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的编制*
(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41;2.华南理工大学机城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1:3.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墙村革新管理办公室,广东广州510170:
胡文斌,左政”,邢华伟”,杨建坤
4.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440)
[摘要】需述了《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的编制思路,从引入控制指标、分专业提供技术组合思路和推荐方案、编制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和设计审查备案表3方面提高设计指南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规定性指标和性能性指标相结合的缘色建筑设计方法,简化设计工作,保障技术效果:合绍了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和设计审查备案表的结构、内容和实施方法:最后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控制指标;编制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3)03-0011-05
IntroductionofDesignGuideforGreenBuildingin GuangzhouArea
Hu Wenbin' Zuo Zheng² Xing Huawei² Yang Jiankun*
(1. Archiectare Desiga & Research Instiute Souszh China Uniersity of Technology Guongahou Gaangdong 510641 Chino;2. Machinery and Aumoile Engiseering School Souch Chins U/nisernity of Techofogy Guongzhou Guangdong 510641 Chins;3. Guangzhou Building Energy Eficiency and Wall Maseril Innoation Managemenu Offce Gusngzhos Gungdong 510170 Chins;
4. Guangzhou Intizue ef Building Scicnce Ce. lad. Gssngzhes Gusngdong 510440 China)
Abstract;The drafing principle of Design Guide for Green Building in Gusngzhou Area is introduced. Operability of the design guide is improved by introducing control index providing technical binationideas and design remendations for each specialty and preparing green building design specificationand design inspection record form. Design methods with bined use of prescriptive index ands a p d p s o psod ae xap dcontent and implement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specification and design inspection record form areintroduced Finally expeetations are made for next-slage work.
Key words:green buildings; design; control index; pilation
合格是设计方很难把握的.
1编制背景
2)技术目的很明确,但在目前设计行业工作机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是我国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重要依据,对我国绿色制下,单纯依靠设计方选择合适途径难度较大. 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评价标准旨在解决“达到何种程度才能算是绿色建筑”的问题,如果被机械地用于指导设计,不可避免会带来以下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设计单位只得依赖咨询顾问公司来解决上述问题,这势必制约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大规模推广.针对这种现状,国家和部分省市逐步推出了设计类标准,旨在解决“如何做出绿色建筑”的问题,例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一 2010、《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设计类标准更注重设计过程的表述,强调项目调研、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全过程的设计策划,通过设计要点来引导和落实绿色技术,但是在快速化、规模化绿色建筑设计推广上,目前的设计类标准还存在
绿色建筑的过程正是设计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评价只注重结果,很少涉及过程.面如何徽专业如何分工及每一种技术要达到何种深度才算
以下不足.
2设计指南编制思路
有待加强.
2)由于设计要点大多是定性描述,缺乏对设计了是否采用了相应的绿色技术,常规的施工图审查据项目条件和评价条文内在联系进行判断,指导各很难判定设计深度是否满足评价条文的要求,是否能在工程中实施,从而也阻碍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大规模工程推广.
高,很容易变为设计百科大全,成为设计参考资料, 3)目前的设计类规范与评价类规范关联度不面不是具有约束力的标准,设计人员很难执行.
色建筑的通告》(穗府[2012]1号),要求全部或部各种技术措施对应的控制指标和设计参数.设计分使用财政资金的房屋建筑项目、旧城改造项目、专篇和备案表配合使用就可以完成设计审查和备制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省会级城市.绿色建筑的大规模推广势必要求在设计、审查和验收环节 形成有效的技术保障.
1)设计人员能迅速掌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的技术要求,并且能将技术要求用规范的表达方式反映在技术图纸上,作为施工依据.
进行审核,判断设计深度是否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条 2)审图机构能够快速地对绿色建筑设计图纸文的要求.
和技术方案,并按照备案内容实施验收,确保绿色 建筑技术在工程中得到落实.
在这种背景下,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于2010年底组织相关单位,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基础,开展《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以下简称种途径:一是确保设计方案的各项控制指标均满足年10月完成意见征求和修编,12月底通过专家评审为充分发挥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允许突破限值要 《设计指南》)的编制工作.《设计指南》初稿在2011限值要求,避免引入大规模的模拟分析工作;二是验收,2012年1月配合政府通告在广州市发布.现对求,但必须通过详细分析说明综合效应指标仍满足该指南的编制思路、技术特色和工作展望做介绍,希望能对全国绿色建筑的设计普及提供参考.
针对目前绿色建筑标准和规范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指南》采取了以下编制思路.
要点,提炼控制指标设计要解决控制指标如何取如表1所示.
1)多以文字方式列举设计要点和设计要求,但求,验收要确保实际工程的检测值满足预期的设计 值,审查要评价指标的取值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是如何将要点和要求转化为设计参数和图面表达要求.通过控制指标,在设计、审查和验收环节之内容,还得依靠设计方的理解、消化和创造,操作性间建立桥梁,既可以引导设计,又可以进行图审和验收,保证绿色建筑技术的大规模推广.
2)对于不同星级绿色建筑建设目标,分专业提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技术措施的快速组合,明确各专业设计任务.同时在条文技术要求的编制中注意专业的配合和协作,退免多个专业在同一条文技术措施上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和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绿色建筑设计专篇重点描述各专业所2012年1月,广州市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绿采取的技术措施,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备案表则关注
行设计、审查和验收,使得广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强3.1体现绿色建筑参数化设计方法
针对我国目前设计行业的现状,提出绿色建筑的参数化设计方法,采用规定性指标设计方法和性 能性指标设计方法相结合,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实施.对于存在多种解决方案的技术条文,设计指南提出“效应指标”和“控制指标”两个概念,“效应指标”是评价条文关注的效果,例如室外通风效果、室外热岛强度、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等:“控制指标”则 是指为达到“效应指标”约定的效果所提炼出来的若干设计因子,例如为保证室外良好的通风效果,3)对实施绿色建筑的建设项目,政府主管部门规划设计应该对建筑密度、首层架空率、小区人口能够实行备案制度,掌控建设目标、关键技术参数通风面积比等设计因子进行控制.“效应指标”实质上是“控制指标”的函数.通过大规模分析,可以 确定控制指标的限值,只要控制指标满足限值要求,就认为达到了评价条文的要求(见图1).
在确定设计方案的时候,设计人员可以选择2评价条文的要求.这样既可以兼顾自前设计行业技术分析环节薄弱的现状,简化设计过程,又可以计人员有针对性地调整控制指标,改善设计方案的 提倡多元化、创造性的绿色建筑设计思维,引导设生态效应,提高设计效率.对可以采用规定性指标1)分专业划分现行评价标准的条文,总结设计设计方法和性能性指标设计方法的技术条文汇总
图1规定性指标和性能性指标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Table 1Technical provislon summary on specification Index and performance index for design inspection条文 对口编号 专业 条文内容的关键词 线定性指标 性能性指标4.1.12 规划 专业 住区热岛强度 ①建筑密度:②主导风人村角:③首层空率:③绿 地率:透水地面面积比:@地面平均阴影面积比夏季典型日平均热岛强度规划 ①建筑密度:②主导风人射角:③首层莱空率;④小 例:②建筑外立面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①室外活动区平均风速:4 1. 13 专业 住区室外通风 区人口的通风面积比:小区内部的最大通风距高 室外准静风区面积比5.1.7 规划 专业 公建室外通风 ①建筑密度:②主导风人封角:③首层架空率:④首( 层通风通道面积比 ①室外活动区平均风速; 室外风区面积比4.5.2 建筑 居室自然采光 ①地面积比:②可见光造射率 采光系数建筑 专业 ①外窗可开启面积比:②室内穿盘风最小通风面积①室内最小换气次数:②室4.5.4 专业 室自然通风 比例 内准静风区面积比例4.3.6 给排水专业 增加阳水诊透量 ①室外可涉通地面面积比:②设置可渗通管沟、早 溪、冲沟等绩跑的姓面面积比 室外场地径流系数4.3.11 4 3.12 给排水专业 住宅非传统水源利用 ①室内冲厕用水采用非传统水的比例:②室外杂用 水采用非传镜水的比例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5. 3.11 ①室外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的比例:②室内冲测用 水采用非传统水的比例或:①童外杂用水采用非传非传统水源利用率5.3.12 给排水专业 公建非传统水源利用 统水的比例:②冷却水补水采用非传统水的比例5.5.7 建筑 高大空间热压披风 ①房间净高:②天面排风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比: ③周边进风口与房间地面面积比:④周造进风口顶室内换气次数专业 边高度与房同高度比建筑 专业 风冷和蒸发冷水机组满足一级能效;水冷冷水机组 ①各期向外窗遮阳系数比标准值提高一个等级:②5.2.16 空调 公建节能60% 满足二级能数:多联式空调机组摘足一级能效:③空 调冷水和冷却水系的输送细效比:全部风机按照 建筑综合节能率专业 风量加权平均的单位风量功耗值
需要强调的是,设计指南编制组在确定规定性指标限值的时候,遵循了从严的原则,只要规定性指标取值满足了限值要求,就一定可以保证效应指 标优于性能性指标.
3.2体现华南地区的技术适宜性
1)自然通风设计
注重住区和单体的自然通风设计.从住区和建筑的通透性设计、建筑朝向设计、外窗可开启面
积比设计、室内穿堂风通道设计、高大空间的热压拔风设计5方面对促进室内外自然通风效果提供了量化的设计指引.
2)室外场地遮阳与建筑遮阳设计
注重室外场地的遮阳设计,从建筑阴影遮阳、绿化遮阳、庇护性景观遮阳3方面对改善室外热环境质量提供了量化的设计指引,特别提出了乔木树 冠尺寸、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倾角的量化设计要求,
图2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与审查备案表结构示意Fig.2 Structure of record form for green design inspection
在广场周边设置可渗透管沟,实现雨水的入渗、收集和回用;对于地下室顶板的绿化覆土,要求厚度≥1.5m,且设置雨水收集回用管路系统.
以合理评价乔木的绿容量.
强调建筑遮阳设计,对于居住建筑,满足3条要求之一方可认为采用了有效遮阳措施:南向外窗平0.6;≥30%的外窗面积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措施.对 均外遮阳系数≤0.8:东西向外窗平均外遮阳系数≤于公共建筑,满足2条要求之一方可认为采用了有效遮阳措施:60%以上的透明外窗面积采用外遮阳措施,推荐采用可调节外遮阳:如果采用固定遮阳措施,平均外遮阳系数≤0.7.
面积比和设置渗透措施的面积比或者是开发前后 对于雨水就地人渗的技术措施,从可渗透地面场地平均径流系数对比,综合考察雨水低冲击开发技术是否应用到位.
4)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应用
认定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有效利用形式. 肯定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节能效益,并将其
3)雨水低冲击开发技术(LID技术)与雨水综合利用
5)节能电梯的应用
肯定节能电梯和节能控制方式的节能效益,推荐绿色建筑优先采用无机房电梯、小机房无齿轮主机电梯形式,并采用变频控制、启停控制、群梯智能 控制、分区分时控制等节能控制方式.
注重雨水就地人涉和收集回用的统筹设计,强调雨洪的低冲击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于坡地住区,利用可涉透的山洪截流沟实现雨水的临时蓄积和人涉,缓减山洪;对于硬化的广场,利用下凹绿地和
内容和要求,努力提高设计指南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6)外窗達阳与自然采光的协调优化
3)借鉴德国DGNB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经验,同窗墙面积比,玻璃最小可见光透射比、玻璃种类排放量计算来考察设计、建造、运行和拆除方案的
造成的自然采光效果较差的整端,强调绿色建筑应补充缘色建筑材料的相关设计要求,增加绿色建筑 弥补节能设计标准片面强调外窗遮阳设计所实现外窗遮阳与自然采光的统筹设计,并给出了不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在建筑物寿命周期内引人碳和外遮阳形式的选择,实现遮阳与采光的协同优化环境效益.设计.
过网络平台集成绿色建筑技术组合指引、辅助设计工 4)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绿色建筑辅助设计平台,通肯定透水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铺装方式具软件、模拟服务、满足条文数自评和自动生成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及备案表等功能,简化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保障绿色建筑设计的高效化和规模化推广.
7)可渗透地面面积和覆土绿化面积的折算
的透水效果和被动蒸发降温效果,但是考虑到这些构造透水性随时间的衰减,应按照30%的比例进行如果达不到深度要求,按照实际深度与基准深度的 面积折减.对于覆土绿化,要求基准深度≥1.5m,比例进行面积折减,在不设置雨水外排措施的前提下,可计人可渗透地面面积.
参考文献:
(1]程志军,叶凌,缘色建筑技术应用分析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修订建议[1].建筑科学,2012 28[2]普桃,绿色建筑的设计策划[1].理筑科学,2006 22(10): (2) : 1-7 22.7-11.【3】支家强,赵端,辛亚姻,国内外缘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理论 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 23(2):43-44.[4]卢求.德国DCNB--世界第二代缘色建筑评估体系[J].【5]廖小琴,胡文赋,佛山某商业楼缘色建筑技术及成本分析 世界建筑,2010(1):105-107.[1].博工技术 2012 41(21):15-18.[6]汤民,孙大明,马素贞,绿色建筑运行实效问题与碳减排研究 分析[1].工技术,2012 41(3):30-33.
4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和设计审查备案表
要求自己评审专业的设计说明中有本专业绿色建筑 目前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审中,少数评审专家会技术的简要说明,但是这些做法没有形成规模化和系统化的推广.针对这种情况,《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编制了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要求设计照评价标准的要求,汇总各个专业的绿色建筑技术措 人员在施工图中必须编制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按施,作为绿色建筑设计图审的重要依据.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的结构如图2a所示.
武汉开建国内首座“空中转体桥”
将建国内首座空中旋转桥,这也是全长3.3km的姑 为避开京广大动脉,姑嫂树路高架跨铁路线段统结构和构造设计,没有过多涉及相应的技术参嫂树路高架工程最难建的一段.目前,施工方已进路铁路桥段将全部封闭禁行.
需要强调的是,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是技术措施的汇总,只关注采取的绿色技术、实施方法、系数”,编人设计审查备案表.设计审查备案表的结构如图2b所示.
3.3km,将按”主线高架地面辅道”方式建设,其中 按规划,姑嫂树路(三环线一发展大道)全长主线高架为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车速为设计的省会城市,(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在实60-80km/h,主线高架双向4~6车道,地面辅道为
5工作展望
由于广州市是我国第一个强制执行绿色建筑际执行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同时国家绿色建筑6~8车道.评价标准也在修编,并且以德国DCNB(deutsche guetesiegelfaer nachhaltiges bauen)为代表的第二代线一发展大道),计划今年底建成通车.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已出台,所以《广州市绿色建作包括如下.
于去年7月正式动工的姑嫂树路高架(三环
为满足工期要求,两段重约3万:的高架桥需筑设计指南》也需要后期跟踪修编和调整,具体工要在15m的高空完成转体.施工方通过先在铁路两边把桥增建好,在桥墩顶部装上特制转盘,再在转盘上沿铁路平行的方向浇筑高架桥面,最后通过 大型设备将高架桥面旋转到垂直于铁路上空的方向后合龙,并拼接固定起来,再展开桥面施工.预2)不断收集实施过程中社会各界的意见,计今年11月完成“空中转体”,“转体”动作2h左右
计指南,保持与国家评价标准的基点一致,但是要 1)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编,调整设体现广州地区的特色,更需要提高要求.
完善条文的设计要点,把握控制指标的限值尺度,即可完成.完善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和设计审查备案表的
(摘自《武汉展报》201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