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护利用的内容与方法
概述
建筑群尺度
建筑单体尺度
建筑结构材料与室内装饰特征尺度
保护方式
静态式保护针对纪念性建筑以及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建筑,应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手段 (静态的博物馆式保护)风貌保护在保护建筑及其环境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建筑内部空间做出适宜 的改动片段式保护特征性保护,主要针对建筑的主立面、内部典型部位等特征性要素进行保护,而建筑的其 余的部分则可与新建筑相融合
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在方法与层面上完全取决于对建筑的价值判断
城市与建筑保护
城市层面的保护原则
保护和咖加强点、线、面的城市形态线 历史道路的格局、尺度、道路断面的整体形态要得到完整保护点道路旁的城市广场、建筑应体现城市特有的布局特点 城市历史道路两侧的新建建筑应严格控制体量、高度及其与道路的关系面沿历史道路其周边的环境特点、空间意象要得到加强和保护
保持并强化面状群落其特征历史片区严格控制在片区历史环境中增加大体量建筑 不仅要对本体加以保护,同时也要控制周边环境,在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要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建立城市近现代建筑历史档案、价值评估、使用状况和未来规划等信息的立体化数据库
强化城市和建筑特点
原有的城市肌理要加以强化
原有建筑特点要继续保留
建筑保护利用方法
保养维护及监测
保养维护及监测是文物古迹保护的基础
监测是认识建筑蜕变过程及时发现建筑安全隐患的基本方法
直接作用于建筑本体,消除蜕变或损坏.对建筑不安全的结构或构造进行支撑、补强,恢 复其安全性要点
避免由于改变建筑的应力分布而产生的对文物古迹造成的新损害增加的支撑应考虑对建筑整体形象的影响非临时性加固措施应当做出标记、说明 对建筑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采用表面喷涂保护材料,或对损伤部分灌注补强材料应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可靠的效果以后,方允许扩大范围使用有相应的科学检测和阶段监测报告抢险加固 采取具有可逆性的措施,以便在险情舒解后采取进一步的加固、修复修修缕类型 现状整修规整歪闪、坍场、错乱和修补残损部分,清除经评估为不当的添加物去除后期添加的、无保留价值的建筑和杂乱构件 将有险情的结构和构件恢复到原来的稳定安全状态原则可以修补和少量添配残损缺失构件,但不得大量更换旧构件、添加新构件 不扰动整体结构优先采用传统技术重点修复 尽可能多地保留各个时期有价值的遗存,不必追求风格、式样的一致恢复建筑结构的稳定状态,修补损坏部分,添补主要缺失部分要点 重要的历史建筑应慎重使用全部解体的修复方法,经解体后修复的建筑应全面消除隐惠当主要结构严重变形,主要构件严重损伤,非解体不能恢复安全稳定时, 可以局部或全部解体,解体后,应按照原样进行修复尽量保存各个时期有价值的结构、构件和痕迹如无法全部保留,须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保护最有价值部分,其他去除部 分必须留存标本,记入档案修复要有充分依据以现存没有争议的相应同类实物为依据,不得只按文献记载进行推测性恢 复.必须添加年代标志附属建筑只有在不拆卸则无法保证本体安全的情况下才被允许拆卸,并在修复允许增添加固结构,使用补强材料,更换残损构件.新增添的结构应置于隐藏 后按照原状恢复部位,更换构件应有年代标志缺损的雕刻、壁面和珍稀彩面等艺术品,只能现状防护,使其不再继续损坏, 不必恢复完整建筑群在整体完整的情况下,对少量缺失的建筑,以保护建筑群整体的完整性为目的,在有充分的文献、图像资料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恢重建筑群整体格局 的方案必须对作为文物本体的相关建筑遗存,如基址等进行保护,不得改动、损修结原则 毁
保护补强材料和施工方法都必须在实验室先行试验,取得可行结果后,才允许在被保护的建筑实物上作局部的中间试验,中间试验的结果至少要经过一年时间,得到完全
尽量保留原有构件残损构件经修补后仍能使用者,不必更换新件 年代久远,工艺珍稀、具有特殊价值的构件,只允许加固或做必要的修补,不许更换
对于原结构存在的,或历史上干预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允许增添少量构件以改善其受力状态修不允许以追求新鲜华丽为目的重新装饰彩绘 对于时代特征鲜明、式样珍稀的彩画,只能作防护处理凡是有利于建筑保护的技术和材料,在经过严格试验和评估的基础上均可使用,但具有特殊价值的传统工艺和材料则必须保留
保护性设施建设
类型
设置保护设施,在遗址上搭建保护棚罩监控用房、库房及必要的设备用房消防、安防、防雷设施
原则
直接施加在建筑上的防护构筑物,主要用于缓解近期有危验的部位,应尽量简单,具有用于预防洪水、滑坡、沙暴等自然灾害造成破坏的环境防护工程,应达到长期安全的要 可逆性求设计、建造保护性建筑时,要把保护功能放在首位 应淡化外形特征,减少对其原有的形象特征的影响,形式应简洁、朴素,不应当以牺牲保护功能为代价,刻意模仿某种古代式不得损伤保护本体,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应留有余地,在必要情况下应能够拆除或更新,同时不会造成对保护本体的损害决定建设保护性建筑时应考虑其长期维护的要求和成本
必须经过专家委员会论证,依法审批后方可实施 必须具有充分的理由,不允许仅为了旅游观光而实施必须取得并保留全部原状资料,详细记录迁建的全过程
特别重要的建设工程需要由于自然环境改变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影响,难以在原址保护单独的实物遗存已失去依托的历史环境,很难在原址保护 建筑本身具备可迁移特征
复杂程度等同于重点修复工程
迁建新址选择的环境应尽量与迁建之前的环境特征相似迁建后必须排除原有的不安全因素,恢复有依据的原状迁建应当保护各个时期的历史信息,尽量避免更换有价值的构件 迁建后的建筑中应当展示迁建前的资料迁建必须是现存实物.不允许仅据文献传说,以修复名义增加仿制建筑
环境整治
对保护区划中有损景观的临时建筑进行调整、拆除或置换
清除可能引起灾害的杂物堆积
制止可能影响建筑安全的生产及社会活动 防止环境污染对建筑造成的损伤
绿化应尊重建筑及周围环境的历史风貌,如采用乡土物种,避免因绿化而损害建筑和景观环境
基本原理
将建筑物在某一水平面切断 在建筑物切断处设置可移动托梁在就位处设置新基础在新旧基础间设置行走轨道梁安装行走装置,施加外加动力将建筑物移动 就位后拆除行走装置进行上下结构连接
安提升机械式干斤顶,安装提升预应力螺纹钢筋并与拾升支架固定安装拾升同步控制设备 安装结构应变监测设备和结构位移监测设备
在钢牛腿下切断柱主筋结构抬升,同步控制千斤顶提升,完成一个行程 锁紧防护用预应力螺纹钢筋,倒换干斤顶行程重复抬升,直至完成顶升位至抬升高度锁紧防护用预应力螺纹钢筋,卸除干斤顶
加建、改扩建水平向扩张竖向加层 地下空间进行的开发利用
保护修与利用的研究及设计
结构安全鉴定房屋的结构体系,结构布置、主要结构构件尺寸、传力体系等检查房屋结构现状检查,主要包括砌体结构构件的风化、裂缝以及木构件的腐朽、裂缝、变形 等主要相关参数抽样检测,包括:墙体倾斜、砖块抗压强度、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等对房屋结构安全性及抗震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价值评估
设计设计方案 要求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施工图设计《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