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1月 ( 第 129 页)

ICS 29240.01
CCS K 4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678-2021
短引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short-lead protection equipment
2021-04-26发布  2021-07-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678-2021,技术条件,短引线保护装置,通用,NB/T 10678-2021 短引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缩路语2
5技术要求2
5.1环境条件2
5.2额定电气参数3
5.3功率消耗3
5.4过载能力3
5.5总体要求…3
5.6性能要求4
5.7电磁兼容要求5
5.8直流电源影响8
5.9绝缘要求8
5.10附湿热性能要求9
5.11连续通电9
5.12机械性能9
5.13安全要求10
6试验方法10
6.1试验条件10
6.2温度影响试验10
6.3温度贮存试验10
6.4功率消耗试验11
6.5过载能力试验11
6.6出口继电器试验11
6.7主要技术性能试脸11
6.8电磁兼容试验11
6.9电源影响试验12
6.10绝缘性能试验12
6.11耐湿热试验12
6.12连续通电试验12
6.13机械性能试验12
6.14安全试验13
7检验规则13
7.1检验分类13
7.2出厂试验13
7.3型式试验1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贵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开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华北电力调控分中心、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焦作供电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万力达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缴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网四川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北恒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薛明军、耿要强、杨慧敏、郑伟、张太升、陈吴、李勇、余洪、戴光武、杜兆强、董新涛、李山德、石文国、秦贵锋、黎恒恒、林日宏、孟江雯、王献志、许守东、李本瑜、叶远波、杨琪、韩伟、原晓磊、狄子辉、王海亮、陈明、张武洋、刘毅、王思皓、邹磊、田建军。

内容摘要:

短引线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短引线保护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和质量保证期限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3/2断路器、4/3断路器及角形接线等多断路器主接线形式的短引线保护装置,并可作为该类装置研制、设计、制造、试验、检验和应用的依据。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政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87一2011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2900.1   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
GB/T2900.17   电工术语   量度维电器
GB/T2900.49  电工术语  电力系统保护
GB/T4208一2017  外壳防护等级(P代码)
GB/T7261一201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9361一201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11287一2000  电气维电器   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第1篇  振动试验(正弦)
GB/T14537一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险
GB/T145982一2011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459824一2017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4部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C0 MTRADE)通用格式
GB/T1459826一2015   量度维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
GB/T14598.27-2017   量度维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
GB/T176262一20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1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须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20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一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须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一20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一2017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DL/T478一2013   维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667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传输规约   第103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860(所有部分)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1.020

CCS P50
DB1310
廊坊市地方标准
DB1310/T 278—2022
建筑物与地块数据建库规范
2022-09-20发布 2022-10-20实施
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10/T 278-2022,建筑物与地块,数据建库规范,DB1310/T 278-2022 建筑物与地块数据建库规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廊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廊坊金蜘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廊坊市国土空间数字中心、河北省地质测绘院、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亮、赵金海、赵健行、王棋、马涛、黄静新、龚国旗、蔡建民、宋旭、靳清佳、范哲、于蓝、庄秋伟、申珑琚、张芳浦。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廊坊市建筑物与地块数据建库的术语与定义、基本原则、建筑物信息、地块信息、建筑物与地块编码、建筑物与地块处理建库原则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廊坊市建筑物与地块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建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0114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 17986.1 房产测量规范 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

GB/T 18922 建筑颜色的表示方法
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 50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CH 5002 地籍测绘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7986.1、CH 50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物信息
描述关于建筑物的基本信息、功能信息和采集信息等。

3.2
地块信息
描述关于地块的基本信息、功能信息和采集信息等。

3.3
编码单元
指建筑物与地块进行编码编制时采用的基本单元。
4 基本原则
4.1 建筑物与地块的基本信息、专有信息、功能分类和编码等属性数据,作为全市建筑物与地块信息归集、关联、共享的载体,可供直接使用或组合使用。

4.2 建筑物与地块编码应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唯一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DBJ04/T226-2015

备案号∶J10262-201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1部分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和室外设施与环境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al quality acceptance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2015-10-22发布 2016-01-01实施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04/T 226.1-2015 建筑工程,ISBN978-7-5160-1302-1,主体结构,屋面和室外设施与环境,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1部分 地基与基础,DBJ04/T 226.1-201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1部分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和室外设施与环境

内容摘抄: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发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的通知
晋建标字〔2015〕231号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各有关单位∶
现批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为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04/T226-2015,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原《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4-226-2003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管理,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年10月22日

关于同意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等地方标准备案的函

建标标备〔2015〕212号
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
你站《关于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申请备案的函》(晋建标定函〔2015〕46号),收悉。经研究,同意该2项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为∶

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J10440-201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J10262-2015
该2项标准的备案号,将刊登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2015年11月24日

前 言
本规程是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3年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3】379号)的要求,由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会同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在原《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4-226-2003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依据专业分类,组建的21个编制组,认真学习国家、行业等现行标准,系统总结原规程的工程实践经验,深入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广泛的征求意见,对原规程进行了补充完善,充分体现我省地方特色和工程特点,使之在编制组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审查定稿。
修订中将原规程各专业的综合性的合订本改为按照分部工程内容的几个分册,其内容与国家标准的质量验收内容相对应;具体划分的地方标准名称与编号如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1部分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和室外设施与环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2部分 智能建筑和建筑节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3部分 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和电梯)。本规程共分7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工程观感质量评价标准,附录A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附录B一般项目正常检验一次、二次抽样判定,附录C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
1 名称修改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1部分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和室外设施与环境)。
2 规程第4章,补充了原规程附录B和附录C中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和屋面工程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规程第5章,补充了原规程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中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和单位(子单位)工程竣工质量验收记录内容;第7章由原规程附录H修订;增加了附录B一般项目正常检验一次、二次抽样判定;附录C由原规程附录I修订。
3 原规程涉及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和室外设施与环境的内容全部修订。

4 钢结构部分增加空间钢结构及拉索与膜结构。
5 主体结构中增加结构加固子分部工程内容;混凝土结构增加了滑模、筒仓、烟囱及钢筋接头等内容。

6 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增加了室内防水、外墙防水子分部工程的内容。

7 防水工程中删除了石油沥青的相关材料内容。
8 规程中补充室外设施与环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相关内容。
本规程由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管理,由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负责具体内容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地址∶太原市建设北路85号,邮政编码∶03001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略)

1 总 则
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程序和方法,完善我省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并作为山西省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抽检数量、检验方法、验收记录、观感质量评价标准等的统一规定。1.0.3 本规程依据现行国家、行业和省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编制,应与国家建筑工程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配合使用。
1.0.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我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建筑工程 building engineering
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线路、管道、设备等的安装所形成的工程实体。2.0.2 建筑工程质量 quality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2.0.3 验收 acceptance
建筑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合格的基础上,由工程质量验收责任方组织,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参加,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及其隐蔽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对技术文件进行审核,并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格做出确认。

2.0.4 进场检验 site inspection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及器具等,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并对其质量、规格及型号等是否符合要求做出确认的活动。

2.0.5 复验 repeat test
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进入施工现场后,在外观质量检查和质量证明文件核查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的活动。

2.0.6 检验批 inspection lot
按相同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抽样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2.0.7 检验 inspection
对被检验项目的特征、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项目每项性能是否合格的活动。

2.0.8 见证检验 evidential testing
施工单位在工程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的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按抽样方案抽取试样,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的活动。

2.0.9 交接检验 handing over inspection
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共同检查已完工程,并对可否继续施做出确认的活动;包括各相关专业工序间进行的交接检查。

2.0.10 主控项目 dominant item
建筑工程中对安全、节能、环境保护、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0.11 一般项目 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0.12 抽样检验 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建筑工程检验项目中,按检验批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2.0.13 抽样方案 sampling scheme
根据检验项目的特性所确定的抽样数量和方法。

(略)

3 基本规定
3.0.1 施工现场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要求进行检查记录。
3.0.2 未实行监理的建筑工程,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应履行本规程涉及的监理职责。

3.0.3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进场检验。凡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等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各种原材料、构配件的抽样检测数量和方法应依据设计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执行。
2 各施工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经施工单位自检符合规定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关工序应进行交接检验,形成记录。
3 对于监理单位提出检查要求的重要工序,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0.4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按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适当调整抽样复检、试验数量,调整后的抽样复验、试验方案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并报监理单位审核确认。
1 同一项目中由相同施工单位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使用同一生产厂家的同品种、同规格、同批次的材料、构配件、设备;
2 同一施工单位在现场加工的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用于同一项目中的多个单位工程;3 在同一项目中,针对同一抽样对象已有检验成果可以重复利用。
3.0.5 当专业验收规范对工程中的验收项目未做出相应规定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制定专项验收要求。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等项目的专项验收要求应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3.0.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1 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2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3 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并应有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
4 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及材料,应在进场时或施工中按规定进行见证检验。
5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6 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7 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3.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规定。

(略)

4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4.1.2 单位工程应按下列原则划分∶
1 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

2 对于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划分为一个子单位工程。

4.1.3 分部工程应按下列原则划分∶
1 可按专业性质、工程部位确定。
2 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将分部工程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4.1.4 分项工程可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
4.1.5 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的需要,按工程量、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划分原则进行划分。
4.1.6 施工企业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制定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并由监理单位审核。对于本规程未涵盖的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可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施工等单位协商确定。
4.1.7 室外工程可根据专业类别和工程规模划分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略)

内容目录: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4)

4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6)

4.1 一般规定 (6)

4.2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6)

4.3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8)

4.4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10)

4.5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11)

4.6 室外设施与环境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 (12)

5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14)
5.1 一般规定(14)

5.2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15)

5.3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20)

5.4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22)

5.5 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39)

6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52)

7 工程观感质量评价标准(54)
7.1 工程观感质量评价的方法(54)

7.2 工程观感质量评价的标准(54)

附录 A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65)

附录B 一般项目正常检验一次、二次抽样判定(68)

附录C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69)
C.1 地基与基础工程(69)

C.2 主体结构工程(231)

C.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509)

C.4 屋面工程(723)

C.5 室外设施与环境工程 (785)

本规程用词说明(831)

引用标准名录(83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04/T 226.1-201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1部分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和室外设施与环境已关闭评论

ICS 77.120.99
CCS H 14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1467.2-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hafnium-Part 2:Determination of uranium content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 1467.2-2021,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铪化学分析方法,YS/T 1467.2-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

内容摘要: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YS/T1467《铪化学分析方法》的第2部分。YS/T14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
第10部分:氧量、氮量的测定: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核工业二0三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厚勇、杨军红、白焕焕、邢银娟、李剑、杨万彪、车轩、薛志伟。

引言
金属铪具有耐高温、中子吸收截面积大、吸气能力强、抗腐蚀性优异等诸多优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材料,金属铪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核工业与现代陶瓷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国内外仍缺少金属铪的检验标准,YS/T1467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且切实可行的铪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拟由十二部分组成。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铪中铅量的方法。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铪中轴量的方法」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给中硼量的方法。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铪中氯量的方法。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给中镉量的方法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铪中磷量的方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给中硅量的方法。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铪中钠量的方法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铪中氢量的方法
第10部分:氧量、氮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给中氧量、氮量
的方法。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给中碳量的方法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给中痕量杂质
元素量的方法。
本文件的建立提供了给中化学成分技术指标的检验依据,有利于行业分析水平的提升,对提高给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摘要: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铪中铀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铪中铀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01%一0,000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试料用氢氟酸一硝酸溶解。在硝酸介质中用磷酸三丁酯甲苯萃取轴。在铜铁试剂存在下,用极谱仪测定铀含量。
5试剂或材料
警示一本文件测试过程中,会使用高纯汞,测试后的汞废料应储存于水封的密闭容器中,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DBJ04/T301-2013

备案号:J12497-2013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wall self-insulation of autoclaved fly-ash aerated concrete block
2013-11-04 发布 2014-02-01 实施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04/T 301-2013,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技术规程,粉煤灰,蒸压,DBJ04/T 301-2013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技术规程

内容摘抄: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发布《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技术规程》的通知
晋建标字【2013】242号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各有关单位∶
现批准《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技术规程》为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04/T301-2013,自2014 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管理,太原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中心负责具体解释。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3年11月4日

前 言
根据《2012年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晋建标字〔2012〕152号)文件要求,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规范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设计、施工与验收等方面,为推广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在山西的应用,提供成套技术成果,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性能指标;5.设计;6.施工;7.验收。
本规程由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管理,由太原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为了提高本规程质量,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太原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中心(地址∶太原市北大街182号柳溪大厦B座4层,邮编∶030009,联系电话∶0351-3030886,邮箱地址∶tyqgzx@126.com),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太原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中心
山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太原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协会
太原市尖草坪区鹏飞加气混凝土厂

晋中消防支队
山西宏泽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常凌云 温 刚 张 江 耿震岗 王荣香 赵跃山 刘雅晋 张鹏程 江洋 周蕾 杜薇 任国鹏 李毅恒 高峰 朱晋萍 李夏清 薛全胜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李桂芬 吴振洲 杜震宇 霍瑞琴 杨兵 齐锦程 赵俊奇 赵海晋 刘元珍 韩君

1 总 则
1.0.1 为规范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做到控制材料性能、提高设计水平、规范施工工艺、细化构造措施、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山西省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中采用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山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 autoclaved fly-ash aerated concrete block
由水泥或石灰、粉煤灰为基本原料,掺加发气剂,经加水搅拌、浇筑成型、发泡、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制成的含泡沫状孔的砌块,本标准以下简称粉煤灰加气块。
2.1.2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 autoclaved fly-ash aerated concrete block wall
由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及配套的抹面砂浆抹面构成的墙体,本标准以下简称粉煤灰加气块墙。

2.1.3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 autoclaved coal ash aerated concrete block wall self-insulation system
由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及饰面层,并采取配套合理的热桥、剪力墙保温处理措施和交接面处理措施的外墙自保温系统的总称,本标准以下简称自保温系统。
2.1.4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工程 autoclaved coal ash aerated concrete block wall self-insulation project
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通过设计、施工形成的保温构造,本标准以下简称自保温工程。

2.1.5 界面砂浆 interface treating mortar
提高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抹面砂浆层与基层粘结强度的砂浆。
2.1.6 专用砌筑砂浆 special masonry mortar
用水泥等胶结材料、细集料、掺合料、保水剂及其他外加剂等原料,在工厂或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加水拌制而成,具有较高粘结力、保水性能和一定的保温隔热性能,专门用于砌筑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砂浆。

(略)

3 基本规定
3.0.1 粉煤灰加气块性能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和《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17等相关标准的规定,粉煤灰加气块墙所用专用砂浆应符合《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JC890的相关规定。
3.0.2 粉煤灰加气块墙所用砌块、砂浆及其配套材料和制品,必须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标准的要求,不得对人体有害和污染环境。
3.0.3 自保温系统的热工设计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3.0.4 自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
3.0.5 粉煤灰加气块墙的防水工程应符合《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的有关规定。
3.0.6 按照本规程进行设计、施工的粉煤灰加气块墙应与建筑物同寿命。

4 性能指标
4.1 砌块、砌体
4.1.1 粉煤灰加气块规格尺寸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略)

内容目录: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2

2.2 符号 3

3 基本规定5

4 性能指标 6
4.1 砌块、砌体6

4.2 专用砂浆9

4.3 辅助材料10

5 设计11
5.1 一般规定11

5.2 建筑设计12

5.3 结构设计13

5.4 热工设计13

5.5 构造要求13

6 施工19
6.1 一般规定19

6.2 施工准备19

6.3 材料进场验收19

6.4 墙体砌筑20

7 验收27
7.1 一般规定27

7.2 主控项目29

7.3 一般项目 31

本规范用词说明34

引用标准名录  35

附∶条文说明 3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7.120.20
CCS H 60/6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480-2020
用煤层气制备的镁合金材料
Using coaled gas to produce magnesium alloy materials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480-2020,用煤层气制备的,镁合金材料,NB/T 10480-2020 用煤层气制备的镁合金材料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制备工艺2
5分类3
6技术要求3
7试验方法5
8检验规则6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6
参考文献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全国电工标委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联合镁业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北汽研究院、晋煤集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超婵、蔡青、齐向民、刘志伟、胡卯生、周子峰、杨人祺、吕建辉、陆福敏、王旭、张春林、王凤英、孙伯原、张志勇、王炉旦、来磊、桑昱、左建生、缪轶、朱建刚、王超、张蒙、贾波。

内容摘要:

用煤层气制备的镁合金材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煤层气制备镁合金材料的制备工艺、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镁及镁合金材料的治炼和制备行业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一2010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1177-2018   铸造镁合金
GB/T5153一2016   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5154一2010   镁及镁合金板、带材
GB/T5155一2013   镁合金热挤压棒材
GB/T13820一2018  铁合金铸件
GB/T19078一2016   铸造镁合金锭
GB/T24176一2009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数据统计方案与分析方法
GB/T30142一2013  平面型电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测量方法
ASTM B954一2015  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镁和镁合金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nalysis of magnesium and magnesium alloys by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SO3116:2019   镁和镁合金、锻造的镁合金(Magnesium and magnesium alloys-Wrought magnesium and magnesium alloys)
3术语和定义
GB/T228.1一2010和GB/T30142一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煤层气  coalbed gas;coalbed methane
赋存于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并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轻类气体。
[来源:GB/T29119-2012,3.1]
3.2  镁合金   magnesium alloy
以镁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
3.3 白云石  dolomite
化学式为CMg(CO3)2,品体属三方品系的碳酸盐矿物,是提取镁和氧化镁等的矿物原料。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7.120.99
CCSH  14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1467.3-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hafnium-Part 3:Determination of boron content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 1467.3-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硼量的测定,第3部分,YS/T 1467.3-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

内容摘要: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YS/T1467《铪化学分析方法》的第3部分。YS/T14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
第10部分:氧量、氮量的测定;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合通用测试评价服务股份公司、西安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甜、桑永珠、张力久、李佗、邢银娟、陈雄飞、王长华、李继东、胡芳菲、罗舜、闫豫昕。

引言
金属铪具有耐高温、中子吸收截面积大、吸气能力强、抗腐蚀性优异等诸多优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材料,金属铪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核工业与现代陶瓷领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国内外仍缺少金属铪的检验标准,YS/T1467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且切实可行的铪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拟由十二部分组成。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铪中铅量的方法。
第2部分:轴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铪中铀量的方法。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给中硼量的方法。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铪中氯量的方法。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铪中镉量的方法」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铪中磷量的方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铪中硅量的方法。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铪中钠量的方法。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给中氢量的方法。
第10部分:氧量、氮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给中氧量、氮量的方法。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铪中碳量的方法。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给中痕量杂质元素量的方法。
本文件的建立提供了给中化学成分技术指标的检验依据,有利于行业分析水平的提升,对提高铪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摘要: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给中硼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铪中硼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005%~0.000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试料用硫酸-硫酸铵分解。在硫酸一冰乙酸介质中,硼与姜黄素生成玫瑰红络合物,并能在稀盐酸中析出,经分离后溶于乙醇中。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50m处测量其吸光度,通过工作曲线计算翻含量。
5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及以上纯度的
水。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7.120.9
CCS  H 14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5/T1467.6-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hafnium-Part 6: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content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1467.6-2021,磷量的测定,第6部分,铪化学分析方法,YS/T 1467.6-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YS/T1467《铪化学分析方法》的第6部分。YS/T14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
第10部分:氧量、氨量的测定;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宁夏东方但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西部新结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东、李荣,李佗、张俊峰、于红燕,张力久,张水进,孔令臣,任洁。

引言
金属给具有耐高温,中子吸收截面积大,吸气能力强、抗腐蚀性优异等诸多优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材料,金属铪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核工业与现代陶瓷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国内外仍缺少金属的检验标准,YS/T1467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且切实可行的恰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拟由十二部分组成。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诺法测定铪中铅量的方法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给中轴量的方法。
第3部分:卿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给中隔量的方法。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给中氯量的方法。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给中镉量的方法。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给中磷量的方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给中硅量的方法。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铪中钠量的方法。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雅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给中氢量的方法。
第10部分:氧量、氮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铪中氧量、氮量
的方法。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铪中碳量的方法。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给中痕量杂质元素量的方法。
本文件的建立提供了铪中化学成分技术指标的检验依据,有利于行业分析水平的提升,对提高給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摘要: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给中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铪中磷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04%~0.02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试料用氢氟酸一硝酸溶解,以哪酸饱和溶液络合氟离子。用高锰酸钾将亚磷酸根离子氧化为磷酸根离子。在硝酸介质中,磷酸根离子与钼酸铵形成磷钼黄杂多酸,用正丁醇-三氯甲烷混合萃取液萃取,以氯化亚锡将磷钼黄杂多酸还原为磷相蓝并反萃取到水相中。于分光光度计被长620m处测量其吸光度。
5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优级纯的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实验室二级水。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7.120.99
CCS H 14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1467.8-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hafnium-Part 8:Determination of sodium content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1467.8-2021,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铪化学分析方法,YS/T 1467.8-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YS/T1467《铪化学分析方法》的第8部分。YS/T1467分为如下部分: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
第10部分:氧量、氮量的测定: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西安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晓燕、王津、唐维学、刘雷雷、朱丽、金桂霞、罗海霞、王长华。

引言
金属给具有耐高温、中子吸收截面积大、抗腐蚀性优良、吸气能力强以及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等诸多优点,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核工业与现代陶瓷领域。但国内外仍缺少金属铪的检验标准,因此通过实验研究并建立一套完整且切实可行的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已是行业急需。本标准拟由十二部分组成。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铪中铅量的方法。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给中铀量的方法。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铪中硼量的方法。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铪中氯量的方法。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铪中镉量的方法。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铪中磷量的方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给中硅量的方法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铪中钠量的方法。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给中氢量的方法,
第10部分:氧量、氮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给中氧量、氨量的方法。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铪中碳量的方法。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铪中痕量杂质元素量的方法。
本文件的建立提供了铪中化学成分技术指标的检验依据,有利于行业分析水平的提升,对提高铪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摘要: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铪中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铪中钠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10%~0.02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脸方法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试料以氢氯酸、硝酸溶解。在稀硝酸介质中,以饱和硼酸掩蔽氟离子,采用基体匹配工作曲线法在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589.0m处,使用空气-乙炔火焰,测量钠的吸光度,计算钠的质量分数。
5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7.140
CCS P 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834-202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
Safety operation code for construction equipment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Asphalt mixing plant
2021-04-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 5834-2021,安全操作规程,拌和系统设备,施工机械,水电水利工程,沥青混合料,DL/T 5834-202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21年第3号
国家能源局批准《水电工程建设征地企业处理规划设计规范》
等282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ode for Buildings Design ofWind Power Projects,》等19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
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
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21年4月26日

前言
本规程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7)52号)的要求制定。规程编制组经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水电水利工程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安全操作的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和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安装与拆除、运行、停机与交接班、维护与保养等。
本规程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规程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29)归口。
本规程主要编写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李友华   胡胎涛    曹中升    李学平
何浩       罗康吉    石莉       李铭松
黄家权    汪仁平    肖传勇    张欣
张家涛    张俊霞    王吉林    胡含颖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宗敦峰     向建    许松   林许鹏
董芸    郭光文   吴高见    叶明
杨涛   肖恩尚
朱明星  徐军  罗维成    姚利龙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安装与拆除5
4.1一般规定5
4.2安装5
4.3调试7
4.4拆除8
5运行9
5.1一般规定9
5.2作业前准备9
5.3骨料配料、加热与传输设备10
5.4粉料给料、除尘与回收设备11
5.5沥青熔化、输送与储存设备12
5.6沥青混合料搅拌楼13
5.7控制系统15
6停机与交接班17
6.1停机17
62交接班17
7维护与保养19
本规程用词说明20
引用标准名录21
附:条文说明23
内容摘要:
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安全操作行为,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的安装与拆除、运行及维护保养。
1.03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安全操作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和设备使用技术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  asphalt mixing plant
用于生产沥青混合料的成套设备。由骨料配料及加热与传输设备、粉料给料设备、除尘与回收设备、沥青熔化及输送与储存设备、沥青混合料搅拌楼、控制系统及支承结构部件组成。
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按运输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按生产工艺又可分为连续式、间歇式。
2.0.2骨料配料、加热与传输设备  aggregate batching,heatingand transmitting equipment
用于骨料配料、干燥、热料提升的成套设备。由冷骨料储料仓、配料皮带机及倾斜皮带机、骨料加热干燥滚筒及主喷燃器、燃油供给系统、热骨料提升机及支承结构部件组成。
2.0.3粉料给料设备  powder feed equipment
用于粉料储料、输送的设备。由粉料罐、螺旋输送机及支承结构部件组成。
2.0.4 除尘与回收设备   dust removal and recycle equipment
用于去除热骨料中粉尘并回收、粉尘二次利用或排放粉尘的
设备。由除尘器、布袋、螺旋管道及支承结构部件组成。
2.0.5沥青熔化、输送与储存设备  asphalt melting,transportationand storage equipment
用于加热、熔化、输送、储存沥青的成套设备。由沥青熔
化、加热设备、沥青输送的沥青泵与管道、沥青储存容器等设备
及支承结构部件组成。
2.0.6沥青脱捅、脱水设备,asphalt barrel and dehydration equipment
用于将桶装沥青加热、熔化进行脱桶、脱水的设备。
2.0.7沥青混合料搅拌楼  asphalt mixing tower
用于将沥青、二次筛分并储存的热骨料、粉料、添加剂等通过配料、混合、搅拌等程序生成沥青混合料的设备。由热骨料二次筛分机及热骨料储存仓、称量系统、搅拌锅、沥青混合料成品
料仓及支承结构部件组成。
2.0.8沥青混合料成品料仓  asphalt mixed material strong bins

用于输送、储存、保温沥青混合料的设备。由运料小车、保温罐、仓门及支承结构部件组成。
2.0.9控制系统 control system
用于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操作控制的系统设备和设施。由电气控制系统、气压控制系统、中心控制室及支承结构部件组成。
3基本规定
3.0.1·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的选型应满足运行稳定、故障率低、经济环保等要求。系统各设备应具有互连接性和互操作性。
3.0.2设备运输、安装与拆除前应制订专项方案,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03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0.4新设备或经大修后的设备,停置时间过长的设备,应按设备技术要求调试后,再进行试运转。
3.0.5设备运输、安装与拆除及运行作业全过程应设专职安全员。
3.0.6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3.0.7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护劳保用品。无关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域。
3.0.8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操作场所或设备上,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3.0.9对设备运行区域的消防安全管理,应建立专项制度,并配置消防器材。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5834-202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沥青混合料拌和系统设备已关闭评论

ICS 29.035.10
CCS K 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632.2-2022/IEC60667-2:2020
电气用钢纸   第2部分试验方法
Vulcanized fibre for electrical purposes-Part 2:Methods of test
(IEC60667-2:2020,IDT)
2022-07-11发布    2023-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0632.2-2022,电气用钢纸,第2部分,试验方法,GB/T 20632.2-2022 电气用钢纸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目次
前言I
引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试验的总体说明1
4.1条件处理1
4.2干燥2
4.3结果2
5厚度2
6密度2
6.1表观密度2
6.2液体中密度(比重)3
7拉伸强度与伸长率3
8弯曲强度3
9吸水率3
10厚度为3mm及以下的电气强度4
11耐电弧4
12氯化物含量4
13灰分含量4
14柔软性(弯曲)4
15水分含量6
16内层剥离强度6
17收缩率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20632的第2部分。GB/T20632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电气用刚纸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电气用钢纸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电气用钢纸   第3部分:平板钢纸。
本文件等同采用IEC60667-2:2020《电气用钢纸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桂林赛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无锡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宝特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义胜检测有限公司、浙江辉日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江苏美西达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凯金哲检测有限公司、广东益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如品科技有限公司、枣庄市恒样纸制品有限公司、广东成信科技有限公司、东莞瑞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特华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金优邦科技有限公司、义乌市经龙模具有限公司、陕西润正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婕、武红敏、李强军、夏宏伟、余文武、陈俞惠、唐仕平、熊雪梅、罗传勇、向小云王翠林、皮坤兰、吴才春、李守英、肖本崇、李建、黄建伟、林金理、张元林、宿士乔、龚丽华、邓代从。

引言
GB/T20632旨在确立电气用钢纸的定义及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各单项材料产品分类及要求,拟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目的在于确立电气用钢纸的定义和一般要求。
一第2部分:试验方法。目的在于确立电气用钢纸的试验方法。
一第3部分:平板钢纸。目的在于确立电气用平板钢纸分类及要求。

内容摘要:

电气用钢纸   第2部分: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电气用钢纸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不适用于将几层钢纸用粘合剂粘合而成的材料。
符合本文件的材料能满足合格既定的性能水平。如果用户为特定用途选择材料时,根据该用途中具有足够性能所必须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仅依据本文件。
安全警告:使用者有责任确保以安全的方式使用本文件所包含或引用的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目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作: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作,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11一2002   干固体绝缘材料   耐高电压、小电流电弧放电的试验(IEC61621:1997,IDT)
GB/T19264.2一2013   电气用压纸板和薄纸板   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60641-2:2004,MOD)
挂:GB/T19264.2一2013被引用的内容与2C60641-2,2004被引用的内容投有技术上的差异,
ISO178:2019   塑料   弯曲性能的测定(Plastics一Determination of flexural properties)
佳,GB/T9341一2008  塑料   弯曲性能的制定(ISO178:2001,IDT)
ISO287:2017   纸和纸板  批量含水量的测定   烘箱干燥法(Paper and board-一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content of a lot-Oven-drying method)
注,GB/T462一2008纸,纸板和纸浆分析试样水分的测定(ISO287:1985,ISO 638,1978,MOD)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SO和IEC标准化过程中所涉术语数据库可访问下述网址:
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www.iso.org/obp
IEC电子百科:http://www,electropedia.org/
3.1试样  specimen
在选定单元中抽取的薄片或卷中切割出规定尺寸的矩形纸或板。
3.2试片  test piece
用于按试验方法进行每次测定的纸或板:
注:试片可能取自一个试样:在某些情况下,试片可能是试样本身。
4试验的总体说明
4.1条件处理
除非另有规定,切割制成的试样应故在温度(23士2)℃,相对湿度(50士5)%的条件下处理,并在该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04/T318-2015 备案号:J13272-2015
耐热聚乙烯(PE-RT)直埋保温供热管道技术规程

Design and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de for the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of 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PE-RT insulated pipes of heating supply pipeline
2015-11-23  发布
2016-02-01  实施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04 /T 318-2015,供热管道,保温,技术规程,直埋,耐热聚乙烯(PE-RT),DBJ04/T 318-2015 耐热聚乙烯(PE-RT)直埋保温供热管道技术规程.pdf(附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5年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晋建标函〔2015)310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借鉴了相关国内、外标准和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设计;5、施工;6、压力试验、清洗和试运行;7、工程竣工验收
及附录。
本规程由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管理,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太原市新建路80号,邮政编码:03000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恒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中方森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 吉林市松江塑料管道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阳曲县供热公司 山西崇光科技有限公司 道达尔炼油与化工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吴建义 许建钦 徐宪武 朱宝仁 罗俊山 杜震宇 杨海蓉 林晓菲 林海英 李朝 赵启辉 柯锦玲 翟洪波 顾俊峰 王晋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哈成德 亢光君 冀东光 史瑞秀 宋丽亚 聂晋玲 刘艳云 安庆珍 申达孝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提高供热管道防腐性能,减少热损失,促进我省城镇供热事业的发展,推广耐热聚乙烯(PE-RT)直埋保温供热管道(以下简称“GXPE供热管道”)在低温供热领域的应用,做到保证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和环保节能,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山西省城镇供热管网工作压力不大于1.25M皿a,热水温度不超过80℃直埋或建筑物内架空GXPE供热管道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GXPE供热管道用于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盐渍土等地区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盐渍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T50942等规定。
1.0.4GXPE供热管道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山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GXPE供热管道GXPE heating pipes
指耐热聚乙烯(PE-RTⅡ)直埋保温供热管道的简称。
2.1.2PE-RTI管材及管件the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of 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PE-RT II)of heating supply pipeline
以耐热聚乙烯PE-RTⅡ原料加工制造而成管材及管件。
2.1.3低温热水供热管网low temperature hot-water heating net-work
自热力站或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热源至建筑物热力人口,介质温度不超过80℃热水的供热管网。
2.1.4无补偿敷设installation no compensator
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热补偿措施的直埋敷设方式。
2.1.5锚固段fully restrained section
在管道温度产生变化时,不产生热位移的管段。
2.1.6固定点fix point
采用强制固定措施使管道不发生位移的点。
2.1.7保温层insulating layer
在工作管与外护管之间设置的保温材料层。
2.1.8外护管out protecting pipe
在工作管和保温层的外侧,设置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防水性能的套管。
2.1.9不圆度out-of roundness
在PE-RTⅡ管材或管件的同一横截面上,最大和最小外径测量值之差。
2.1.10管系列(S)pipe series
与公称外径和壁厚有关的无量纲数值,可用于指导管材规格的选用。

2.1.11标准尺寸比(SDR)standard dimension ratio
公称外径与公称壁厚比值。
2.1.12电熔承插管件electrofusion socket fitting
具有一个或多个组合加热元件,能够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从而与管材或管件插口端熔接的PE-RTⅡ管件。
2.1.13电熔鞍型管件electrofusion saddle fitting
具有鞍形几何特征及一个或多个组合加热元件、能够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从而在管材外侧壁上实现熔接的PE-RTⅡ管件。
2.1.14插口管件spigot end fitting
插口端的连接外径等于相应配套使用管材的公称外径(d。)的PE-RTⅡ管件。
2.1.15机械连接管件mechanical fitting
通过机械作用将PE-RTⅡ管件与另一段管材或管道附件连接的管件。一般可在施工现场装配或由制造商在工厂预装。可以通过螺纹、压缩接头或法兰与金属部件连接装配。
2.1.16热熔对接焊接butt fusion jointing
采用专门的热熔对接焊接设备,用加热板将管材或管件端面加热,撤去加热板,将两个端面对接在一起。
2.1.17电熔承插焊接electric fusion jointing
采用专门的电熔管件,由专用的电熔焊机,按照一定的规则控制流过管件中埋设的电阻丝中的电流量,使其合理发热,加热管件与管材的连接界面,经过一定时间的熔融,达到熔接目的。
2.2符号
(符号略)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GXPE供热管道应为PE-RTⅡ工作管、保温层、外护管为一体的工厂预制产品。产品质量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3.1.2GXPE供热管道检验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3.1.3GXPE供热管道应具有国家级质量检测机构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及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采购方在接受产品时的验收,应按本规程检查下列项目:
1出厂检验合格证:
2检测报告;
3使用的PE-RTⅡ原料牌号;
4外观与颜色;
5长度;
6不圆度;
7外径及壁厚:
8生产日期;
9产品标准。
3.1.4GXPE供热管道从生产到使用之间,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年,超过2年应重新抽样,按照本规程附录A出厂检测项目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GXPE供热管道
3.2.1GXPE供热管道构造应符合图3.2.1的规定。

(图略)

3.2.2GXPE供热管道的规格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

1.GXPE供热管道长度一般为4m、6m,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2.PE-RTⅡ管规格尺寸应符合表3.2.2-1的要求;

(表略)

3保温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3.2.2-2的要求。

(表略)

4外护管最小壁厚应符合表3.2.2-3的要求;

(表略)

3.2.3GXPE供热管道质量要求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表略)

3.2.4PE-RTⅡ管除应符合本规程3.3节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
3.2.5外护管及保温层采用的原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GB/T29047的规定。注:外护管、保温层采用其他材料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3PE-RTⅡ管材及管件
3.3.1PE-RTⅡ管材及管件应由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原料制造,其颜色和外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颜色宜为灰色,其他颜色可由供需双方确定;
2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清洁,不应有影响产品性能的明显划痕、凹陷、气泡、杂质等缺陷;
3表面颜色应均匀一致,不允许有明显色差,端面应切割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3.3.2制造PE-RTⅡ管材及管件的原材料,其性能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3.3.3PE-RTⅡ管材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PE-RTⅡ管材平均外径与不圆度的偏差应符合表3.3.3-1的要求。

(表略)

2在管件焊接区域中部的平均内径D,≥d.。
3管件通径D2不应小于公称直径dn与2en的差值,管件最小壁厚应符合本规程表3.2.2-1中的相应管材最小壁厚规定。

(表略)

4管件具有不同尺寸的承口,则每一个规格承口尺寸均应符合相应的公称直径的要求。
5距管件端口2L,3处开始,管件主体任一点的壁厚E应等于或大于相应管材的最小壁厚emim。
6电熔管件承口端的最大不圆度应不超过0.015dn。
3.3.5插口管件插口端示意图见图3.3.5,插口端尺寸应符合表3.3.5的规定。

(表略)

3.3.6PE-RTⅡ法兰接头的示意图见图3.3.6,尺寸应符合表3.3.6的规定。

(表略)

3.3.7PE-RTⅡ管材及管件的静液压强度应符合表3.3.7的规定。

(表略)

1生产企业名称或代号、商标;
2GXPE供热管道各层的材料,如:HDPE/PU/PE-RTⅡ;
3外护管与PE-RTⅡ管材的规格尺寸等标志;
4标准代号;
5生产批号、生产日期。
3.4.3GXPE供热管道应采用吊带或其他不伤及保温管的方法吊装,严禁用钢丝绳直接吊装;在装卸过程中,不得碰撞、抛摔和在地面上拖拉滚动,不得损坏管道端口和外护管。
3.4.4在长途运输过程中,GXPE供热管道必须固定牢靠,不得损伤外护管及保温层。
3.4.5GXPE供热管道堆放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面应平整、无碎石等坚硬杂物;
2地面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保证堆放后不发生塌陷和倾倒事故:堆放场地应挖排水沟,场地不允许积水;
3场地应设置管托,管托应确保保温管外护管下表面高于地面150mm。
3.4.6GXPE供热管道的堆放高度不应大于2.0m,不得接受烈日照射、雨淋和浸泡,露天存放时应用遮盖物遮盖,堆放处应远离热源和火源。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GXPE供热管网设计时,按建筑设计计算热负荷,方案初设时热负荷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的规定。
4.1.2GXPE供热管网应采用不大于80℃的低温热水作为供热介质,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力站及室外供热管网水质,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的规定;
2连接锅炉房等热源的低温热水供热管网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质》GB/T1576对热水锅炉水质的要求;
3应满足室内系统散热设备、管道及附件的要求。
4.1.3用于生活热水系统管道水质的卫生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4.1.4用于生活热水的管道系统,应有温控装置,并采取防止超温的可靠措施。
4.1.5应随管道走向设计示踪线(带)和警示带。管道出地面位置应有合适的标识和标志。
4.2水力计算
4.2.1管网管径和循环泵的设计参数应根据水力计算结果确定。当用户分期建设时,主干管应按远期负荷进行管网水力计算、选择管径。
4.2.2对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管道,应分别计算供暖期和供冷期设计流量及管网压力损失,分别确定循环泵运行参数。
4.2.3用于供暖、空调系统的管网,设计流量应符合供热要求计算确定,用于生活热水系统的管网,设计流量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确定。

4.2.4用于供暖系统的管网,确定主干线管径时,宜采用经济比摩阻。经济比摩阻数值宜根据工程具体条件计算确定。主干线比
摩阻可采用60Pa/m~100Pa/m。
4.2.5用于空调系统的管网,支线管径应按照允许压力降确定,比摩阻不宜大于200Pa/m。
4.2.6用于供暖、空调系统的管网最不利用户的资用压头,应考虑用户系统安装过滤装置、计量装置、调节装置的压力损失。
4.2.7CXPE供热管道的最大允许设计流速不宜大于3.0m/s。
4.2.8GXPE供热管道单位长度沿程水头损失,应按附录D中表D.0.1计算。

(表略)
4.2.9管道系统的局部构件阻力当量长度,应按附录表D中表D.0.2计算。

(表略)
4.3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4.3.1GXPE供热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管网的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和热量计量装置应设置在建筑物热力人口:
2当系统较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供水温度不同时,宜在建筑物热力入口设二次循环泵或混水装置;
3生活热水系统应设循环水管道;
4GXPE供热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
5在满足室内各环路水力平衡和供热计量的前提下,宜减少建筑物热力入口的数量:
6建筑物热力入口装置宜设在专用的空间内,当设在室外热力小室内时,热力室的防水及排水设施应能满足设备、控制阀和计量仪表对使用环境的要求:
7供热管道与有关设施最小安全净距应符合表4.3.1-1的规定。

(表略)

8直埋GXPE供热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表4.3.1-2规定。

4.3.2GXPE供热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埋供热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0.002,高处应设放气阀,低处应设泄水阀;
2管道应利用转角做自然补偿,小于60°的转角不宜用作自然补偿;
3当地基软硬不一致时,应对地基作特殊处理;
4地下室架空敷设时,应对管道支撑、管道热胀冷缩进行有效的补偿和固定。管道水平支撑间距宜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略)

4.3.3直埋GXPE供热管道宜采用无补偿敷设方式。
4.4管道应力和作用力的计算
4.4.1直埋敷设保温管道的应力应按系统最大工作压力计算。

4.4.2管道在进行受力计算与应力验算时,供热介质参数和安装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水管网供、回水管道的计算压力应采用循环水泵最高出口压力加上循环水泵与管道最低点地形高差产生的静水压力;
2管道工作循环最高工作温度,应采用室外供暖计算温度下的热网计算供水温度;管道工作循环最低温度,对于全年运行的管网应采用30℃,对于只在供暖期运行的管网应采用10℃;
3计算安装温度取安装时当地的最低温度。
4.4.3供热管道的运行条件分为5个级别,应符合表4.4.3的规定。

(表略)

4.4.4GXPE供热管道在不同温度下的设计应力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04/T 318-2015 耐热聚乙烯(PE-RT)直埋保温供热管道技术规程.pdf(附条文说明)已关闭评论

ICS 91.120.40
CCS K 1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 33588.8-2022/IEC TS 62561-8:2018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8部分:雷电防护系统隔离部件的要求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components (LPSC)-Part 8:Requirements for
components for isolated LPS
(IEC TS62561-8:2018,DT)
2022-07-11发布   2023-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Z 33588.8-2022,第8部分,隔离部件的要求,雷电防护系统,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GB/Z 33588.8-2022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8部分:雷电防护系统隔离部件的要求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绝缘支架4
4.1分类4
4.2要求4
4.3试验方法6
4.4电磁兼容性(EMC)15
4.5检测报告的结构和内容15
5绝缘引下线16
5.1分类和分级16
5.2雷电流承载能力16
5.3等效隔离距离Se优选值17
5.4要求17
5.5试验方法18
5.6电磁兼容性(EMC)27
5.7检测报告的结构和内容27
附录A   (规范性)   环境影响试验  耐腐蚀性  30
附录B   (规范性)   环境影响试验  抗紫外线  31
附录C   (规范性)   绝缘支架的试验流程图32
附录D   (规范性)  绝缘引下线的试验流程图33
附录E    (资料性)  确定绝缘支架实际修正系数kx的高压冲击试验34
附录F    (资料性)  绝缘引下线的装配验证试验36
参考文献3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Z)33588《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的第8部分,GB/T(Z)3358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
第2部分: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的要求;
第3部分:隔离放电间隙(ISG)的要求;
第4部分:导体的紧固件要求;
第5部分:接地极检测箱和接地极密封件的要求;
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
第7部分:接地降阻材料的要求;
第8部分:雷电防护系统隔离部件的要求。
本文件等同采用1ECTS62561-8:2018《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第8部分:雷电防护系统隔离
部件的要求》,文件类型由IEC的技术规范调整为我国的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按照正文引用方式,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中补充了规范性引用的IEC62561-2,将IS04892-3:2016调整到参考文献;
更正了5.7.6中列项的错误,将列项“d)试验程序”的编号更正为5.7.7,列项e)~i)修改为5.7.7
的列项a)~e),原5.7.7~5.7.9编号依次顺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贵任。
本文件由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德和盛电气(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大学,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州桂龙防雷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天安防雷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标准化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晓峰、边晓燕、王天羿、李征、盛巍巍、姚喜梅、周歧斌、袁月、李锐、刘岩、郭凯敏。

引言
GB/T(Z)33588旨在确立根据IEC62305系列标准设计和安装的雷电防护系统(LPS)所采用的各种部件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拟由八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确立了构成雷电防护系统中金属连接件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的要求。确立了构成接闪器和引下线的金属导体(非“自
然”导体)及构成接地装置的金属接地极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3部分:隔离放电间隙(ISG)的要求。确立了雷电防护系统的隔离放电间隙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的紧固件要求。确立了用于紧固和支撑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系统等导体的金
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紧固件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5部分:接地极检测箱和接地极密封件的要求。确立了接地极检测箱(端子箱)和接地极密
封件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6部分:雷击计数器(LSC)的要求。确立了雷击计数器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7部分:接地降阻材料的要求。确立了雷电防护系统中接地降阻材料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8部分:雷电防护系统隔离部件的要求。确立了绝缘支架和绝缘引下线及其专用紧固件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内容摘要: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8部分:雷电防护系统隔离部件的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绝燎支架和绝缘引下线及其专用紧固件的要求和试验方法,绝缘支架配合接闪器和引下线使用,以保持适当的间隔距离:绝缘引下线能减小间隔距离。
本文件不包括用于爆炸性环境的绝缘支架和绝缘引下线的试验。
雷电防护系统的其他类型隔离部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正在研究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8一2021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b2 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IEC60068-2-52:2017,1DT)
GB/T9789一2008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  通常凝露条件下的二氧化硫离蚀试验(ISO6988:1985,IDT)
GB/T33588.1一2020  霄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IEC62561-1:2017,IDT)
ISO4892-2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氢弧灯(Plastics一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oratory light sources-Part 2:Xenon-are sources)
注:GB/T16422.2一2022 塑料  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氙弧灯(ISO4892-2:2013,IDT)
ISO48924塑料 实粒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Plastics-一Methods of
exposure to laboratory light sourees-Part 4:Open-flame carbon-are lamps)
注:GB/T16422,4一2022 塑料 实验室光原暴露试验方法  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ISO4892-42013,IDT)
ISO6957:l988  铜合金  抗应力腐蚀的氨熏试脸(Copper alloys-一Ammonia test for$tr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IEC60060-2:2010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2部分:测量系统(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一Part 2:Measuring systems)
注:GB/T16927,2一2013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2部分:测量系统(TEC60060-2:2010,MOD)
IEC60068-2-75,2014   环境试验   第2-75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h:锈击试验(Environmental
testing-Part 2-75:Tests-Test Eh:hammer tests)
注:GB/T2423.55一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h:锤击试验(IEC600682-75:1997,IDT)
IEC61083-l  高电压冲击测量仪器和软件   第1部分:对仅器的要求(Instruments and software
used for measurements in high-voltage impulse tests-Part1 :Requirements for instruments)
注:GB/T16896.1一2005高电压神击测量仅形和软件第1都分:对仪器的要求(IEC51083:2001,MOD)IEC610832高电压和大电流试验测量用仪器和软件第2部分:对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试验用。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Z 33588.8-2022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8部分:雷电防护系统隔离部件的要求已关闭评论

ICS 19.040
CCS A 2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B/Z41305.2-2022/1ECTR62131-5:2015
环境条件   电子设备振动和冲击
第2部分设备的贮存和搬运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Vibration and shock of electrotechnical equipment-
Part 2:Equipment during storage and handling
(IEC TR 62131-5:2015,Environmental conditions-Vibration and shock of
electrotechnical equipment-Part 5:Equipment during storage and handling,IDT)
2022-04-15发布  2022-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Z 41305.2-2022,振动和冲击,环境条件,电子设备,第2部分,设备的贮存和搬运,GB/Z 41305.2-2022 环境条件 电子设备振动和冲击 第2部分:设备的贮存和搬运

目次
前言V
引言V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数据源和质量2
4.1Hoppe和Gerock完成的集装箱搬运测量2
4.2美国铁路协会的联运集装箱搬运3
4.3瑞典集装箱码头的联运集装箱搬运3
4.4斯德哥尔摩和组约机场的空运货数搬运4
4.5叉车报运4

4.6非悬挂手推车的移动5
4.7补充数据5
5数据源内部比较5
5.1概述5
5.2 Hoppe和Gerock完咸的集装箱搬运测量6
5.3美国铁路协会的联运集装箱搬运6
5.4瑞典集装箱码头的联运集装箱搬运6
5.5斯德哥尔摩和组约机场的空运货盘搬运7
5.6叉车搬运7
5.7非悬挂手推车的移动8
6数据源之间的比较8
7环境描述10
8与lEC60721比较10
9建议11
参考文款46
图1通过桥式起重机将集装箱装载和卸载到铁路火车时的振动15
图2通过侧装机将集装箱装载和卸载到铁路火车时的振动15
图3在港口搬运1S0集装箱时的振动-纵向17
图4在港口搬运1S0集装箱时的振动-横向17
图5在港口搬运1S0集装箱时的振动-垂向18
图6在港口搬运1S0集装箱时的幅值概率密度-垂向18
图7在港口搬运1S0集装箱时的幅值概率密度-横向)19
(略)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Z41305(环境条件电子设备报动和冲击》的第2部分。GB/Z4130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动力学数据的验证过程;
第2部分:设备的贮存和搬运。
本文件等同采用1ECTR62131-5:2015(环境条件电子设备振动和冲击第5部分:设备的贮存和搬运》,文件类型由EC的技术报告调整为我国的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为了与现有标准协调,将标准名称政为《环境条件电子设备振动和冲击第2部分:设备的贮存和搬运》。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芜湖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上海阿泰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莱伯通试验设备有限公司,苏州阑创检测有限公司,广州赛宝腾睿信总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安徽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芜湖赛宝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立军、阳川,李明峻,杨创锋、史晓雯,李盛峰、唐斯亮、王妙、吴飒、书冰峰、孙建勇、张俊刚、童棍、卫能。
引言
GB/Z41305《环境条件电子设备振动和冲击》首先建立了动力学数据验证过程的三个阶段和准
则,然后应用到固定翼喷气式飞机、铁路车辆、公路车辆、搬运等条件下的动力学数据审查,并形成环境条件,并与IEC60721(所有部分)中的数据进行比较。本系列标准拟由7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动力学数据的验证过程。目的在于建立动力学数据验证过程的三个阶段及其准则。
第2部分:设备的贮存和搬运。目的在于审查电子设备搬运过程中可获得的动力学数据,形成环境描述,并与IEC60721(所有部分)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第3部分:利用固定翼喷气式飞机运输。目的在于审查固定翼喷气式飞机运输条件下可获得的电子设备动力学数据,形成环境描述,并与EC60721(所有部分)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第4部分:利用轨道车辆运输。目的在于审查轨道车辆运输条件下可获得的电子设备动力学数据,形成环境描述,并与IE℃60721(所有部分)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第5部分:利用公路车辆运输。目的在于审查公路车辆运输条件下可获得的电子设备动力学数据,形成环境描述,并与IE℃60721(所有部分)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第6部分:利用螺旋桨式飞机运输。目的在于审查螺旋桨式飞机运输条件下可获得的电子设备动力学数据,形成环境描述,并与IEC60721(所有部分)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第7部分:利用旋翼飞机运输。目的在于审查旋翼飞机运输条件下可获得的电子设备动力学数据,形成环境描述,并与IEC60721(所有部分)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内容摘要:

环境条件    电子设备振动和冲击
第2部分:设备的贮存和搬运
1范围
本文件评估了电子设各搬运过程中可获得的动力学数据。其目的是从所有可用数据中形成环境指述,并与EC60721(所有部分)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对于每个识别的数据源,数据的质量都已经进行了评估,并且检查其自洽性。数据质量检查和各种数暑源分类按照IEC TR62131-1中规定执行。
本文件主要涉及从多个不同来源提取的数据,这些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信性。
文件还给出了一些无法实际验证质量和有效性的数据,给出这些数据是为了验证其他来源的信息。本文件还清楚地注明何时利用这一类别的信息。
本文件涉及一系列数据采集工作中的数据,这些采集的数据数量和质量随着所覆盖的状态范围变化大。
并幸所有检验的数据都以电子化形式提供,为了进行比较,在本评估中对许多原始(非电子)数据进行手动数字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60068-2-27  环境试验  第2-27部分, 试验试验Ea和导则,冲击(Environmental
testing-Part 2-27:Tests-Test Ea and guidance:Shock)
注:GB/T2423.5一2019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EC60068-2-27:2008.DT)
IEC60068-2-64环境试验   第2-64部分:试验   试验Fh:振动,宽带随机和导则(Environmental
testing-Part 2-64:Tests-Test Fh:Vibration,broadband random and guidance)
注:GB/T2423.56一20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和导则(1EC60068-264:2008,IDT)
IEC60068(所有部分)          环境试验(Environmental testing)
注:GB/T2423(所有部分)   环境试险[IEC600%8-2(所有那分)]
IEC60721(所有部分)           环境条件分类(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注,GB/T4798(所有都分)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醋程度分级[IEC60721(所有部分)
IEC60721-3-2  环境条件分类   第3-2部分:环境条件及严酷度分类:运输(Classi面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Part 3:Classification of groups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their severi-ties-Section 2:Transportation)
注:GB/T4798.2一2021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需程度分级  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IEC 60721-3-2:2018,IDT)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Z 41305.2-2022 环境条件 电子设备振动和冲击 第2部分:设备的贮存和搬运已关闭评论

ICS 77.120.99
CCS H 14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1467.11-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hafnium-Part 11:Determination of carbon content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1467.11-2021,碳量的测定,第11部分,铪化学分析方法,YS/T 1467.11-2021 铪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YS/T1467《铪化学分析方法》的第11部分。YS/T14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
第2部分:轴量的测定;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
第10部分:氧量、氮量的测定: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汉唐分析检测有限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火神仪器有限公司、西部新结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核结给理化检测有限公司、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伟、周恺、王宽、王长华、付鹏飞、张俊峰、徐晓艳、卢思瑜、荣金相、惠泊宁、尚筱迪、李瑞、周磊。

引言
金属铪具有耐高温、中子吸收截而积大、吸气能力强、抗腐蚀性优异等诸多优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材料,金属铪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核工业与现代陶瓷领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国内外仍缺少金属铪的检验标准,YS/T1467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一套完整且切实可行的铪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拟由十二部分组成。
第1部分: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给中铅量的方法。
第2部分:铀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铪中轴量的方法。
第3部分:硼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给中硼量的方法。
第4部分:氯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铪中氯量的方法。
第5部分:镉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极谱法测定给中镉量的方法。
第6部分:磷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给中磷量的方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铪中硅量的方法。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给中钠量的方法。
第9部分:氢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铪中氢量的方法。
第10部分:氧量、氮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热导法测定给中氧量、氮量
的方法。
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高颜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铪中碳量的方法,
第12部分:痕量杂质元素的测定。目的在于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给中痕量杂质
元素量的方法。
本文件的建立提供了给中化学成分技术指标的检验依据,有利于行业分析水平的提升,对提高铪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摘要:

铪化学分析方法第11部分:碳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铪中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铪中碳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1%一0.1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在氧气气氛中,试料中的碳在高频感应炉内被氧化成C0和CO2,混合气体随载气(氧气)进人红外检测器,检测器输出信号,计算系统根据样品质量计算碳含量,结果以质量分数显示。
5试剂或材料
5.1丙酮或其他有机试剂。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3.080
CCS E 3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55-2022代替GB/T3555一1992
石油产品赛波特颜色的测定
赛波特比色计法
Test method for Saybolt color of petroleum products-Saybolt chromometer
2022-07-11发布   2022-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555-2022,石油产品,赛波特比色计法,赛波特颜色的测定,GB/T 3555-2022 石油产品赛波特颜色的测定 赛波特比色计法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555一1992《石油产品赛被特颜色测定法(赛波特比色计法)》,GB/T3555一1992相比,除结构蔺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4个术语和定义(见3.1一3.4);
b)增加了对“水浴或烘箱”“烧杯”“漏斗”的技术要求(见第5章);
c)样品熔化温度增加了“熔点”(见5.2,9.4);
d)增加了“试剂与材料”章(见第6章);
e)增加了“取样”章(见第8章);
f)更改了试样的准备方法(见9.19.4,1992年版第7章);
g)增加了有关气泡的说明(见10.1.1);
)更改了精制轻质油品和白油试样颜色的测定操作步骤(见10.1.3,1992年版8.1.3);
i)更改了石油蜡试样颜色的测定操作步骤(见10.2.1,1992年版8.2.1);
j)更改了精密度描述(见12.1.2,12.1.3,1992年版第9章);
k)增加了偏差及其说明(见12.2);
I)更改了附录A中关于仪器照明的要求(见A.1.6,1992年版A1.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歌晨晨、赵形、桂兴华。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1983年首次发布为GB/T3555一1983,1992年第一次修订;
一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引言
颜色是石袖产品的一种重要的质量特性。颜色很容易被产品使用者观察,主要用于生产控制。在某些情况下,颜色可以作为原料精制程度的指示指标,如果一种特殊产品的颜色范围是已知的,那么当颜色超出确定范围,则样品可能被污染。然而,颜色也并不总是产品质量的可靠指标,尤其在产品规范中要甄别使用。

内容摘要:

石油产品赛波特颜色的测定
赛波特比色计法
警告一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的使用可能涉及某些有危险
的材料,设备和操作,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用赛波特比色计测定石油产品赛波特颜色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未染色的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喷气燃料、石脑油,煤油、白油及石油蜡等精制石油产品,颜色测定范围为赛被特颜色号一16一赛被特颜色号十3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39石油蜡熔点的测定冷却曲线法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27867石油液体管线自动取样法
SH/T0132石油蜡冻凝点测定法
SH/T0229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取样法
ASTM E308用CIE体系估计物体颜色的标准规范(Practice for computing the colors of objects by using the CIE system)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澈明亮   clear and bright
没有薄雾或阴暗混浊的情形。
3.2
游离水   free water
超出样品溶解能力而以薄雾,阴暗混浊、小滴、分离相或分层形式存在于样品中的水。
3.3
微粒    particulates
可悬浮于样品中或能沉淀到样品底部的小固体或半固体颗粒。
注:有时指我流或沉淀物。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GS 13.300
CCS A 8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667-2022
化学品  土壤柱淋溶试验
Chemicals-Testing of leaching in soil columns
2022-07-11发布   2023-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1667-2022,化学品,土壤柱淋溶,试验,GB/T 41667-2022 化学品 土壤柱淋溶试验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检测中心、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厦门凯越特科技有限公司、国化低碳技术工程中心、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全庆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减文超、,刘纯新、石利利、窦从从、刘敏,刘济宁、蔡磊明、曹梦然、赵旭明、钱丹、袁野、秦金梅。

引言
人工合成的化学品通过直接施用(农用化学品)或间接途径(如通过废水、污泥,或通过空气经过湿/干沉降)进入土壤。评价化学品在土壤中的转化并迁移(淋溶)至深层土壤,进而进入地下水的潜在能力,对化学品风险评估来说非常重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化学品在土壤中淋溶特性的常用方法有土壤薄层层析法、土壤厚层层析法、土壤柱层析法和吸附/解吸测定法,非解离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P,)也可用于预测化学物质的吸附和淋溶性能。
本方法是建立在扰动土的土壤柱层析基础之上的,在可控的实验室条件下,用于测定受试物在土壤中的潜在淋溶性,以及转化产物在土壤中的潜在淋溶性(受试物为老化土壤残留物)。
注:植物保护产品的柱淋溶研究,可是侯受试物及其转化产物的迁移信息并对吸附研究予以补充。

内容摘要:
化学品土壤柱淋溶试验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测试化学品在土壤柱中淋溶特性的试验方法的试验原理,受试物信息,参比物质/参比物、试验方法、试验程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数据与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评价低挥发性的,具备足够准确度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的化学物质(包括放射性标记物或非标记物,如“C),在土壤中的转化及迁移(淋溶)至深层土壤的潜在能力。
本文件不适用于在试验条件下可从土壤与水中挥发,导致不能在土壤或淋溶液中保留的化学物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845  化学品   水溶解度试验
GB/T21851  化学品    批平衡法检测  吸附/解吸附试验
GB/T21852  化学品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高效液相色谱法试验
GB/T21853  化学品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试验
GB/T21855   化学品   与PH有关的水解作用试验
GB/T22052   用液体蒸气压力计测定液体的蒸气压力    温度关系和初始分解温度的方法
GB/T22228    工业用化学品    固体及液体的蒸气压在10一1Pa至10Pa范围内的测定    静态法
GB/T22229    工业用化学品    固体及液体的蒸气压在10Pa至1Pa范国内的测定        蒸气压平衡法
GB/T27856    化学品    土壤中好氧厌氧转化试验
GB/T27860    化学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估算土壤和污泥的吸附系数
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l04     蒸气压(Vapour Pressure)
OECD化学品测试导则No.ll2      水中解离常数(Dissociation Constants in Water)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老化土壤残留物aged soil residue
受试物加人土壤并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在经历了迁移,吸附、代谢和分解而改变了部分受试物的分配和化学性质的过程后,存在于土壤中的受试物及其转化产物。
3.2
人工雨artificial rain
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0.01mol/L的CaCl溶液。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部标准
HG2-1609-85

油脂不皂化物含量测定法

HG 2-1609-1985,含量测定法,油脂不皂化物,HG 2-1609-1985 油脂不皂化物含量测定法
内容摘要:
本标准适用于油脂不皂化物含量的测定.油脂中所含有的杂质凡属不皂化物者,在进行皂化的条件下它们都不与苟性碱起反应。不皂化物不溶于水。油脂中的不皂化物包括甾族化合物某些色素,以及其他的特种游离杂质。其中某些成分的存在,能使油脂具有特殊的味道、气味与显色反应。油中不皂化物的百分含量可表示产品的性质与纯度。
1材料和仪器设备
1.1锥形烧瓶:容量200~250mL;
1.2冷凝器;
1.3分液漏斗;
1.4水浴;
1.5烘箱;
1.6工业天平;
1.7分析天平;
1.8电热板或煤气灯;
1.9烧瓶。
2试剂与溶液
2.1氢氧化钾(化学纯),c(KOH)=2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与3%~5%的水溶液;
2.2纯石油醚:沸点45~55℃;
2.3乙醇(化学纯):95%与50%的溶液;
2.4酚酞:1%的乙醇溶液;
2.5蒸馏水。
3测定方法
3.1在与回流冷凝器相连接的烧瓶中,加入约5g试样与50mL2mol/L氢氧化钾溶液,在水浴上加热沸腾皂化1h后,加入50mL蒸馏水。如发现液体混浊,应进行第二次沸腾。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93.080.20
CCS R 09 DB131
衡水市地方标准
DB1311/T018-2022
公路沥青路面雾封层施工技术规程
2022-08-25  发布
2022-09-01  实施
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11 /T 018-2022,公路/沥青路面,技术规程,施工,雾封层,DB1311/T 018-2022 公路沥青路面雾封层施工技术规程.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衡水市交通运输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衡水市交通运输局公路服务中心、石家庄铁道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灏、贾世东、韩增、陈队永、苏金才、张秋霞、李双囤、田辉、刘强、杨勇、冯宝娟、孙向将、高杨雪、王晓、刘宁、李腾腾、王宏伟、张宝、姜元懂、徐子微、王钊、乔硕、曹奥
迪。

内容摘抄:

公路沥青路面雾封层施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劢立了公路沥青路面雾封层的施工流程,规定了雾封层施工工艺,描述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削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衡水市备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顶防养护工程的雾封层施工,等外公路及城镇道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木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木适用于木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悠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5142-2019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T5142-01-2021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
JTGF90-20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封层seal coat
采用专用设备将由沥青胶结料、粗细集料、其他添加材料组成的流动型混合料喷酒或摊铺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的加铺薄层,或将沥青胶结料、碎石、纤维同步或异步酒(做)布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的加铺薄层或应力吸收层。
3.2
雾封层fog seal
采用专用高压喷酒设备将雾封材料喷洒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的封层,根据是否添加适量碳化硅、石英砂、玄武岩等细集料,雾封层可分为含砂雾封层和不含砂雾封层。
4施工工艺流程
雾封层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施工工艺流程.….…1
5施工前准备..…2
6原路面处理....4
7试险段顶洒..………4
8机械洒布.…4
9路面养生与开放交通..5
10施工质量控制....……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7.140
CCS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207-2021 代替DL/T5207-2005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brasion and cavitation erosion resistance of concrete in hydraulic structures
2021-04-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 /T 5207-2021,抗冲磨防空蚀,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技术规范,DL/T 5207-2021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21年   第3号
国家能源局批准《水电工程建设征地企业处理规划设计规范》等282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ode for Buildings Design of Wind Power Projects》等19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
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
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
国家能源局
2021年4月26日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83号)的要求,对《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DLT5207一2005进行修订。
在本标准修订过程中,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扩大了本标准适用范围:
增加了混凝土抗冲磨强度要求:
修改了过流表面不平整度处理标准:
增加了工作性、抗裂性等作为抗冲磨混凝土配合比筛选控制指标;
增加了材料控制指标;
增加了维护期检查内容和修补处理要求;
删除了附录A、附录D、附录E。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29)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电建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电建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长江科学院
武汉大学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抗冲磨防空蚀设计
4材料8
5施工13
6维护与修补16
7质量控制与验收20
附录  A泄水结构初生空化数G估算值23
附录  B抗空蚀试验方法32
本标准用词说明35
引用标准名录36
附:条文说明39

内容摘要:

1总则
1.0.1  为规范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水流流速不大于50m/s的水利水电工程1级、2级、3级泄水建筑物。对于水流流速大于50m/s的泄水建筑物,应做专门研究。
1.0.3  大型工程和水力条件复杂的中型工程泄水建筑物,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其布置和水力设计的合理性,选定合适的体型和运行方式。
1.0.4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应积极采用经论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1.0.5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空化  cavitation
水流中局部压力降低到水汽化压力时,形成水蒸气气泡的现象。
2.0.2  空蚀  cavitation erosion
水流空化气泡溃灭时的瞬时压力对过流边界表面的剥蚀。
2.0.3  水流空化数  flowing cavitation number
水流内发生空化条件的无量纲参数,以压力水头与流速水头之比表示。
2.0.4  初生空化数   initiative cavitation index
水流中开始出现空化时的临界水流空化数。
2.0.5推移质bed load
在河床表面附近以滑动、滚动、跳跃或层移方式运动的砂石颗粒。
2.0.6悬移质suspended load
悬浮在水流中随水流运动的泥沙。
2.0.7含沙量sediment concentration
单位水体中所含的悬移质泥沙质量。
2.0.8掺气aeration
通过工程设施,在水流空化区强制掺入空气。
2.0.9消能工energy dissipator
消除泄水建筑物下泄急流的多余动能,防止或减轻水流对水工建筑物及其下游河渠等的冲刷破坏而修建的工程设施。

3抗冲磨防空蚀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泄水建筑物设计,应收集以下资料:
1应收集水流中的含沙量、泥沙颗粒形状、粒径、硬度、矿物成分、异重流运动规律等资料:
2推移质多的河流应收集推移质的数量和粒径及其运动方式;
3有冰凌的河流还应收集冰凌的大小及其运动方式等资料;
分析其对混凝土表面的磨损影响。
3.1.2泄水建筑物布置除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NB/T35026、《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LT5346、《滥洪道设计规范》DLT5166、《水工隧洞设计规范》NB/T1039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泄槽、洞身、孔身布置宜采用直线;
2弯道段应设在流速较小、水流平稳、绥坡的部位;
3平面布置弯道应采用大半径、小转角的弯道,弯道前后应设直线段,其直线段长度及转弯半径宜大于5倍泄槽宽度(或洞径、洞宽):
4纵剖面曲线应连续、平顺,避免突变。
3.13平面闸门门槽形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NB35055的有关规定选用。
3.141级、2级及水力条件复杂的3级泄水建筑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体型、结构尺寸、消能工及糁气减蚀设施等。
3.1.5峡谷地区泄水建筑物宜采用分散泄洪分区消能的方式,水流应横向扩散、纵向拉开,防止集中冲击消能工。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L/T 5207-2021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已关闭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