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8054.3-1998
前 言
《渔船冷藏系统修理质量标准》于1980年由国家水产总局首次发布.1987年进行第一次静订,名称修订为《渔船氯利昂制冷系统警理技术要求》,内容变为三个分项标准,即:①试验要求:②10系列船用活塞式压缩机修理;③管路、辅助设备、绝热设施修理.本次修订对冷剂作特殊要求,部分内容做技术性修改,名称修订为:《渔船制冷系统修理技术要求》,仍保持三个分项标准的框架.本分项标准为《渔船制冷系统修理技术要求管路、辅助设备和绝热设施修理》.
本标准由全国渔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海洋渔业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标准化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谋权、冯兆廷、魏广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8054.3-1998
渔船制冷系统修理技术要求管路、 辅助设备和绝热设施修理
代替SC54.3-87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pairing of fishing vesselrefrigeration system-Repairing of piping auxiliary and insulating installation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渔船氟利昂制冷系统的管路、辅助设备和绝热设施的修理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渔船氟利昂制冷系统的修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SC/T8054.1一1998渔船制冷系统修理技术要求试验要求SC/T8089一1994渔船管系制作和安装技术要求SC/T8086-1994制冷机组安装技术要求JB741一80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
3一般规定
3.1修理中新配的零部件应符合原设计要求,允许采用代用件和代用材料.3.2管路和辅助设备的零部件经修理后,按SC/T8054.1进行试验.
4曾路
的20%时,应更换这段管.4.2管出现表面裂纹,应换新.4.3制冷剂管路中的钢管割换管段时,应符合下列要求:4.3.1切断管应采用机械割管机或钢锯切割,切割后应清除管端毛刺和表面氧化皮后方可焊接.4.3.2新管与旧管的连接除原有的法兰接头外,应用电焊对接,对接时,管口偏差应不大于0.25mm.4.3.3焊口的位置不应留在支架上或其他不易检修的地方.4.4管表面的针孔和焊缝裂纹可焊补修复,但同一部位的焊补不超过两次.4.5管的弯制和管法兰的焊接应符合SC/T8089的要求.4.6管法兰焊接时,在点焊定位后,应将与法兰连接的阀件卸下方能施焊.4.7制冷剂管路在安装前应清洗于净,按SC/T8054.1吹污干燥.4.8管路中各种无缝钢管的新件外表面都应镀锌,旧件和焊接口除锈后,允许进行其他防腐处理.4.9管安装合理,吸气管的水平部分不应出现向下凹陷(见图1a))的弯曲,供液管不应出现向上凸起
4.1渔船定期检验修理时,应对管路中管壁腐蚀较大的管段测厚检查.管壁腐蚀程度超过管公称壁厚
(见图1b))的弯曲.
图!
4.10压缩机的吸排气管修理后,如改动了原位置,应校正其坡度.吸气管水平部分坡度0.4%~0.5%、坡向压缩机.排气管水平部分坡度为1%~2%,坡向油分离器.
4.11管路的焊接和安装技术条件还应符合SC/T8086第8章的规定.
4.12修理管路吊架和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支、吊架铁件安装前应涂防锈漆;b)隔热木块要作防腐处理;c)支点的间距应不大于原支点的间距,可按表1规定选取间距.
表1管支、吊架间距
mm
管外径 支、吊架间距 管外径 支、吊架间距15~20 1 000~1200 40~50 1800~200025~32 1400~1 600 65~100 2800~3000
4.13 阀件的修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4.13.1 阀盘与阀座应接触良好,密封面不应有污物和横越密封面的沟痕.
4.13.2 法兰平面不应有翘曲现象,凹槽或凸缘不应有伤痕.
4.13.3 螺纹接头的螺纹必须完好,锥形密封面应无伤痕.
4.13.4 阀杆弯曲或螺纹配合松弛应予换新.
4.13. 5 弹簧如有裂纹或腐蚀严重,应予换新.
5 受压容器
5.1受压容器进行年检时,应检查其筒体外表腐蚀情况,对筒体、封头测厚、各部分壁厚不应小于表2和表3规定.
表2简体最小壁厚值
mm
系 统 名 称容器内径 R12 R22 R502D 钢 级360 410 D.E 360 410 D、E 360: 410 D、E200 3.1300 3.2 3.7 3.2 3.3 3.8 3.4 3.5400 3.3 4.6 4.0 4.1 4.8 4.2 4.3500 3.7 3.3 5.5 4.7 4.9 5.7 5.0 5.1600 4.2 3.7 3.8 6.4 5.5 5.7 6.7 5.7 5.0
表3钢球形和扁球形不开孔封头最小壁厚
系 统 名 称容器内径 R12 R22 R502HD 钢 级360 410 D、E 360 410 D.E 360 410 D.E0.25200 0.22 3.1 3.1 3.10.20 3.2 3.1 3.1 3.4 3.1 3.10.25 3.3 3.2 3.2 3.4 3.2 3.23.6300 0.22 3.2 3.8 3.4 3.5 4.0 3.50.20 4.4 3.8 3.9 4.5 4.0 4.10.25 4.0 3.5 3.7 4.2 3.7 3.8400 0.22 3.3 4.8 4.1 4.3 5.0 4.3 4.50.20 3.7 3.3 3.3 5.5 4.7 4.9 5.7 4.9 5.10.25 3.3 4.8 4.2 4.3 5.0 4.4 4.5500 0.22 3.8 3.4 3.5 5.7 4.9 5.1 6.0 5.1 5.30.20 4.4 3.8 3.9 6.6 5.7 5.9 6.9 5.9 6.20.25 3.7 3.4 3.4 5.6 4.8 5.0 5.8 5.0 5.2600 0.22 4.4 3.8 4.0 6.6 5.7 5.9 7.0 6.0 6.20.20 4.4 4.5 6.9.5.0 7.7 6.6 8.1 6.9 7.2
5.2受压容器表面的机械损伤,其深度不超过钢板厚度的10%,允许磨平修复.
5.3受压容器的焊补和焊接:
5.3.1施焊工艺应符合《钢质海洋渔船建造规范》和JB741的有关规定.
5.3.2施焊后的容器应对施焊部位及其热影响区进行无缝操伤试验并按SC/T8054:1试验要求进行强度试验.不合格应重新焊补,同一部位的焊补不应超过两次.
5.4受压容器定期检验修理时,应进行内部清洁,可采用压缩空气、高压蒸汽吹洗或用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清洗,清洁质量应符合SC/T8054.1-1998中5.4条要求.
5.5受压容器上的阀件修理,应符合4.13条规定.
5.6冷凝器冷却管:
5.6.1管件出现破裂应换新或将损坏的管段封闭使用,但封闭管的数量应不超过同一流程管数的10%.
5.6.2管与管板结合处发生渗漏时,可在焊接连接处补焊修复.连接的焊管可重胀修复,重胀时为防止管口变形的影响,对渗漏管周围的管口也要适当重胀,同一条管重胀不应超过两次.也可局部封闭使用,封闭管的数量同5.6.1条.
5.6.3更换管时,胀接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端与管孔应清理干净,其表面应清锈至呈现金属光泽,且不应有深度超过0.01mm的纵向沟痕.管端清锈的长度应不小于管板厚度的两倍;
b)管孔与管外径的间隙应不超过0.50mm;
c)胀接完毕后,胀接部位应无胀管不足、胀口偏挤、胀口内壁起皮及擦伤、翻边破裂等缺陷;
d)与管板连接的管,焊接后要修整管口,清除焊渣和管内壁的焊瘤.
5.7上述规定亦适用于中间冷却器、热交换器中换热管的修理.
6自动控制设备和仪表
6.1定期检验修理时,应调试制冷系统自动控制设备中的压力控制元件和温度控制元件.
6.1.1调试均应用标准仪表,标准压力表应有1.5级的精确度,标准温度计应为水银温度计,精确度应为0.1℃.
6.1.2压力、湿度控制元件应能在系统设计要求的数值范围内可靠动作.装船前应在车间调试并进行模拟试验,连续试验次数应不少于5次,动作不得失误.安上系统后,制冷效用试验需重新校核.
6.3自动控制阀(包括电磁阀、主阀、恒压阀、止回阀等):
6.3.1电磁线圈连续工作温升不得大于60℃.
6.3.2活塞与活塞套配合松弛,应电镀或喷涂修复.
6.3.3弹簧变形或锈蚀严重应换新.
6.3.4阀的修理按4.13条规定.
6.4安全阀:
7绝热设施
绝热设施定期检验修理时,应检查绝热设施中的结构节点,绝热层及其覆盖层.
7.1冷藏鱼舱和鱼品冻结舱的绝热结构检修:
7.1.1船体构件修理时应检查绝热结构.
7.1.2绝热层的覆盖层破裂或霉烂时,应予换新,特殊情况下经验船部门同意可以加覆板修复,加覆板时不得破坏隔气层的气密,覆盖后应有可靠的防水措施.
7.1.3隔气薄膜敷设前检查不得有穿孔破损.
7.1.4绝热层材料破裂,霉烂或严重受潮,应予换新.
7.1.5绝热封盖(包括绝热盖板、绝热舱口盖、绝热门)的防水包覆层和密封胶条应换新.
7.2绝热层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7.2.2敷设时,绝热材料的接缝应贴紧,不得留有缝.
7.2.3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旧件安装前应经干燥处理.
7.3管路和辅助设备的绝热设施:
7.3.1修理时,应拆检全部绝热设施.
7.3.2修理时,绝热层的硬层应全部换新.
7.3.3绝热层的修理按7.1.4条和7.2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