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8050-94
代替SC50-79
渔船装设备修理技术要求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渔船的锚、系泊、捕捞、起重以及门窗等设备定期修理质量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钢质渔船装设备修理.渔业辅助船装设备的修理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ZBH21002柴油机动力海洋渔船系泊航行捕捞试验通则
3一般规定
3.1装设备的修理必须保证安全和质量要求,原则上按原设计施工图样修复.3.2修理使用的材料需符合钢质海洋渔船建造规范和原设计的要求,若以其他材料代替,须经船检部门认可.3.3装设备拆换不得损伤其他构件.3.4装件换新时,其与船体的焊接应符合原施工图的要求.3.5装设备修理后应去污、除锈油漆.
4锚设备修理
4.1修理锚设备时,应对其链环、锚卸扣的技术状态,锚杆、锚爪、大横销的变形,蚀耗情况,弃锚装置解脱可靠性,犁链器与甲板连接的紧固性作全面检查,以确定修理范围.
4.2锚设备换新要求:
4.2.1锚链环、连接链环、锚卸扣、连接卸扣、转环等平均直径的蚀耗极限;对航行1类航区的渔船为原规范规定直径的12%,对航行Ⅱ1、Ⅲ类航区的渔船为原规范规定直径的15%.凡蚀耗已超过极限应换新.
4.2.2锚的失重超过原锚重量的20%时应换新.
4.2.3锚柄销孔最小壁厚小于锚销直径时,应修理或换新.
4.2.4大横销磨损严重或锚爪、锚杆有晃动时,大横销应修理或换新.
4.2.5锚卸扣横销松动时,应予换新.
4.3锚设备修理要求:
4.3.1对于锚爪、锚杆弯曲变形允许采用火工校正.对其产生裂纹允许电焊修补.在焊前应在两端钻止裂孔,将裂纹批除.当含碳量超过0.27%时,经预热后进行焊补,焊后应作消除应力处理,必要时作拉力试验.
4.3.2锚链环有裂纹,应将裂纹批磨干净,磨后平均直径超过4.2条的规定,应予堆焊修补或换新.当含碳量超过0.27%,焊后应作消除应力处理,必要时作拉力试验.
4.3.3锚链环有弯曲、扭转变形,可用火工校正修理,修理后作拉力试验,链环横档松动时,应将一端焊牢固定.
4.3.4铸钢链环上有气孔或砂眼,允许焊补修理,必要时,焊后应消除应力并作拉力试验.
4.4锚设备经修理后,根据实际情况作效用试验.
5系泊设备修理
5.1带缆桩、导缆钳、导缆孔的腐蚀、磨损起槽,可进行补焊,焊后磨光,腐蚀严重,应换新.5.2抛锚滚筒、导缆滚简磨损起槽可焊补,焊后磨光,蚀耗严重应换新并作效用试验.5.3系船索在8倍直径长度内有10%钢丝或纤维断裂或过度磨损及其他显著损伤时,应换新.
6捕捞设备修理
6.1部长滚筒本体、长轴弯曲变形时允许校正修理,不能校正时应予换新.滚简本体磨损起槽或局部小裂纹可焊补,焊后磨平,修理后的滚筒应转动灵活.
6.2滚筒本体腐蚀极限达到原板厚30%应以换新.长轴轴颈蚀耗达到15%应予换新.
6.3绞纲机、卷网机、各种导向滑轮、竖向滑轮等座架,蚀耗达到原板厚30%应换新.
6.4各种滚筒、导向滑轮、落地滑轮及其轮轴蚀耗磨损严重应予换新,局部耗损可补焊,焊后磨平并作消除应力处理,滑轮修理后应转动灵活,满足工作负荷.
6.5网板架弯曲变形应修复,蚀耗严重应换新.
7起重设备修理
7.1枪杆、吊杆壁厚的蚀耗超过原厚度20%应予换新.
7.2枪、吊杆凹陷、弯曲应予修理校正,严重者换新.
7.3枪、吊杆的修复可采用焊补,外形矫正和局部换新,但不允许挖补和大面积焊补的方法修复.栀、吊杆焊接应用与板相应的碱性焊条进行,焊缝应均匀,不应有咬口、焊瘤、气孔、夹渣等缺陷存在,必要时应以射线透视或超声波检查其内部质量.
7.4凡经过焊补、矫正和局部换新的吊杆应检查其轴线直线度.其值不应超过1/1500.
7.5起重设备可拆部件修理换新要求:
8.起重设备可拆零部件的最大磨损或锈蚀超过原设计尺寸的10%或发生裂纹,显著变形时应予修理或换新,修理后的零部件必须退火处理;
b.吊钩有裂纹或钩尖开口超过原开口间距15%时应换新;
c.钢索在其8倍直径长度内有10%断裂或过度磨损、腐蚀及显著损伤时,应换新.
7.6起重设备可拆部件修理换新后应按下表所列标准作拉伸试验,取得合格后才能组合安装.
零件名称 试验负荷序号1 短链、卸扣、吊钩、转环、松紧扣等 2倍于工作负荷2 单饼滑车及连接扣 4倍于工作负荷多饼滑车及连接扣 2倍于工作负荷
7.7经组合安装配套完毕后的起重设备应按ZBH21002中6.4条作动静负荷试验,如发现不正常和不配合的现象,应进行修复,再做试验,直到合格为止.
8舱面属具修理
蚀耗、咬死等现象应修复或换新,修理后应做密性试验.
8.2各种梯、扶手、栏杆蚀耗达原厚度30%应换新,弯曲变形应予修复.8.3烟肉、风斗、风简、信号灯蚀耗达原厚度40%应换新.原尺寸15%应换新.修换后应按《救生设备规范》进行试验.8.5炉灶失去原有性能应予修复或换新.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渔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广州渔轮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伟荣、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