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42-2025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pdf

GBZ,职业卫生
文档页数:6
文档大小:275.19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职业卫生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42-2025代替GBZ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standard for occupational acute carbon tetrachloride poison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GBZ42-2002《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与GBZ42-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诊断原则(见第4章,2002年版的第3章): 更改了接触反应(见第5章,2002年版的第4章):更改了诊断分级(见第6章,2002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见附录A,2002年版的附录A).

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职业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中国疾病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范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明、夏彦恺、朱宝立、许商成、陆春城、张恒东、邵华、胡世杰、倪春辉、

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9年首次发布为GB11509-1989;

2002年第一次修订为GBZ42-2002: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四氯化碳所致急性中毒的诊断.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原则、接触反应、诊断分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准.

GBZ59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76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9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的诊断

GBZ/T157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Z/T15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诊断原则

根据短时间内较大量四氯化碳职业接触史,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参考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5接触反应

接触四氯化碳后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或眼、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等症状,脱离接触后72h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6诊断分级

6.1轻度中毒

短时间内接触较大量四氯化碳后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或眼、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等症状,并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轻度意识障码(见GBZ76):b)轻度中毒性肝病(见GBZ59):c)轻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

6.2中度中毒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中度意识障碍(见GBZ76):

6.3重度中毒

7正确使用本标准说明

参见附录A.

b)中度中毒性肝病(见GBZ59); c)中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b)重度中毒性肝病(见GBZ59): a)重度意识障碍(见GBZ76):

c)重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

附录A

(资料性)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四氯化碳又称四氯甲烷,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具醚样微甜气味,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四氯化碳被用作清洗剂、萃取剂、熏蒸杀虫剂、香料的浸出剂等,既往也曾被 用作灭火剂、麻醉剂.在上述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发生因接触大量四氯化碳而引起的急性四氯化碳中毒.A.2四氯化碳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光气等有害气体,四氯化碳及其分解产物可经呼吸道和皮肤接触吸收进入体内,在体内代谢迅速,少数患者出现肺部干、湿性啰音等急性呼吸系统损害症状时,应考虑有光气中毒的可能,其诊断和处理可参照GBZ73和GBZ29. A.3四氯化碳主要经呼吸道、皮肤或胃肠道吸收,蒸汽经呼吸道吸收迅速.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短时间内接触较大量四氯化碳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经呼吸道吸入是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最主要的接触途径,其次为皮肤接触.A.4短时间接触较大量四氯化碳后,应注意观察劳动者是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损害的早期征象,一般应观察72h,避免遗漏急性四氯化碳中毒患者. A.5四氯化碳是典型的肝脏毒物,但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急性中毒由短期接触较大量四氯化碳引起,首先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随后出现肝、肾损害等表现.少数急性中毒患者可件发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因发生率较低且不单独发生,故未列为诊断指标,其诊断和处理可参见A.6急性中毒出现昏迷时,应与急性脑血管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以及其他 GBZ 74.毒物导致的中毒性脑病鉴别.出现肝脏损害时,应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鉴别.出现肾脏损害时,应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鉴别.A.7处理原则:立即脱离接触,迅速脱去污染衣物,给予氧疗.皮肤、眼晴受污染时及时清除毒物并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充分冲洗.中毒者应卧床休息,密切观察.针对神经系统损害、肝脏损害、 肾脏损害等予以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重症患者以综合疗法为主,有条件者可使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如需劳动能力鉴定,按GB/T16180处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