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3717-2020 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猴头菌.pdf
附件大小:3.7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农业
上传会员:匿名用户
上传时间:2025-10-16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3717-2020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Lion'smanemushroom[Hericium erinaceus(Bull.)Pers.]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
目次
1范围 前言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符号5繁殖材料的要求 6测试方法7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8性状表..9技术问卷附录A(规范性附录)性状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性状表的解释附录C(规范性附录)技术间卷格式
NY/T 3717-2020
品标准 前 共服务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上海分中心).
海荣、鲍大鹏.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巧珍、李正鹏、徐岩、谭琦、尚晓冬、杨焱、宋春艳、于海龙、李玉、周峰、李传华、陈
植物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猴头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nus(Bull.)Pers.]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和结果判定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猴头菌品种特异性(可区别性》 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群体目测
对一批个体或个体的某器官或3.5 行目测,获得一个群
个体目测
对一批个体或个体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目测,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S:个体测量.
VG:群体目测.
NY/T 3717-2020
(a):标注内容在附录B的B.2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十):标注内容在B.3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5繁殖材料的要求
5.1繁殖材料以母种形式提供.养,菌龄10d~14d,菌丝活力强. 母种试管规格为(180~200)mm×(18~20)mm,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25±1)℃培
5.2提交的菌种数量至少为3支母种.
5.3供试品种菌种的保存
测试单位收到菌种后,应立即分出留存菌种,并按标准NY/T1731保存;如有特殊保藏要求,应提供
保藏的详细说明.5.4提交的繁殖材料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正常表达的处理;如果已处理,应提供处理的详细5.5提交的繁殖材料应符合中国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 说明.
6测试方法
6.1测试周期
测试周期至少为2个独立的生长周期.
6.2测试地点
测试通常在同一个地点进行.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可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对其进行观测.
6.3栽培试验
6.3.1试验设计
测试应在能保证猴头菌正常生长、性状正常表达以及有利于观测的条件下进行.
菌丝、菌落的性状测试采用PDA培养基进行平板培养.
原种基质配方为:阔叶树木屑84%、麸皮15%、石膏1%,含水量60%~63%.
栽培基质配方为:玉米芯34%、麸皮26%、棉籽壳21%、木屑9%、玉米粉8%、石膏1%、白糖1%,含水量64%~66%,pH5.5~7.0.
载培袋为聚丙烯塑料袋(17cm×33cm×0.0005cm),每袋装湿料1100g,料袋中央打一接种孔.平板、原种、栽培袋生产方法参照NY/T528.
必要时,待测品种和近似品种相邻载培,在一致的环境下发菌、出菇,每个小区至少100袋,共设2个重复.
6.3.2栽培管理
按当地主裁品种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
6.4性状观测
6.4.1观测时期
性状观测应按照附录A中表A.1和表A.2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附录B对这些生育阶段进行了解释.
6.4.2观测方法
性状观测应按照表A.1和表A.2规定的观测方法进行.
6.4.3观测数量
除非另有说明,个体观测(MS)性状时,菌丝体取样数量不少于4个平板、子实体取样数量不少于60个;观测个体部位时,每个个体取样数量为1个.群体观测(VG)性状时,应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
库七七提供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