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 1588.3-2015代替QB/T 1588.3-1992
轻工机械 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Light industry machinery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assembl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增加了紧固件的装配(见4):增加了链轮的装配(见5.2): 增加了皮带轮的装配(见5.3):增加了导轨的装配(见6.4);增加了产品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见8,9):对基本要求(见3,1992版的3)、齿轮、蜗轮、蜗杆的装配(见5.1,1992版的4.3)、丝杆和螺母的装配(见5.4,1992版的4.4)、滚动轴承的装配(见6.1,1992版的4.1)、滑动轴承的 装配(见6.2,1992版的4.2)、密封件的装配(见6.3,1992版的4.5)和整机的装配(见7,1992版的5)进行了增补和重新编排.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浙江金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东、王建勤、童向阳、李德芳、陈冠宝、史正、张涵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 1588.31992.
轻工机械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轻工机械产品装配的基本要求、紧固件的装配、传动部件的装配、其他部件的装配、整机的装配、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轻工机械产品(以下简称“产品”)的部件装配及整机总装配.各种类型的产品应在本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特点在各自的产品标准中做出具体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66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6576机床润滑系统GB/T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7935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GB/T10089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GB/T11365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GB/T17248.3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现场简易法GB/Z18620.2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径向跳动、齿厚和侧隙的检验 GB/Z18620.3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3部分:齿轮坯、轴中心距和轴线平行度的检验GB/T25375金属切削机床结合面涂色法检验及评定QB/T1588.4轻工机械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3基本要求
3.1产品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装配工艺进行装配.装配到产品上的零部件(包括外购件)均应
符合有关技术文件和标准的规定.3.2装配环境应清洁,待装配的零部件应清理干净:在装配过程中,加工件的表面不应有磕碰、划伤3.3移动和转动部件装配后,应运转平稳、灵活、轻便、无阻滞现象.变位机构应保证有准确可靠的 和锈蚀,加工件的配合面及外露表面不应有链痕和打磨等痕迹.定位.3.4带有刻度装置的手轮、手柄装配后的反向空程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规定.3.5装配弹簧时,不应有技术文件规定外的拉长或切除. 3.6配作部位(如配钻、配刮、配磨、配较、配铆等)在配作后应清除铁屑、毛刺,在配作过程中不应损坏零件表面或引起变形.3.7润滑管路和产品其他管路及气动、液压元件,应清除管内堵塞物,并清洗干净.管壁不应有破裂和明显的凹痕、扭曲变形、压扁等缺陷.3.8压力、流量、速度、角度和距离等调节机构,均应按图样规定保证其调节范围,达到定位准确、显示清晰、灵活可靠.
3.9有特殊要求的旋转零部件装配时,应按有关规定作静、动平衡试验(如:造纸机辐简、皮带轮等).
3.10电气系统的装配应符合GB5226.1的有关规定
3.11液压系统的装配应核合GB/T3766和GB/T7935的有关规定.
3.12气动系统的装配应符合GB/T7932的有关规定
3.13润滑系统的装配应符合GB/T6576的有关规定
4紧固件的装配
4.1螺纹联接的装配
4.1.1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用锤子等敲打、严禁使用不合适的旋具或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的头部不应损伤.
4.1.2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固零件贴合.螺纹紧固件与联接零件之间可放置平垫片确保其联接的有效性:螺母与联接零件之间宜放置弹簧垫片或弹性垫片以防螺母松动,经常拆卸 的部件宜采用其他防松措施.
4.1.3有规定拧紧力知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应符合相应级别紧固件的紧固要求.
4.1.4在多点螺纹联接中,可根据联接件的形状 栓或螺钉的分布情况,按一 定顺序逐个分次拧紧.有定位销的联接件,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交叉对称逐步拧紧:在拧紧长方形布置的成组 螺钉或螺栓时应从中间开始,逐步向两边对称地扩展:在拧紧圆形或正方形布置的成维螺 钉或螺栓时,应交叉对称进行,以防螺钉或螺栓受力不一致.
4.1.5螺栓和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1个~2个螺距.
4.1.6用厚度不同的双螺母紧固螺栓时, 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即用88%左右的拧紧力矩拧紧薄螺母后,再用100%的拧紧力矩柠紧厚螺母.
4.1.7止动垫圈在螺母拧紧后,应随即弯转舌耳:根据结构需要可采用在螺母的螺纹部分涂抹低强度或中强度的防松胶代营止动垫圈.
4.1.8沉头螺钉控紧后,螺钉头应略低于沉孔端面.
4.2销联接的装配
4.2.1圆柱定位销的端面应略突出被紧固零件的表面,
4.2.3重要定位销的接触长度不应小于销工作长度的60%,并应均布在接缝的两侧.
4.2.4开口销穿入相关零件后,应将尾部分开,分开的角度应大于120°
4.3健联接的装配
4.3.1应对键及键格上的毛刺进行满理,以保证键与键槽能精密贴合.
4.3.2对重要的键联接,装配前应检查键的直线度和键槽对轴线的对称度及平行度.
4.3.3对普通平键、导向平键,用键的头部与键槽试配,应能使键较紧地与键槽配合.平键装入键槽后两端不应翘起.
4.3.4修配键长时,在键长方向与键情应留有0.1mm的间限
4.3.5键在装配时,应在配合面上加润滑油,用钢棒或加软钳口的台虎钳将键压入到轴槽中,使之与槽底部接触良好.
4.3.6试配并安装回转套件时,键与键槽的非配合面应留有间,保证轴与回转套件的同轴度:回转 套件在轴上不应有周向摆动,以免在机器工作时引起冲击和振动.
4.3.7花键装配时,同时接触的齿数不应少于总齿数的2/3,其接触率在齿长和齿高方向上均不应低于50%.
4.3.8花键的配合面不应有刻痕及擦伤,对于细小划痕应用细锉或油石修平.
4.3.9间隙配合的花键装配后,应能周向调换键齿的配合位置,各个位置沿轴向移动时应无阻滞现象且松紧程度一致,用手摆动套件时,应感觉不到有周向间隙.
5传动部件的装配
5.1齿轮和蜗轮、蜗杆的装配
5.1.1齿轮或蜗轮、蜗杆的基准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两者间障应小于0.05mm.
5.1.2用加热法装配齿轮时,加热应均匀,除渗碳齿轮外,温度不应高于250C.
5.1.3圆柱齿轮副安装后两轴线的平行度应符合GB/Z18620.3的规定.锥齿轮副和圆柱蜗杆副安装后两轴线轴交角的偏差应符合GB/T11365和GB/T10089的规定.
5.1.4应保证圆柱齿轮副、锥齿轮副、圆柱蜗杆副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齿侧间隙 应符合有关图样或工艺文件的要求:若在工艺上未作要求时,应按GB/Z18620.2、GB/Z18620.3、GB/T11365和GB/T10089的规定检测.
5.1.5应保证圆柱齿轮副、圆锥齿轮副和蜗轮蜗杆副的齿面有一定的接触面积和正确的接触位置.齿的接触斑点应符合图样或工艺文件的要求:若在工艺上未作要求时,其接触斑点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
表1齿面接触斑点要求
齿面接触斑点精度/级 圆柱齿轮% 圆锥齿轮/% 蜗轮蜗杆/%沿齿高方向 沿齿长方向 治齿高方向 沿齿长方向 沿齿高方向 沿齿长方向6 7 50 45 70 60 55~75 50~70 65 55 60 508 40 50 55 509 30 40 40~75 35~65 45 40
5.1.6主传动的高速齿轮与轴装配后的齿圈径向跳动公差应符合GB/Z18620.2的规定.
5.1.7当啮合齿轮轮缘宽度不大于30mm时,啥合齿轮的轴向错位不应大于1mm:当晒合齿轮轮缘宽度大于30mm时,合齿轮的轴向错位不应超过轮缘宽度的3%,但最大不应超过2mm.
5.2链轮的装配
5.2.1链轮和链条在装配前应清洗干净.外购链条如果包装良好,润滑脂未硬化又无污染时,可不清洗,但拆包装后应立即装配.
5.2.2在装配链条的弹簧卡片时,应确保弹簧卡片的开口方向与链条的运动方向相反,以防其在运动中脱落.
5.2.3两链轮装配后其轴线的中心距应符合图样技术文件规定.链轮与链条哈合时,链条的工作边应拉紧并应保证合平稳可靠.
5.2.4主、从动链轮齿宽的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应大于两链轮中心距的0.2%,主、从动链轮齿宽的几何中心平面之间的歪斜误差不应大于两链轮中心距的0.6%.
5.2.5装配后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按两链轮中心距的1%~4%调整:当中心距大于500mm时, 下垂度应按中心距的1%~2%调整.链条的下垂度可随链传动的倾斜度加大而减小,当链条垂直放置时,下垂度应小于中心距的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