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AMA 1001-2024 硅碳负极材料用多孔碳.pdf

1001,2024,pdf,ZAMA,硅碳,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10
文档大小:2.2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T/ZAMA

T/ZAMA1001-2024

硅碳负极材料用多孔碳

Porous carbon for silicon carban anode material

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分类与代号.4.1产品分类,4.2产品代号,5技术要求..5.1外观..5.2理化指标.6试验方法.6.1外观..6.2粒度分布, 6.3比表面积.6.4总孔容.6.5平均孔径.6.7碳含量. 6.6振实密度,6.8氧含量.6.9水分含量,6.10灰分.6.11挥发分 6.12粉末电阻6.13pH值...6.14磁性物质含量.6.15微量金属元素含量6.16限用物质含量,7检验规则. 7.1采样方法,7.1.1取样.7.1.2样品标签,7.1.3样品的保存,7.2检验分类. 7.2.1出厂检验,7.2.2型式检验.

7.3验收规则.8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8.1包装.8.2标志..8.3储存和运输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锂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元力新能源碳材料(南平)有限公司、江西科特碳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浦士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碳一新能源(杭州)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宸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宁、邱小玉、余丽、谢国全、阮蓉蓉、杨金杯、李俊、闫允涛、张驰、杨雯月、张立君、林少雄、李立斌、王洪炳、占礼万.

本文件首次发布.

硅碳负极材料用多孔碳

1范围

本文件规定硅碳负极材料用多孔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与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用多孔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429炭素材料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13732粒度均匀散料抽样检验通则GB/T19077-2016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GB/T19587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GB/T24533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澳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GB/T33827锂电池用纳米负极材料中磁性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YB/T5189炭素材料挥发分的测定 T/CIET379-2024硅基负极材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硅碳负极材料用多孔碳

多孔碳是用于制备硅碳负极材料的基底材料,主要由碳元素组成,是具有多孔结构的黑色粉末.

4分类与代号

4.1产品分类

4.1.1按照多孔碳的平均孔径进行,主要分为2类: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