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AQ-BZH-017-A
1目的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使本厂对变更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制定本程序.
2职责
2.1行政部负责人员、机构变更的申请2.2生产部、技术部、维修部负责工艺、技术、设施、设备变更的申请2.3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工艺、技术、设施、设备变更的批准2.4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人员管理、变更的批准2.5安全办公室负责组织、工艺、技术、设施、设备、人员、管理变更的风险评价
3内容
3.1人员变更管理3.1.1领导管理层人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进行上岗培训教育.
3.1.2安全主管、安全员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并到管理部门报名参加业务培训,获取安全员资格证书,方能上岗.3.1.3技术人员人员变更,需进行技能考核和岗前培训教育.3.1.4新工人上岗,需进行“三级教育”培训考核.3.1.5换岗复工人员,需从新进行岗前培训教育.3.1.6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变更,需进行体检,办理操作证,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3.2机构变更管理3.2.1中层管理部门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3.2.2车间班组变更,需及时补充责任制,签订责任状,传达规章制度.3.2.3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不能随意进行机构变更.3.3工艺和技术变更管理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变更②原料、产品变更③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④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③操作规程的变更
6公用工程的水、电变更
对变更环节进行评估、评价,组织建立管理档案,注重完善安全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工作人员开展“四新”教育.
3.4设施变更管理
①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报废
②安全设施的变更
③更换的设备、配件与原设备型号、功率、功能等不同
④临时的电气设备使用
严格执行设备、设施验收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完善手续,新设备安装验收,必须安全设施齐全,状态良好,达到标准操作环境状态.
3.5作业过程变更管理
制定详实操作规程,建立危险辨识与控制措施,建立管理档案,对作业全过程进行安全状态评估评价,保障安全作业过程良好运行.
3.6环境变更的管理
3.6.1环境变更必须要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定置管理,保证事故应急、安全救护、疏散条件,通道、设施标准规范.
3.6.2变更前做好审批、申报工作,不能随意违建、改建.
3.6.3充分调查了解周边环境影响状态,落实评估评价程序,以免造成建后变更,财产损失.
3.7管理的变更
①法律法规的标准变更
②人员的变更(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部门主管人员、班组长)
③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④管理职责的变更
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
4变更程序
4.1变更申请、批准4.1.1生产部技术人员在工艺、技术、设施、设备在实施变更时,填写《变更申请表》4.1.2《变更申请后》填好后,应按批准人的职责范围进行审批.4.1.3批准人组织有关人员按变更原因和实际生产的需要确定是否进行变更,并签署书面的意见.
4.2变更的风险、分析
变更批准后,申请变更的人员通知行政部,由行政部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变更过
程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变更产生的风险,制定控制措施.
4.3变更的实施
4.3.1变更批准风险分析后,由变更申请人按相关部门的职责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4.3.2任何临时性的变更,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超过原批准的范围和期限.
4.4变更验收
4.4.1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申请人通知行政部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行政部组织填写《变更验收表》,确保变更达到计划要求.
4.4.2行政部负责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人员.
5记录
5.1变更管理台账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实施日期20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