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
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 1.1为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准,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发证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其他化工企业参照执行.
指存在安全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 1.3安全风险是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安全风险点是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对安全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就形成事故隐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等方面.
2基本要求
2.1企业是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要逐级落实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对安全风险全面管控,对事故隐患治理实行闭环管理,保证安全生产.
2.2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全体员工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参与安全风险隐惠排查治理工作.
析(FMEA)、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安全风险分析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组合, 2.3企业应充分利用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选用风险评估矩阵(RAM)、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有效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2.4企业应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定期开展HAZOP分析.
2.5精细化工企业应按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3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方式及频次
3.1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方式
3.1.1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风险管控情况,按照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要作,做到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全覆盖,责任到人. 求,结合生产工艺特点,针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点,全面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
3.1.2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形式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产复工前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
(1)日常排查是指基层单位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厂)管理人员和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 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2)综合性排查是指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各要素落实情况为重点开展的全面检查:
各系统进行的检查: (3)专业性排查是指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专业对生产
(4)季节性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检查,主要包括: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超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否存在异常状况和事故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 (5)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是指在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安排、安全保卫、应急、消防等方面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假日期间领导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6)事故类比排查是指对企业内或同类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7)复产复工前排查是指节假日、设备大检修、生产原因等停产较长时间,在重新恢复生产前,需要进行人员培训,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进行综合性隐患排查:
(8)外聘专家排查是指聘请外部专家对企业进行的安全检查.
3.2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频次
3.2.1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的频次应满足:
()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
(2)基层车间(装置)直接管理人员(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气、仪表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
(3)基层车间应结合班组安全活动,至少每周组织一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基层单位(厂)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4)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两者可结合进行: (5)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排查和专业排查,
(6)当同类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
3.2.2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时,应根据情况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性排查:
(1)公布实施有关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3)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
发生重大改变的:
(4)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5)发生安全事故或对安全事故、事件有新认识的:
(6)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前.
3.2.3企业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运用HAZOP方法进行安全风险应在基础设计阶段开展HAZOP分析工作:对其他生产、储存装置的安全风险辨识分析, 辨识分析,一般每3年开展一次: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和首次工业化设计的建设项目,针对装置不同的复杂程度,可采用本导则第2.3所述的方法,每5年进行一次.
4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内容
企业应结合自身安全风险及管控水平,按照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要求,参照各专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表(见附件),编制符合自身实际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表,开展安全风险 隐惠排查工作.
排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安全领导能力:(2)安全生产责任制: (3)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4)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5)安全风险管理:
(6)设计管理: (7)试生产管理:(8)装置运行安全管理:(9)设备设施完好性:(10)作业许可管理: (11)承包商管理:(12)变更管理;(13)应急管理:(14)安全事故事件管理.4.1安全领导能力 4.1.1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4.1.2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履职情况,包括:(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4.1.3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核情况,分管生产、安全负责人专业、学历满足情况. (7)及时、如实报告安全事故.4.1.4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定期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研究重大问题,并督促落实情况.4.1.5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在岗在位、带(值)班、参加安全活动、组织开展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情况. 4.1.6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及考核情况:“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检查处置情况.4.1.7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能力保障情况.全生产责任险投保情况. 4.1.8安全投入保障情况,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员工工伤保险费用缴纳及安4.1.9异常工况处理授权决策机制建立情况.4.1.10企业聘用员工学历、能力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情况.4.2安全生产责任制 4.2.1企业依法依规制定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根据企业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明确各层级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情况.4.2.2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培训、落实、考核等情况.4.2.3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现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情况. 4.3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4.3.1企业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情况.4.3.2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及考核情况.4.3.3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 (1)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安全教育培训需求的调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及培训档案的建立:(2)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教育培训方式及效果评估:
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6)对承包商等相关方人员的入厂安全教育培训.
4.4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4.4.1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
息情况,包括化学品危险性信息、工艺技术信息、设备设施信息、行业经验和事故教训、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政府规范性文件要求等其他相关信息.
4.4.3在生产运行、安全风险分析、事故调查和编制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手册、应急预案等工作中运用安全生产信息的情况.
4.4.4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编制及获取情况.
4.4.5岗位人员对本岗位涉及的安全生产信息的了解掌握情况.
4.4.6法律法规标准及最新安全生产信息的获取、识别及应用情况.
4.5安全风险管理
4.5.1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
4.5.2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情况,主要包括:
(1)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储存装置定期运用HAZOP方法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2)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
(3)管理机构、人员构成、生产装置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安全事故时,及时进行安全风险辨识:
(4)对控制安全风险的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及其失效可能引起的后果进行风险辨识:
(5)对厂区内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安全风险排查:
(6)对存在安全风险外溢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及预警.
4.5.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主要包括:
(1)企业可接受安全风险标准的制定:
(2)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和制定管控措施的落实:
控制安全风险的措施,明确风险防控责任岗位和人员,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3)对辨识分析发现的不可接受安全风险,制定管控方案,制定并落实消除、减小或
4.5.4对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实施监控及失效后及时处置情况.
4.5.5全员参与安全风险辨识与培训情况.
4.6设计管理
4.6.1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情况:与周围敏感场所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满足性情况,包括在工厂选址、设备布局时,开展定量安全风险评估情况.
4.6.2开展正规设计或安全设计诊断情况: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建设项目设计单位资质符合性情况.
4.6.3落实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要求情况.
4.6.4总图布局、竖向设计、重要设施的平面布置、朝向、安全距离等合规性情况.
4.6.6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符合性情况. 4.6.7涉及精细化工的建设项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前,按规定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情况:国内首次采用的化工工艺,省级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安全论证情况.4.7试生产管理 4.6.8重大设计变更的管理情况.4.7.1试生产组织机构的建立情况:建设项目各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范围与职责界定情况.4.7.2试生产前期工作的准备情况,主要包括:(1)总体试生产方案、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相关资料的编制、审查、批准、发布实施: (2)试车物资及应急装备的准备:(3)人员准备及培训:(4)“三查四定”工作的开展.4.7.3试生产工作的实施情况,主要包括: (1)系统冲洗、吹扫、气密等工作的开展及验收:(2)单机试车及联动试车工作的开展及验收:(3)投料前安全条件检查确认.4.8装置运行安全管理4.8.1操作规程与工艺卡片管理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主要包括: (1)操作规程与工艺卡片的编制及管理:(2)操作规程内容与《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3034)要求的符合性:(4)操作规程的发布及操作人员的方便查阅:(5)操作规程的定期培训和考核:(6)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发生重大变更后对操作规程及时修订.4.8.2装置运行监测预警及处置情况,主要包括:(1)自动化控制系统设置及对重要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预警: (2)可燃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施设置并投用:及时安全处置.4.8.3开停车安全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开停车前安全条件的检查确认:(2)开停车前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开停车方案的制定、安全措施的编制及落实:(3)开车过程中重要步骤的签字确认,包括装置冲洗、吹扫、气密试验时安全措施的制定,引进蒸汽、氮气、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危险介质前的流程确认,引进物料时对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变化情况的监测与流程再确认,进退料顺序和速率的管理,可能 出现泄漏等异常现象部位的监控:(4)停车过程中,设备和管线低点处的安全排放操作及吹扫处理后与其他系统切断、确认工作的执行.4.8.5工艺技术变更管理情况. 4.8.4工艺纪律、交接班制度的执行与管理情况.4.8.6重大危险源安全控制设施设置及投用情况,主要包括:(1)重大危险源应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
(3)采用在线安全监控、自动检测或人工分析等手段,有效判断发生异常工况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