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 442-2023 有色金属工业测量设备A、B、C分类管理规范.pdf

2023,442,pdf,分类管理,有色,有色金属
文档页数:7
文档大小:698.42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有色金属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442-2023代替YS/T442-2001

有色金属工业测量设备 A、B、C分类管理规范

A、B and C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measuring equipment in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YS/T442-2001《有色金属工业测量设备A、B.C分类管理规范》,与YS/T442-200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行业测量设备管理的参考(见第1章,2001年版的第1章、

b)增加了测量设备的分类(见4.1); 第2章);c)更改了A类测量设备的管理范围(见4.2,2001年版的3.1);d)更改了B类测量设备的管理范围(见4.3,2001年版的3.2);e)更改了C类测量设备的管理范围(见4.4,2001年版的3.3);f)增加了测量设备管理办法通则(见5.1); g)更改了A类测量设备的管理办法(见5.2,2001年版的4.1);h)更改了B类测量设备的管理办法(见5.3,2001年版的4.2);i)更改了C类测量设备的管理办法(见5.4,2001年版的4.3);j)增加了测量设备其他管理要求(见第6章);

k)删除了“各企业应根据本规范编制测量设备分类管理目录”(见2001年版的4.5).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铜业分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钢业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治炼厂.

刘海洋、陈婕、朱金英、梁翠娥、书庆、陈汉勇、简志超、崔正军、李颖立.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睿、许建、郝锦玲、毛细华、沈晋华、李艳燕、邓福平、刘晋龙、李金平、陈迎武、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1年首次发布为YS/T442-200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有色金属工业测量设备A、B、C分类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有色金属工业测量设备的管理范围、管理办法和其他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有色金属企业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行业测量设备管理的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文件.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3术语和定义

1001一2011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JJF1001一2011界定的及下列属于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JF

3.1

测量设备measuringequipment

注:国家法制计量有特定表述的,测量设备可特指测量仪器或计量器具.

3.2

关键测量设备keymeasuringequipment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承担贸易结算、成本核算、工艺指标考核、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物料消耗统计等重要任务且对公司生产、经营起关键作用的测量设备.

3.3

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相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来源:JJF1001-2011 4.10]

3. 4

检定verification

查明和确认测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来源:JJF 1001-2011 9.17]

3.5

测量标准measurement standard,etalon

具有确定的量值和相关联的测量不确定度,实现给定量定义的参照对象.

YS/T 442-2023

[来源:JJF 1001-2011 8.1]

3.6

用于日常校准或检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测量标准.

[来源:JF 1001-2011 8.7]

部门和企事业最高计量标准thehighest standardofmeasurement

3.7

在该部门和该企事业单位内,该类计量标准中最高等级的计量标准.

3.8

计量确认metrologicalconfirmation

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折: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来源:JJF1001-2011 9.56]

4管理范围

4.1测量设备的分类

测量设备应按照使用的法制要求、位置用途和影响程度实施分类管理.测量设备可以按不同的管理要求分为A、B、C三类.

4.2A类测量设备

4.2.1凡列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2020年第42号公告,含 后续调整的目录)中,监管方式为强制检定,且属强检范围的测量设备.4.2.2企业用于量值溯源的测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最高计量标准、工作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及其配套的测量设备.4.2.3对测量数据有较高准确度要求,对产品质量、生产经营、贸易结算、环境监测、安全防护、能源管理4.2.4向用户或向社会提供检验、实验数据的测量设备. 等方面起到关键性影响的测量设备.4.2.5用于进出物料质量验收各环节(计量与检验)使用的测量设备.4.2.6用于产品质量检验和生产过程控制中关键工序参数检测、控制的测量设备.4.2.7准确度等级高、稳定性差、使用环境恶劣、使用频繁的测量设备.4.2.8用于进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或与其量值进行比对的测量设备.

4.3B类测量设备

4.3.1用于产品质量、生产经营、贸易结算、环境监测、安全防护、能源管理方面,有测量准确度要求,但未列人(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2020年第42号公告,含后续调整的目录)内的测量设备.检测、控制的测量设备.

2

4.3.4除了用于进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或与其量值进行比对以外的能源测量设备. 4.3.3用于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物资、原材料等计量的测量设备.4.3.5固定安装在生产线或装置上,对测量准确度有一定要求,但平时不允许拆装、实际检定周期/校准间隔与停产大修、设备检修同步进行的测量设备.4.3.6用于企业内部普通加工、设备维修、设备点巡检或其他对测量准确度有一定要求,但设备计量性能稳定、量值和示值不易改变的测量设备.

4.4C类测量设备

4.4.1国家有关规定允许首次检定、失准报废或实行有效期管理、限期使用、到期更换的测量设备.4.4.2一般便携式工具类(如电工试电笔、万用表等)测量设备.4.4.3生产中非关键过程,对测量准确度无严格要求或仅要求功能正常即可的指示类、无控制要求的测量设备.4.4.4对测量准确度要求不高、性能稳定、可靠性高、量值不易改变的测量设备. 4.4.5使用环境恶劣、寿命短、低值易耗且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测量设备.4.4.6成套设备配套的不能拆卸的指示类仪表.

5管理办法

5.1通则

5.1.1封存的测量设备重新启用前,应进行计量确认,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1.2关键测量设备或贵重测量设备,采购前应根据计量要求进行测量设备选配的计量评审,且应逐台件地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进行验收.投入使用后,除定期检定/校准外,日常管理宜采用比对、期间核查、测量系统分析(MSA)等方法,确保持续满足计量要求.

5.1.3应根据本文件编制测量设备分类管理台账,台账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测量设备名称、类别、检定/校准周期和计量确认间隔时间等内容.

5.1.4企业应设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测量设备管理工作,从事设备校准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质,保证 测量设备按国家规程/规范,实施周期检定/校准,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

5.1.5对需要调整溯源周期的测量设备,可按经确认可靠的方法和测量设备在上一溯源周期内的稳定性进行调整,并经企业计量管理部门评审批准后实施.

5.1.6测量设备分类完成后,应对使用中的测量设备进行标识管理,以防止误用.测量设备分类标识上应明确A、B、C管理类别,并与测量设备台账保持一致.

5.2A类测量设备管理

准规范建议的复校时间间隔.同时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生产管理的实际,制定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建立A类测量设备台账和履历记录,并形成文件.

5.2.2凡列为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其溯源周期应严格按国家检定规程/规范的要求执行.

5.23对在连续运转装置上,运转期间不能拆卸的A类测量设备,可按设备检修的自然周期同步安排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校准.应根据相关技术资料和可靠性数据资料,加强设备巡检及日常维护,严格监督管理.

5.24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需执行国家规定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暂无相关规程/规范的测量设备,企业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自校规范或比对方法,经企业计量管理部门评审批准后实施,并形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