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登顶模双标准节施工电梯的设计与应用.pdf

模双,学术文献
文档页数:5
文档大小:2.6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学术文献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直登顶模双标准节施工电梯的设计与应用

邹俊',孙晖²,杨玮”,李杰²

(1.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37;2.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3.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贵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为满足施工电梯直接运输人员至顶模平台,结合顶模系统的设计特点(常规的爬模、滑模体系也存在此类连接设计,以相对经济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这一目标,将计划为最高工作面服务的施工电梯布置在核心简外侧,并保 问题),施工电梯自由高度需达到约20m才能实现.研发设计出双标准节施工电梯,利用双标准节及标准节间特殊证电梯梯笼可邀开顶模钢平台,直冲到顶.

[关键调】高层建筑;顶模;平台;施工电梯;监控

[中图分类号】TU8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6)12-0042-05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DoubleStandard-section Construction Elevator ofNon-stopJackingFormwork

Zou Jun' Sun Hui² Yang Wei” Li Jie²(1.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ad. Bejing 100037 China; 2. Chine Contruetion3. Chins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First Engineering Co. Lad. Wuhan Hubei 430000 China) Fourth Engineerng Disision Co. Lad.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design features of the jacking formwork the free height of the construction elevator must reach 20m to meet the ne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elevator straightly transports the staff to theplatform of the construction elevator. Double standard-section construction elevator proposed in this paperutilizes the double standard section and special connection design between the sections to ensure theconstruetion elevator to keep away from the still platform of the jacking formwork and get to the jackingformwork straightly which is a kind of parative economic technical mean.

Key words :tall buildings: jacking formwork ; platform; elevators; monitoring

0引言

的自由高度,而普通施工电梯自由高度只有7.5m,顶模系统凭借安全、高效的特点,已被广泛应且附墙最大间距需达10.5m,均成为施工电梯直登

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墙体施工.正常情况下,顶顶模平台的难点.人员运送至作业面是保证施工作业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综合已有的工程案例,施工人员从施工电福金融中心是目前国内少数已建成或封顶的百层梯进入顶模系统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①施工电高楼,面其主塔楼核心筒墙体均采用智能顶模系统梯把施工人员运送至顶模挂架底部,施工人员从挂模平台需爬约15m高的挂架爬梯,耗时且费力:② 架底部进人顶模系统,在此方式下,施工人员上顶施工电梯直登顶模平台,施工人员直接从顶模平台进人顶模系统,此方式方便快捷,但由于在挂架阻挡部位施工电梯不能附墙,且在模板系统爬升与电梯加高之间存在时间差,需要施工电梯有大约20m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深圳京基100和广州周大施工.

1.1广州珠江新城西塔施工电梯27m自由高度直

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地上103层,总高度440.75m,平面呈三角拟合弧状心形(见图1),立面筒混合结构,核心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框筒为 为中间粗两端细的梭形.主塔楼结构体系为筒中钢结构,其中外框钢柱为巨型斜交网格体系.施工电梯最好能直达各工作面,尤其是结构施工阶段最高工作面,即顶模平台.受自由高度限制,施工电

梯只能达到爬升模板系统的底部,且在模板系统爬升与电梯加高之间存在时间差,即存在施工电梯服 务盲点.为充分提高施工电梯功效,实现施工电梯直接运输人料至最高顶模平台,在高区施工电梯设置时,项目部考虑在核心筒中间设置3部施工电梯,呈三角形布置,利用周转桁架将3部施工电梯的标准节连接成整体,提高电梯标准节的抗侧刚度,进 而实现了施工电梯27m自由高度,这在世界范围内均未见先例,由此大大提高了电梯运输功效.

图2深圳京基100上顶模电梯平面布置Fig.2 Construction elevator plan at jackingformwork in KK100

530m,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核心筒墙体采用顶模 施工.该项目垂直运输部署综合考虑上述两个案例的经验,为使施工人员能够便捷地上下顶模,要求施工电梯直登顶模平台. 为满足此要求,结合顶模系统的设计特点(常规的爬模、滑模体系也存在此类问题),施工电梯自由高Fig.3 Steel platform of度需达到约20m才能实现.由于该工程主塔楼平

图1广州市珠江新城西塔施工 电梯平面布置Fig. 1Plan layout of construction elevatorsfor Zhujiang New Town

图3施工电梯钢平台示意construction elevator

1.2深圳京基100施工电梯钢平台辅助进人顶模挂架底部

心简结构,核心简墙体采用顶模系统施工.2台施 深圳京基100地上100层,高441.8m,框架核工电梯(3号和4号)布置在核心简外,可上到顶模.核心筒结构施工期间,顶模系统上的全部施工人员由3号和4号电梯运输,因此造成这2部电梯输送压力较大.另外,核心简墙体分别在21,43,58,77大.因此,需在3号和4号电梯出口处安装与挂架 层多次变截面,故施工电梯与墙体的距离变化较架体脱离的独立施工电梯钢平台,施工人员从顶模挂架下来后到达钢平台等待电梯,以缓解上下人流集中停留在挂架架体上,给架体带来过大集中荷载的压力;另外通过改变平台的进深尺寸,解决电梯 与墙体距离的变化问题.图2为深圳京基100上顶模电梯平面布置,图3为施工电梯钢平台示意.

面大致为正方形,不适合复制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项目的经验,对此,该工程项目部联合某公司,共同研究探讨、分析计算,以相对经济的措施手段实现这一目标,研发了能够直登顶模平台的双标准节施工电梯.

2直登顶模双标准节施工电梯设计

2.1设计要点

1)将直登顶模的施工电梯布置在核心筒外侧,并保证电梯梯笼可避开顶模钢平台,直冲到顶.

2)将施工电梯的标准节壁厚加大,并采用900mmx650mm双标准节形式,提高其强度与 刚度.

3)正式附墙设计为一层一道,在顶模系统钢平台桁架底部及顶部设置周转临时附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电梯的附墙间距.图4为双标准节施工电梯.

经实践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但顶模上的施工人员每次上下均需爬挂架爬梯,耗时费力,且周转施工电梯钢平台增加了措施费用,因此,设置施 工电梯钢平台辅助上下顶模非最佳解决方案.

2.2超远变距离附墙设计

采用顶模施工的核心筒墙体,通常为变截面墙体,以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为例,核心筒剪力墙外侧墙面内收,墙体由1500mm变化至400mm.且按

1.3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双标准节施工电梯直登顶模平台

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主塔楼地上111层,总高

照常规标准的施工电梯附墙间距范围 在2.5~4.1m,无法满足超远附着要求.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若层层设置超远距离附墙,工作量及 工作难度均大大增加,则每次加节作业势必会对关键线路造成影响.通过双标准节电梯的设计, 实现运行标准节中

图4双标准节施工 电梯示意Fig.4Construction elevatorwith double standard-section

心点和结构之间的水平距离达4.9-6m,使梯笼有效地避开顶模外挂架,保证了梯笼和顶模顶升的正常运行.图5为增加附墙标准节超远变距离附墙示意.

图5增加附墙标准节超远变距离附墙示意Fig.5 Attached walls with changeable standard-seetion

3施工电梯基础的特殊设计

3.1植根于底板的电梯基础设计

一般情况下,施工电梯基础可设置于地下室顶板(或地下室楼板,以下合并简称顶板)或地下室底板.

对于普通高层建筑,施工电梯基础设置在地下室顶板,只要对地下室顶板做结构加固、简单的回顶加固措施即可,甚至不需回顶.但应用直登顶模 双标准节施工电梯的工程,往往是400m以上超高层,施工电梯竖向荷载是普通工程的若干倍.如采取结构加固措施,则由于超高层施工电梯荷载较大,加大梁板尺寸后,楼层净高未必满足建筑要求.若采取回顶加固措施,由于各层梁宽度不一,钢构 件回顶施工难度大,若考虑混凝土柱回顶,后期凿除工作困难,很难满足业主对混凝土表观质量的要求.因此,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电梯基础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不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层建筑底板较厚,可以以底板作为施工电梯基础, 若施工电梯基础设置在地下室底板,由于超高节省了施工电梯基础施工及打凿的费用.只需地下室结构施工时预留施工电梯洞口,待施工电梯拆

除后再封闭.而且,无须因施工电梯缓冲装置突起面设置进电梯的斜坡,运输更加方便.

然而,双标准节施工电梯设置在核心筒与外框结构之间,其位置很难避开主梁.以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为例,双标准节电梯的标准节与地下室结构主梁位置冲突,若该主梁后施工,则影响区域过大.桁架式基础,考虑首层为上人平台,且电缆小车占 为此,项目部设计了一个钢平台,避开结构梁设置用竖向空间,平台做于地下1层,基础直接焊接于平台上.钢架平台由项目部自制及校核,钢架平台底部采用4列650mm×650mm×Φ8mm标准节作支撑.如此,只需在地下室楼板预留4个标准节的洞 口即可,施工电梯对结构的影响大大减小.图6为钢架平台效果,图7为钢结构转换基础示意.

图6钢架平台效果Fig.6 Steel platform

图7钢结构转换基础Fig.7Transferred basis of steel structures

3.2楼层间钢结构基础的特殊设计

双标准节施工电梯通常应用在超高层建筑中,因高度超高,施工电梯底部标准节需承受巨大的竖

安装部位结构楼板的封闭影响楼层间砌筑、机电、 向荷载,电梯本身的设计高度受到限制,而且电梯装修等施工作业的开展,故在超高层施工过程中考虑转换电梯的问题,以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为例,在不影响原外框钢结构的前提下设计措施钢梁作满足要求.具体设计如图8所示. 为施工电梯基础,并经受力复核验算,结构承载力

图8转换电梯基础设计Fig. 8 Basis design of transferred elevator

4双标准节施工电梯应用

4.1顶模顶升前后电梯施工流程

顶模每次顶升前后,双标准节施工电梯需要加节并做相应的配合措施,方可正常运行.双标准节 施工电梯在顶模顶升前后的施工工艺流程为:顶模顶升前一运行标准节及辅助标准节加节一导轨架之间连接架安装一顶模端桁架临时附墙拆除一顶模顶升一快拆临时连接件安装一电梯运行→附墙架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升爬模前,必须松开升降机与爬模连接处,此时升降机不能开到标准节顶部,最高只能开到有与墙体连接的固定附墙处,为防止升降机再往上开动,每次爬模提升前升降机都要安装1套临时限位碰铁装置.当爬模提升完后, 连接固定好爬模上的两道附墙后,拆开临时限位碰铁装置,升降机才能上到顶部.

4.2顶模顶升前后电梯施工操作要点

双标准节电梯的特殊设计实现了直登顶模20m

的超远垂直附着距离,但施工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 附墙拆除及安装流程,尤其是顶模顶升前后电梯的安全性,具体操作要点如下.

1)标准节竖向连接杆按每4.5m一道设置,附墙架按楼层标高设置(超过6m的楼层焊接辅助钢梁按6m每道设置),如图9a所示.

2)在顶模顶升前,运用梯笼顶部操作平台先吊装标准节及辅助标准节的加节后完成连接杆的安装,如图9b所示.

3)运用梯笼顶部平台拆除临时周转附墙后,将梯笼下落至最底层开始顶模顶升,如图9c所示.

架的2道周转临时附墙杆,按顶模4.5m的爬升步 4)顶模顶升完成后开始恢复连接顶模平台桁距,双标准节的最大附着间距已达20m,此时施工电梯可正常运送人员上下顶模平台,如图9d所示.

5)最后完成辅助标准节与核心筒墙体连接的附墙架安装,保证电梯的稳定性,如图9e所示.

图9施工操作要点Fig.9 Construction operation points

5直登顶模双标准节施工电梯效益分析

常规施工电梯只能到达顶模底部,需在挂架底部设计一钢结构上人楼梯进人施工区域,顶模挂架底部

合单价6000元/计算,可节约费用1.8万元.

至平台桁架底部长14m,单独设计上人楼梯需耗费型达到20m的需求,使之满足施工电梯直登顶模操作 钢材料约3t,按市场价格每吨钢材购买、加工、运输综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垂直运输效率、降低超高层建造过程超高降效的影响.通过双标准节电梯的设计,实现运行标准节中心点和结构之间的水平距离达到5m,使梯笼有效地避开顶模外挂架,保证梯笼和顶模顶升的正常运行.利用双标准节及标准节间特殊连接设计,极大地降低了标准节与结构间的 附着间距,有效地保证了电梯的整体稳定性.

双标准节设计实现了20m的附着距离,顶模作业面工人上下(包括零星材料运输)时可直接乘坐施工电梯至顶模平台,无须在操作架楼梯中排队上 下,缓解了超高降效效应.

按标准层施工核心筒剪力墙结构需60名工人考虑,1d2次上下顶模上下班平均减少排队20min,每天节约近20工时,塔楼结构施工(顶模安装后)2年时间,共计节约工时14600h,每个工(8h)约300元,合计节约费用54.75万元.

参考文献:

[1]叶浩文,顾国荣,季万年.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施工[M].北京:[2]乔龙,李娟,石伟,等,通造塔在香港环球贸易广场工程中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应用[J].施工技术,2013 42(5);101-103.[3]谢伟锋,广州珠江新城某超高层建筑施工升降机出人钢结构 平台的设计与施工[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4(2):30-32.[4]黄刷,吴延宏,黄爽,等.一种应用于顶模体系的施工电梯:[5]李在雷,周杰刚,李健强,等,武汉中心塔楼施工垂直运输 CN201999605U[P]. 2011.创新技术[J].施工技术,2015 44(23):35-39.[6]左强,周予启,史媛,等,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主塔楼超高施工 电梯配置技术[J].施工技术,2015 44(9):119-122.[7]周杰刚,朱海军,王键,等,超高层建筑施工电梯源移式附着[8]武超,周杰刚,李健强,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电梯的合理应 系统设计与应用[J).施工技术,2015 44(11):22-25用[J].工技术 2015 44(23):40-44.

因施工电梯基础采用钢结构转换平台设计,电梯基础设置在地下室底板可减少支撑梁回顶措施,回顶采用混凝土斜支撑梁,设计在电梯基础底部和竖向结构柱或剪力墙连接,设计考虑斜撑支撑梁截面700mm×700mm,长度5m,按一般结构梁配筋,可 节约材料、人工及打凿费用约8万元.

采用直登顶模双标准节施工电梯较常规施工电梯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合计64.55万元.

6结语

提高了标准节平面外刚度,实现了标准节附着间距 通过双标准节相互支撑连接的设计特点,有效

(上接第41页)

目施工电梯16h运转,即电梯常规停摆的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比例为(64)/(16×30)=2.1%,因

与人员运输不同,物资的种类多样,且对于有的物资,电梯一次运量受体积限制,对于另一部分此,电梯常规停摆时间可忽略.合适的单位可统一描述物资量.如将物资详细按体积和按质量分类,则成千上万种物资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工作量过于庞大,且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阶段,各专业工程的图纸尚未深化,无法确计算运输时间.土建材料(主要为砌体和砂浆)的 定物资尺寸和质量,因此,为简化计算,以运输次数运输次数可按图纸和斗车尺寸计算得出,各专业工程物资的运输次数可由多个项目的统计得出,也可由各专业分包单位报预估次数.运输物资时,电梯的停靠次数远远少于人员运输,可考虑物资仅在起 始楼层和目标楼层停靠,停靠时间综合考虑为10min.

物资,电梯一次运量则受质量限制,因此,没有一种4结语

本文根据超高层建筑施工工况、电梯需求状况和永临转换时间点等要素,提出以建筑高度、楼层数、工期、总建筑面积为参数的施工电梯数量计算拟合公式及施工电梯数量精确计算理论公式,达到优化配置施工电梯的目的,提高了施工组织策划的 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冯琪,高层办公楼电梯系统设计浅析[J].城市建筑,2010[2]孙勇,在高层写字楼的建筑设计中关于如何配置电梯问题的 (8) :35-37.研究报告[J].中国科技织横,2009(12):26-26.[3]张松,广州珠江城塔楼施工用垂直运输电梯的配置与转换 [J].建筑施工 2012 34(9);918-920.[4]左强,周予启,史媛,等,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主塔楼超高施工[5]武超,周杰刚,李健强,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电梯的合理应 电梯配置技术[J].施工技术,2015 44(9):119-122.用[J].施工技术 2015 44(23);40-44.[6]令乳廷,孙晖,李杰.超高层建筑施工电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 用[J]-施工技术,2016 45(1):4-9.

(14)

3.3.3维修与保养时间的说明

电梯常规的停摆时间有维修与保养时间.根据本项目施工电梯维修与保养记录,统计得出,一个梯笼每月维修时间为6h,保养时间为4h,而该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