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书签 GB/T 31264-2014 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pdf

31264,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
文档页数:24
文档大小:449.62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推荐性国家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264-2014

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f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ructural wood-based panels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5试样准备6抗弯性能7抗拉性能8抗压性能9面外剪切性能 1210面内剪切性能 1511测试报告 18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样截取样图 19附录B(资料性附录) 载荷-变形曲线 20附录C(资料性附录)抗压试样制作方法(厚度小于40mm人造板) 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结构用木材分技术委员会(SAC/TC41/SC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木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南河检测所、广东佛山环球胶合板有限公司、国家人造板 与本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海宾、高黎、钟永、倪峻、沈斌华、杨旭、祝恩淳、任海青、徐伟涛、付跃进、姚利宏、黎志恒、王永兵.

结构用人造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结构用人造板抗弯、抗拉、抗压和抗剪等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结构用人造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57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ISO 16572木结构人造板结构性能试验方法(Timber structures-Wood-based panels-Testmethods f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结构用人造板structural wood-basedpanels

以承载为目的,采用单板、创花等木材、竹材单元,通过干燥、施胶、组坯、压制而成的结构用板状材料,包括结构胶合板、华夫创花板、定向刨花板等.

3.2

面内剪切模量planar shear

在X-L平面(图1),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

图1结构人造板的方向性

面外剪切模量panel shear

在Y-L或X-Y平面(图1),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

4取样

样板应随机选取,且类型、等级、厚度和组坏构成应相同.样板组成的样本群应具有代表性.试样应在样板不同的位置选取,且距样板边部不小于50mm.每个方向每种性能的测试,试样应

来自相同样本不同样板的不同位置,附录A例举了样板的一种取样顺序图.

5试样准备

5.1含水率调节

连续3次称重其含水率波动在土0.5%内,若测试环境与试样含水率调节环境不一致时,试样应一直放置于含水率调节环境中直至测试.

整到标准条件下,调整的方法和程序应记录在测试报告中. 有特殊研究目的可改变测试条件,测试报告中应明确指出.否则,应将非标准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调

5.2尺寸测量

试样厚度应在试样测试区域的四个角测量并取平均.试样宽度应在测试区域每侧取两点测量并取每侧取两点测量并取平均值.9.2面外剪切方法B中的试样长度应沿测试区域中线测量. 平均值,面外剪切测试除外.9.1面外剪切方法A和10.1面内剪切方法A中的试样长度应在测试区域

试样长度、宽度测量精确至1mm.厚度精确至0.02mm.

5.3含水率和气干密度测量

试时进行,每块样板上至少取一个试样, 含水率和气干密度按照GB/T17657进行测量.含水率和气干密度测量应在各种力学性能试验测

6抗弯性能

6.1平弯纯弯曲性能

6.1.1试样

试样横截面为矩形.试样厚度应为样板厚度,宽度应不小于300mm.

6.1.2测试

加载方式如图2所示,加载设备应精确至最大载荷的1%.

加载辊和支撑辊轴线应平行,长度应大于试样宽度,加载辊和支撑辊直径应为(30土1)mm,加载辊和支撑辊应有滚轴或枢轴装置.

加载点距离最近支撑点的距离宜为16倍试样厚度,在支撑点外侧的试样长度应不小于2倍试样厚度.

试样厚度小于9mm时,应选用小直径的加载和支撑辊.

保持加载速度一致,试样控制在3min~7min内破坏.

和L.测量精确至1mm,试样的弯曲变形应在两加载辊间的纯弯曲区域测量,如图2所示,变形测量距离应不小于250mm.若试样有翘曲/扭曲变形时,变形测量宜两处测量,测量点在试样跨中且距离试样长边50mm,变形值取两处测量的平均值.变形测量精确至0.01mm.

试样厚度小于9mm时,变形测量距离最小长度250mm可适当降低但应保证加载装置和位移测量系统之间互不影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