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2005年.docx

2005,docx,工业,管理条例,许可证,法律法规
文档页数:7
文档大小:22.85KB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规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2005年)

(2005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9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5年7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0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对生产下列重要工业产品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品: (一)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米、面、食用油、酒类等直接关系人体健康的加工食

(二)电热毯、压力锅、燃气热水器等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三)税控收款机、防伪验钞仪、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等关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质量安全的产品:

(四)安全网、安全帽、建筑扣件等保障劳动安全的产品:

(五)电力铁塔、桥梁支座、铁路工业产品、水工金属结构、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等影响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产品:

(六)法律、行政法规要求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其他产品.

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征求消费者协会和相关产品行业协会的 第三条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务院工业产品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消费者自我判断、企业自律和市场竞争能够有效保证的,不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认证认可制度能够有效保证的,不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适时对目录进行评价、调整和逐步缩减,报国务院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列入目录产品的进出口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企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不得生产列入目录的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的产品.

第六条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负责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统一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业产品 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

国家对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统一目录,统一审查要求,统一证书标志,统一监督管理.

效的原则. 第七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

第八条县级以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及其人员、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对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九条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营业执照:

(二)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

(四)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

(五)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六)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落后工艺、高耗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

法律、行政法规有其他规定的,还应当符合其规定.

产品的不同特性,制定并发布取得列入目录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要求:需要对列入目录 第十条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条件,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要求作特殊规定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

制定列入目录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要求,应当征求消费者协会和相关产品行业协会的意见.

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 第十一条企业生产列入目录的产品,应当向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

企业正在生产的产品被列入目录的,应当在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

企业的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第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收到企业的申请后,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以及其他任何单位不得另行附加任何条件,限制企业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

第三章审查与决定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受理企业申请后,应当组织对企业进行审查.依照列入目录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要求,应当由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组织对企业进行审查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5日内将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 管部门.

对企业的审查包括对企业的实地核查和对产品的检验.

第十五条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指派2至4名核查人员,企业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六条核查人员经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取得核查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核查工作.

第十七条核查人员依照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和列入目录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要求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

取其他不当利益. 核查人员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不得刁难企业,不得索取、收受企业的财物,不得谋

第十八条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将对企业实地核查的结果书面告知企业.核查不合格的,应当说明理由.

员应当封存样品,并告知企业在7日内将该样品送达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需要现场 第十九条企业经实地核查合格的,应当及时进行产品检验.需要送样检验的,核查人检验的,由核查人员通知检验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验工作. 第二十条检验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进行产品检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

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经检验人员签字后,由检验机构负责人签署.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对检验报告负责.

第二十一条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进行产品检验,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和方便企业的原则,为企业提供可靠、便捷的检验服务,不得拖延,不得刁难企业.

第二十二条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不得从事与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相关的生产、销售活动,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

第二十三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组织对企业进行审查部申请材料报送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 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在完成审查后将审查意见和全

第二十四条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颁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证书):作出不准予许可决定的,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企业,并说明 理由.

检验机构进行产品检验所需时间不计入前款规定的期限.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将作出的相关产品准予许可的决定及时通报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

第二十五条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但是,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出换证申请.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对企业进行审查.

第二十六条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产品的有关标准、要求发生改变的,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组织核查和检验.

企业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务 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组织核查和检验.

第二十七条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听证的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许可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将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公众有权查阅.

第四章证书和标志

第二十八条许可证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许可证证书应当载明企业名称和住所、生产地址、产品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第二十九条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及时向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条企业应当妥善保管许可证证书,许可证证书遗失或者损毁,应当申请补领,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申请,办理

补领手续.

第三十一条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不再从事列入目录产品的生产活动的,应当办理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企业不办理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的,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注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二条生产许可证的标志和式样由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规定并公布.

第三十三条企业必须在其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裸装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标注标志的裸装产品,可以不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证标志和编号. 第三十四条销售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企业,应当查验产品的生产许可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许可证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标志.

第五章监督检查

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对生产列入目录产品的企业以及核查人员、检验机构及其检 第三十六条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验人员的相关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对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的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查处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向有关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单位和检验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涉嫌从事违反本条例活动的情况:

(二)查阅、复制有关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单位和检验机构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有证据表明属于违反本条例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列入目录产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使前款规定的职权.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也可以行

第三十八条企业应当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并定期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交报告.企业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九条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对企业实施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需要对产品进行检验的,应当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实施监督检查或者对产品进行检验应当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并应当出示有效证件.

第四十条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企业 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依法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对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比等方式,对检验机构的检验过程和检验报告是否客观、公正、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二条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查阅检验报告、检验结论对

第四十三条核查人员、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刁难企业的,企业有权向国务院工业产

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国务院工业产 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接到,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向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举报.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 为举报人保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列入目录产品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 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重新审查手续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 品,并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称发生变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责令停正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 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七条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3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第四十八条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产品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违法接 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的,责令改正,处被动用、移、损毁财物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5%以上20%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被动用、调换、转

第五十一条伪造、变造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企业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五十三条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定期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交报告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 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经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或者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