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1苏州东南环立交工程招标文件及补充招标文件,有关技术文件及资料.
1.2苏州东南环立交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
规范及技术标准、国家及苏州市地方政府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 1.3国家及江苏省地方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标准、招标文件明确的有关技术规定.
1.4现行施工相关规范、规程和规则等,主要如下:
《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106-97):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93-95):《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JTJ053-94):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混凝土路面砖》(JC466-91).
1.5施工现场踏勘所获得的调查资料.
1.6投标人在城市内的施工管理经验、能力和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以及自备的先进配套施工设备和以往同类型工程施工经验等.
2、编制原则
2.1依靠科技、以人为本、重视环保、文明安全.
工艺,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以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为原则,高质量、高 2.2全面响应和贯彻招标文件精神,采取先进、科学、成熟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标准按期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2.3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保证工期,保护环境.以满足施工工期为核心,理顺进度与质量、进度与安全之间的关系,使之统一协调,在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做到均衡 生产,提高机械化配套作业程度,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工艺,组织快速施工,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2.4针对本工程特点、施工重点和难点,选派具有同类型工程施工经验、爱岗敬业、年富力强的优秀人员组成领导班子,调集参建过同类型工程施工的专业队伍,配备适应本工程施工、性能先进优良、满足施工和环保要求的设备,确保本工 程按建设单位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完成.
2.5文明施工、重视环保、确保环境卫生的原则.严格控制噪音、尾气、粉尘、排污、维护城市交通,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交通、市容、市貌、环境等影响.
2.6临时工程布置,以满足快速施工和文明施工为主,力求整洁、有序,减少
场内占用地,精打细算,降低工程成本,同时作好环境保护工作.
2.7严格执行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整个施工过程在保护环境,创建文明标准工地的原则上进行排放.
2.8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健康安全.
3、编制范围
本工程编制范围为苏州市东南环立交工程3标段,以招标文件明确的施工范围为准,未提供招标资料的均未纳入本技术标书编制范围.技术标着重明确阐述工期安排及施工顺序、施工方案及方法、工艺流程、资源配置、技术组织措施等.
二、工程概况
1、项目特点
1.1项目简介
苏州市东南环立交二期工程是苏州城市总体道路规划“井”字形快速路网重要工程之一.它将东环路、北环路、西环路及南环路建设成“井”字型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内环路,目前己建成东环、南环和西环高架,其四个节点除东南环立交外,余均已建成全互通式立交.
点.其东侧500m为苏嘉杭高速公路、300m处为苏州城区出入口:西侧500m为京 东南环立交地处快速内环线的东南角,为东环快速路与南环快速路相交的节杭运河,南环快速路通过南环桥与东环路相接.北侧与已建的东环快速路相接:南侧约550m为东兴路.在整个立交区域内,东南象限为华东装饰城,西南象限为收费站,南环桥西境南北两侧为苏州化工厂用地.根据苏州市道路总体规划,南 苏州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东北象限有高速公路环路快速路将继续向东延伸与工业园区的新机场路沟通,东环路快速路向南延伸至南大外环线.
东南环立交现已建成南北、东西向直行高架的一期工程,由于受周边拆迁的限制,其余匝道尚未实施,两个方向的交通转换目前只能通过地面交叉口进行.
1.1.1交叉口周围现状
东南环立交处在苏州市快速路系统的东南部,东西向位于古城区与工业园区之间,南北向在沧浪区与吴中区间,在其东侧500m左右有苏嘉杭高速公路.它连接着苏州市区、工业园区和吴中区,同时担负着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互通交通转 换的重要使命.
该立交区域处在城乡结合部,周边有苏州化工厂、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华东装饰城、水产批发市场等较大的企业、商业单位:还有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城区互通,以及现代化园区等居民住宅区.
1)南环路西段
南环路快速路在京杭运河以西约300m处与现状道路相接,然后通过南环桥跨越京杭运河与东环路连接.
2)南环路东段
市区连接的通道.中间为18米宽高架桥与收费站出口相接,两侧地面为7.5m×2 该段道路为东南环立交一期工程范围,主要为苏嘉杭高速公路城区出入口与机动车道.路面均为沥青砼路面.
道路北侧为收费站、高速公路管理用房及绿化用地:南侧为华东装饰城.
3)东环路北段
该路段为东南环一期工程及东环快速路工程.南北向直行为18m高架,两侧为各9m宽的接地平行匝道,匝道外侧分别预留了两条9m宽的匝道桥接入口.地面道路为东侧3m米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9m平行匝道1m分隔带10.5m机动车道58m.路线西侧主要建筑有风神汽车销售店、东方加油站等:东侧主要有高速公路 5m中央分隔带西侧7.5m机动车道9m平行匝道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总宽收费站管理用房等建筑.
4)东环路南段
中间18.6m中央分隔带,两侧7.5m×2机动车道1m×2非机动车道5m×2非机动车 该路段北半段为东南环一期工程中18m高架及落地段,地面道路总宽51.6m,道3mX2人行道.南半段为南大外环线,路宽26m左右,中间15m机动车道,两侧各2m分隔带,两侧各3.5m非机动车道.
南环路南侧约550m为通往娄药镇的东兴路,与东环路丁字交叉,路宽31m,沥青砼路面.
1.1.2道路规划
根据苏州市道路总体规划,南环路快速路将继续向东延伸与工业园区的新机场路沟通,东环路快速路向南延伸至南大外环线.苏嘉杭高速公路城区出入口收费站将外移,即移到苏嘉杭高速公路东侧.近期收费站不动,考虑以平面交叉形式与地面道路沟通.
1.1.3立交区域内河流和航运要求
立交西侧为京杭运河,河宽约80m,由于新的运河已改道,现已不作为航运性河道,其通航要求与外城河一致(7级航道要求).
立交南侧有一宽30m左右的河道,由外城河通往独墅湖,无通航要求.
1.2主要技术标准
1.2.1技术标准
1)行车速度
主线东环路、南环路高架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
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
地面道路的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
2)道路线形技术标准
表”.
主线道路线形技术标准表
线形指标 高架道路 地面道路计算行车速度(Km/h) 60 40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1000设超高的推荐半径(m) 600 300 150 85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 150 4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nl) 50 25平曲线最小长度(m) 100 50小偏角平曲线最小长度(m) 700/a 350/α
最大超高横坡度(%)超高渐变率 1/125 4 1/75 2最大纵坡(%) 4 3最小坡长(m) 170 85凸型竖曲线 极限最小半径(m) 一般最小半径(m) 1200 250极限最小半径(m) 1800 1000 250 400凹型竖曲线 一般最小半径(m) 1500 400竖曲线最小长度(m) 50 25最小纵坡控制值(%) 0.3 0.3
匝道线形技术标准表
线形指标 V=40Km/h横向力系数 0.18超高I=6%的最小半径(m) 50超高I-4%的最小半径(m) 60超高I-2%的最小半径(m) 65平曲线最小长度(m)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 65 80极限最小半径(m) 400凸型竖曲线 般最小半径(m) 600凹型竖曲线 极限最小半径(m) 450竖曲线最小长度(m) 般最小牛径(m) 700加减速车道的宽度(m) 3.5 35减速车道长度(m) 60加速车道长度(m) 180过渡段长度(III) 50
高架道路及匝道:荷载等级:城A级:地面桥涵:荷载等级:城A级:路面结构轴载标准:BZZ-100型标准车.4)通车净空标准 高架道路之间:≥5.0m;进出苏州互通道路:≥5.0m高架道路下地面道路:≥4.5m;5)抗震设计标准 非机动车道:≥3.5m.抗震设计标准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1.2.2其他标准要求
3)行车荷载标准
1)地面道路系统
地面层为辅助道路系统,供公交车、非机动车以及其他特种车辆通行使用.地面道路在保证净空及车道宽度的情况下根据立交桥梁布墩情况灵活设置,地面道路保证单向机动车三个车道,非机动车道3~5m,人行道2~3m.
2)路面结构
下: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0.5cm沥青下封层:50cm二灰碎石. (2)混行道中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如下: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35cm二灰碎石; 沥青面层之间,喷洒粘层油.(3)人行道路面结构如下:10×20×6cm砼预制砖:3cm米砂: 12cm二灰碎石.(4)高架桥下硬化路面结构如下:10×20×8cm本色道板:3cm米砂;25cm二灰碎石. (5)高架桥桥面铺装:4cm细粒式沥青砼(sup-13);5.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sup-19).
(1)路面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地面道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如
(7)排水工程
程地处已建排水系统内,工程范围内的雨水管道能利用的尽量利用,另根据新建 雨水工程主要承担高架桥桥面、地面道路及地块雨水的收集与排放,因本工高架桥及地面道路的情况局部重新组织雨水管道系统,排入河道.
地面道路排水通过地面上设置雨水口收集.桥面排水:根据高架路幅及横坡情况,在桥面两侧或一侧布置雨水口,通过立管沿桥梁立柱排入地面雨水支管, 汇入雨水干管.
污水工程主要收集地块污水后排入下游污水管道.局部与桥墩矛盾处需迁移
1.3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详见“主要工程数量表”.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1 挖一般土方 道路工程 m² 218082 挖淤泥 m 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