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RM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团体标准
T/GRM133-2025
煤矿矿压监测数据交换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data exchange of mine pressure monitoring in coal mines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 发布
目次
前 言1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符号和缩略语,5数据格式..6数据传输协议7数据交换.8数据质量控制
前言
起草.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蕊,张鹏飞,刘淑敏,王子辉,马宏发,屈晓,陈绍杰,郭晓胜,任勇杰,黄万朋,赵同彬,应时,赵曰茂,张继成.
煤矿矿压监测数据交换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矿压监测数据交换的数据格式、数据传输协议、数据交换和数据质量控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矿压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等的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7408.1日期和时间信息交换表示法第1部分:基本原则
层和管理参数 GB/T15629.3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物理
GB/T15629.11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间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
GB/T17966信息技术微处理器系统浮点运算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MT/T899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矿压监测mine pressure monitoring
通过安装在矿山中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围岩和支架承受的压力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可间接反映压力状态的位移等,进行实时、连续观测、测量,同步开展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3.2
数据交换dataexchange
在不同的矿压监测系统、设备或平台间,按预定规则和格式,进行矿压监测数据传输、共享和交互,实现数据整合、分析和应用.
3. 3
数据格式dataformat
描述和存储矿压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读性的数据编码方式、组织结构和字段定义的组合.
3.4
传输协议transmissionprotocol
规范数据在网络或通信线路中数据包结构、传输控制、错误处理等,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和效率的传输规则和流程.
4符号和缩略语
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ES-256:高级加密标准 256 位版本(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256-bit)CDC:变更数据捕获(Change Data Capture)CRC16/CRC32:循环元余校验16位/32位版本(Cyclic Redundancy Check 16-bit/32-bit) ETL:抽取-转换-加载(Extract-Transform-Load)FEC: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JSON:JavaScript 对象表示法(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 MD5:消息摘要算法第五版(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MT/T:煤炭行业推荐性标准(Meitan Tuijian Biaozhun)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OAuth2.0:开放授权协议2.0版(0penAuthorization2.0)PIY:物理层(Physical Layer)SDK: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RTT:往返时间(Round-Trip Time)SHA-256:安全哈希算法256位版本(Secure Hash Algorithm 256-bit)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TLS 1.2:传输层安全协议1.2版(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1. 2)UTF-8:8位通用字符集转换格式(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8-bit)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5数据格式
5.1数据编码规则
数据编码规则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数据编码规则
编码规则 描述编码方式 采用UTF-8编码方式,以支持多语言字符和特殊符号监测点编码方式 采用GB/T 7408.1标准格式,精确到毫秒级,格式为“YYYY-MN-DDThh:mm:ss”,如数值型数据 时间数据 采用GB/T17966的双精度浮点数(Double)表示,保证精度和范围 “20240921T15:30:25*监测设备编码方式 包含品牌缩写、设备类型代码和8位序列号字符串数据 监测设备状态表示方式 应去除前后空格,并限制最大长度,运免数据溢出 采用整型(Integer)表示0或1,0表示正常,1表示故障
5.2数据结构
5.2.1顶板压力监测
顶板压力监测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顶板压力监测表
数据项 数据类型 值域范围 标准化数据元监测点编号 String (50) 根据表1监测点编码方式,确保唯一性 见表1描述监测时间 项板垂直应力 pateTine Double 从1970年1月1日00:00:00到当前时间 见表1描述 单位为IPa,保留小数点后两位0到监测设备的最大测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