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84.4-2025代替GB/T 3884.4-2012 GB/T 3884.6-2012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铅、锌、镉、镍和氧化镁 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opper concentrates-Part 4:Determination of lead,zinc cadmium nickel and magnesium oxide contents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method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nc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和电解法: 第2部分:金和银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第3部分:硫含量的测定重量法和燃烧滴定法;一第4部分:铅、锌、、镍和氧化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5部分:氯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第7部分:铅和锌含量的测定NaEDTA滴定法;第9部分:砷、锑和含量的测定;一第11部分:汞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谱法;一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第15部分:总铁和四氧化三铁含量的测定; -第16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氟硅酸钾滴定法和重量法;-第17部分:三氧化二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胶束增溶光度法和沉淀分离-氟盐置换-NaEDTA 滴定法:第18部分:砷、锐、、铅、锌、镍、镉、钻、铬、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含量的测定电感稿合等第19部分:轮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20部分:汞量的测定固体进样直接法;第21部分:铜、硫、铅、锌、铁、铝、钙、镁、锰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本文件代替GB/T3884.4-2012(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氧化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GB/T3884.6一2012《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铅、锌、辐和镍量的测定火焰原 子吸收光谱法3,与GB/T3884.4-2012和GB/T3884.6-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为0.020%~2.50% 0.0020%~0.50 %和0 050%~6.50 %(见第1章 GB/T 3884.4-2012的b)更改了原理(见第4章,GB/T3884.4-2012的第2章GB/T3884.6-2012的第2章); 第1章、GB/T3884.6-2012的第1章);c)更改了试剂的相关要求(见第5章,GB/T3884.4-2012的第3章、GB/T3884.6-2012的第3章);d)更改了仪器的相关要求(见第6章,GB/T3884.4-2012的第4章、GB/T3884.6-2012的第4章);e)更改了铅、锌、辐、镍和氧化镁含量测定的相关要求(见8.4,GB/T3884.4一2012的6.4、f)更改了标准工作曲线绘制的相关要求将分别配制各单元素系列标准更改为可根据实际情况 GB/T 3884.6-2012 的 6.4 和 6.5) ;配制单元素系列标准或混合系列标准(见8.5,GB/T3884.4-2012的6.5和GB/T3884.62012 的6.6);g)更改了试验数据处理的要求(见第9章,GB/T3884.4-2012的第7章、GB/T3884.6-2012 的第7章);
h)更改了精密度数据(见第10章,GB/T3884.4-2012的第10章、GB/T3884.6-2012的第10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郴州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广西金川有色金属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西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株洲治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五矿铜业(湖南)有限公司、阳新弘盛铜业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北方铜业股份有限限责任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锡文山锌钢治炼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钻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华 公司、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潮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长沙矿治院检测技术有联锌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晓玲、魏文、熊梅瑜、曾静、汪志、廖桂平、张健、李洁、杨晶丽、罗荣根、唐清、褚艳、黄上元、代斌、谈加香、杨丁仙、赵栋杰、唐飞燕、余佳惠、白灵、蔡红新、徐建青、杨绍辉、李曙光、 韦佩东、王蒋亮、朱藏、袁洋、郭燕瑶、黄丽、谢磊、曾玲玲、冯虎林、丘秋雨、吴雪英、廖云安、严伟强、史静、陈飞雷延桂.
本文件及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3年首次发布为GB/T3884.5-1983 2000年第一次修订为GB/T3884.4-2000 2012年本次为第三次修订,并人GB/T3884.6一2012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铅、锌、辐和镍量 第二次修订为GB/T3884.4-2012;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内容(GB/T3884.6一2012代替的文件及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3884.7-1983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量),GB/T3884.11-1983《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量》,GB/T3884.12-1983(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锌量》;GB/T3884.6一2000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铅、锌、 辐和镍量的测定》).
引言
铜精矿和铜渣精矿是铜的冶炼原料,铜精矿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标准在有色领域标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系列方法服务于铜精矿的生产、贸易和应用,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GB/T3884(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目的在于描述铜精矿中铜、金、银、铅、锌等不同化学元素成分的测定方法.随着铜量需求不断地增加,铜精矿贸易也在不断增加,铜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开阔,为满足 行业对铜精矿、铜渣精矿的生产、贸易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的需求,增加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快速准确测定铜精矿、铜渣精矿中各元素的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广泛开展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
整合后的GB/T3884《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3拟由15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和电解法:第2部分:金和银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法:第3部分:硫含量的测定重量法和燃烧滴定法;第4部分:铅、锌、辐、镍和氧化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5部分:氟量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第7部分:铅和锌含量的测定NaEDTA滴定法;第9部分:砷、锑和含量的测定;-第1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固体进样直接法;第12部分: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 第15部分:总铁和四氧化三铁含量的测定;-第16部分: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氟硅酸钾滴定法和重量法;-第17部分:三氧化二铝量的测定铬天青S胶束增溶光度法和沉淀分离-氟盐置换NaEDTA 滴定法:第18部分:砷、锐、、铅、锌、镍、镉、钻、铬、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一第19部分:轮量的测定电感稿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一第21部分:铜、硫、铅、锌、铁、铝、钙、镁、锰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本文件能够满足国内外铜精矿、铜渣精矿中铅、锌、辐、镍和氧化镁含量检测需求,统一了样品前处对贸易结算和指导生产以及资源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理方法、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数值,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语法,快速、准确测定铅、锌、销、镍和氧化镁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