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能耗绿色建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设计构造图集 2023年.pdf
基于低能耗 绿色建筑 一体化 可再生能源 设计构造图集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编 同济大学 出版社 基于低能耗绿色建筑 一体化可再生能源 设计构造图集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3上海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基于低能耗绿色建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设计构造图集/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编.一上海:同济大学出 版社,2023.10 ISBN978-7-5765-0893-2
前言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2022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屋顶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加快智能光伏应用推广。在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及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中,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生物质能应用,推广空气源等各类电动热泵技术。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养代率达到8%。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到2030年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65%”。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可再生能源与氨能技术”重点专项,其中特色小镇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热电联产关键技术项目提出针对我国特色小镇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形成西部和东部特色小镇完全依赖可再生能源的热电联产系统解决方案。课题“基于低能耗绿色建筑的一体化可再生能源设计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色小镇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热电气储耦合供能系统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内容之一。课题组围绕特色小镇建筑特点,收集了大量工程案例和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图集资料,开展了基于三维性能设计的绿色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并最终形成本图集。图集包含专业系统说明、系统原理图、一体化构造图和节点大样图等内容,可作为特色小镇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一体化应用的设计指导和制图参考。
本图集由夏麟主编并负责统稿,参与编写的人员有汤泽、马、范听杰。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若有不妥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课题组
2023年 6月
1编制目的和依据
11为了适应我国东西部特色小镇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推广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热水等可再生能源与绿色低能耗建筑的一体化集成技术,由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了设计参考图集《基于低能耗绿色建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设计构造图集》。
1.2本图集所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2020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2013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一2012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50050-2017
《锅炉房设计标准》GB50041-2020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50114-2010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50155-2015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一2000(2008年版)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
《水(地)源热泵机组》GBT19409-2013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18430.1-2007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18430.2-2016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GB/T19410-2008
《热交换器》GBT151-2014
《板式热交换器第1部分: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NBT47004.1-2017
《管壳式换热器》GB/T151-2014
《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2014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CJJT13-2013
《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1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2010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
《泵站设计标准》GB50265-2022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
《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8-2016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14
《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设施技术规程》T/CECS91-2021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
《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T51368-2019
《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第1部分:结构要求》GB/T20047.1-2006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503642018
《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范》GB/T20095-2006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GB/T19141-2011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2002
《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GBT17581-2021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GBT17049-2005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GBT6424-2021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T12936一2007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04A-2014
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我国东西部特色小镇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的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可供从事上述领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员参考使用。对改造既有建筑中已安装的上述系统或者在既有建筑中增设上述系统的工程,亦可参照本图集。
3编制内容及特点
3.1本图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
3.1.1第一篇地源热泵系统,具体包括设计施工说明及图例、系统原理图、构造大样图及节点详图、别墅工程实例和附录五个部分。
3.12第二篇太阳能光伏系统,具体包括设计施工说明、平屋面光伏组件、坡屋面光伏组件、采光屋顶光伏组件和建筑构件光伏组件五个部分。
3.1.3第三篇太阳能热水系统,具体包括设计施工说明、平屋面集热器和坡屋面集热器三个部分。
3.2本图集提供的地源热泵系统原理图根据地源侧有无换热器,可分为闭式和开式系统;根据用户侧在供空调冷/热
水的同时是否提供生活热水,可分为复合型系统和基本型系统。
3.3本图集提供的地源种类,以东西部特色小镇的民用建筑为适用对象,包括地埋管、地表自然水(江水、湖水等)和城镇原生污水(生活污水、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二级水、合流制排水系统中截流的雨水等)。另外,因为海水腐蚀性较强且分布范围有限、工业废水成分复杂且小城镇工业废水可供利用的规模通常有限、地下水开式利用后对环保回灌技术要求较高,所以本图集暂不考虑将它们大规模推广应用于特色小镇。
3.4以某别墅的地源热泵系统为例,介绍了小镇民用建筑地热源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对于冷热源机房内有关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及建筑、结构等专业的其他设计施工要求,使用者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由相关专业进行补充完善。
3.5本图集中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建筑图是光伏组件的布置示意图,在具体工程项目设计使用时,须根据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安装和调整。
4其他说明
4.1本图集是参考图集,所提供的工程实例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仍然是在一定具体条件下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而设计的,使用本图集时必须注意其实例的局限性。
42使用本图集时,应综合考虑地源侧的实际条件(工程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源的水质特点等)和用户侧的具体需求(水量、温度和水质等),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必要时可对方案进行专业技术评审。
4.3以城镇地下污水管渠内的原生污水(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作为低位冷热源的污水源热泵空调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必须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
4.4当本图集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被其他标准、规范替代时,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对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加以区分,经复核后选用。
4.5本图集在介绍一些设备、设施的时候,侧重于介绍其原理和一般使用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在选用具体的产品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以及制造商的技术规格为准。
4.6本图集未注明的尺寸单位,除标高为米(m)以外,其余均为毫米(mm)。
目录1
编制说明…4
第一篇地源热泵系统
设计施工说明及图例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说明…10
地源热泵系统施工说明…23
地源热泵系统图例…32
系统原理图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原理图…33
地表水源开式间接利用热泵系统原理图…34
地表水源闭式热泵系统原理图…35
污水源开式间接利用热泵系统原理图…36
热回收型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原理图…37
带辅助冷源的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原理图…39
带辅助热源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原理图…40
带辅助冷热源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原理图…41
带辅助冷热源的地表水源闭式热泵系统原理图…42
带辅助热源的地表水源闭式热泵系统原理图…43
构造大样图及节点详图
地表水取水口大样图…44
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污水取、回水原理图…45
污水方涵取水口构造大样图…46
污水潜水泵安装示意图…47
污水源热系系统室内管路存水措施…48
圆筒式污水防阻机结构示意图…49
方形管壳式污水换热器结构示意图…50
地理管换热系统干管、水平集管平面图…51
地埋管换热系统剖面图、节点详图…52
埋管换热器检查井大样图…53
地理管的管沟做法…55
别墅工程实例
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别量工程简介及冷热源机房布置示意图56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别墅首层空调水管平面示意图…57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别墅二层空调水管平面示意图…58
附录
几种典型土壤、岩石及回填料的热物性…59
地埋管外径及壁厚…60
地源热泵系统常用防冻剂的物性参数…61
第二篇
太阳能光伏系统
设计施工说明
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施工说明…64
平屋面光伏组件
屋面立柱型倾角支架安装示意图…67
屋面三脚架型倾角支架安装示意图…68
屋面V型倾角支架安装示意图69
屋面水泥压块支架安装示意图…......70
屋面预制水泥基础支架安装示意图…71
屋面反光板倾角支架安装示意图…72
屋面导流板倾角支架安装示意图…73
屋面弧形可调节支架安装示意图…74
彩钢屋面T型夹具支架安装示意图75
彩钢屋面角驰Ⅲ型夹具支架安装示意图…76
彩钢屋面通用型夹具支架安装示意图…77
屋面柔性组件安装方式示意图(直接粘贴固定)78
坡屋面光伏组件
架空式坡屋面光伏组件安装示意图…79
嵌入式坡屋面光伏组件安装示意图…80
采光屋顶光伏组件
屋面光伏采光顶组件节点图(桁架式)…82
屋面光伏采光顶组件布置图(隐框式)…83
屋面光伏采光顶组件布置图(肋点式)84
屋面光伏采光顶组件节点图(平面式)85
屋面光伏采光顶组件节点图(倾角式)86
建筑构件光伏组件
阳台光伏构件安装示意图…87
点支式光伏护栏构件安装示意图…88
第三篇
太阳能热水系统
设计施工说明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施工说明…90
平屋面集热器
平屋面集热器布置示意图(分体式)…95
平屋面集热器布置示意图(整体式)…96
平屋面集热器布置示意图(构架式)…97
坡屋面集热器
坡屋面集热器布置示意图(上嵌入式)…98
坡屋面集热器安装详图(上嵌入式)…99
坡屋面集热器布置示意图(下嵌入式)…100
坡屋面集热器安装详图(下嵌入式)…101
坡屋面集热器布置示意图(镶贴式)…102
坡屋面集热器安装详图(镶贴式)……103
被经受我经变在轻阳金代)入·104
坡屋面集热器布置示意图(重檐式二)……106
坡屋面集热器安装详图(重檐式二)107
城市更新中的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管理实务与创新 2023版.pdf
目录 CONTENTS 第1章绪论 1.1雨污混接改造工程概述 1.1.1雨污混接改造工程背景 2 1.1.2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的必要性 1.1.3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的相关概念 1.1.4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的方案及内容 7 1.2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现状、经验与困境分析 10 1.2.1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现状. 10 1.2.2雨污混接改造工作经验总结 11 1.2.3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图境分析 14 1.2.4雨污混接改造工程面临固境的原因 15 第2章项目前期工作 18 2.1技术方案及其报批 19 2.1.1规划设计准备工作.. 19
0城市更新中的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管理实务与创新 2.1.2市政雨污改造设计方案 2.1.3住宅小区雨污混接改造设计方案 2.1.4技术方案报批. 2.2项目总投资及其报批 28 2.2.1建设单位上报总投资 28 2.2.2发改委下发总投资批复 29 2.3招标采购工作 2.3.1招标策划 30 2.3.2编制招标文件及发布招标公告 34 2.3.3评标及定标. 35 2.3.4合同签订 36 2.4报监工作 第3章项目实施阶段管理 3.1.主要材料及设备质量管理 39 3.2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41 3.2.1施工管理规定. 41 3.2.2 质量管理总体保证措施 43 3.2.3 施工测量 44 3.2.4 排水工程. 45 3.2.5 路面工程 49 3.2.6 绿化工程 3.2.7零星工程 56 3.3安全管理 60 3.3.1安全管理体系 60 3.3.2安全管理制度 62 3.3.3 安全管理措施 2
目录 3.3.4消防措施 68 3.3.5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70 3.4进度管理 3.4.1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3.4.2进度目标协同管理. 3.4.3进度管理优化. 75 3.4.4进度计划保障措施. 78 3.5峻工验收与移交管理 ....... 80 3.5.1验收管理规定. 80 3.5.2峻工验收与移交要求 81 3.5.3峻工验收与移交内客 84 第4章项目运营管理 4.1运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6 4.1.1信息化建设方面 92 4:1.2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4.1.3长期监管机制方面. 94 4.2运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5 4.2.1年代差异 95 4.2.2后期维护滞后. 4.2.3部门职责交叉. 96 4.3运营管理相关对策与建议 ....... 97 4.3.1做好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 97 4.3.2 加强对事故处理的管理 97 4.3.3 构建信息共享体系 97 4.3.4 建立管网突发事件响应机制 98 4.3.5提升运维人员素质.
城市更新中的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管理实务与创新 4.3.6加强设备维护 4.3.7 明确政策条款 66 4.3.8 加强政策宣传 100 4.3.9 制订考核监督体系 100 4.3.10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02 4.3.11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02 4.3.12 明晰政府部门治理责权 103 第5章项目风险管理 5.1风险管理框架 107 5.2风险识别 109 5.2.1风险识别内容 109 5.2.2风险识别方法 5.2.3风险识别步骤 5.3风险评估. 113 5.3.1.定性方法 114 5.3.2定量方法 115 5.3.3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 117 5.4风险应对. 118 5.4.1风险回避 118 5.4.2 风险转移(转嫁) 119 5.4.3 风险抑制(减轻) 120 5.4.4 风险自留 121 5.5 风险监控 122 5.5.1 风险监控的重要性 122 5.5.2 风险监控内容 123 5.5.3 风险监控方法 4++ 123
目录 第6章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创新实践与思考. 126 6.1材料及技术 127 6.1.1概述 127 6.1.2传统截流方式以及存在问题 127 6.1.3 智能分流井原理 128 6.1.4智能分流井的应用效果 129 6.2干系人管理. 130 6.2.1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130 6.2.2千系人驱动因素分析 .131 6.2.3干系人动态管理 131 6.3数字化管理 136 6.3.1平台总体设计 136 6.3.2管理功能与数字化融合 137 6.4绿色低碳管理 140 6.4.1评价指标 6.4.2施工组织管理 6.5长效管理机制 ....... 144 6.5.1实现管道维护系统全覆盖 144 6.5.2 积极开展管网维护宣传 144 6,5.3 加强项目后期长效管理监督 145 6.5.4 探索多元化的管网维护渠道 145 第7章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典型案例 147 7.1项目背景. 148 7.1.1政策背景 148 7.1.2地理背景 7.2项目概况...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理解与应用 2023版.pdf
■前言 本书以现行的规范、标准、图集为基础,结合笔者以往在 设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建筑 给水排水 设计制图、表达标准, 从实用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给出推荐性做法,有助于设计人员 快速决断,提高效率。
书中有做法说明、图示,并注明了诸多 数据的出处,便于设计人员直观理解和查阅,Excel表格可指引 设计人员自我编制相关表格,简化繁琐的计算工序. 本书共19章,第1章制图须知,介绍图面制图、表达标准 的一致性等内容,这些内容便于新员工快速掌握制图知识.第2 章通则,介绍项目开展提资内容的先后顺序、图纸空间布局内 绘制给水排水施工图、立管管道中心间距、设备用房荷载推算、 阀组占用空间大小等内容。
第3章给水,介绍给水点服务个数 与管径的对应、餐饮区域预留给水管管径、规格、用水量表格 等内容。
第4章热水,介绍食堂餐饮场所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 及供热罐容积的优化等内容。
第5章室内生活排水,介绍住宅 管道井排水、排水点服务个数与管径的对应、预留及预埋区域 排水管做法、首层重力排水出户管标高确定、住宅空调冷凝水 立管设置方式、首层排水沟出户水封做法、潜水泵出水管出户 方式、地下空间顶板最小覆土深度推算、集水坑尺寸规定等内 容。
第6章雨水,介绍商业步行街建筑群场地雨水沟设置、屋 面溢流口的设置方式等内容,第7章室外排水,介绍总图示意 单体建筑排水出户管信息、建筑周边室外排水干管及支管布置原 则等内容。
第8章消防给水灭火通则,介绍灭火设置布置原则。
第9章室外消火栓,介绍室外消防设施布置注意点。
第10章室 内消火栓,介绍消火栓点位布置以及水平环管设置等内容,第 11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介绍直立型喷头布置、配水管与配水 4
前言 支管的布置方式比选、弧形汽车坡道喷头布置方式等内容。
第 12章生活水泵房、消防水泵房、消防水箱间,介绍吸水及出水 管段水平管件组合长度、吸水母管与吸水管沟槽式连接图示、 室内消火栓泵组出水管后环管设置、室内外消火栓合用泵组系统 出水管后环管设置及高位消防水箱稳压管衔接环管位置等内容。
第13章系统原理图,介绍图面绘制方式及图示等内容,第14 章气体灭火,介绍提资要求。
第15章灭火器,介绍灭火器布置 注意要点。
第16章人防区域设计配合,介绍易遗漏点等内容。
第17章室外绿化给水,介绍室外洒水栓/人工快速取水器的选 用和布置等内容。
第18章室外水景,介绍室外水景的布置和材 料选用等内容。
第19章海绵城市设计,介绍海绵城市设计步 骤、计算以及应用的表格。
书中介绍的内容只是笔者对标准、规范、图集诸多条文的 理解与应用,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客赐教,以资不 断修订、补充与完善。
5
[目录 第1章制图须知 第2章通则 2 第3章给水 39 第4章 热水 50 第5章 室内生活排水 52 第6章 雨水 77 第7章 室外排水 86 第8章 消防给水灭火通则 95 第9章 室外消火栓 96 第10章 室内消火栓 97 第11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03 第12章 生活水泵房、消防水泵房、消防水箱间 114 第13章 系统原理图 124 第14章 气体灭 130 第15章 灭火器. 131 第16章 人防区域设计配合 133 第17章 室外绿化给水 134 第18章 室外水景. 135 第19章海绵城市设计 136 6
第1章制图须知 1.1过程图、提交图文件命名规则,如:2023.03.05口(空 一格)一层给水排水平面图(同图纸目录中图名)2023.03.01 (建筑专业提资时间).dwg。
1.2图面能用管线、文字等信息表达清楚的,无须提供 CAD节点图,或直接引用图集号、页码或页面,力求简洁设计。
1.3建筑专业提资图纸图面尺寸不精准时,单位格式精度 保留个位。
1.4图纸依据建设方确认过的设计界面绘制,如毛坏交付 的商品类住宅,户内给水一般要求预留到厨房处设置阀门即可; 安置类住宅,除建设方有交付标准文件外,一般按全部点位设 计到位;酒店建筑,建设方明确有二次装修设计,则在土建设 计阶段卫生间给水、排水预留到区域即可。
1.5直饮水净化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屋面虹吸雨水系 统、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污废水处理系统、 雨水收集处理回用系统、海绵城市设计、绿化自动溉系统等 专项设计单位深化图纸,土建施工图设计单位应如何审定?
常规操作模式:专项设计单位图签单独出图,或土建施工 图设计单位可以配合盖技术章。
如果建设方来函要求土建施工图设计单位配合出图,则图 面应注明:专项设计单位已按土建施工图设计单位要求进行深 化设计,具体技术问题由专项设计单位负责并作出解释。
1.6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图纸,土建施工图设计单位应如 何配合?
...
道路桥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人员职业标准 2023年版.pdf
说明 为满足交通强国建设对交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保障道路桥梁 建筑信息模型 技术应用质量,规范道路桥 梁建筑 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人员专业能力评价工作,交通 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道路桥梁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人员职业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
一、《标准》涵盖了道路桥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 用人员应其备的职业知识和能力,详细介绍了造路桥梁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人员的职业活动,并对道路桥梁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人员的培训与评价等做出了明 确规定,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核心、 以培训评价为手段的特点。
二、《标准》按照职业能力水平将道路桥梁建筑信 息模型技术应用人员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初级、中级、 高级,同时明确了各等级的评价申报条件、评价方式与 主要评价内容。
三、《标准》由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组织编写 和审定。
编写人员有:欧阳伟、王立争、哈娜、习明星、 朱海涛、注容香、魏炜、吴增涛:审定人员有:李小军、 罗文汉、周晓、汪云峰、杨平、阮志刚、王占锋。
2. 道路桥梁建或信息松型技术应用人员职业标准 四、《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辽宁省交通高等 专科学校、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 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铁 建安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 限公司、辽宁第一交通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江西交投咨 询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四 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 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 术语和缩略语 第三章 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 6 第四章 职业活动 8 第五章 职业知识 12 第六章 职业能力. 17 第七章 培训与职业能力评价 34
进路桥渠建就信息模型技术血用人员职业标准 第一章总则 1.0.1为了提高道路桥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 人员的职业能力,规范其职业行为,保障道路桥梁建筑 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所称道路桥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 用人员,是指使用建筑信息模型软件,在道路桥梁工程 及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等过程中从事建筑信 息模型技术应用的人员。
1.0.3本标准适用于道路桥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应用人员职业能力评价工作。
1.0.4本标准所规定的道路桥梁建筑信息模型是 指在道路桥梁工程及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过 程中所使用的三维数字模型。
造路桥染建筑信息模显技术应用人员职业标准 1.0.5道路桥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人员按职 业能力水平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
医疗建筑暖通空调系统 2023年版.pdf
前言《《《 面对眼前高高擦起的书稿清样,回顾2年多来几易其稿的撰写历程,感概良多。
这是一本定位于医疗 建筑 平疫结合暖通空调 设计方法的专著,反映了暖通人面对疫情 挑战的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大胆探索与实践总结。
撰写此书的动议缘于2020年4月 14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罗继杰会长主持召开的医疗建筑暖 通空调平疫结合设计 线上沙龙。
该沙龙邀请了8位医疗建筑暖通设计经验丰富并主持 过收治“SARS”及“新冠”患者医院暖通设计的设计院总工,深入探讨了医疗建筑通 风设计如何实现平时高效运行、疫情期间快速转换以及如何降平疫转换代价等。
沙龙既是技术探讨,更是经验交流,特别是“实战”中摸索出的独到见解的分享。
基于此,大家一致认为有必要编写一本聚焦于医疗建筑暖通空调平疫结合设计的书籍, 以期为医疗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师、医院建设管理者以及设备厂商的设计、实施、产品 研发等工作提供借鉴。
之后,8位专家基本成为了本书编委会的核心力量。
2020年12月20日,“医疗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平疫结合设计”第一次工作会议在 海南省三亚市召开,确定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和《暖通空调》 杂志社为本书的联合主编单位。
组成了由罗继杰大师担任主编,伍小亭总工和张杰总 工为执行主编,各地区代表性设计院总工、专家组成的编委会。
并特邀中国建筑西南 设计研究院戎向阳总工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潘云钢总工担任主审。
本书于2023年6 月完成终稿,期间共召开了9次编委会全体会议和分章节编制会议。
本书编写期间,医疗设施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大多承担着紧张 繁重的设计与现场实施协调工作,常需通宵达旦。
即便如此,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了各自 承担的编写工作,同时将这两年多来关于医疗建筑暖通空调平疫结合设计的理论思考、 技术措施与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使本书内容源于最新的实践与, 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共7章和4个附录,章目名称、负责编者姓名及所在单位分别是:第1章概 述、伍小亭(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2章相关知识与平疫结合设计原 则、李著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第3章暖通空调系统设计、陈焰华(中 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4章暖通空调系统监控与运维、黄孝军(华蓝设计 (集团)有限公司):第5章暖通空调系统常见技术与设备、张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第6章医用气体系统设计、黄世山(安徽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7章工程设计案例、张建中(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附录1平疫结合医院 室内设计参数、张水弟(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附录2严寒地区传染病 医院、
xi因建筑思通②四条统平疫结合设计 负压(隔离)病房最小换气次数选取建议、褚毅(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附 录3平疫结合医院暖通空调设计说明要点、张水弟(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附 录4平疫结合医院暖通空调常用设备、胡竹萍(亚太建设科技 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1章从医疗设施“平疫结合”的必要性与意义、规划、概念与重点、技术可行 性与经济可行性4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第2章介绍了原则性规定。
第3章详细介绍 了具体设计方法,相应的设备设施解决方案见第5章。
第4章从两个维度分别介绍了 监控目标、监控原理图、监控内容及其策略:第一个维度是系统形式,如全空气定风 量空调系统、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风机盘管(FCU)+新风的空调系统、多联机 (或分体空调)+新风的空调系统、智能通风系统;第二个维度是各个区域,如发热门 诊、医技科室、手术部、住院部(含重症监护病房)、卫生通过区域、保障系统用房、 PCR实验室,第4章同时介绍了通风空调系统的运维内容及要点。
第6章介绍了医用 气体系统设计,包括气源、管路及终端、监测报警系统。
近十几年来,我国医院建设高速发展,用于医院暖通空调系统的技术与产品也有 了长足进步,出现了新的系统形式和设备,特别是IT系统、变频调速技术与空调通风 设备的融合,为暖通空调平疫工况的调控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也不乏专门为疫情防 控研发的新设备。
本书编委会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系统调研、梳理总结,其成果呈现在 第5章中,并以附录形式做了补充,供工程建设选用。
在第7章撰写过程中,本书编委会征集了40多家平疫结合医院项目案例,通过评 审,从中甄选了26个项目案例,包括新建项目、改造项目,基本涵盖了各类典型气候 区的平疫结合医院及重大疫情教治基地,涉及相关技术措施的探索和多种新技术新设 备的应用,这些案例各有特点,其设计方案、系统形式、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各地政 策规定也存在差异。
应该指出的是,案例真实地反映了特殊时期各地和不同专家对平 疫结合医院暖通...
城镇智慧水务技术指南 2023年.pdf
序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支撑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 要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 市”。
智慧城市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创新思维、科技赋能来加强和统筹城市 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智慧水务 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化手 段,对城市的供水、排水设施系统的运行全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让城市的保供、保畅、保安全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以智慧手段提高城市的韧性, 也是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慧水务建设是新一代工业革命推动 城镇供水排水行业高性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镇供水排水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 要求,有利于推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利于促进城镇供水排水行业转 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城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的一系列重要 指示。
为响应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国城镇供水排水 协会及时组织编制了《城镇智慧水务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为了更好地与 城市信息模型(CityInformationModeling,CIM)基础平台进行有机融合,在《指 南》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城镇水务信息模型(CIM-water)”概念,明确了城镇水务 以数字化为底座、以智能控制为引擎、以智慧管控为目标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内 在链条关系,系统地闸述了智慧水务建设思路、技术与实施路径,并通过具体应用场 景对智慧水务技术应用进行了解析和展示。
体标准等,作为落实和践行《城镇水务2035年行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系列技术丛书, 对指导和推动城镇水务行业 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推动城镇水务行业支撑新时代城镇建 设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也是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作为支撑城镇水务绿色、健康、 智慧发展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组织,紧密围绕行业发展,在发挥桥梁纽带与行业引领 作用,支撑政府政策制定、引领规范行业发展等方面的主动作为。
7
相信《指南》的发布,必将对各地城镇水务企事业单位推进城镇智慧水务建设提 供指导和启发,对我国城镇智慧水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起到积极促进和引导作用。
希 望城镇水务行业企业及广大从业者,继续携手同行、凝心聚力,为共同推进我国城镇 建设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 2023年5月于北京
Preface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a key element of production, and the foundation of ecology. It is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in suppor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urban areas.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e need to “strengthen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build livable, resilient, and smart cities”. Smart city is a new model that prehensively applies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tillizing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o strengthen and coordinate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mart water is an important ponent of smart city. By using digital methods, 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operation of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acilities can be monitored in real time. Problems can be identified and resolved early, greatly improving the cities’ ability to ensure water supply, drainage, and safety, while also enhancing the resilience of cities through intelligent means, Th...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结构、机电、景观专业) 2021年版.pdf
前言 本书为绿色建筑设计 导则一结构/机电/景观专业专篇。
虽是专篇,但还是以绿色建筑 设 计的基本理论及设计体系与时序作为开篇,这正是本书的特点,从始至终贯穿了绿色建筑 设 计的精髓。
绿色建筑设计对结构、机电和景观等专业而言,不同的设计者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 了不同的设计方法。
综合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着眼于材料和设备的选择以满足绿色标准的 相应指标:而另一类则同时关注建筑可持续性能的提高和使用寿命的延长。
我们经过多年的 绿色建筑设计实践,认为后者才是真正符合绿色建筑设计需求所导引的方向。
绿色建筑设计的初级阶段往往是各专业设计完成后开始按绿色建筑标准打分,如果低于 设定的标准则由各专业调整材料和设备选型,以满足政府及业主所提出的绿色标准要求,这 是个被动的过程,也往往会得到被动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是指在建筑 的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性能指标,因此提高建筑可持续性的正常使用寿命,无疑是提高建筑 绿色标准的重要因素。
如何提高建筑的生命周期呢?
这正是本导则对建筑师、工程师最具方 向性的指引,即从建筑方案创作开始就建立较完整的绿色设计规划,从而带领各相关专业工 程师做好与之相宜的整体策划,并在设计全过程中得以实现,这样完成的设计才可能成为真 正的绿色建筑。
没有绿色规划设计的建筑最多只是建筑着上绿色的外衣,而由建筑师主导进行绿色规划 设计并由各专业一直贯彻始终的建筑才真正赋予了绿色建筑的生命。
任庆英 2021年1月20日
导则使用指南 GuidelineInstructions 1《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是从理念价值观入手到具体的方法策略的应用体系,它既是绿色 理念的重新整合梳理,也是绿色策略与方法的集成手册。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不同专业 设计师在总体方向和设计系统的指引下,需根据不同前置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法加以组合。
2_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入理解请先阅读[T1-T3】部分,便于系统化地认知绿色建筑设 计的价值观体系与设计的出发点,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有总体的认识。
其中T1是阐明 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设计的三方面核心价值要点,T2是解析五大设计原则(五化)的 概念与基本内涵,T3则是介绍正向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具备的重要思维方式。
3_为对整个绿色设计的过程与流程进一步明晰,可查阅[P】部分,了解正向绿色设计的 体系搭建、方法主线、过程多元评估的概念,把握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时序和重要节点。
4[AS.WH,ELI]几个部分分别针对的是不同专业设计师选用的方法策略,既可以作 为设计思路的展开框架,也可以作为方法的数据库资源进行查询。
这部分内容按照设计要 素进行排列,并按设计的正向时序从宏观到微观逐渐展开,每一要素的方法策略按时间阶 段在条款后标明,可在不同阶段反复查询。
各专业的相同方面都会各自展开,但会在不同 角度进行描述。
导则是可生长的检索体系,这里的方法策略并不包含可能性,设计师 可根据自身需要不新补充。
建筑专业需整合各专业团队,统筹前期各专业研究内容,作为 设计创作的重要依据。
5_附录部分集成了可独立的内容体系,此部分请设计师务必重视。
不同气候区的信息是 绿色设计的起点,工具应用是定性验证的重要手段,而实际项目的示范和评估权重可更好 地指导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明确方向、找到目标。
6设计导则是设计师实践的指导手册,这里体现实践应用型的理论架构。
对各个方法点, 导则不引用科研阶段不完善的类型方法,也不做科普和深入的展开,如需深入了解请各自 再查阅相关资料。
注:A部分见本套丛书《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建筑专业》一书。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提出要求 要从能源高效合理利用、建筑节水、非传统水源利用、建筑环境和空间的集约利用方面对 W S4结构选型给出了不同的设计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进行结构体系选择、布置的策略。
S3结构寿命从设计标准方面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提出建议。
S2材料选择基于优选角度提出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S1工程选址包括地震带区域选址和地质危险区域选址,应予以高度重视。
方面的绿色设计策略及方法。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条件因地制宜,予以选择。
8S[Structure】部分是结构专业部分,包括工程选址、材料选择、结构寿命和结构选型 S 节点的设计,围绕减少环境负担和材料可再生利用来展开。
A7构造材料为缘色设计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既需要总量与原则性的控制,也有细部 出现和技术进步的直接反映,与建筑的品质和性能直接相关。
A6围护界面是绿色科技主要的体现,是设计深入过程的重要内客,也是优质绿色产品 等新理念的扩展。
也包含了室内环境的物理要素的测量和人性设施的布置等技术要素。
A5功能行为以人的...
青海省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2015年版.pdf
(2015年版) 青海民用建筑 结构设计统一 技术措施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前言 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主编,省内优 势设计企业及资深专家参编,经编写人员广泛调查研究,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 准,借鉴发达省份经验,并认真总结我省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践,制定了《青海民 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本措施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授权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 司负责技术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向青海省住房和 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处(地址:西宁市昆仑路28号建工大厦,邮政编码:810010) 反映,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前后) 青海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青海人防工程设计研究院 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 青海东亚工程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青海岩土工程勘察院 主要起草人:原晓辉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 丁小玲冯艳阮商陶宋放杨元月 罗友弟罗升彩黄晋川瞿力 主要审查人员:刘占俊莫庸张军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 刘以藻岳青孝陶格斯潘洪涛 3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青建设[2014]613号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印发《青海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的通知 西宁市建委,海东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各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各有关工程勘察设计 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提高我省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和水 平,我厅组织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及省内外结构设计专家编写了《青海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经审查批准,现予以发布.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年12月17日 信息公开选项:公开 抄送:本厅主管领导,厅机关有关处室、站、办.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 2014年12月17日印发 4 ...
编制说明
《青海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共分13章:1总则;2结构施工图表达;3荷载;4计算软件及应用;5地基与基础;6板设计;7梁设计;8柱设计;9剪力墙设计;10楼梯设计;11人防设计;12其他构造设计;13建筑结构优化设计;附录。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各个环节及规范要求。本措施编制工作于2013年9月启动,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处组织实施,厅总工程师熊士泊、设计处处长陈峰、设计处副处长李红牵头组织,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原晓辉负责主编,共组织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及省内5家建筑设计及勘察企业的多名专家参与编写。其间召开了大纲讨论会、初稿研讨会、初稿审查会等多次会议,广泛听取了与会专家的意见。2014年7月,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西宁组织召开专家审查会,经讨论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本措施送审稿通过审查。会后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根据审查意见完成了报批稿,于2014年8月上报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一、编制目的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其中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近年来,青海省建筑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每年建筑工程设计量迅速增长,目前青海省建筑结构设计存在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相对落后、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编制不规范、个别工程含钢量偏高、设计效率低下等问题。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针对性不强,因此,编制本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工程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青海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水平,优化结构设计,提升工作效率,结合青海省地方特点,统一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青海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的特点
1.对现行结构规范进行了引申和补充,对定性问题定量化;
2.对设计中常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3.常用设计数据用图表归纳,方便查阅,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4.对结构设计成本控制及优化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5.对青海地区与结构相关的政府文件、自然条件进行汇编
三、《青海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的使用
《青海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适用于青海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地区的多高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结构体系包括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本措施是青海省建筑工程进行结构设计的指引性措施,其基准是目前省内从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单位应具备的水平,在青海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工作的企业、机构、个人应按工程实际参照使用。本措施并不涵盖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的全部内容,设计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全面执行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等有关规定。本措施规定中若有与现行规范不一致时,当以现行规范为准执行。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建筑专业)2021版.pdf
导则使用指南 GuidelineInstructions 1《绿色建筑设计 导则》是从理念价值观入手到具体的方法策略的应用体系,它既是绿色 理念的重新整合梳理,也是绿色策略与方法的集成手册。
在具体的建筑 没计中,不同专业 设计师在总体方向和设计系统的指引下,需根据不同前置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法加以组合。
2对于绿色建筑 设计的深入理解请先阅读[T1-T3】部分,便于系统化地认知绿色建筑设 计的价值观体系与设计的出发点,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有总体的认识。
其中T1是间明 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设计的三方面核心价值要点,T2是解析五大设计原则(五化)的 概念与基本内涵,T3则是介绍正向绿色建筑没计需要具备的重要思维方式。
3为对整个绿色设计的过程与流程进一步明断,可查阅[P】部分,了解正向绿色设计的 体系搭建、方法主线、过程多元评估的概念,把握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时序和重要节点。
4[AS,W,H,E,L1]几个部分分别针对的是不同专业设计师选用的方法策路,既可以作 为设计思路的展开框架,也可以作为方法的数据库资源进行查询。
这部分内容按照没计要 素进行排列,并按设计的正向时序从宏观到微观逐渐展开,每一要素的方法策略按时间阶 段在条款后标明,可在不同阶段反复查询。
各专业的相同方面都会各自展开,但会在不同 角度进行描述。
导则是可生长的检索体系,这里的方法策略并不包含可能性,设计师 可根据自身需要不断补充。
建筑专业需整合各专业团队,统筹前期各专业研突内容,作为 设计创作的重要依据。
5附录部分集成了可独立的内容体系,此部分请设计师务必重视。
不同气候区的信息是 绿色设计的起点,工具应用是定性验证的重要手段,而实际项目的示范和评估权重可更好 地指导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明确方向、找到目标。
6设计导则是设计师实践的指导手册,这里体现实践应用型的理论架构。
对各个方法点, 导则不引用科研阶段不完善的类型方法,也不做科普和深入的晨开,如需深入了解请各自 再查阅相关资料。
A 7A[Architecture]部分是建筑专业部分,包括本专业不同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策略。
建筑师需根据不同的前置条件,在总体逻辑下选取最适宜的方法加以组合。
建筑专业作为 牵头专业,建筑师也起到对其他各专业与系统的整合作用,与各专业协商共同确认相关设 计内客。
A1场地研究是针对场地内外前置条件的研究,也是从根源上找到缘色解决方案和设计 创新的重要前提,务必请设计师加以重视 A2总体布局是在宏观策略指导下的规划方式,也是最大化节约资源的重要方面,绿色 方法的贡献率往往远大于一般的局部策略。
A3形态生成是需要重新审祝建筑对形式的定义,以环境和自然为出发点实现形态的有 机生成,避免简单的形式化与装饰化。
A4空间节能也是绿色节能具有突破意义的理念内容,重新梳理用能标准、用能时间与 用能空间,以空间作为能耗的基本来源进行调控,这是绿色节能决定性的因素。
A5功能行为以人的绿色行为为切入点创造人性化的自然场所,既有绿色键康与长寿化使用 等新理念的扩展,也包含了室内环境的物理要素的测量和人性设施的布置等技术要素。
A6围护界面是绿色科技主要的体现,是没计深入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优质绿色产品 出现和技术进步的直接反映,与建筑的品质和性能直接相关。
A7构造材料为绿色设计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既需要总量与原则性的控制,也有细部 节点的设计,围绕减少环境负担和材料可再生利用来展开。
S 8S[Structure】部分是结构专业部分,包括工程选址、材料选择、结构寿命和结构选型 方面的绿色设计策略及方法。
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条件因地制宜,予以选择。
S1工程选址包括地霜零区域造址和地质危验区域选址,应子以高度重视 S2材料选择基于优选角度提出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S3结构寿命从设计标准方面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提出建议。
S4结构选型给出了不同的设计条件下如何因地制宜进行结构体系选择、布置的策路。
W 9_W[Water】部分是给水排水专业部分,包括本专业不同阶段绿色设计的方法策略,主 要从能源高效合理利用、建筑节水、非传统水源利用、建筑环境和空间的集约利用方面对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提出要求。
注:S-1部分见本套丛书《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结构/机电/景现专业》一书
W1能源利用是针对不同条件下的热水系统能源选择,解决了如何高效、合理利用能源 的问题。
W2节水系统构建是建筑节水系统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解决建筑供水系统如何在满足使 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减少水资源浪费,节约用水。
W3节水设备和器具是用水点节水控制的关键点,对于建筑节水具有重大意义。
W4非传统水源利用是建筑节水“开源节流”的重...
工程造价数字化管理 2023年.pdf
2023年 版 全国一级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教材 工程造价 数字化管理
为加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改进工程造价行业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我协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当前工程项目建设及工程咨询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有关高等院校咨询单位及软件企业等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写了《2023年版全国一级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教材--工程造价数字化管理》,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工程数字化概论、面向数字建造的工程分解结构概论、基于 BIM 的工程造价数字化、数字造价管理、建筑成本投资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
本教材可作为全国注册一级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的学习资料和参考用书,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在此对本教材的编审过程中给予帮助与支持的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数据速查指南(第二版).pdf
执业资格考试丛书 2023 建筑结构设计 常用数据 速查指南 (第二版) Quick Reference Guide to Common Data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兰定筠 编著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的难度和深度逐年加大,注册考试不断改革,考生应及时适应新的注册考试特点。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应保证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这要求考生必须在考试现场对考题所涉及的数据能快速正确地查找得到。为此,根据最新的通用规范,本指南对考试需要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归纳,涉及三十多本标准规范,按各本标准规范的章、节和条款的顺序组织编写,采用表格、图形表达,具体的特色如下:1.突出重点,最常用数据编写在本指南第一章。注册考试的最常用数据,如:上午段钢筋混凝土结构和下午段高层建筑结构均涉及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设计值、钢筋的设计值、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值、钢筋的截面面积等,将其编写在最重要位置即第一章,便于快速查找数据,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2.以考试大纲要求的标准规范为主线组织编写。本指南按考试大纲要求的标准规范进行分类,并按上、下午命题内容的顺序按章组织编写,同时,突出重点,对重要的规范独立按章编写,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钢结构设计标准》。各章整理归纳出:规范的常用数据表:规范的计算公式所需的基础数据表、参数表、系数表及速查表:结构构件的内力调整系数速查表、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速查表。
3.常考的结构计算公式和规范条文计算要点的速查。归纳整理常考的结构计算公式的直观图示和速查表,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受弯构件(简支梁、悬臂梁、斜梁等)的挠度计算
零碳建筑机电系统设计导则 2023年.pdf
零碳建筑 设计导则 零碳建筑机电 系统 机电系统 设计导则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著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如今“零碳”,亦或“净零碳”的话题热了起来。我虽然十分赞赏这种积极的响应态度,但也深知做到零碳还真不容易。盖房子要用许多建筑材料,每一样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都要用到能源,用到电,谁能保证这能这电是来自无碳的清洁能源?盖房子要用许多工具、机械和劳务,哪一样也离不开电、油和人力保障,都要用能。盖房子还一定用到大量的机电设备,这些设备的生产要用能,使用也要用电,光伏的电量不够还是要用碳电托底。如果听真话,这样一点点、一层层追算下去,怎么可能算出“零”呢?当然流行的另一个概念说用碳汇买,用碳多的地方向用碳低的地方买配额,买来的配额刚好达到消耗的碳就中和了,就归“零”了,这听起来是个交易,对人类社会的碳排总量来说并没有减,只是一次碳指标的移动,从左口袋移到右口袋,从全生态来看没什么实际意义。还有另一种比较积极的方法就是用种树种庄稼种绿植来抵偿,因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二氧化碳,即固碳,所以盖一座房子便种一片树林也许是个可以中和的抵偿机制,但实际操作上因空间分布,管理机制等问题,也很难操作和核算。因此,真让建筑零碳绝不像说说概念那样容易。
当然,虽做不到零碳,并不意味着就什么都不做,让建筑就这么把碳继续铺张地消耗下去设计师也不能这么随性地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于是这些年建筑设计行业还是积极行动起来开展绿色建筑的设计与研究,已然蔚然成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许多专家在赵锂大师的领衔主持下编写了《零碳建筑机电系统设计 导则》,是继2021年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推出的《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之后的又一升级版,相信一定包含了各位在一线工作的工程师们的智慧和良苦用心,也一定会提升我们院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的水平,甚至对国内行业中的兄弟单位同仁也有所影响和帮助,我十分愿意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期待,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我们特别关注因地制宜,建筑处于什么气候区?这个气候区不同季节有什么特点?建筑空间的特点与气候变化如何适应或偶合?机电系统应该如何应对?我想这是设计的
基本问题,各位工程师一定要很清楚才能做好设计和正确的判断。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我们特别关注半户外空间,即“灰”空间,它有时在前下,有时在架空层,有时在平台处,有时还是可变的,适宜的温湿度时就开敞,从室内变为室外,有时过冷、过热或过湿时就要关闭,变为室内,这样的空间机电怎么设计?以往外廊外平台都是一般休闲区而现在是否可以作为办公区?会议区?用什么方法可以保证它功能的实现?绿色设计要求机电工程师们把眼睛从室内延伸到室外。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指南 2022年.pdf
世界银行贷款 中国经济改革促进与能力加强技术援助项目(TCC6)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标准研究子项目 Guidelines for the Renovation of Age-friendly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Urban Communities in China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 实施指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编著 中国建筑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国过业出版杜 世界银行贷款 中国经济改革促进与能力加强技术援助项目(TCC6)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标准研究子项目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Renovation of Age-friendly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Urban Communities in Chin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编著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进筑工业出版杜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Renovation of Age-friendly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Urban Communities in Chin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著.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1.10 ISBN978-7-112-26808-5 I.①中Ⅱ.①住②住③中Ⅲ.①老年人 住宅一旧房改造一中国一指南N ①TU241.93-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1)第212196号 责任编辑:田立平费海玲 责任校对:王烨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Renovation of Age-friendly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Urban Communities in Chin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编著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海淀三里河路9号)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逸品书装设计制版 临西县阅读时光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889毫米×1194毫米1/20印张:7%字数:188千字 2021年10月第一版2021年10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78.00元 ISBN978-7-112-26808-5 (38640)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图书出版中心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
适老建筑健康光环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1年 陈尧东 著).pdf
陈尧东著 健康光环境 适老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大量文献梳理、案例分析,结合团 队多年来对养老空间光环境的调查及实验研究工 作,系统地介绍了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养老空间 光环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光 与老年人身心健康研究的前沿动态;总结了适老 建筑各功能空间照明的设计策略、原则、方法及 注意事项.本书图文并茂,具有科普性,能向读 者普及光除了“看”之外,对人健康的疗愈作用 的相关知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国适老建 筑室内空间的健康型光环境设计和改造. 本书集结了笔者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生学习及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工作期 间的科研成果. 本书研究工作受以下项目资助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老年人居住空间光照环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节 律素乱的缓解作用研究,项目编号51508396 基于情感神经通路的养老空间抑郁症光干预机制 及照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52008347 四川省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医养结合”视下老年抑郁症的人工光干预系 统研究,项目编号2020YJ0028 本书获得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学术出版 计划支持
光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光使我们看见这个多彩的世界。长久以来,我们对光的认知只停留在“照亮”这个维度上,但光能为我们做的仅仅如此吗?
21世纪初,光的“非视觉效应”的发现揭示了光对人体心理情绪及生理健康的巨大疗愈作用。老年人由于视觉系统的退行性变化,对光的敏感度发生改变,光照不足或过量都会对其健康产生影响。相反,养老空间中科学合理的光环境设计及营造,不仅可以通过光的“情感效应”改善老年人的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等;还能通过光的“生物效应”疗愈老年人的各类生理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老年人由于身体、心理的退行性变化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罹患各种生理疾病及情绪障碍的概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晚年的生命质量。光照刺激具有有效缓解老年人负面情绪、缓解睡眠质量的作用。应用光照干预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问题得到了光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众多领域的广泛认可。
探讨光照刺激对老年人情绪及生理健康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对提高老年人群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临床意义,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战略。
GB/T 43566-2023 中小学人造草面层足球场地.pdf
ICS 03.180 CCSY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3566 -2023 中小学人造草面层足球场地 Football fields with artificial turf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2023-12-28发布 2024-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3566-2023 目次 前言 引言 IA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场地分类 5要求. 5.1设计原则 5.2场地基础 5.3原材料. 5.4铺装 5.5规格和定位划线 5.6物理机械性能 5.7耐久性能 5.8标志牌. 6试验方法 6.1测试方式 6.2场地基础 6.3原材料 10 6.4铺装. 11 6.5规格和定位划线 6.6 物理机械性能 11 6.7 耐久性能 11 6.8标志牌 12 7取样.. 12 7.1 见证取样. 7.2原材料取样 12 7.3场地面层取样 12 7.4运输、保存与检测时间 12 8检验规则 12 8.1人场检验 12 8.2验收检验. 12 8.3型式检验. 8.4检验结果的判定 13 8.5复验规则. 8.6场地符合性判定原则
GB/T 43566-2023 9维护保养. 附录A(资料性)人造草足球场地基础构造和施工 附录B(资料性)人造草的常用规格 15 附录C(规范性)颗粒粒径的测试方法 C.1仪器设备. 16 C.2试验步骤.. 16 C.3结果计算. 16 附录D(规范性)缓冲垫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试方法 D.1 仪器设备. D.2 试样. 17 D.3 试样调节.. D,4 试验步骤 17 D.5结果计算与表达. 附录E(规范性)尺寸稳定性测试方法 E.1 仪器设备 E.2 试样.. E.3 检测步骤 E.4结果计算与表示. 附录F(规范性) 压缩变形的测试方法 F.1 仪器设备 F.2 试样.. F.3 试样调节 21 F.4 试验步骤 F.5结果表示 附录G(规范性) 渗水速率的测试方法 G.1仪器设备 G.2测试过程 G.3结果计算 附录H(规范性) 连接强度的测试方法 H.1仪器设备 H.2拉伸强度 H.3剥离强度 附录1(规范性)人造草运动场地使用保养方法 67 参考文献 图111人制足球场地平面示意图 图27人制足球场地平面示意图 图35人制足球场地平面示意图 图4人造草面层足球场地标志牌示例 图D.1拉伸试样的尺寸和形状 17
GB/T 43566-2023 图E.1试验架示意图 图E.2实物示意图 20 图G.1 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G.2 填充式人造草面层渗水速率测试示意图 23 图G.3 无填充式人造草面层渗水速率测试示意图 23 图G.4 缓冲垫渗水速率测试示意图 图H.1 拉伸强度试样现场裁取或平行制样尺寸示意图 25 图H.2 试验示意图 图H.3 剥离强度试样现场裁取尺寸示意图 图H.4 剥离强度试样现场平行制样尺寸示意图 图H.5 试验示意图 图H.6剥离力和剥离长度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表1合成材料填充颗粒的有害物质限量 表2缓冲垫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 表3缓冲垫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表4足球场地规格 表5物理机械性能. 8 表A.1人造草足球场地基础构造做法 表B.1填充式人造草常用规格 15 表B.2无填充式人造草常用规格
GB/T43566-2023 前言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麦迪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清华大学、广州同欣体 育股份有限公司、都佰城新材料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广东杰锐新材料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广东川奥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江 苏中正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 科兴教育装备有限公司、山东东海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晓翠、郭中宝、党建伟、张耀东、陈韶、韩晓雷、卞志勇、张彭义、车燕萍、 吴海涛、蔡陈敏、陈晨、詹金城、林凡秋、王强强、吴佳俐、叶元坚、黄金飞、许超、余若祯、赵克勤、孙震、 王森、赵翔、闫宗良、钱俊、尹舒毅、孟庆生、王茂旗、潘朝阳、田光超。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3565-2023 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篮球场地.pdf
ICS 03.180 CCSY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565 -2023 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篮球场地 Basketball court with synthetic surfaces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2023-12-28发布 2024-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3565-2023 目次 前言 引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场地分类 5要求 5.1 设计原则 5.2 场地基础 5.3铺装 5.4外观 5.5规格划线 5.6 平整度 .... 5.7坡度 5,8 场地厚度 5.9物理机械性能 5.10耐老化性能. 5.11 合成材料面层中无机填料含量 5.12 合成材料面层成品和原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及气味 5.13 合成材料面层用固体原料中高聚物总量 5.14标志牌. 6试验方法 6.1基础 6.2铺装 6.4 规格划线 6.5 6.6坡度 6.7厚度 9 6.8 合成材料篮球场地面层成品物理机械性能 9 6.9耐老化性能. 6,10 无机填料含量 10 6.11有害物质限量及气味 10
GB/T 43565-2023 6.12高聚物总量 6.13标志牌 7取样 7.1 见证取样. 11 7.2原材料取样 11 7.3场地面层取样. 7.4运输、保存与检测时间 11 8检验规则... 8.1人场检验. 8.2验收检验. 8.3型式检验 8.4 检验结果的判定 8.5 复验规则. 8.6场地符合性判定原则 12 9维护保养. 12 附录A(资料性)篮球场地基础构造和施工 附录B(资料性)铺装用固体原料选材 B.1要求...... B.2试验方法. 附录C(资料性)铺装用非固体原料选材 C.1有害物质限量及气味要求 C.2试验方法. 19 参考文献 图1中小学标准篮球场地划线平面示意图 图2小篮球场地划线平面示意图 图3合成材料面层篮球场地标志牌示例 表1合成材料面层物理机械性能. 表2合成材料面层成品中C-C和MOCA含量要求 表3检测样品取样要求 表A.1篮球场地基础构造做法 表B.1半预制复合型面层用底胶卷材(块材)的厚度和物理机械性能 表B.2固体原料有害物质限量 表C.1非固体原料有害物质限量及气味 19
GB/T 43565-2023 前言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都佰城新材料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同欣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 司、广东杰锐新材料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广州质量监督检测 研究院、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 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清华大学、广东川奥高新科技有限公司、麦迪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中正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宽体育场设施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科兴教育装备有限公司、山东东海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长诺运动 场地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耀东、郭中宝、朱晓翠、党建伟、车燕萍、詹金城、林凡秋、陈晨、蔡陈敏、 卞志勇、黄宇梁、晋艳丽、张彭义、孙震、王森、韩晓雷、陈韶、李倩男、王强强、杨学军、黄金飞、吴海涛、 余若祯、赵克勤、钱俊、尹舒毅、余询、孟庆生、田光超、王茂旗、潘朝阳、沈祖建、赵翔、闫宗良。
GB/T43565-2023 引言 本文件是强制性国家标准GB36246一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的配套标准,针对中小 学合成材料面层篮球场地的设计、场地基础、铺装、外观、规格划线、平整度、坡度、厚度、物理机械性能、 耐气候老化性能等提出规范要求。
这些要求对于有效保障篮球场地的使用性能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 的,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篮球场地质量,助力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为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 心,增强综合索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技术支撑。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3564-2023 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田径场地.pdf
ICS03.180 CCS Y 5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564 -2023 中小学合成材料 面层田径场地 Track and field with synthetic surfaces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2023-12-28发布 2024-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标准网-.biaozhun..org免费注册即可下载 GB/T43564-202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N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场地分类3 5要求 3 5.1设计原则 3 5.2场地基础 4 5.3铺装 4 5.4外观 4 5.5标志线 4 5.6平整度 5 5.7坡度 5 5.8场地厚度 5 5.9物理机械性能 5 5.10耐老化性能 5 5.11合成材料面层中无机填料含量 6 5.12合成材料面层成品和原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及气味 *6 5.13合成材料面层用固体原料中高聚物总量6 5.14标志牌 6 6试验方法 .7 6.1场地基础 6.2铺装7 6.3外观7 6.4标志线 .7 6.5平整度 8 6.6坡度 8 6.7厚度 8 6.8物理机械性能 8 6.9耐老化性能 9 6.10无机填料含量 9 6.11有害物质限量及气味10 I 标准网 一 biaozhun.org一免费注册即可下载 GB/T43564-2023 6.12高聚物总量 10 6.13标志牌 10 7取样 10 7.1见证取样 10 7.2原材料取样 10 7.3场地面层取样 10 7.4运输、保存与检测时间11 8检验规则 11 8.1入场检验 11 8.2验收检验11 8.3型式检验 11 8.4检验结果的判定 .11 8.5复验规则 ..11 8.6场地符合性判定原则12 9维护保养 12 附录A(资料性)田径场地面层基础构造和施工 .13 附录B(资料性)铺装用固体原料选材 15 B.1要求 15 B.2试验方法 16 附录C(资料性)铺装用非固体原料选材 .18 C.1有害物质限量及气味要求 18 C.2试验方法 18 参考文献 19 图1合成...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3746.2-2024 钻孔和基础施工设备安全要求 第2部分:建筑施工用移动式钻机.pdf
ICS91.220 CCS P 97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746.2-2024 钻孔和基础施工设备安全要求 第2部分:建筑施工 用移动式钻机 Drilling and foundation equipment safety requirements- Part 2:Mobile drill rigs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43746.2-2024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重大危险列表 4 5安全要求和或防护措施 5 5.1通则 5 5.2地下用臂架式工作平台 5 5.3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5 5.4防火 6 521C 5.5防护装置和敏感保护装置 6 5.6附加触发装置 7 5.7特殊类型机器的运动件防护 8 5.8钻杆/螺旋钻扶正器 10 5.9斜坡作业用卷扬机、绞车和钢丝绳10 5.10操作位置 10 5.11底盘制动 10 5.12噪声 12 5.13特殊保护模式12 6安全要求和/或防护措施的验证 12 6.1通则 6.2功能试验 14 7使用信息 14 7.1基本要求 14 7.2地下施工用钻机 14 7.3悬挂式钻机 14 7.4特殊保护模式 15 附录A(规范性)移动式钻机(以卡车和拖拉机为底盘的钻机除外)的制动试验16 A.1试验条件 16 A.2试验实施 16 A.3轮式移动钻机的动态试验 16 A.4行车制动试验 16 I GB/T43746.2-2024 A.5热衰减试验 17 A.6辅助制动试验 17 A.7驻车制动试验 17 A.8试验报告 17 附录B(规范性)噪声试验规则 18 B.1通则 18 B.2非冲击式钻机(旋转钻进) .18 B.3冲击式钻机(包括冲击式和旋转冲击式) 18 B.4需记录和报告的信息 18 参考文献 19 图1倾斜位置大于15的钻机防护或保护区示例7 图2附加触发装置的位置区8 表1附加的重大危险和相关要求列表4 表2相对额定拉力系数f 10 表3安全要求和/或防护措施的验证12 SAC Ⅱ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4010-2024 救灾帐篷 通用技术要求.pdf
ICS97.200.30 CCS Y 55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010-2024 521C 救灾帐篷 通用技术要求 Disaster relief tents-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专用,此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s:/std.sam.gov.cn 2024-04-25发布 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4010-202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1 4分类及样式 2 4.1分类 2 4.2样式 2 5要求 2 5.1总体要求 2 5.2结构 来来来 2 5.3规格及尺寸允差 4 5.4加工质量要求 4 5.5外观质量要求 5 5.6材料性能要求 6 5.7成品性能要求 8 6检验方法 8 6.1外观及加工质量检验 8 6.2材料及成品性能检验 9 7检验规则 9 7.1基本原则 9 7.2抽样数量 9 7.3判定规则 10 7.4复验 10 8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 11 8.1标志 .11 8.2包装 11 8.3储存和运输 .11 附录A(资料性)救灾帐篷常用规格及材料性能示例12 附录B(规范性)防雨性能试验方法14 附录C(规范性)风荷载静态模拟试验方法15 附录D(规范性)雪荷载静态模拟试验方法 19 附录E(规范性)缺陷类别及划分 22 附录F(规范性)国旗标志技术要求 25 附录G(规范性)救灾帐篷使用说明书主要内容26 参考文献 28 I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4年一建市政思维导图(市政工程).pdf
全国一级建造师考试系列丛书 非卖品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精华导图 筑龙学社建造师教研组组编 築龍学社 zhulong study group 築龍学社 zbulcog atudy group 第1章城镇道路工程 快速路 完全为交通 主干路 交通为主 地位、交通功能、服 务功能分 次干路 兼有服务 支路一 服务为主 路面材料分一沥青、水泥、砌块路面 1.城镇道路分类 柔性一各类沥青类路面 力学特性分 刚性一水泥混凝土路面 使用功能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面层 足够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抗 水损害、抗滑能力及良好的平整度 路面结构层 基层—一承重作用;足够的强度、扩散荷载和水稳定性 改善湿度和温度,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 2城镇道路 垫层 荷载,减小变形,水稳定性 结构特征 路基一路床、路堤和路堑 高液限及含有机质的细粒土,不适于做路基填料 1.1.1道路路基结构特征 填石路基J顶面铺整平层,厚度100一150mm 路基性能主要指标:路基整体稳定性和变形量 1 築龍学社 zhulong study group 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5% 垫层 【防冻垫层】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 【排水垫层】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 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基层 性能指标:结构强度、扩散荷载、水稳性、抗冻性、不透水性好 密级配混合料:AC和SMA 1.1.2 1.沥青 热拌沥青 半开级配混合料:AM 道路路 路面结 面结构 构组成 特征-1 特点 开级配混合料:OGFC 温拌沥青 路面可更快放行,适于较冷地区 面层类 一 冷拌沥青 适于支路及以下面层 型 沥青贯 适于次干路以下面层,厚度≤100mm 入式 面层 沥青表面 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路面作用 处置 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 抗滑能力、噪声量 面层路面 使用指标 上面层采用OGFC 中下面层采 用密级配 ...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144
145
146
…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