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 6008-1999 双钩型织网机.pdf

1999,6008,pdf,水池,织网,水产
文档页数:6
文档大小:355.22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水产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SC/T6008--1999

前 言

本标准对SC/T6008一1988《双钩型织网机》(原GB8835一1988)进行了修订,对梭距系列的规定按优先数排列.但对上钩型式为转动钩的,考虑到加工制造的方便,允许其梭距偏离优先数系,但必须最接近该系列,所以定为名义梭距.为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本标准增加了对不同梭距织网机生产能力的要求.同时对织网机落机网片的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SC/T6008-1988(原GB8835-1988).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机械分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观清、余立新、周彤、唐锡良、王荣丰.

本标准于1988年作为国家标准首次发布,1995年经对标准的清理整顿后,由农业部批准调整为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 6008-1999

双钩型织网机

代替SC/T6008-1988

Double hook type netting machine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钩型织网机(以下简称“织网机”)的定义、主要参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织网机设计、制造、交货及验收.

2引1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964-1986渔网网目尺寸测量方法SC/T6018-1999双钩型织网机试验方法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双钩型织网机

以上钩、下钩和孔板为成结主要零件,协调动作,使经线在上钩成圈,下钩拉出经线套纬线,形成单死结或双死结网片的织网机.

3.2上钩使经线成圈的工作件.

3.3下钩从经线圈中拉出经线套纬线形成网结的工作件.

3.4孔板带动经线套上钩、下钩以及使经线换位的工作件.

3.5梳钩网线成结前最终定位的工作件.

3.6单死结经线在上钩成一个圈所形成的网结.

3.7双死结经线在上钩成两个圈所形成的网结.

3.8经线绕于线筒,由织网机上方引出,与纬线交织成网结的线.

3.9纬线绕于线盘,由梭子引出的与经线交织成网结的线.

1999-06-01实施

3.10名义梭距(B)

相邻两梭子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3.11名义幅宽

.按优先数系分档排列织出的网片幅目数.

3.12行

织网机主轴运转一周所形成的一排网结.

指一台织网机由一名操作工挡车8h的产量,单位为目/班.

4基本参数与型号

4.1基本参数

4.1.1名义梭距

名义梭距为5.0、6.3、8.0、10.0、12.5、16.0、20.0、25.0、31.5、40.0及50.0 单位为mm.

4.1.2名义幅宽

名义幅宽为100、125、160、200、250、315、400、500、630及800,单位为目.

4.2型号

示例:ZRD12.5-315,表示名义梭距为12.5mm,名义幅宽为315目的双钩型转动式上钩双死结织网机.

5技术要求

5.1织网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的图样和有关文件制造.

5.2在室温为15~30℃、相对湿度为65%~80%的情况下,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的网线,织网机在其适用的网线、网目、转速的上限和下限范围内应能正常织网.

5.3织网机零部件制造精度和装配质量均应按照制造图样文件规定检验.整机总装应校水平,保证运转灵活,主卷网辊筒与主轴应保持平行.

控制同一工作件的两侧凸轮必须同相位同步运转.

织网成结各机械运动必须协调动作.

上钩、下钩、孔板、梳钩,其中心相对应的位置的尺寸应一致,允差不得大于0.1mm.

5.4每台织网机作出厂织网试验时,落机网片网结排列应整齐、紧实.

5.5生产能力试验和型式试验时,落机网片质量要求见表1.

5.6工作转速、网目尺寸和送经、纬线量等均应有调节及指示装置,方便调整.

5.7电动机应有安全防护装置.经纬线断线、梭子跳动、定量计数等应设自动停车装置.如卷网和送经分别由各自凸轮传动时,压结辊应设限位自动停车装置.

表1落机网片质量要求

项 目 允许值10 mm≤2a<25mm ±5网目长度偏差率 25mm≤2u<50mm ±4.52a≥50mm ±4±55 mm≤a<12.5 mm大小行偏差率 12.5mm≤a<25mm ±4.5a≥25mm ±4网片长度偏差率 ±3K型目率 M.0N漏目、破目率 八9.08注:2a指GB/T6964中网目长度. 5.8控制系统一般应设两只以上操纵盒,每个操纵盒应有开、停、点动等按钮.电器箱及操纵盒应可靠接地. 5.9运动件摩擦面应保持润滑,但不允许污染网片并便于维修保养. 5.10 织网机应设手动盘车装置. 5.11 织网机油漆涂层的外观质量应平整光滑,无露底、起泡、起皱,颜色应有利于操作.漆膜附着力应以不少于两处达到2级为通过. 5.12 织网机的生产能力应大于等于表2的要求. 表2生产能力表 梭距 名义幅宽 生产能力 梭距 名义幅宽 生产能力结型 结型mm 日 目/班 mm 目 目/班5、6.3 500 175×10 5、6.3 500 165×10*8 400 150×10* 8 400 150×1010 400 130×10 10、12.5 400 130×10*12.5、16 315 90×10 16 315 90×10单死结 20 200 45×10 双死结 20 200 45×1025 160 24×10331.5 100 140×1040 100 125×1050 100 110×10*注:当幅宽小于表中名义幅宽时,本表规定的生产能力应乘以:实际幅宽/名义幅宽. 织网机的工作噪声不得大于85dB(A计权表面声压级).5.13 5.14 最小网目尺寸应小于等于梭距的2倍,最大网目尺寸由产品说明书规定. 5.15 线盘直径,适用网线规格,网目尺寸,主轴工作转速等均应在产品技术文件中作出规定.需要附加装置者,如边目加长、穿边线、收网装置等,由用户在订货时与制造厂商定. 6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按SC/T6018规定执行. 7检验规则 7.1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出厂检验 7.2.1每台织网机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书方能出厂.用户认为有必要时,可按合同规定要求复查某项数据. 7.2.2出厂检验按照本标准5.3、5.4、5.6、5.7、5.8、5.9、5.10、5.11(漆膜附着力除外)、5.13各条的规!定进行,并符合相应各条规定要求. 7.3型式检验 7.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鉴定;b)产品的结构、材料或工艺有重大改变;c)批量生产后每两年一次;d)产品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要求时. 7.3.2型式检验时检验项目为本标准技术要求的全项.由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要求时,试验项目由提出部门指定. 7.3.3不合格分类 被检测项目凡不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的称为不合格.按其性能指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A、B和C类不合格(见表3). 表3不合格分类表 分类 项目序号 项目名称 说明生产能力1 最主要质量特性A 2 安全防护3 网目长度偏差率4 网片长度偏差率 主要质量特性B 5 工作噪声6 最小网目7 上、下钩、孔板、梳钩位置一致性漏目率(含破目率) 一般质量特性89 大小行偏差率C 10 外观质量11 漆膜附着力12 K型目率 7.3.4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7.3.4.1抽样方法:抽样应在制造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样本量为1台.库存量仅一台时也可抽取. 7.3.4.2判定规则见表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