设控制网.

平面控 制网等级采用一级导线,高程控制网等级采用四等水准,其观测精 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所用仪器设备必须鉴定合格或在鉴定期内 方可使用.

在完成观测数据采集和检查后,即时完成内业平差工作, 并将成果资料上报监理工程师.

(3)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成果不符时,应仔细进行核 对检查,必要时重测.

如确认设计单位交桩资料有误或者精度不符 合规定要求时,应与设计单位协商,对勘测成果进行改正.

并将复 测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和内业检核,在监理工程师批准后, 才能用为施工测量依据.

(4)在施工前设立专用控制网点,至少保证两个可直接用于施 工放样的控制点.

首级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网是施工测量工作的基准 依据,必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好控制点保护及校测工作.

一旦出 现控制点位移或沉降、破坏现象,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上报监理 工程师,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的相关规定,具体 技术要求如下.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仪器精度等半测回归零一测回内同一方向值各 等级级测回数差(")2C互差测回较差
(=)(=) 一级2"级仪器2121812 及以6"级仪器41824 F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仪器精度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计单程各测往返测距较 等级等级数较差回较差差(mm)
往返(mm)(mm) 一级10mm级仪22≤10≤15≤√2(ab. 器D) 注:《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路线水准水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 等差全中误长度仪型准(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级差(mm)(km号R环线)(mm)
) 四双20 √L√N 等10≤16DS3面往一次(平(山
地)地) 注: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线路的长度,不应大 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状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
站数.

3)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光学仪器相同.

表6.1.3-4导线测量精度技术要求表 控制测角中测距中单程各测方位角闭导线全长相对闭 网级误差误差回较差合差(")合差 一级≤5”15≤1510 √n≤1/15000 b.施工测量阶段控制要点 1)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测量作 业: 2)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 据,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鉴定合格或在鉴定有效期内.

3)测量作业完成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 格后,上报责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核验,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 行全面检查,最后向监理报验.

4)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 误用和破坏.

5)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在临边作业时,确 保架设的仪器稳定及施测人员的安全.

6)测量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严禁在高压线的危 险范围内进行有危险的测量工作,在雷雨天气的情况下,严禁在大 树下、车辆下、涵洞里等有可能造成雷击或水淹情况的发生.

须注 意气象条件不佳时的仪器遮阳防雨工作,并注意打开仪器后的气候 适应时间.

7)对测量工具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工作,钢尺要定期进行柴油等 的擦拭工作,以免尺面数字不清或掉落.

花杆在要正确地接拆工作, 用完后放入花杆套,禁止挤压,防止造成花杆的弯曲.

塔尺在使用 过程中要精心防护锁扣的损坏,在使用完后,要用尺套包好,防止 沙土进入尺心造成塔尺损坏.

8)水准仪要经常检校仪器本身的高差误差,每次不得超过3毫 米,在测量工作使用水准仪器前要检查补偿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后 方可进行水平测量工作,在每一次测量工作前要进行相临水准点的 闭合,避免出现人为误差因素.

9)全站仪在搬运的过程中,要确保制动螺旋处于松动的状态, 防止制动卡簧崩裂.

定期对光学对中器进行检校,使之始终处于垂 直状态.

对三轴定期校核,以确保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

10)全站仪要始终保证主机程序的正常状态,禁止在不专业的 情况下,对测量数据库的有效参数进行更改,在测量工作前要对光 学测距工作进行校核,全站仪电池禁止不按充电的使用说明书的方 法或过长过短的充电操作.

全站仪的数据程序文件夹要尽量使用同 一个,减少大量占用存内存,以释放有效的存储空间.

棱镜头要始 终保持干净,减少测距误差.

花杆圆水准气泡要保持准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