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 夹具和连接器
Prestressing strand anchorage grip and couplerforhighwaybridge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分类、型号、结构形式与规格5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67 检验规则 3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15附录A(资料性)锚具结构形式与规格 16附录B(资料性)连接器结构形式与规格 22附录C(规范性)传力性能试验 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JT/T329一2010《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与JT/T329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锚具、夹具、连接器、实测极限拉力、受力长度等术语的定义(见3.1、3.2、3.3、3.7、3.8,2010年版的3.1.1、3.1.2、3.1.3、3.1.7、3.1.8、3.1.9);一删除了张拉端锚具、固定端锚具、锚下垫板、锚固区的术语和定义(见2010年版的3.1.1.1、3. 1. 1. 2、3. 1. 10 、3. 1. 11) ;一增加了钢绞线一夹具组装件、锚口摩阻损失、低回缩张拉端锚具的术语和定义(见3.5、3.10、3.12);更改了分类和型号(见4.1、4.2,2010年版的4.1、4.2);一增加了夹片、锚板、支承螺母、连接体等的材料要求(见5.2.2、5.2.3);更改了螺旋筋的材料要求(见5.2.5,2010年版的6.1.4);-增加了锚板的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5.1.3、6.5);更改了锚固区传力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5.1.8、C.3 2010年版的C.2、C.5);删除了周期荷载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见2010年版的6.6.3、7.5);更改了连接器的性能要求(见5.5.3,2010年版的6.8);一更改了夹片、锚板和连接体的硬度检测要求(见6.2.3、6.2.4,2010年版的7.2.2);一更改了锚具、连接器总应变的计算方法(见6.3.8,2010年版的7.3.8);一更改了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疲劳试验要求(见6.4.1 2010年版的7.4.1);一增加了低回缩张拉端锚具的内缩量试验方法(见6.6);更改了检验项目和抽样要求(见7.1.1、7.2 2010年版的8.2、8.3);更改了圆锚张拉端锚具的锚板布孔要求(见A.2.1 2010年版的A.1.6);一删除了13系列锚具和连接器的规格(见2010年版的表A.2、表A.4、表A.6、表A.8、表A.9、表B.2);一-删除了固定端压花锚具的结构形式和规格(见2010年版的A.3);一增加了低回缩张拉端锚具、单根组合式连接器的结构形式和规格(见A.4和B.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金星预应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中交(北京)交通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四川双建路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圣文预应力机械有限公司、杭州富锚机械有限公司、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会驰、崔冰、翟慧娜、曾滨、蒋业东、何岗、钟智强、李明、华晓江、陈洪彬、张仪军、张金顺、董江云、陈茜、李斐然、刘小辉、张志新、刘勋、刘长军、魏乐永、王晓锋、于世华.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T/T329--2025
-1997年首次发布为JT/T329.1-1997、JT/T329.2-1997;-2010年第一次修订,整合修订为JT/T329-2010;一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分类、型号、结构形式与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公称直径15.2mm钢绞线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本文件不适用于拉索和吊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7-2018普通螺纹公差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GB/T1348-2019球墨铸铁件GB1499.1一202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3077-2015合金结构钢GB/T3274-201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9439-2023灰铸铁件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12361钢质模锻件通用技术条件GB/T15822.1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GB/T16825.1-2022金属材料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与校准 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GB/T34889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JB/T5000.15一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检测JB/T5936工程机械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JB/T5944工程机械热处理件通用技术条件JB/T5947工程机械包装通用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