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wheat dwarf bunt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晓东、高利、陈冉冉、马晨、王晓亮、姜培、陈万权、刘太国.
小麦矮腥黑穗病监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由小麦矮黑穗病病菌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病监测依据、监测植物、监测区域、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病害诊断、监测报告、档案保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植物检疫机构对小麦矮屋黑穗病的田间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85植物检疫小麦矮化程黑穗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监测依据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uersaKuhn)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冬孢菌纲(Te-liomycetes)、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腥黑粉菌科(Tilletiaceae)、程黑粉菌属(TiLetia).该病害的典型症状(见附录A)及病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按照GB/T18085执行)是监测过程中诊断的主要依据.
5监测植物
L.)和燕麦(Avena sativa L.)等. 麦类作物,包括小麦(Triticam aestivumL.)、大麦(Hordeumvalgare L.)、黑麦(Secale cereale
6监测区域
重点监测麦类作物制繁种基地、境外引进麦类作物种子种植区及其周边的麦类作物种植区域等.
7监测时期
麦类作物整个生长期重点监测乳熟期至腊熟期(收割前10d~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