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839-2025代替GB/T19839-2005
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oil and gas burners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分类和型号编制5要求5.1结构与节能、防爆设计5.2外观 5.3介质管路强度和密性5.4空气动力性能5.5控制5.6安全保护5.7燃料流量稳定性5.8燃烧性能5.9 自振动 IIEE5.10 运行可靠性.5.11 电器外壳防护等级5.12 电源适应性5.13 环境适应性.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6.2外观6.3介质管路强度和密性6.4空气动力性能6.5控制6.6安全保护 106.7 燃料流量稳定性 116.8燃烧性能 116.9自振动 136.10 运行可靠性 136.11 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136.13 6.12 环境适应性 电源适应性13
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 147.2型式检验 147.3出厂检验. 158标.. 158.1产品标志 158.2包装标志 159包装、运输和贮存 159.1包装 159.2运输. 169.3贮存 1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9839-2005《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与GB/T19839200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范围的适用界限(见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油、气双燃料燃烧器”及其定义(见2005年版的3.5):(享集首)碑台啡叫(3 d)增加了外部烟气再循环的低氮燃烧器的结构、燃烧器节能设计要求和电器防爆设计要求(见5.1.1.2、5.1.2、5.1.3) ;e)更改了介质管路强度和密性的要求(见5.3.2005年版的4.2);f)增加了燃油燃烧器运行顺序的要求(见5.5.1.1),删除了无辅助点火燃料喷嘴燃烧器程序的要g)更改了控制箱介电强度电压和安全时间限值的要求(见5.6.1.1、5.6.4,2005年版的4.5.1.2、 求(见2005年版的4.4.1.1);4.5.4),增加了燃料控制阀组中安全切断阀设置的要求(见5.6.5.1),更改了燃油燃烧器安全联锁和报警的要求(见5.6.5.2,2005年版的4.5.5.1);h)更改了燃烧稳定性、燃烧充分性和热力型氮氧化物生成量的要求(见5.8.2~5.8.4,2005年版 的 4.7.2~4.7 4) ;i)更改了电器外壳防护等级要求(见5.11,2005年版的4.10):j)增加了试验条件(见6.1),更改了介质管路强度和密性试验方法、空气动力性能试验方法、控制箱介电强度和绝缘电阻试验方法、燃烧稳定性试验方法、热力型氮氧化物计算方法、电器外壳防护等级试验方法和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见6.3、6.4、6.6.1、6.8.3、6.8.5、6.11和6.13,2005年 版的 5 3、5.4 5 6.15.8 3 5.8 5、5.11 和 5.12);k)更改了包装标志的要求(见8.2.2005年版的7.2);1)更改了产品装箱的要求(见9.1.3,2005年版的8.1.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船用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船九江锅炉有限公司、岳阳远大热能设备有限公司、青岛凯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河北斯丹德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沧州市天龙燃烧设备有限公司、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江阴优燃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杜斌、胡建胜、李锋、王向楠、贾志国、代金芝、肖芳、刘继云、朱永有、晏君文、符宇强、施依辰、王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娜、卢卫东、余秀宇、肖彬、陈彬彬、康明红、许子阳、马焕坤、刘永才、严刚、房国栋、王琦、曾宪英、肖光星、魏华兴、刘盛.
本文件于200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