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2021-2019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无线组网协议
Node device wireless networking protocol for the internet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目次
前1范围.. 言 II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缩略语.. 25总体架构..5.1概述 3 .35.2网络拓扑.. 35.3协议栈结构 .45.4地址定义. 66物理层协议规范.. 66.1物理层选型... 6.2物理层帧结构. . .66.3物理层参数... .77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协议规范 ..107.1资源映射 107.2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帧结构 107.3信道定义. 118网络层协议规范. 7.4媒体接入控制层(MAC)过程 -208.1网络层定义. .24 248.2网络层帧结构.. 248.3网络层指令. 258.4拓扑建立.. ..348.5路由过程 .34附录A(资料性附录)CSS物理层 ..36附录B(资料性附录)IEEE802.15.4物理层-- 40附录C(资料性附录)循环冗余校验(CRC) 附录D(资料性附录)默认配置参数 ..43 45附录E(资料性附录)输变电物联网传感器数据格式 .47编制说明... 49
前言
为规范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感知层节点设备在组网通信时的通信协议,实现节点设备的标准化组网和数据传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网天津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电力有限 公司、国网安徽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四川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英锐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大烨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成博、张国江、李勇、张军、黄强、刘洋、陶风波、邵进、郑敏、贾骏、秦剑华、杨霄、路永玲、姚楠、王真、徐江涛、刘洪、张兴辉、陈挺、满玉岩、岳国良、赵钟、甄超、李 旭旭、张鑫、张克谦、成敬周、丁兆硕、罗磊、王威、蔡光柱、张昕、李智、邵启明、吴斌、王国华、陈志辉.
本标准者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无线组网协议
1范围
议规范和网络层协议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无线组网协议,规定了总体架构、物理层协议规范、MAC层协
本标准适用于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节点设备间组网通信和低功耗传感器接入通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LoRaWANTM 1.1 Specification LoRaWANTM 1.1规范
IEEE Std 802.15.4TM-2015 LoRa低速率无线网络标准(Standard for Low-Rate Wireless Network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 Internet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以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感知、互联互通及智能化应用的物联网.
3. 2
接入节点access node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感知层中的通信主设备,具备边缘计算、自组网和终端接入的功能.
3. 3
汇聚节点 sink node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的感知层中的通信中继设备,具备自组网和终端接入的功能.
3. 4
传感终端sensor terminal
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感知层中的终端设备,可实现对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感知,并通过无线或者有线方式接入汇聚节点或接入节点,以下简称传感器.
3.5
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端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