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5210-2006/ISO4624:2002 代替GB/T5210-1985
色漆和清漆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Paints and varnishes-Pull-off test for adhesion
(ISO4624:2002 IDT)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5210-1985《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拉开法》.本标准与GB/T5210-1985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1985版系参照采用ISO4624-1978;-本标准中增加了使用单个试柱从单侧进行试验的方法(仅适合坚硬底材);一本标准中规定了多种破坏形式(1985版为4种):一本标准中规定结果以破坏强度、破坏面积的大小和破坏性质表示(1985版仅以破坏强度和破 坏性质表示):一本标准中规定测量次数为6次,结果取6个试验数值的平均值且精确到整数(1985版规定测量次数为5次,取3个试验数值的平均值,对结果精确到几位数未作规定);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为温度(23土2)℃,相对湿度(50±5)%[1985版为温度(25±1)℃,本标准中增加了直径为7mm的试柱; 相对湿度(60~70)%];一本标准中取消了试验误差.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国娟.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在色漆、清漆或相关产品的单涂层或多涂层体系上进行拉开法附着力试验而测定附着力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对于比较不同涂层的附着力大小是有效的,对附着力有明显差别的一系列已涂漆试板提供相对评定等级则更为有效.
本标准适用于多种底材,不同类型的底材采用不同的步骤.易变形底材,如薄金属、塑料和木材;坚硬底材,如厚的混凝土板和金属板.对于特定的场合,涂层可以直接制备在试柱表面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186-200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1SO15528:2000,IDT)
GB/T9271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GB/T9271-1988,eqvISO1514:1984)
GB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 9278-1988,eqv ISO 3270:1984,Paints andvarnishes and their raw materialsTemperatures and humidities for conditioning and testing)
GB/T 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GB/T 13452.2-1992,idtISO2808:1974)
ISO1513:1992色漆和清漆试样的检查和制备
3原理
试验样品或体系以均匀厚度施涂于表面结构一致的平板上.
涂层体系干燥/固化后,用胶黏剂将试柱直接粘结到涂层的表面上.
胶黏剂固化后,将粘结的试验组合置于适宜的拉力试验机上,粘结的试验组合经可控的拉力试验(拉开法试验),测出破坏涂层/底材间附着所需的拉力.
用破坏界面间(附着破坏)的拉力或自身破坏(内聚破坏)的拉力来表示试验结果,附着/内聚破坏有可能同时发生.
4需要补充的信息
对于任何特定的应用而言,本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用补充信息来加以完善.补充信息的项目在附录A中列出.
5仪器
5.1拉力试验机
按第9章中所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在与已涂漆底材平面的垂直方向上施加拉伸应力,该应力以均匀的且不超过1MPa/s的速度稳步增加,使破坏过程在90s内完成.适宜的拉力试验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
注1:除了拉力试验机外,其他类型的拉开法附看力试验机(机械式、压缩空气式、液压式或手动式)只要能给出相似的结果也可使用.但试验机的类型应当在报告中注明,因为采用手动式/机械式/液压式设备得到的结果差别很大.
注2:结果可能受所使用的试验组合的影响.应确保拉力同轴心,否期结果再现性不好.
1--支柱; 2 球节:3 试柱:5--底材. 4-除层;
图29.4.2中描述的试验方法用的适宜试验装置示例
5.2试柱
为拉力试验机特别设计的试柱是由钢或镀铝圆柱组成.每个试柱有一端是粘结胶黏剂/涂层的坚硬平整表面,另一端是连接拉力试验机的装置.每个试柱的标准直径为20mm,并且要有足够的厚度 来确保在试验过程中不变形.试柱的高度应不小于自身直径的一半,其平面应与试柱的轴线相垂直.
直径为7mm的试柱用于从单侧进行附着力测试.如果使用直径为7mm的试柱,进行10次测量以提高精度,且试验报告中要标明试柱直径.
5.3定中心装置
为了确保试件同轴心排列,粘结时应按照9.4.1和9.4.3中所规定的进行操作.见图3.
单位为毫米
粘结过程试售的持到(见5.3)
图320mm直径试柱的适宜定中心装置示例
5.4切割装置
使用一把锐利的加子,沿试柱的周线,切透围化了的胶剂和涂层直至底材.
由于涂料体系的机械性能(例如脆性),切透固化了的胶黏剂和涂层直至底材会对涂料体系的附着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规定或双方商定,当涂料体系的厚度小于150μm时,不进行切割操作是允许的.如果进行了切制操作,应在试验报告中标明,同时标明切制工具.
6胶黏剂
注意选用合适的胶黏刺,为了使涂层破坏,胶黏剂的内聚力和黏结性要大于受试涂层的内聚力和黏结性.
应预先进行胶黏剂的筛选,以决定其是否适用合适的胶黏剂及其未湿合的组分(如适用的话)在与涂层接触相当于胶黏剂固化时间的这段时间内,对受试涂层几乎未产生载没有产生可觉察的变化.
选择能给出最大结果(通管装现为涂层与底材间的附着破坏)的胶霜剂.
湿度较高的试验条件下,胶黏剂的固化时间要尽可能短,最好使用双组分快干环氧胶黏剂. 在多数情况下,氰基丙烯酸配双组分无溶剂环氧化物以及过氧化物催化的聚酯胶黏剂都适用.在
注:当胶剂自身破坏时,选用其他类型的胶黏剂可能得到更有效的结果.
7取样
按GB/T3186的规定,取受试产品(或多涂层体系中的每个产品)的代表性样品.
按ISO1513的规定,检查和制备试验样品.
8试板
8.1底材
除非另有规定,按GB/T9271的规定选用底材.尽可能选用与实际使用相同类型的材料作为试验的底材.底材应平整且没有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