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专业: 土建 施工
所属地区: 福建
提问日期: 2022-06-23 13:45:45
提问网友: 财源滚滚
请教大师,顶板的板面筋能不能从梁底下过,梁超高了,板面筋如果从梁面上过,就超出板厚度了。
2022-06-23 14:01:28 补充
请教大师,顶板的板面筋,从梁面筋下过,这个有图集依据吗?
解答网友: 钢筋撑起半边天
可以的,板可以在梁的中间的
基于PMBOK理念的油建工程项目管理
摘 要 : 随着石油企业的持续重组和内部市场的逐步放开 ,对油建企业传统 的项目管理 模式提出诸多挑 战 。为适应当前行业及经济发展新常态 , 需要企业立足客观 实际 ,着眼长远发展 ,优化项目管理的顶层设计 ,建立一种更为系统 、科学 、高效的项目管控 模式 ,以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 健康发展 。油建企业在项目管理中探索引入了PMBOK 项 目管理理念 ,从力求实现 国有企业的体制优势和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充分融合的角度出发 ,构了具有油建 特 色的项 目管理体系 ,体系结合项目管理全周期内关键过程组的本质特征 ,对企业项目集约化管理 主体即项目管理中心 (PMO )如 何发挥作用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职能定位 。
引 言
近年来 ,石油企业持续重组 ,内部市场逐步放开 ,工 程建设企业的业务范围早已不局限于原有区域 。 以华油工建为例 ,其施工区域遍 布华北 、二连 、冀东 、长庆 、浙江 、四川等油气田 ,管理的幅度和难度都随之加 大 ,传统的对口服务模式也过渡到项目管 理模式 ,项 目管理既体现临时性 ,又更加注重可持续性 。基于这种实际情况 ,企业需要建立一种更 为系统 、科学 、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 ,以适应和引领当前发展新常态 。
PMBOK作为项目管理专业的知识总和 ,是国际广泛认可的项目体系 ,目前在国内项目中正在得到 广泛应用 。它所倡导的项目管理不仅是 一项技术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理念和工作方法 。通过构建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 ,合理控制资金 、时间和人力等资源 ,在 限条件下以更好的效果实现产品和服务 。
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相比 ,PMBOK理念更注重项目管理的系统性 、多样性及动态性 ,引入并实践该理念有助于实现企业项目管理的集约化 ,以及资源的平衡优化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
1 组织层面的项目体系构建
作为 一 个较大经济实体的国有工程建设企业 。 兼具项目式组织结构和职能式组织结构两种形 式 , 设置好企业层面的项目组织体系 ,既要突出项目管理的主体地位 ,又必须发挥国有企业既有的体制 优势 。PMBOK提出项目管理办公室是组织集中和协调管理其管辖的各个项 目的实体 ,扮演着支持 、控制和指导监督的角色 ,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母体组织或顾客经营目标紧密联系的项目的统 一规划 、优先顺序和执行方面 ,通过理清职责和优化流程 ,促进组织项目管理责任更加清晰 、流程更加顺畅 、管理更加精细 。
PMBOK指 出 :组织级项目管理把项目 、项目级和项目组合管理的原则和实践与组织驱 动 因素联 系起来 ,从而提升组织能力 ,支持战略目标 。项目管理的目标要与组织的战 略保持 一致 ,而组织的管 理体系要保障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企业项目管理中心 (即 PMO)与企业机关目标一致 ,但分工不同 ,各有侧重 ,既要做到对项目管理的监督服务全覆盖 ,又要避 免职 责交叉带来的监管缺失 ,形成相互支持和互为补充的工作机制 。为此 ,PMO的职 能定位是在企业视野内实施各项目的综合管理 ,包括计划 、资源 、信息 、团队和文化等 ,要扮演好五个中心角色 ,即前期组织策划中心 、过程管理协调中心 、项目业务培训中心 、过程资产传承中心和企业文化推进中心 。而作为企业机关职能部门 ,直接管理单元是企业级项目部和专业分公司 ,对项目实施对口业务管理 ,管理行为集中在协调 、服务 、监督与考核上 。
根 据职能定位和组织业务特点 ,搭建 PMO与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架构 、业务流程和制度体系 ,使组织内部各个层级的管理者熟悉和掌握项目管理体系 ,清晰岗位职责与工作目标 ,规范高效履行工作职责 ,并逐步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PMBOK在工程项目启动和规划过程的运用实例-云南金茂丽江君悦酒店综合机电工程
摘 要: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承接了云南金茂丽江君悦酒店综合机电工程 ,工程施工难度大,工程所在地属于高原地区和旅游城市,项目管理难度高,必须运用有效的理论工具来指导本工程的项目管理。把PMBOK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的知识运用在本工程中,有效地指导了项目的启动和规划过程。
1工程概况
金茂丽江君悦酒店项目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香江路北侧,南起香江路、北至白沙中学、西接伯尔曼酒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00亩,项目由金茂丽江君悦酒店、高端配套商业、酒店配套物业等组成。其中,金茂丽江君悦酒店项目位于地块的西北侧,酒店用地面积123亩,总建筑面积57351.3m2。包括11幢1~3层客房楼,建筑面积为23699.3mz;8栋独栋酒店客房楼,建筑面积为1 124.1m2。项目所在地海拔高度2442m。酒店综合机电工程由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承接。
(1)工程范围: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含给排水、电气、通风及空调等专业。
(2)工期要求:2013年4月1日进场;2013年11月30日前完成机电系统联动调试:2013年12月31日竣工验收。
(3)工程质量标准:机电安装工程一次性通过凯悦酒店管理公司及其顾问的验收,并获得“云南省优质工程”奖。
(4)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获得“云南省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及‘‘绿色施工样板工地”。
(5)施工难点:本工程施工面积大,施工单位多,工期紧,工程量大;各专业较为复杂,各系统设备品牌及型号规格种类多,接口复杂,管线密集,施工难度大。
2公司情况
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具有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总承包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一级等资质。近年承接了广州白天鹅、广州太古汇、珠海长隆横琴湾等多个顶级五星级酒店工程,是中国建筑500强企业,曾获鲁班奖工程17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6项,詹天佑奖工程10项。
本工程由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第五分公司实施,是第五分公司第一个省外工程,本项目的管理难点:
(1)高原环境对设备、人员、机具均有影响,需采取对应的措施。
(2)丽江属于旅游城市,施工人员和大量的机电材料难以在当地解决。在路途遥远且工期紧迫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安全地组织人力、材料进场。
根据项目和公司的基本情况,必须运用有效的理论来指导本工程的项目管理。
3项目的五个管理过程组和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映射关系(见表1)
工程本阶段重点理顺表1中启动过程组和规划过程组中的工作。
4项目启动过程的工作
公司于2013年3月15日收到中标通知书,正式开始项目启动过程。
4.1项目整体管理
4.I.1制定项目章程
公司通过并获得《GB/T1900卜2008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项目章程按照一体化文件要求执行。
4.1.2项目范围说明(初步)
本工程由于专业多,工作内容复杂,需要在启动过程中细化工作范围。
(1)主要的施工内容:低压配电、暖通、给排水、防排烟系统的供应、安装、调试、试运行、验收、培训及维修保养等;负责从各有关部门取得与本系统有关的一切所需许可及审批,包括施工图和设备送审、相关许可证等;提供在质保期内及终生有偿的维修及保养和培训指导;建设单位指定员工的培训及指导;与总包和其它分包单位合作及协调以按时完成有关工作。
(2)主要资料及设计工作内容:提供所有设备和材料的技术呈审(包括所需的样本);提供施工及运输方案;提供深化设计施工图、要求土建配合图及竣工图,包括送设计院盖章;提供零备件、操作及维修手册;提供工程进度时间表;提供图纸和所需资料给其他专业分包单位并与其协调以进行综合设备施工图和综合要求土建配合图的制作;提供足够及需要的文件、图纸等,获取有关当地政府机关所需的合格证书及合格文件,如报装、报建、报完工及竣工资料等;提供不少于8套竣工资料。
4.2项目沟通管理(识别干系人)
建设单位:金茂(丽江)酒店投资有限公司
概念方案设计单位:丹尼斯国际建筑及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单位:中建国际(深土Jil)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工程监理: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估算师:威宁谢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B/T 4981-2021 转炉烟气通风除尘技术规范
ICS77-010
CCS H 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81—2021
转炉烟气 通风除尘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ue gas ventilation and dust removal for converter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转炉烟气通风除尘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转炉烟(粉)尘源控制、除尘管道及通
用设备、施工、安装及验收、运行与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转炉二次、三次烟气及熔剂、铁合金加料系统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
理及评价。不包含转炉一次烟气净化与回收相关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28664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H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z、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435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YB4359钢铁企业通风除尘设计规范
YB4441钢铁企业除尘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通风除尘系统ventilation and dust removing system
由捕集罩、管道、风机、除尘器、输灰装置及烟肉构成的用于控制烟气向室内外排放的系统。
3.2
二次烟气secondary fume
转炉炼钢兑铁水、加废钢、出渣、出钢等生产过程产生的含尘烟气。
3.3
三次烟气tertiary fume
转炉炼钢、铁包转运过程中在产尘点未被捕集,受热浮升力作用飘散至炼钢厂房顶部的含尘烟气。
3.4
捕集罩capture hood
布置在烟气产尘点区域周边,用于捕集含尘烟气的一种装置。
3.5
屋顶罩roof exhaust hood
设置于厂房屋顶,用于收集烟气并兼顾排风功能的装置。
4基本规定
4.1转炉烟气的通风除尘系统如图1所示。
标引序号说明:
1——捕集罩或屋顶罩;
2——控制阀门;
3——除尘管道;
4——除尘器及输灰装置;
5一风机;
6——电机;
7—消声器;
8——烟肉。
4.2新建通风除尘设施、现有通风除尘设施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应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4.3通风除尘工程应根据转炉生产工艺要求合理配置,设计文件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件及本文件的相关要求。
4.4转炉二次烟气、三次烟气系统的排放应符合GB28664的规定。
4.5转炉生产各岗位操作点的岗位粉尘浓度应符合GBZ2.2的规定。
4.6转炉除尘系统应根据环保需求、科学运维、运行费用、设备占地等因素综合考虑所需达到的排放指标,其性能评价可根据有组织排放浓度进行等级划分,等级见表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B/T 4980-2021 轧钢工艺通风净化除尘技术规范
ICS77-010
CCS H 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80—2021
轧钢工艺 通风净化除尘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ventilation,purification and dust removal for steel rolling process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轧钢工艺通风净化除尘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通风系统、通风净化系统及通风除尘系统、管道及通用设备、施工、安装及验收、运行与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轧钢工艺通风净化除尘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不包含废酸酸再生设施通风净化除尘及彩涂工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28665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H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435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YB4359钢铁企业通风除尘设计规范
YB4441钢铁企业除尘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标引序号说明:
1—机械进风口;
2—过滤装置;
3——通风管道;
4——送风装置;
5——通风区域;
6——自然排风口;
7——排风装置;
8——机械排风口。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B/T 4979-2021 高炉烟气通风除尘技术规范
ICS77-010
CCS H 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79—2021
高炉烟气 通风除尘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ue gas ventilation and dust removal for blast furnace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炉烟气通风除尘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高炉烟(粉)尘源控制、除尘管道及通
用设备、施工、安装及验收、运行与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高炉烟气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及评价。不包含高炉煤气净化系统、炉顶煤气均压放散净化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28663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H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z、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435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YB4441钢铁企业除尘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通风除尘系统ventilation and dust removing system
由捕集罩、管道、风机、除尘器、输灰装置及烟肉构成的用于控制烟气向室内外排放的系统。
3.2
原煤储运系统raw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
为高炉喷煤准备原煤的设施,包含原煤库、原煤转运设施、煤粉收集、原煤仓等设施。
3.3
捕集罩capture hood
布置在烟气产尘点区域周边,用于捕集含尘烟气的一种装置。
3.4
屋顶罩roof exhaust hood
设置于厂房屋顶,用于收集烟气并兼顾排风功能的装置。
4基本规定
4.1高炉烟气通风除尘系统如图1所示。
标引序号说明:
1——捕集罩或屋顶罩;
2—阻力平衡装置;
3——除尘管道;
4一除尘器及输灰装置;
5—风机;
6—电机;
7——消声器;
8——烟肉。
4.2新建通风除尘设施、现有通风除尘设施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应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4.3通风除尘工程应根据高炉生产工艺要求合理配置,设计文件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件及本文件的相关规定。
4.4高炉通风除尘系统排放应符合GB28663要求。
4.5高炉生产各岗位操作点的岗位粉尘浓度应符合GBZ2.2要求。
4.6高炉除尘系统应根据环保需求、科学运维、运行费用、设备占地等因素综合考虑所需达到的排放指
标,其性能评价可根据有组织排放浓度进行等级划分,等级见表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B/T 4978-2021 炼钢电炉烟气通风除尘技术规范
ICS77-010
CCS H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78—2021
炼钢电炉烟气 通风除尘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ue gas ventilation and dust removal for electric furnace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炼钢电炉烟气通风除尘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电炉烟(粉)尘源控制、除尘管道
及通用设备、施工、安装及验收、运行与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钢铁企业炼钢用电弧炉的烟气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及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28664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439炼钢工程设计规范
H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435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H846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钢铁工业
YB4359钢铁企业通风除尘设计规范
YB4441钢铁企业除尘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通风除尘系统ventilation and dust removing system
由捕集罩、管道、风机、除尘器、输灰装置及烟肉构成的用于控制烟气向室内外排放的系统。
3.2
一次烟气primary fume
电炉在冶炼时炉内产生的烟气。
3.3
二次烟气secondary fume
电炉在兑铁水、加料、出钢以及辅助作业所产生的烟气。
3.4
捕集罩capture hood
布置在烟气产尘点区域周边,用于捕集含尘烟气的一种装置。
3.5
屋顶罩roof exhaust hood
设置于厂房屋顶,用于收集烟气并兼顾排风功能的装置。
3.6
密闭罩airtight hood
将电炉封闭起来,在罩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烟气扩散的装置。
4基本规定
4.1炼钢电炉的通风除尘系统如图1所示。电炉一次、二次烟气应设置捕集净化设施。
4.2新建通风除尘系统、现有通风除尘系统改扩建等项目的实施,应符合GB50439、H435、YB4359、
YB4441的规定。
4.3通风除尘系统工程应根据炼钢生产工艺要求合理配置,其建设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件及本文件规定。其建设需符合相关排放规定以及HJ846的规定。
4.4电炉通风除尘系统的排放标准应符合GB28664的规定。
4.5电炉生产各岗位操作点的岗位粉尘浓度,应符合GBZ2.2的规定。
4.6通风除尘系统宜靠近电炉车间布置。电炉车间结构宜与烟气捕集措施一并考虑,并防止电炉噪声外溢。
4.7电炉除尘系统应根据环保需求、科学运维、运行费用、设备占地等因素综合考虑所需达到的排放指标,其性能评价可根据有组织排放浓度进行等级划分,见表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B/T 4976-2021 连铸坯工业气体切割技术规范
ICS77-010
CCS H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76—2021
连铸坯工业 气体切割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 cutting by industrial gases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连铸坯工业气体切割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构成、基本规定、相关设备选型及安装要求、切割工艺、切割质量要求、安全、环保及维护。
本文件适用于以工业气体为燃气介质的连铸板坯的火焰切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9448焊接与切割安全
GB13495消防安全标志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6912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GB28664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37400.2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火焰切割件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31乙炔站设计规范
GB50580连铸工程设计规范
GB51102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化器carburetor
针对原料气为LNG的气源装置,包括空温气化器和水浴式电加热气化器。CNG配置水浴式电加热装置。
3.2
连铸还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
炼钢炉炼成的钢水经过连铸机铸造后得到的产品。从外形上主要分为方坯、矩形坯、板坯、圆坯、异型坯等。
4系统构成
4.1工业气体切割系统包括:气瓶及储罐、气化器、调压(减压)装置、安全装置、能源介质控制装置、切割装置及管路等。系统流程见图1。
4.2工业气体经过气化、调压,并经安全装置,由管道输出至能源介质控制装置及切割装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B/T 4970-2021 钢渣风碎工艺用水技术规范
ICS77-010
CCS H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70—2021
钢渣风碎工艺用水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cess water used for steel slag air-granulating by steam
2021-05-17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渣风碎处理工艺用水术语和定义、工艺用水系统、技术要求、安全环保等。
本文件适用于钢渣风碎处理工艺用水系统的水质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04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pH的测定
GB/T15453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
GB/T15456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GB/T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质
GB/T23838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悬浮固体的测定
GB/T29514钢渣处理工艺技术规范
GB/T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50721钢铁企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YB/T804钢铁渣及处理利用术语
AQ2001炼钢安全规程
H535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7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一中和滴定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9514和YB/T8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钢渣风碎工艺 air-granulating process of steel slag
利用高速空气流对渣罐(或中间包)流出的液态钢渣进行冲击切割,使之分散粒化成细小液滴,在重力作用分散落入冷却水池中,迅速冷却成为固态球形渣粒的方法。
3.2
钢渣风碎工艺循环冷却水系统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of steel slag air-granulating
钢渣风碎工艺中与粒化钢渣直接接触换热且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蒸发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4工艺用水系统
4.1工艺流程
钢渣风碎工艺循环冷却水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4.2工艺要求
4.2.1钢渣风碎工艺循环冷却水系统应包括回水系统和补水系统。回水系统包括两部分:渣池回水沟、沉淀池、吸水井和泵;料仓过滤水、烟肉冷凝水沉淀池、吸水井和泵。补水系统通过管道与外部(如炼钢水处理系统)对接,补水进入吸水井,对渣池进行补充供水。
4.2.2回水系统的沉淀池、风碎工艺的渣池应设液位检测装置。
4.2.3钢渣风碎工艺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压力、流量检测装置,供水压力、流量应满足用水要求。
4.2.4钢渣风碎工艺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加药装置,定期向供水系统投放药剂,以保证水质稳定。
4.2.5钢渣风碎工艺循环冷却水系统所涉及的沉淀池、吸水井等不得处在道路下方,具体要求满足GB
50721、AQ200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B/T 4969-2021 钢渣热闷工艺用水技术规范
ICS77-010
CCS H 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69—2021
钢渣热闷工艺用水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cess water used for steel slag self-disintegrating by steam
2021-05-17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渣热闷工艺 (包括罐式热闷工艺和池式热闷工艺)用水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用水要求、水质检测频次。
本文件适用于钢渣热闷工艺(包括罐式热闷工艺和池式热闷工艺)用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6904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pH的测定
GB11901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5453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
GB/T15456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GB/T23838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悬浮固体的测定
GB/T34532焦化废水氨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GB/T50050一201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50265泵站设计规范
GB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YB/T804钢铁渣及处理利用术语
H84水质无机阴离子(F、CI、NO、B、NO、PO、SO、SO-)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H/T19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535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536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537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
H828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3术语和定义
YB/T804和GB/T5005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钢渣热闷工艺用水系统
4.1一般规定
4.1.1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处理设施应包括沉淀系统、循环水泵房、阻垢缓蚀剂投加系统和污泥处理系统等。阻垢缓蚀剂投加系统的药剂配方宜根据水质和工况条件相类似的工厂运行经验确定。
4.1.2钢渣热闷工艺用水系统的回水井内宜设液下渣浆泵。
4.1.3用水系统应设计为循环系统,供水压力要保证喷水压力的要求。
4.1.4泵站设计除应符合本文件规定外,还应符合GB/T50265的规定。
4.1.5供水泵选型要适合介质温度、水质特点、启动迅速的要求。
4.1.6供水管路设计应符合GB50316的规定。
4.1.7水管路应设压力、流量检测装置。
4.1.8回水井、集水池应设液位检测装置。
4.1.9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处理设施应包括净环吸水井、冷却塔和供水泵。
4.1.10钢渣热闷工艺中产生的水蒸气余热宜回收利用。
4.2钢渣罐式热问工艺用水系统
4.2.1钢渣罐式热闷工艺中的辊压机冷却水和除尘风机冷却水应采用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
4.2.2钢渣罐式热闷工艺中的辊压区生产用水、热闷区生产用水和辊压除尘系统用水应采用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
4.3钢渣池式热闷工艺用水系统
4.3.1钢渣池式热闷工艺中的除尘风机冷却用水应采用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
4.3.2钢渣池式热闷工艺中的热闷池打水冷却用水、热闷用水和抑尘用水应采用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B/T 4968-2021 冷轧钢带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ICS77-010
CCS H 0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968—2021
冷轧钢带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The norm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ion of cold-rolled strip
2021-05-17发布 202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冷轧钢带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以下简称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术语和定义、能耗限额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节能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冷轧钢带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新建、改扩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T3484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1272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GB/T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冷轧钢带单位产品能源消耗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ion of cold-rolled strip
在统计报告期内,每生产1t合格的冷轧钢带,扣除回收能源量后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
4能耗限额等级
冷轧钢带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1,其中1级能耗最低。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6 057-2020 海南省建筑钢结构防腐技术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5466-2021
海南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HN P
DBJ46-057-2020
海南省建筑钢结构 防腐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nticorrosion of building steel structures in Hainan Province
2020-12-30发布2021-03-01实施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海南省建筑钢结构防腐标准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根据海南省气候和环境特征,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范围内的建筑钢结构防腐蚀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1.0.3海南省建筑钢结构防腐蚀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
2术语
2.0.1离岸腐蚀体系offshore comosion system
从海南岛本岛涨潮海岸线开始延伸至海洋的区域,该区域包含大气区、浪溅区、潮差区、全浸区和海泥区的钢结构腐蚀环境。
2.0.2近岸腐蚀体系near-shore corrosion system
从海南岛本岛涨潮海岸线开始向内陆延伸1.5km的区域。
2.0.3岛陆腐蚀体系island continent corrosion system
海南岛本岛除了近岸腐蚀体系以外的区域。
2.0.4防腐体系anticorrosion system
用于建筑钢结构、防止钢结构被腐蚀的材料及(或)工艺的总称。
2.0.5防腐体系的耐久性durability of anticorrosion system
防护体系从涂装后到第一次大修的预期时间。
2.0.6耐久性最低年限minimum durability life
防护体系从涂装后到第一次大修的最短时间要求。
2..7金属涂(镀)层metallic coating
通过一定的方法将金属或其合金涂覆于经过处理的基材表面形成的连续金属膜。
2.0.8热浸镀锌hot-dip galvanizing
将经过前处理的钢或铸铁制件浸人熔融的锌浴中,在其表面形成锌和(或)锌-铁合金镀层的工艺过程和方法。
2.0.9热喷涂铝thermal spraying aluminum
将铝或其合金加热熔化,用高速气流将其雾化成极细的颗粒,并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到工件表面形成涂层的工艺过程和方法。
2.0.10冷喷涂铝cold spraying aluminum
一种不需要将喷涂的金属粒子融化的金属喷涂工艺和方法,喷涂基体表面产生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50℃。
2.0.11金属涂(镀)层结合涂层防腐体系metallic coating combined with paint anticorrosion system
在金属涂(镀)层上施涂防腐蚀涂料的防腐体系。
2.0.12额定干膜厚度nominal dry film thickness(NDFT)
是指技术规格书中规定的每道涂层干膜厚度或整个涂层体系的总干膜厚度。
3基本规定
3.1腐蚀体系分类
3.1.1海南省建筑钢结构腐蚀体系划分为离岸腐蚀体系、近岸腐蚀体系和岛陆腐蚀体系。划分依据如表3.1.1所示。
3.1.2岛陆建筑钢结构腐蚀体系的大气腐蚀等级以乡镇行政区为单位进行划分。
3.2防腐体系的耐久性
3.2.1防腐体系的耐久性应根据腐蚀体系、服役环境、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使用要求和维修养护条件等综合确定。
3.2.2防腐体系的耐久性可分为中期、长期和超长期:
1中期(M)为8年~15年;
2长期(H)为16年~25年;
3超长期(VH)为26年及以上。
3.2.3当甲方(建设单位)对建筑钢结构防腐体系有耐久性要求时按甲方要求执行,当甲方没有要求时按表3.2.3中规定的耐久性最低年限执行。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钢结构防腐体系设计应综合考虑腐蚀体系、腐蚀环境和等级、钢结构设计工作年限、结构形式、重要性、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和维护管理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选择防腐蚀方案。
4.1.2在设计文件中应列入防腐体系设计的专项内容与技术要求,其内容应包括:
1腐蚀环境类别和腐蚀性等级的评价要求;
2防腐体系和防腐体系耐久性的要求;
3钢材基层表面处理的质量要求;
4防腐蚀材料的技术要求;
5对涂层道数和厚度的明确要求;
6施工质量及验收应遵循的技术标准要求;
7对钢结构全寿命周期内检查和维护修理的要求,建议制订防腐蚀维护修理计划。
4.1.3防腐体系的最小设计干膜厚度应满足第4.6~4.8节的规定。
4.1.4防腐体系的性能应通过本标准附录B的性能测试要求。
4.1.5不同金属材料(包括具有导电性非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接触的部位,应进行隔离设计。
4.1.6钢构件及其连接件的防腐蚀方案应根据腐蚀环境、工况条件和使用要求等条件进行设计,宜优先选择耐久性年限长的防腐蚀方案。
4.1.7可能积水的区域,宜选择耐水性好的高固体含量溶剂型或无溶剂型涂料体系,不宜采用水性涂层体系或含锌底漆(包括热喷锌)系统进行防护。
4.1.8防腐蚀方案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处于大气腐蚀环境下的钢结构应采用涂层保护或金属涂(镀)层防腐体系,对于结构形式复杂或厚度小于1mm的薄壁钢结构可采用热浸镀锌加涂层保护;
2处于海水腐蚀环境下的钢结构宜采用涂层保护或金属涂(镀)层结合涂层防腐体系,也可采用树脂砂浆(树脂细石混凝土)或包覆有机复合层、复合耐蚀金属层等保护隔离措施;
3处于岛陆土壤腐蚀环境、近岸全浸区海水腐蚀环境下的钢结构宜采用阴极保护结合涂层的防腐蚀措施;
4近岸腐蚀体系下的建筑钢结构,在地面以下的部分,除了按照表3.3.8的规定采取一定的防腐蚀措施,还应采用强度等级C20的混凝土包裹,包裹的混凝土高出地面不应小于150mm,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且应按《钢筋混凝土阻锈剂耐蚀应用技术规范》GB/I33803的规定添加阻锈剂;
5岛陆腐蚀体系下的建筑钢结构,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应采用强度等级C20的混凝土包裹,并宜使包裹的混凝土高出地面不小于150mm,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如果使用环境符合《钢筋混凝土阻锈剂耐蚀应用技术规范》GB/Γ33803的规定,则应按该标准的规定添加阻锈剂。
4.1.9设计工作年限不小于25年的钢结构,对危及人身安全和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的承重结构和构件应加强防护,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处于C4及以上腐蚀环境且使用期内不能重新涂装或仅靠涂装难以有效保护的主要承重钢结构构件,可采用耐候钢、外包混凝上或在结构设计时留有适当的腐蚀裕量等加强防护措施;
2处于岛陆土壤腐蚀环境、近岸海水腐蚀环境且采用阴极保护防腐蚀措施的钢结构构件,在设计时应留有适当的腐蚀裕量;
3建筑钢结构重要部位或维护困难的部位,可采用增加涂层厚度、增设隔离保护层或在结构设计时留有适当的腐蚀裕量等方式,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14-063-2010 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安全性能评估技术规程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14-063-2010
J11640-2010
建筑施工现场 施工升降机安全性能 评估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to safety capability of builder's hoist used in construction locale
2010-06-22发布2010-08-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科学、规范地进行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升降机(以下简称升降机)的安全性能评估,保证升降机安全、经济、合理地使用,制定本技术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城内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使用齿轮齿条式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以下简称齿轮齿条升降机)和钢丝绳式货用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安全性能评估,不适用于钢丝绳式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的安全性能评估。
1.0.3本规程规定了升降机安全性能评估的检测方法、内容与要求及判定规则。
1.0.4建筑施工现场使用升降机的安全性能评估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施工升降机builder's hoist
用吊笼载人、载物沿导轨做上下运输的施工机械。
2.0.2齿轮齿条式施工升降机rack and pinion hoist
采用齿轮齿条传动的施工升降机。
2.0.3钢丝绳式施工升降机ropes suspended hoist
采用钢丝绳提升的施工升降机。
2.0.4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personnel and material hoist
用于运载人员及货物的施工升降机。
2.0.5货用施工升降机material hoist
用于运载货物,禁止运载人员的施工升降机。
2.0.6钢丝绳式货用施工升降机ropes suspended material hoist
以卷扬机为牵引动力的钢丝绳式货用施工升降机,在建筑行业中习惯称为物料提升机。
2.0.7基本高度basic height
升降机独立状态最大安装高度。
2.O.8升降机主要承载构件main components for bearing the weight of builder's hoist
升降机金属结构中承受工作载荷的主要构件,主要包括导轨架(标准节)、吊笼、天轮架、底架及附着装置等,不包括与附着装置连接的扣件等构件。
2.0.9一般焊接部位common weld part
一般焊接部位是指升降机导轨架(标准节)、吊笼、天轮架、底架及附着装置等主要承载构件中腹杆与主弦杆的焊缝,栏杆等辅助结构的焊缝等部位,以及上述焊缝的热影响区。
2.0.10重要焊接部位important weld part
重要焊接部位是指升降机导轨架(标准节)连接件与主弦杆的焊缝,吊笼、天轮架、底架及附着装置中主要受力构件间的焊缝、变截面构件焊缝,以及上述焊缝的热影响区。
2.0.11降级使用degraded application
当升降机出现主要承载构件壁厚减小等现象,但未达到本规程及有关标准的报废标准时,如继续使用,必须在降低升降机安装高度或额定载重量等技术性能参数的状态下使用。
2.0.12安全性能评估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对升降机的设计、制造等情况进行了解,对使用、保养等情况进行考核,对结构部件的磨损、锈蚀、裂纹、变形等损伤情况进行检查与测量,结合计算分析等手段,并按规定对整机性能进行试验,对升降机做出合格、降级使用与不合格结论的科学评价活动。
3基本规定
3.0.1升降机必须是经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的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应具有前产品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国外制造的升降机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国家规定的其他资料。
3.02升降机必须在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备案信息应与设备一致。
3.0.3升降机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其产权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安全性能评估,未进行评估或评估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1齿轮齿条升降机出厂年限超过8年,钢丝绳式货用施工升降机(以下通称物料提升机)出厂年限超过5年;
2遇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后;
3发生事故后。
3.04升降机评估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并向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1具有法人资格;
2取得升降机性能和结构应力检测的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
3从事过额定载重量2000kg以上升降机的设计;
4具备与所从事的评估检验业务相适应的机械、电气等专业技术人员,共中从事评估分析的技术人员应具备升降机的计算分析能力,主检和授权签字人应具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并从事升降机检测工作8年以上;
5具备与所从事的评估检验业务相适应的检验仪器与设备;
6具有健全的检验管理制度、检验责任制度。
3.0.5委托升降机安全性能评估时,产权单位应向评估机构提供以下文件资料:
1建设主管部门设备产权备案证书;
2升降机基本信息(见附录A);
3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监督检验证明和出厂合格证;
4产品图样、计算书等技术资料;
5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以下简称产品说明书);
6升降机使用及维修记录。
3.0.6当升降机使用超过设计规定工作循环次数时,应子报废,产权单位不应卖托评估机构进行安全性能评估。
3.0.7升降机评估机构根据对升降机的安全性能评估情况,作出合格、降级使用和不合格的定。评估合格的升降机,其工作有效期不应超出如下规定:
1物料提升机评估有效期不得超过1年;齿轮齿条升降机评估有效期不得超过2年;
2超过上款期限,如需继续使用应再次评估。
3.0.8评估机构受升降机产权单位委托对产品进行安全性能评估,并对其检测数据、评估结论负责。
3.0.9升降机安全性能评估的程序及内容:
1受理委托;
2对委托方提供的升降机资料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制造许可证、出厂合格证、产品图样及计算书、产品说明书、使用履历记录、保养和修理记录、事故记录、自检记录等资料;
3根据资料审核和产品情况,制定评估及抽样方案,并经委托方确认;
4在升降机解体状态下,对主要承载结构及工作机构部件外观进行全面目测检查,对可疑部位、主要承载结构及机构部件进行壁厚、变形、表面缺陷等项目的检测;
5根据需要,进行计算分析或试验分析;
6升降机安装调试后,进行整机载荷试验、应力测试。解体检查不合格的,不进行整机试验;
7出具评估报告;
8对评估后的升降机进行标识。
3.0.10评估标识
1评估机构应建立升降机评估档案。
2评估机构应对经评估升降机的主要承载结构及工作机构部件进行标识。标识必须具有唯一性,并置于部件的明显部位。
3评估后降级使用的升降机,产权单位应在司机室等部位挂牌明示降级使用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在原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等文件资料上加注降级使用的主要技术参数。
4有关单位应对评估标识和降级使用明示牌进行保护。
3.0.11升降机解体检测及整机试验应在白天进行。整机试验应在风速不大于13ms,环境温度为-20℃一40℃状态下进行。
3.0.12检测现场的环境和场地条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应有影响检测工作的物品、设施和与检测无关的人员,并放置表明现场正在进行检测的警示牌。
3.0.13评估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和相应的检测工具(见附录B),共精度应当满足要求:属于法定计量检定范的,必须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3.0.14产权单位应派遣相关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配合评估单位进行现场评估检测。
4安全性能评估的检测方法
4.1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4.1.1评估前将升降机主要承载构件及工作机构进行分解。
4.1.2现场检测时应去除主要承载构件表面的污垢、浮锈:抽样检测点还应去除油漆层,显露出钢材和焊缝的本体。
4.2安全性能评估的主要检测手段和方法
4.2.1目测检查:通过目测,检查主要承载构件及工作机构的表面锈蚀、磨损、裂纹、变形及电气元器件的老化等读陷,对发现的缺陷或可疑部位故出标记待进一步检测和分析处理。必要时用2倍放大镜检查。
4.2.2厚度检测:用游标卡尺、千分尺、超声波测厚仪等量具检测构件的实际厚度。
4.2.3绝缘检测:用兆欧表检测电气系统的绝缘电阻。
4.2.4尺寸及变形检测:用钢卷尺检测主要承载构件的截面尺寸,用靠尺、经纬仪、水准仪等检测仪器检测主要承载构件的直线度、垂直度等形状和位置误差。
4.2.5无损检测
1渗透检测:检测构件表面存在的裂纹等缺陷。
2磁粉检测:检测铁磁性构件表面和近表面存在的裂纹等缺陷。
3超声检测:采用直射、斜射、液浸等技术,检测构件内部缺陷。
4.2.6载荷试验:整机安装调试完成后,通过载荷试验,检测结构的静刚度、机构的工作性能、控制系统的操作性能以及安全装置的有效性。
4.2.7应力测试:用应变仪检测结构动静态应力,分析判断结构的安全度和设计计算模式的正确性:适用于主要结构件维修改造或主要技术参数降级等情况。
4.2.8摄录像:摄录升降机的全部主要承载构件及工作机构外观,对重要焊接部位、做出标记的读陷和可疑部位的原始状态拍照,摄录渗透等无损检测的过程及结果。
4.2.9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等共他检测方法
4.3检测数据的处理
4.3.1厚度、尺寸及变形等检测项目,每个位置应检测3次,然后取算术平均值。
4.3.2标准规范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测数据处理。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T14-099-2013 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T14-099-2013
J12350-2013
外墙外保温 应用技术规程
Appl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wall thermal insulation
(胶粉聚苯颗粒 浆料复会型外墙外保温系统)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浏览专用
2013-04-24发布2013-06-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建筑节能相关规定,规范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 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建筑外墙外保温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绳的设计、选材、施工及验收等,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会国家和省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2术语
2.0.1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复合型外墙外保温系统composited ex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s based on mineral binder and expanded polystyrene granule plaster
以胶粉聚苯颗粒浆料为粘结层或防火找平层,与各种高效保温材料复合后形成的外墙外保温系统(以下简称浆料复合型外保温系统)。包括无网现浇聚苯板复合系统、有网现浇聚苯板复合系统、贴砌保温板复合系统、粘贴保温板复各系沈、喷涂硬泡聚氨酯复合系统、贴砌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保温系统。
2.0.2胶粉聚苯颗粒浆料mineral bioder and expanded polystyrene granule plaster
由可再分散胶粉、无机胶凝材料外加剂等制成的胶粉料与作为主要骨料的聚苯颗粒按定比例配制而成,专用于保温板的粘结、防火找平、砌筑的你温灰浆。
2.0.3模塑聚苯稀泡沫塑料板expanded polystyrene board
由可发性聚茶乙烯珠经加热预发泡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制得的具有孔结构的阳燃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以下简称EPS板)。
2.0.4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rigid extruded polystyrene foam board
以聚苯乙烯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少量添加剂,通过加热挤塑压出成型而制得的具有闭孔结构的阻燃型硬质泡沫塑料板(以下简称XPS板)。
2.0.5聚苯板polystyrene board
本规程特指EPS板与XPS板的统称。
2.0.6硬泡聚氨酯板rigid polyurethane foam board
在工厂专业生产线上生产的硬泡聚氨酯板材(以下简称PUR板)。
2.0.7喷涂硬泡聚氨酯spray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现场使用专用喷涂设备在基层墙体上连续多遍喷涂发泡聚氨酯后,形成无接缝的硬质泡沫体(以下简称喷涂PUR)。
2.0.8改性酚醛泡沫板modified phenolic foam board
用改性酚醛树脂、发泡剂、固化剂和其它助剂共同反应所得的热固性硬质酚醛泡沫塑料且在工厂内六面喷涂专用界面砂浆或喷刷专用界面剂后形成的保温板材(以下简称MPF板)。
2.0.9增强竖丝岩棉复合板strengthened verticol silk rock wool composite board
由多条岩棉带(条)经特殊工艺固定成型的纵丝岩棉板,板体沿长度方向上四个面均涂抹无机保温浆科并压入耐碱玻纤网后形成的复合板材。
2.0.10界面砂浆interface treating nortar
用以改善基层或保温层表面粘结能的聚合物水泥砂浆,按处理的表面不同可分为基层界面砂浆、EPS板界面砂浆、XPS板界面砂浆、PUR界面砂PF界面砂浆等。
2.0.11
防潮底gistureproof primers
用于封闭墙面毛和及水分、浮灰等物质,以提高喷涂PUR与基层墙面有效粘结的底涂材料。
2.0.结砂浆adhesive
用丁保温板与基层墙体之间粘结的聚合物水泥砂浆。
2.03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alkali一resistant glass fiber mesh
表面经高分子材料耐碱涂覆处理的网格状玻璃纤维织物(以下简称耐碱玻纤网)。
2.0.14后热镀锌电焊网welded wire fabric coated with zinc
低碳钢丝通过自动化设备点焊加工成形后,浸入到熔融的锌液中,经热镀锌工艺处理后形成的钢丝网片。
2.0.15增强网reinforcing mesh
本规程指耐碱玻纤网和后热镀锌电焊网的统称。
2.0.16高分子乳液弹性底层涂料elastic ground coating
由弹性防水乳液、助剂、填料配制而成的可以提高抗裂砂浆层防水性且不削弱透气功能的封底涂料,简称弹性底涂。
2.0.17柔性耐水腻子waterproofing flexible putty
涂饰施工前,根据工程需要施涂于建筑物外墙外保温的抗裂砂浆层表面,用以找平和防裂为目的表面处理材料。
2.0.18错栓anchor
由膨胀件(塑料钉或金属钉)和带圆盘的塑料膨胀套管组成,通过在基层墙体中膨胀产生的摩擦力或机械锁定栋用固定增强网的专用连接件。
2.0.19柔性止水砂浆waterproofing flexible
由水泥、石英砂、弹性颗粒及添加剂配制而成的用于门窗口等处防水、抗渗、堵漏的干粉砂浆。
2.0.20
防火构造fireproofing
具有提高外保温系统防性能、止火焰蔓延功能的防火保护措施的总称。
2.0.21
基层substrate
外保温系统斯附的纤墙
2.0.22
保温层ermal layer
由保温林料种组成,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起保温作用的构造层。
2.0.23检裂砂浆层nti-crack coat
由高分子聚合物、水泥、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具有一定变形能力和良好粘结性能的抗裂砂浆,薄抹在保温层或找平层上并压入增强网,形成抗裂砂浆层,起防裂、防水、抗冲击和防火等作用的构造层。
2.0.24饰面层finish coat
外墙外保温系统外装饰层,包括涂料饰面层、饰面砂浆和面砖饰面层等。
2.0.25窗口火试验window fire test
一种模拟房间内发生轰燃后火焰从窗口或洞口溢出而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攻击的试验。
2.0.26防火分仓fireproof compartment
在保温层中,采用不燃保温材料将可燃保温材料分隔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小面积固定尺寸区域的构造。
2.0.27空腔cavity
保温层与基层墙体、保温层与面板之间的空间。
3基本规定
3.0.1外保温工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1能适应基层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或空鼓;
2能长期承受自重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
3能承受设计瞬时风荷载的作用而不产生破坏;
4能耐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少破坏;
5在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范围内不应从基上脱落;
6具有隔断燃烧和防止火势蔓延的构选楷施;
7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防水透气性能。
3.0.2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的传热系数应符合《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或《公共建贸能设计标准》DBJ14-036规定要求,其防潮设计应符合图用建筑热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
3.0.3外保温工程各组成部分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餐并应具有防腐性。在可能受到生物侵害(鼠害、虫害等)时保温工程还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能。
3.0.4饰为面砖的外保温系统应现场检验面砖与抗裂砂浆层的拉伸结强度,其值不应小于0.4MPa。
3.0.5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25年。
4性能要求
4.1系统性能要求
4.1.1浆料复合型外保温系统
浆料复合型外保温系统的性能应符合表4.1.1的要求4.2材料性能要求。
4.2.1胶粉聚苯颗粒浆料
胶粉聚苯颗粒浆料性能应符合表4.2.1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T14-094-2012 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方法标准
DB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J/T14-094-2012
J12239-2013
工程勘察 岩土层序列 划分方法标准
Standard for division method of rock and soil layers sequence in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2012-12-21发布2013-03-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的划分方法,促进工程勘察行业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为方法类技术标准,适用于区域建筑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的划分。
1.0.3岩土层序列划分应根据地层层序划分的原则及方法,考虑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综合确定。
1.0.4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划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地层层序stratigraphic sequence
由一组按照地层年代、成因、岩性和岩相的分层原则建立的,具有特征叠置方式的地层序列。
2.0.2标准地层层序standard stratigraphic sequence
一定区域范围内,被地质界认可的,并以适当形式发布的地层层序。
2.0.3地层对比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不同场区或区域上的地层进行比较,论证它们的形成年代、地层特征、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用以确定地层层序的方法。
2.0.4标志层marker1ayer
具有明显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岩层或土层。
2.0.5层组stratigraphic groups
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地层的组合。
2.0.6岩土层rock and soil layer
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的基本单元,简称“层”。当进一步划分为亚层时可称“主层”。
2.0.7岩土层序列rock and soil layers sequence
以标准地层层序为基础,结合岩土工程特性分层原则建立的标准序列。
2.0.8亚层sub-layer
主层内用以根据岩性或工程性状等特征进一步划分的岩土单元。
2.0.9岩土层序号serial number of rock and soil layers
自上而下排序的代表岩土层的数字代码。
2.0.10复合岩土层composite rock and soil layer
由工程特性不同的,以薄层交互形式组合而成的,又不便划分为亚层的岩土层。
3基本规定
3.0.1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应在区域标准地层层序的基础上,结合岩土分类及其工程特性,进行序列划分。
3.0.2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宜以地市级所辖区域统一划分,相近地貌类型、地质条件的相邻地市间,应相互协调。
3.0.3岩土层序列划分应首先确定研究区平面范围,在土层厚度较大的地区,可确定岩土层序列控制的地层深度范围。
3.0.4岩土层序列划分应结合地区工程勘察实际,有利于工程勘察岩土层的分层评价。
3.0.5划分工程勘察岩土层序列时,应统一岩土层的名称和序号,岩土层命名和序号编写的规则应符合第5章的要求。
3.0.6建立工程勘家岩土层序列宜按照以下工作流程进行:
1资料搜集;
2基础资料整理;
3岩土层序列划分;
4岩土层序列成果编制。
3.0.7岩土层序列成果应经审查批准后发布。
3.0.8工程勘察中发现序列以外的新岩土层时,编制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按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增补或调整,并由岩土层序列审查管理部门组织成果变更确认及发布。
4基础资料搜集与整理
4.0.1应充分搜集研究区的相关资料,主要资料应包括:
1研究区地质普查、调查等背景资料;
2研究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研究成果;
3研究区内的工程勘察报告及试验测试资料;
4研究区标准地层层序的研究成果;
5研究区地形测绘成果。当基础资料不足时,应布置专门的研究工作。
4.0.2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应按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编图内容、顺序及具体要求,依次编制相关图件。
4.0.3应将搜集的工程勘察资料及其他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定适宜的工程项目或成果,并将其实际位置标注于实际材料图中,实际材料图应当以地形图为底图。
4.0.4应对研究区的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划分不同的地质单元,绘制地貌图和工程地质图。
4.0.5应根据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布设工程地质剖面线,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
4.0.6工程地质剖面图应和地质柱状图进行对比,以确定分层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T14-088-2012 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保温体系应用技术规程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T14-088-2012
J12072-2012
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 自保温体系 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PS cast-in-place concrete shearwall self-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2012-05-15发布2012-07-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保温体系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8度和8度以下抗震设防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节能工程。
1.0.3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保温体系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省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2术语
2.0.1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structure
集建筑保温功能与墙体围护功能于一体,墙体不需要另行采取保温措施即可满足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实现保温与墙体同寿命的建筑节能技术。
2.0.2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保温体系IPS cast-in-place concrete shearwall self-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以工厂制作的XPS(EPS)单面钢丝网架板为保温层,施工时将钢丝网架保温板置于外模板内侧,并采用钢筋作为连接件,保温层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结构自保温体系(以下简称PS自保温体系)。
2.0.3XPS(EPS)单面钢丝网架板insulation panel with steel-mesh
由单面起构造作用的镀锌钢丝网片与穿透XPS(EPS)板的镀锌钢丝(简称“腹丝”)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焊接,且由界面砂浆包覆的三维空间网架保温板。(以下简称PS板).
2.0.4连接件connector
由直径6mm的IHPB300钢筋制成,用于增强IPS板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连接的专用件。
2.0.5支撑定位块supporting and locking block
在工厂制作的设有安装卡槽和支撑卡槽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垫块。
2.0.6界面砂浆interface treating mortar
用以改善保温板表面粘结性能的聚合物砂浆,同时提高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
2.0.7自密实混凝土self compacting concrete
具有高流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浇筑时无需外力振捣,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流动密实的混凝土。
3基本规定
3.0.1PS自保温体系应通过山东省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认定,其主要组成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规定。
3.0.2PS自保温体系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在长期自重荷载,风荷载和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不应出现裂缝。在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范围内保温层外侧混凝土结构防护层不应出现脱落等破坏现象。
3.0.3PS自保温体系应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和防雨水渗透性能。
3.0.4PS自保温体系的防火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0.5PS自保温体系特殊部位的热桥应采取可靠的保温及防水措施。
3.0.6PS板在出厂前应采用界面砂浆完全包覆。
4材料
4.1IPS板性能要求
4.1.1构造要求
1IPS板由保温层、直径3mm的镀锌钢丝网片、腹丝及界面砂浆层等部分构成,腹丝的数量不宜大于80根/m2。构造详见图4.1.1。
2穿过保温板的斜插腹丝部分应进行镀锌或其他防锈处理且应分布均匀。
4.1.2规格尺寸
PS板规格尺寸见表4.1.2。
4.1.3允许偏差
PS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3规定。
4.1.4质量要求
PS板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1.4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T14-083-2012 建筑地基安全性鉴定技术规程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T14—083—2012
J11984-2012
建筑地基 安全性鉴定 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Safety Appraisal of Building Subgrade
2012-02-03发布2012-03-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1为了确保建筑地基安全性鉴定工作质量,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数据准确、经济合理、保护环境、正确评价,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建筑地基存在安全隐患的既有建筑、对建筑地基安全性有疑问的在建(或新建)建筑和结构荷载发生改变(如增层打扩广建)的建筑地基的鉴定与评价。
1.3建筑地基安全性鉴定工作应制定可靠且有效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员安全和建筑物的结构稳定,视情况对待鉴定的建筑地基进行安全监测
1..4建筑地基安全性鉴定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地基subgrade
支承基础的天然岩土体或人工(复合)土体。
2.1.2地基安全性鉴定safety appraisal of subgrade
通过现状检测、验算和监测,对地基安全性进行评估。
2.1.3地基岩土体完整性integrity of subgrade
支承基础的地基岩土体完整程度。
2.1.4地基稳定性stability of subgrade
地基岩土体在建筑荷载或环境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位移或滑动等对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
2.1.5滑移地基landslide of subgrade
当地基中存在软羽土层、倾斜的岩层结构面、隐伏的裂隙发育破碎带或断裂带,地基岩土体在建筑荷载或周围环境荷载作用下产生沿连续贯通滑动面整体滑动趋势的地基。
2.1.6特殊士地基special soil subgrade
由本身具有特殊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孙特工程特性岩土体组成的地基的统称,包括湿陷性土、液化性土、软土等地基。
2.1.7不良地质作用地基adverse geologic actions subgrade
由于各种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而形成对建筑物安全具有危害的地基的统称,包括滑坡、岩溶坑洞、水土流失等场地的地基。
2.1.8地基变形deformation of subgrade
地基受各种作用或其它因素(如温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等)而产生的体积、形状的变化。
2.1.9沉降差differential settlement
同一建筑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段的沉降量差值,亦称差异沉降。
2.1.10变形速率rate of deformation
单位时间的变形量。
2.1.11观测周期time interval of measurement
变形观测的时间长度。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建筑地基安全性鉴定机构必须具有相应资质并通过计量认证:建筑地基项目鉴定负责人应具有注册土术木(岩土)工程师的执业资格。
3.1.2鉴定前,委托方应提供建筑地基安全性鉴定所需要的相关技术资料。当鉴定单位认为其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鉴定要求时,应进行必要的补充助察、检测,确保评价依据资料的完备、详实。
3.1.3鉴定过程中应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处于正常状态。仪器设备的精度和量程应满足鉴定及监测的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1.4现场鉴定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修复因鉴定所形成的建筑地基及基础局部的缺损,并依据鉴定结果出具鉴定报告。
3.1.5建筑地基有以下情况时应进行建筑地基安全性鉴定:
1既有建筑因地基原因或人为活动造成环境状态改变,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使用;
2对在建建筑地基安全性有疑问;
3原建筑结构荷载发生改变(如增层打扩广建)等。
3.2鉴定程序
3.2.1鉴定宜按下列程序进行。
3.2.2鉴定的对象为建筑工程的整个地基或所划分的相对孙立的鉴定单元,也可以是特定的分项指标
3.2.3鉴定应有完整的鉴定方案。鉴定方案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2鉴定目的;
3鉴定依据;
4鉴定及检测方法;
5人员及仪器设备;
6进度计划;
7安全与环保措施。
3.3鉴定内客
3.3.1鉴定可分为以下分项:
1地基岩土体完整性;
2地基承载力安全性;
3地基稳定性;
4地基变形状态;
5地基不均匀沉降安全性:
6特殊土与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安全性等。
3.3.2鉴定具体内容应包括:
1地基部分:附加应力影响范围内支承基础的岩土体及围护其稳定的土体是否缺失:软土地基及层状岩土体有无滑移趋势;地基土有无下卧软羽士层:地基士有无液化现象;有无易于流失的流砂土层:地基土有无湿陷性:附加应力影响范围内地基土及下卧软羽士层承载力是香满足要求;不均匀沉降及地基士变形是否收等。
2其它部分:基础变形量测;基础裂缝量测与观(监)测等。
3.4评定方法与安全等级
3.4.1建筑地基安全性评定应采用分项划分类别、综合评定级别的方式进行。
1地基分项类别: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类别;
2地基综合级别:评定为I、Ⅱ、Ⅲ、Ⅳ四个级别。
3.4.2建筑地基安全性级别评价应按下列标准划分:
I级:建筑地基安全;
Ⅱ级:建筑地基基本安全,宜对不利因素加以控制;
Ⅲ级:建筑地基不安全,应进行加固处理;
级:建筑地基极不安全,必须立即进行加固处理。
4地基岩土体完整性
4.1一般规定
4.1.1地基由受力岩土体和围护岩土体组成,地基岩土体完整性鉴定应准确测量并确定受力岩土体完整性和围护岩土体完整性。
4.1.2受力岩土体和围护岩土体应按下列方法划分:
1受力岩土体:浅基础:以基础底面标高为计算上起始面,基础外缘线外0.50m向外销倾扩广散角为45范围内的岩士体(图4.1.2-1).桩基础:承受竖向力的桩基础以承台底面标高为计算上起始面,边桩(或角桩)中心线外2倍桩径(书扩底桩或支盘桩取外扩直径D)范围(且大于1.0)以内的岩土体:端承型桩自桩底标高以边桩(或角桩)外缘线外0.50m处向外俯倾扩散角B为35°范围内的岩士体。
2围护岩士体:
浅基础:受力岩土体包络面以外,以基出底面以上d(基出理深)为计算上起始面,基出外缘线外2.5m处向外倾扩广散角8为45°范围内的岩士体,d小于0.5m时按0.5m计算。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T14-081-2011 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T14-081-2011
JXXXX-2011
建筑边坡 与基坑工程 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Design Documentation Standard
For Bui lding Slope and Foundation Excavations
2011-07--31日发布
2011-10-01日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山东省的有关技术政策,实现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效率,满足设计、施工、监测及审查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辖区内建筑(含市政工程)边坡与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文件的编制。
1.0.3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及监测应综合考虑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特点、边坡高度或基坑深度、施工条件、工期造价等诸因素,做到安全可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心设计、合理组织、严格监控、保护环境。
1.0.4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满足国家及我省现行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2术语
2.0.1建筑基坑Building Foundation pit
为进行建筑(含市政工程)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
2.0.2建筑边坡Building Slope
在建筑(含市政工程)场地或其周边,由于建筑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筑安全或稳定有影响的自然边坡。
2.0.3方案设计Schematic Design
在对可行性方案充分论证和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工程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并进行结构设计和工程概算,编制相应的报告及图件;提交初步设计报告、设计附图以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概算内容可
以计算书和概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2.0.4施工图设计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对方案设计所确定的工程图进行细部设计;明确具体工程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进行结构细部设计;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监测和相应的安全措施要求;编制工程施工图件及说明,进行工程预算。施工图设计应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投标要求。计算和预算内容可以计算书和预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3基本规定
3.0.1安全等级为一级或安全等级为二级但对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应划分为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并应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条件简单的可简化为一个设计阶段,但应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3.0.2超出现行相关标准适用范围的大型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应进行特殊设计。且宜采用两种以上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
3.0.3永久性建筑边坡或当基坑支护结构作为永久工程的一部分时,应满足永久工程设计要求。
3.0.4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方案设计必须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方可用于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经施工图审查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3.0.5对国家重点工程及重大、复杂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宜在方案设计前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证。对专家论证意见应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择优确定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方案。
3.0.6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做到内容完整正确,文字简明扼要图件清晰准确,比例协调,形式统一,文图相符。设计文件的文字、标点,术语、代号、符号、数字和计量单位均应符合有关标准。
3.0.7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封面应加盖单位技术资质专用章。贵任表中应有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贵人签章。设计人、审核人应在所有施工图设计图纸上加盖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注册证章。
3.0.8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变更等。
3.0.9设计说明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3周边建筑及市政设施等环境条件;
4设计依据及设计目标;
5设计方案;
6原材料质量检验及检测;
7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要求;
8土石方开挖技术要求;
9工程监测技术要求;
10工程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
3.0.10设计图纸宜包含以下内容:
1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2周边环境现状平面图;
3支护结构平面布置图;
4地表水及地下水控制平面布置图;
5工程监测测点平面布置图;
6各单元立面图和剖面图;
7节点细部构造详图;
8其他必要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应与设计说明书一起装订成册。各种平面图比例尺宜为1:100~1:500,立面图及剖面图的比例尺宜为1:50~1:200,节点构造详图比例尺不宜小于1:20。
3.0.11设计计算内容应满足有关标准要求,并应验算最不利工况条件下设计的安全稳定性。设计计算书应明确所选用的计算模型、计算公式、计算步骤以及计算结果等。设计计算书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用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应符合实际,依据充分。
2当采用计算机商业软件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时,应注明计算机商业软件名称及版本号等,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宜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采用未经鉴定的计算机软件的计算结果应经分析认可,不宜直接用于工程设计。
3当采用计算机商业软件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时,应将计算模式、原始输入数据、计算成果等整理齐全并打印成册,计算结果不得修改。
3.0.12设计变更应说明变更理由、变更内容等,并提供相应的计算书。较大的变更应通过专家评审后实施。4方案设计
4.0.1应综合分析地基基础及地下结构的特征,预测拟建工程对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的影响,初步确定建筑边坡的坡形、坡度、支挡结构及基坑支护结构的布置位置等,明确需要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
4.0.2应综合分析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特征,预测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明确需保护的邻近建筑、地下管线、道路等,确定具体的保护等级及要求等,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
4.0.3应分析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征,特别是特殊地质构造、软弱结构面及特殊性岩土等。应正确划分边坡类型,分析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和变形特点,评价边坡稳定性,明确需要重点加固和支护的地段,并提出边坡加固和支护方案。
4.0.4应分析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特征,明确主要的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预测工程降排水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4.0.5应结合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依据现行相关标准原则进行相应的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应包括建筑边坡排水设计、开挖设计、坡面加固与支挡设计;建筑基坑地下水控制设计、基坑支护设计、变形控制设计等。
4.0.6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方案设计应综合考虑整体施工组织方案,并应验算规定荷载组合条件和最不利工况条件下的安全稳定性。
4.0.7对国家重点工程及重大、复杂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宜在方案设计前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证。方案设计应综合考虑专家论证意见。
4.0.8对专家论证意见应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择优确定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若参与论证的专家对某一重大问题的论证意见分歧较大时,应再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4.0.9对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的方案设计,应从安全可掌性、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以及是否符合现行技术政策法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优化选择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T14-079-2011 非承重砌块自保温体系应用技术规程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T14-079-2011
J11881-2011
非承重砌块自保温体系 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non-load-bearing Self-insulation System with Blocks
2011-07-11发布2011-09-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0.1为促进我省建筑节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规范非承重砌块自保温体系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8度和8度以下抗震设防地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框架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非承重砌块自保温体系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2术语
2.o.1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structure
集建筑保温功能与墙体围护功能于一体,墙体不需要另行采取保温措施即可满足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实现保温与墙体同寿命的建筑节能技术。
2.0.2非承重砌块自保温体系(以、下简称自保温体系)non-load-bearing self-insulation system with blocks
以非承重自保温砌块为墙体围护材料,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梁、柱等热桥部位采用耐久性好的保模一体化板等方式处理后形成的保温与建筑墙体同寿命的技术体系。
2.0.3自保温砌块self-insulation blocks
自身具有优良保温性能的砌块。主要包括各类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烧结复合自保温砌块、发泡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粉煤灰多排孔自保温砌块等。
2.0.4自保温砌体self-insulation masonry
用自保温砌块和专用砂浆砌筑成的墙体,其自身的热工性能指标即可满足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砌体。
2.0.5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concrete compound self-insulation blocks
由水泥、石矿物掺合料、粗细集料、外加剂、水等组分构成的混凝土拌合料,经机制成型与高效保温材料复合而成的砌块。
2.0.6烧结复合自保温砌块sintering compound self-insulation blocks
以页岩、煤仟石等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焙烧而成并在空腔中填充高效保温材料后形成的砌块。
2.0.7发泡混凝土自保温砌块foam concrete self-insulation blocks
由发泡混凝土经过特殊成型工艺或性能增强处理而制成的砌块。
2.0.8粉煤灰多排孔自保温砌块fly ash multi-row coreself-insulation blocks
以粉煤灰、水泥、集料等为主要组分,加入无机改性剂,经机制成型的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多排孔砌块。
2.0.9保模一体化板insulated formwork
由界面砂浆层、保温层、柔性渐变层、高性能混凝土增强层组成,经工厂化制作复合、具有良好的保温与耐久性能并在现浇混凝土梁柱墙等施工中起外模板(兔拆)作用的复合保温板,也称F复合保温外模板,分为C型、R型两种。
2.0.10专用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special masonry mortar and rendering coating mortar
用水泥等胶结材料、细集料、掺合料、保水剂及其他外加剂等原料,在工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具有较高粘结力、抗裂性能,专门用于自保温砌块砌筑和抹面的干混砂浆。
2.0.11薄灰缝thin layer mortar
砌筑灰缝厚度为3mm~5mm的灰缝。
2.0.12抗裂砂浆anti-crack mortar
由高分子聚合物、水泥、砂为主要原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变形能力和良好粘结性能的聚合物砂浆。主要用于自保温砌体与梁柱交接处的抗裂处理。
2.0.13界面砂浆interface treat mortar
用于改善基层墙体粘结性能的聚合物砂浆。
2.0.14错固件anchors
连接保模一体化板与现浇混凝土梁柱的专用连接件,通常情况下由具有防腐性能的高强塑料或金属螺杆、螺母和塑料圆盘等部分组成。
2.0.15增强网robust mesh
本规程特指后热镀锌电焊网和耐碱玻纤网格布。用于砌块墙体与梁柱保温处理后交接面的增强及外墙面抗裂处理。
3基本规定
3.0.1自保温体系的技术产品应通过山东省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认定,其自保温体系的组成材料应由产品制造商配套供应。
3.0.2自保温体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包括自保温砌体、以钢筋混凝土构件为主的梁柱墙等热桥部位及以上所构成的整体墙等。
3.0.3自保温体系应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和防雨水渗透性能。
3.0.4自保温体系工程的热桥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自保温砌块与梁柱结合处应采取有效的抗裂措施。
3.0.5自保温砌体的热阻应满足对墙体热工性能的设计要求。
3.0.6自保温砌体应采用专用砂浆砌筑和抹面。
4材料
4.1自保温砌块性能指标要求
4.1.1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
1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1-1规定。
2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1-2规定。
4.1.2烧结复合自保温砌块
1烧结复合自保温砌块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2-1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T14-066-2010 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T14—066—2010
J11648—2010
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Apply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lastic(PE)liner aluminum alloy composite pipeline for gas supply
2010一06一18发布2010-08-01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1总则
1.0.1为使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符合经济合理、安全施工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供气,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室内燃气表后部分、室内燃气管道敷设在用户室外部分和配气支管沿建筑物外墙架空敷设部分的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的工作温度为-20℃~60℃,工作压力小于10KPa。
1.0.3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输送的城镇燃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规定。在输送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时,应考虑燃气中存在的其它组份(如:芳香烃、冷凝液)在一定浓度下对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材料性能的不利影响。
1.0.4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必须明装敷设,不得暗埋在墙内。
1.0.5城镇燃气室内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从事本规程管道施工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1.0.6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镇燃气室内工程indoor gas engineering
指城镇居民、商业用户内部的燃气工程系统,含引入管到各用户燃具和用气设备之间的燃气管道(包括室内燃气管道及室外燃气管道)、燃具、用气设备及设施。
2.0.2引入管service pipe
指室外配气支管与用户室内燃气进口管总阀门(当无总阀门时,指距室内地面1.0m高处)之间的燃气管道。含沿外墙敷设的燃气管道。
2.0.3配气支管distribution gas end1ine
指最靠近燃气用户的室外燃气配气管道。
2.0.4室内燃气管道internal gas pipe
指从用户引入管总阀门到各用户燃具和用气设备之间的燃气管道。
2.0.5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plastic(PE)1iner aluminum alloy composite pipeline for gas supply
采用符合GB15558.1的聚乙烯管道为内层管,外层为铝合金管,经拉拔加工成型的复合管道。
2.0.6热熔承插连接inserting hot met connection
将衬塑(PE)铝合金管材的管端外层铝合金管剥掉,对塑料管外表面和管件的内表面同时加热至材料的熔化温度,将管材插口插入管件的承口,自然冷却到环境温度的一种管道连接形式。
2.0.7电熔连接electrofusion-jionting
采用内埋电阻丝的专用电熔管件,通过专用设备,控制内埋于管件中电阻丝的电压、电流及通电时间,使其达到熔接目的的连接方法。电熔连接方式有电熔承插连接、电熔鞍形连接。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管材、管件应具有省级及以上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型式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3.1.2管材、管件贮存、搬运和运输时,应符合本章的规定。
3.1.3管材从生产到使用之间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年,管件不宜超过两年。超过期限时必须重新抽样进行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质量要求
3.2.1管材为双层结构:外层铝合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中6063牌号的规定;内层聚乙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5558.1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中的规定。
管件为PE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5558.2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件》中材料的规定;PE管件外层应具有特殊保护涂层。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材壁厚见表3.2.1。
3.2.2进场管材、管件必须进行验收。应验收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各项性能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
3.2.3验收管材、管件时,同一规格管材单位以根计算,按照3%的比例进行抽样检查(不足100根的仍以3根进行抽样);同一规格型号的管件单位以个进行计算,按照3%的比例进行抽样检查(不足1000个的仍以3个进行抽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GB15558.1和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件》GB15558.2等有关规定进行规格尺寸和外观检查,必要时宜进行全面测试。
3.3贮存
3.3.1管材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支撑物上或地面上,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管件应按箱逐层叠放整齐,不宜超过三层,以确保不倒塌,便于存取和管理。
3.3.2管材存放时,应将不同直径和不同壁厚的管材分别堆放,并做好标识。
3.3.3管材、管件在户外临时堆放时,应有遮盖物,避免阳光直射。
3.3.4管材、管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温度不超过40℃的库房或简易棚内。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城镇燃气室内工程中,管道应根据所输送燃气的类别及其性质、使用条件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选择,管道应采用可靠的连接形式,管件设置应保障管道系统的正常使用。
4.1.2室内燃气管道工程的组成件,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如不符合时,须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批准后方可选择使用。
4.1.3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30年。
4.2管道布置
4.2.1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阀门、计量装置和管道附件的布置,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中的相关规定。
4.2.2在设计时,应考虑埋地金属管道与铝合金之间的电位差对管道系统的腐蚀影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2.3设置在建筑物墙外的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应避免阳光直接曝晒,宜设置在建筑物背向阳光侧。当燃气管道设置位置有阳光直射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2.4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与室内电器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净距,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3GB50028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热水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00mm,不得与蒸汽管道平行敷设。
2与燃具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且严禁在燃具及其它热源的正上方。
4.2.5沿建筑物外墙敷设的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距住宅或公共建筑物中不应敷设燃气管道的房间门、窗洞口的净距不应小于0.3m。
4.2.6燃气计量表前后的水平管道应分别坡向立管和燃具、用气设备。水平管道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当为湿燃气时,应考虑方便的排水措施。
4.2.7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严禁从烟气排气区域通过。
4.2.8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布置应方便安装、检查和维修。
4.2.9当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沿建筑外墙架空敷设时,应采取防止车辆冲撞等外力损害的有效防护措施。
4.2.10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不得敷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及通风不良的场所。
4.3工艺设计
4.3.1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工程中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规定执行。
4.3.2设计温度应按下列要求选取:户内管道可取使用燃气时的最高室内温度;建筑物墙外管道可取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即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还应考虑太阳辐射产生的
附加温度,该附加温度的计算见附表A。
4.3.3燃气用衬塑(PE)铝合金管道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46
47
48
…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