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7月 ( 第 191 页)

ICS59.140.40 分类号:Y94 备案号:46802-2014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008-2014 代替QB/T2008一1994 制革机械滚筒熨平压花机 Leather machines-Cylinder ironing embossing machine 2014-07-0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B/T2008-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2008一1994《滚筒熨平压花机》的修订.新旧标准的技术差异主要有: 扩大了工作宽度,完善了产品系列; 增加了整机性能、安全与环保要求: 提高了零件与装配质量、工作效果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毛皮制革机械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湖州二轻机械总厂、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衢州台威精工机械有限 公司、国家轻工业皮革制鞋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强刚、孔培利、柴建成、童孝忠、李刚.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2008-1994. I A. QB/T2008-2014 制革机械滚筒熨平压花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滚筒熨平压花机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宽度为1500mm~3200mm的滚筒熨平压花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766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5226.1一2008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9969一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3306标牌 GB/T13384一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253轻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T16769金属切削机床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QB/T1524制革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QB/T1588.1轻工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2轻工机械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3轻工机械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4轻工机械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3产品分类 3.1分类 3.1.1按压力辊的数量分为一辊、二辊、三辊、四辊式. 3.1.2按加热方式分为蒸汽加热、电油加热、电加热. 3.2型号 滚筒熨平压花机的型号编制方法应符合QB/T1524的规定. 3.3规格 滚筒熨平压花机规格以熨平辊筒(压花滚筒)的工作宽度表示,分为1500mm、1800mm、2100mm、 2400mm、2700mm、3000mm、3200mm. 3.4基本参数 滚筒熨平压花机的工作压力、工作温度、供料速度、总功率应以设计、技术文件规定为准,其检测 方法参见附录A. 4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滚筒熨平压花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1.2滚筒熨平压花机的焊接件、机加工件和装配质量应分别符合QB/T1588.1、QB/T1588.2、QB/T 1588.3的有关规定.铸件应符合GB/T14253的有关规定.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9.140.40 分类号:Y94 备案号:49668-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007-2015 代替QB/T2007一1994 制革机械 削匀机 Leather machines-Shaving machine 2015-04-30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200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2007一1994《削匀机》的修订.与QB/T2007一1994相比,主要技术差异有: 修改了标准名称: 规定了宽幅削匀机系列,扩大了削匀机工作宽度: 增加了宽幅削匀机系列智能化要求; 增加了削匀机的性能与安全要求: 提高了削匀机装配质量、工作精度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皮革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1/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湖州二轻机械总厂、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晋江 源泰皮革有限公司、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国家轻工业皮革制鞋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强刚、柴建成、陈昊、陈建恩、李刚、孙宇豪.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2007-1994. QB/T2007-2015 制革机械削匀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削匀机的型号、规格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对蓝湿革、干革(成革)进行削匀工艺加工的、工作宽度为300mm~3200mm的削 匀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58一2004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5226.1一2008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6769金属切削机床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 QB/T1524制革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QB/T1588.1轻工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2轻工机械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3轻工机械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QB/T3813一1999皮革成品厚度的测定 3型号、规格和基本参数 3.1型号 削匀机的型号编制方法应符合QB/T1524的规定. 3.2规格 削匀机的规格按其工作宽度分为300mm、450mm、600mm、800mm、1000mm、1200mm、 1300mm、1500mm、1800mm、2400mm、3000mm、3200mm.派生尺寸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参照 与基本尺寸相近的机型. 3.3基本参数 削匀机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4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削匀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1.2焊接件、机加工件、铸件及其装配应符合QB/T1588.1、QB/T1588.2、QB/T1588.3的有关规定. 4.1.3配套的外协件、外购件应经检验合格或具有合格证明文件方可进行装配. 4.2整机性能 4.2.1削匀机应运转平稳,无异常噪声;启动、停止动作应正确、可靠:各操纵件、调整件应轻便灵 活、动作可靠. 4.2.2对削干革(成革)的削匀机应配有安全、可靠的吸尘装置. 1 QB/T2007-2015 表2 序号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工具 试验方法 1 将刀辊中心孔安装在两项尖之间,或刀辊 轴颈置于V形架上,并在轴向定位;固定 百分表测量架,使百分表测头垂直触及轴 一对同轴顶尖 刀辊轴颈对公共轴线 颈外圆.旋转刀辊轴体1周,百分示值的 ≥6级 (或V形架)、 的径向圆跳动 最大差值就是该测量面上的径向圆跳动. 百分表测量架 按上述方法,在轴的另一端测量一个截面, 取两次测得的跳动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刀 辊轴顿对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 2 刀棍轴体动平衡精度 ≤1.0mm/s 动平衡试验机 按试验机操作规范进行试 片内径应紧贴刀槽 底面,且装配牢固、 3 刀片镶嵌质量 无松动,左、右旋刀 手锤 用手锤敲击刀片,凭借手感和听觉判断 片相接处应无明显缝 隙,镶条无飞边 5 刀辊动衡精度 ≤2.5mm/s 动平衡试验机 按试验机操作规范进行试 4.4.3供料辊 供料辊质量及试验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 序号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工具 试验方法 将供料中心孔反装在两项尖之间,或供料辊轴 颈置千形架上,并在轴向定位:固定百分表测 一对同轴顶尖 量架,使百分表测头垂直触及供料棍外圆表面. 供料锯外圆对公共 ≥6级 (或V形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83.140.99 分类号:Y28 备案号:59697-2017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000-2017 代替QB/T2000一1994 塑料经编遮阳网 Plastic knitting sunshade net 2017-07-07发布 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2000-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QB/T2000一1994《塑料遮阳(光)网》,与QB/T2000一199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1994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了产品分类(见第4章,1994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型号的表示(见4.2 1994年版的3.1); —修改了外观、规格尺寸要求(见5.1、5.2 1994年版的4.1、4.2); 一增加了单位面积质量及偏差(见5.2.3); 增加了针织经编遮阳网的物理力学性能(见5.3.1); 修改了项目名称(见5.3、5.4 1994年版4.3.1、4.3.3); —修改了拉伸负荷的试验方法(见6.6 1994年版的5.4); —修改了抗老化性能的试验方法(见6.7 1994年版的5.6); —修改了出厂检验项目(见7.3.1 1994年版的6.3.1).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嵊州市德利经编网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嵊州市绿园塑料网业有限公司、浙江 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台州市惠民遮阳网有限公司、吉林省参达塑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云富、徐赛军、袁明波、陈传标、裘剑洪、彭苏捷、沈宝生、韩秀坤.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2000-1994. I QB/T2000-2017 塑料经编遮阳网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经编遮阳网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为主要原料,添加抗老化剂和色母料等,经挤出、拉 伸、定型成圆丝或扁丝,以针织或平织编织工艺编织而成的遮阳网(以下简称“遮阳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40.1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2410一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GB/T2918一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6673一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 GB/T16422.3一2014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 GB/T31729一2015塑料薄膜单位面积质量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针织遮阳网knitted sunshade net 利用织针将经丝、纬丝弯曲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网. 3.2 平织遮阳网plain sunshade net 由经丝、纬丝以一上一下的方式编织而成的网. 3.3 遮光率shading rate 被试样遮住的光通量与射到试样上的光通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4分类和型号 4.1分类 4.1.1按编织工艺分为两类:针织遮阳网,用Z表示;平织遮阳网,用P表示,见图1和图2. 图1针织遮阳网(Z) 图2平织遮阳网(P) 1 QB/T2000-2017 4.1.2五类标称遮光率,见表1. 表1五类标称遮光率 单位为% 标称遮光率 35 50 65 80 90 遮光率S 35~<50 50~<65 65~<80 80~<90 ≥90 4.2型号 遮阳网型号由编织工艺和标称遮光率组成,表示为: S 口 ZW-o 标称遮光率 遮阳网 编织工艺(ZP) 塑料 示例:以平织为编织工艺,标称遮光率为65%的遮阳网,表示为:SPZW-65 5要求 5.1外观 5.1.1遮阳网的颜色由供需双方商定,色泽应均匀一致. 5.1.2遮阳网的经丝、纬丝应排列整齐,无断经丝现象. 5.1.3每100m长的遮阳网,可有不超过3处缺纬丝现象,每处缺纬丝长度不应超过网宽的1/5. 5.1.4遮阳网不应有明显油污. 5.1.5长度超过100m可有1处拼接. 5.2规格尺寸 5.2.1宽度及偏差 遮阳网的标称宽度一般为0.2m~16.0m 具体宽度由供需双方商定,允许偏差为±1%. 5.2.2长度及偏差 每卷长度由供需双方商定,偏差不应小于3%. 5.2.3单位面积质量及偏差 单位面积质量由供需双方商定,允许偏差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81.060.01 分类号:Y20 备案号:39395-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93-2012 代替QB/T1993-1994 陶瓷器抗冲击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impact resistance of ceramic ware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93-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B/T1993一1994《陶瓷器抗冲击试验方法》.本标准与QB/T1993一1994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抗冲击强度、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术语; 增加了原理; 删除了样品数量的要求; 增加了仲裁法的规定; 删除了数据处理及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潮 州市三泰陶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侃、敖敏、陈林、张添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1993-1994. I QB/T1993-2012 陶瓷器抗冲击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陶瓷器抗冲击强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陶瓷器底部中心及边缘的抗冲击强度.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冲击能量impact energy 陶瓷器产生裂纹或破损所需的能量.其中,作用于中心位置的冲击能量为中心冲击能量;作用于边 缘位置的冲击能量为边缘冲击能量. 2.2 抗冲击强度impact resistance 冲击能量与厚度的平方比为中心抗冲击强度;边缘抗冲击强度用边缘冲击能量表述. 2.3 中心位置centric position 陶瓷器底部的中心. 2.4 边缘位置edge position 陶瓷器底部平放在一水平平面上,口沿与摆锤相接触的位置. 3原理 通过摆锤从一定高度释放到最低点,势能转化为动能冲击陶瓷器使之产生裂纹或破损,从而测算陶 瓷器的抗冲击强度. 4仪器设备与器具 4.1摆式抗冲击试验仪 分度值不大于0.02J 摆锤硬度大于HRC55. 4.2卡尺 精度为0.02mm. 5试样 试样应清洁、规整,无裂纹及其他缺陷. 6测试步骤 6.1中心抗冲击强度 6.1.1试验前准备 垂直固定试样,摆锤静置在最低点,调节样品固定台,使摆锤的冲击点处于试样的中心位置. 6.1.2通过性试验(仲裁法) 1 QB/T1993-2012 摆锤放置在预定的能量位置,释放摆锤冲击试样,用手或其他物品挡住摆锤避免二次冲击,取出试 样,观察试样是否出现裂纹或破损. 6.1.3递增性试验 摆锤放置在最低的能量位置,释放摆锤冲击试样,用手或其他物品挡住摆锤避免二次冲击,观察试 样是否出现裂纹或破损缓慢增加冲击能量直至试样出现裂纹或破损,记录出现裂纹或破损时的冲击能 量,测量试样中心点的厚度. 注1:实验室通常用递增性试验测量冲击强度. 注2:若产品标准或有关合同中给出了冲击能量限值,则可直接采用通过法进行试验. 6.2边缘抗冲击强度 6.2.1试验前准备 试样平放在固定台上并固定,摆锤静置在最低点,调节样品固定台,使摆锤的冲击点处于试样任意 边缘位置. 6.2.2通过性试验(仲裁法) 摆锤放置在预定的能量位置,释放摆锤冲击试样,用手或其他物品挡住摆锤避免二次冲击,取出试 样,观察试样是否出现裂纹或破损.. 6.2.3递增性试验 摆锤放置在最低的能量位置,释放摆锤冲击试样,用手或其他物品挡住摆锤避免二次冲击,观察试样 是否出现裂纹或破损,缓慢增加冲击能量直至试样出现裂纹或破损,记录出现裂纹或破损时的冲击能量. 注1:实验室通常用递增性试验测量冲击强度. 注2:若产品标准或有关合同中给出了冲击能量限值,则可直接采用通过法进行试验. 7计算公式 中心抗冲击强度按公式()计算: S=1/2 (1) 式中: S 中心抗冲击强度,单位为焦每平方厘米 (J/cm2) 中心冲击能量,单位为焦(); 中心位置处厚度,单位为厘米(cm). 8结果表述 8.1中心抗冲击强度的测算结果修约到1位小数. 8.2边缘抗冲击强度以边缘冲击能量表述.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标准依据及试验方法; b)试验样品的描述; c)试验的样品数; d)中心抗冲击强度; e)边缘抗冲击强度.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轻工行业标准 陶瓷器抗冲击试验方法 QB/T1993-2012 米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东长安街6号 邮政编码:100740 发行电话:(010)65241695 网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81.060.01 分类号:Y20 备案号:46030-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92-2014 代替QB/T1992一1994 化学瓷蒸发皿 Chemical porcelain evaporating dish 2014-05-06发布 201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9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1992一1994《化学瓷蒸发皿》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1992一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1994年版的2); 修改了所需的术语和定义(见3 1994年版的3): 修改了抗热震性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5.6、6.6 1994年版的5.6、6.6); 修改了检验规则(见7 1994年版的7); 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见8 1994年版的8).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潮州市好概念瓷业有限公司、国家陶瓷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刚、商灵芝、刘国琴、周桂欣、吴兆培、王同言、詹平彬、敖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1992-1994. QB/T1992-2014 化学瓷蒸发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瓷蒸发皿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或工业用化学瓷蒸发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 划(ISO2859-1:1999 DT)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3299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测定方法 GB/T3300日用陶瓷器变形检验方法 GB/T3301 日用陶瓷器的容积、口径误差、高度误差、重量误差、缺陷尺寸的测定方法 GB/T3302日用陶瓷器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规则 GB/T3303日用陶瓷器缺陷术语 GB/T5000 日用陶瓷名词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3303和GB/T5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化学瓷蒸发皿chemical porcelain evaporating dish 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和耐热震性,以及高机械强度的瓷质蒸发皿. 4产品分类 4.1按形状可分为:无嘴圆皿、有嘴圆皿、无柄皿、有柄皿和灰分皿.有柄皿、有嘴圆皿及灰分皿形 状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4.2按使用温度可分为:带釉蒸发皿和无釉蒸发皿.带釉蒸发皿使用温度不高于1000℃;无釉蒸发 皿使用温度不高于1250℃. 4.3按容量可分为:大型蒸发皿和小型蒸发皿.大型蒸发皿为容量500L及以上;小型蒸发皿为容 量499mL及以下. m QB/T1992-2014 说明: d有柄皿外径: h一有柄皿高度. 说明: d一有嘴圆皿外 h有嘴圆皿度 图2有嘴圆皿 说明: L1—灰分皿口长: L2—灰分皿口宽 h—灰分皿高度. 图3灰分皿 2 QB/T1992-2014 5要求 5.1外观质量 5.1.1产品不应有裂纹、溶洞、渗漏等缺陷. 5.1.2产品的外观缺陷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序 要求 项目 号 大型蒸发皿 小型蒸发皿 使用面 直径小于 2.0mm的限5个 直径小于1.5mm 的限5个 1 疙瘩、落渣、斑点 非使用面 直径小于 2.0mm的限8个 直径小于1.5mm 的限7个 使用面 直径小于 0.5mm的限6个 直径小于0.5mn 的限4个 2 毛孔 非使用面 直径小于 0.5mm的限10个 直径小于0.5mm 的限6个 使用面 面积小于 4.5mm2的限2处 面积小于3.5mm2的限2处 3 黏疤、磕碰 非使用面 面积小于 10mm2的限4处 面积小于6mm2的限4处 使用面 不允许 4 坯泡、釉泡 在小2.0mm的限5个; 直径小于1.5mm的限4个: 非使用面 开口坯泡、开口釉泡不允许 开口坯泡、开口釉泡不允许 使用面 面积小于2mm2的限2处 面积小于1.5mm2的限2处 5 缺釉、炸釉 非使用面 面积小于25mm2的限4处 面积小于7mm2的限4处 6 变形 口径差/mm ≤3 烟熏 不严重 5.2规格及误差 5.2.1规格 产品规格参见附录A. 5.2.2口径误差 口径小于...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9.040.20 分类号:Y11 备案号:42297-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87-2013 代替QB/T1987一2005 公共用指针式石英大钟 Analogue quartz clocks for public use 2013-10-17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8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1987一2005《公共用石英大钟》的修订.与QB/T1987一2005相比,主要技术性 修改如下: 将标题名称更改为《公共用指针式石英大钟》: 删除原标准中关于数字式石英大钟的内容; 修改术语“标准时间”的定义(见3.1); 修改“工作温度”的要求和相应试验方法(见5.1和6.4.1); 增加“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见5.7); 增加大钟安装处的环境“噪声”要求和相应试验方法(见5.10和6.4.10): 将“断电保持或记忆”要求中,电源切断后指针式大钟不应停走的时间由“12h”修改为“供 需双方商定”(见5.15.3.1); 删除“试验方法”中的“准备”一节内容; 在表3中增加“声级计”(见表3): 将“电源切换”试验方法中,电源切换速率由“1次/5s”修改为“1次/5min”(见6.4.13): 一将“照明”试验方法中显示时间的调整修改为“分别调整至照明开、关时刻前1min ” (见6.4.15); 一一删除“出厂检验”中的“电气强度”和“绝缘电阻”的检验项目(见表4): —一在“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中增加“噪声”检验项目(见表4).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烟台北极星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宝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烟台持久钟表集团 有限公司、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中恒时钟科技有限公司、轻工业钟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建毅、于克、曲绍坤、慕洪兵、王宗纲、巫玲坚、金英淑、王波、宋述杰、 曾庆宇、吕耀雨.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1987-1994: —QB/T1987-2005 QB/T1987-2013 公共用指针式石英大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用指针式石英大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使 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安装. 本标准适用于以石英晶体振荡器频率为时间基准,应用于公共场所,分针回转直径不小于0.4的 指针式石英大钟(以下简称“大钟”).大钟机心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8.1-2012 ISO2859-1:1999 IDT)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1453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4536.1一2008,EC 60730-1:2003 ID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 由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规定和推荐,并由国际时间局(BH)负责保持的以秒为基础的时间标度, 也称为协调世界时(UTC). 注:UTC相当于本初子午线(即经度O度)上的平均太阳时,过去曾用格林威治平均时(GMT)来表示.北京时间 比UTC时间早8h 以1999年1月1E0000UTC为例,UTC时间是零点,北京时间为1999年1月1日早上8点整.UTC 时间可通过GPS、北斗等授时系统获取. 3.2 母钟master clock 大钟系统的基准时间单元. 3.3 子钟slave clock 大钟系统的时间指示单元. 4分类 4.1按钟面封闭形式 a)开放式:指示部分无挡风玻璃的大钟: b)封闭式:指示部分有挡风玻璃的大钟. 4.2按结构 a)单体钟:无母钟,以自身频率源驱动自运行的时钟; b)子母钟:有子母钟结构的大钟. QB/T1987-2013 4.3按钟面数量 a)单面钟:只有1个钟面的大钟; b)多面钟:有2个以上钟面的大钟. 5要求 5.1工作温度 5.1.1单体钟 室外使用的单体钟在-20℃~60℃的温度范围内不应停走;室内使用的单体钟在-10℃~ 50℃的温度范围内不应停走.如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5.1.2子母钟 子钟在-20℃~60℃、母钟在-10℃~50℃的温度范围内不应停走;如子钟和母钟均在室外, 则二者工作温度均按子钟工作...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9.040.10 分类号:Y11 备案号:57031-2017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86-2017 代替QB/T1986一2010,QB/T2314一1997 手表表盘 Wristwatch dials 2017-01-09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8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B/T1986一2010《手表表盘》和QB/T2314—1997《手表表盘钉直径尺寸系列》. 本标准与QB/T1986一2010和QB/T2314一199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表盘厚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3.1.1和4.2.1); —删除了表盘时符倾斜度的要求; —增加了表盘时符位置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3.1.2、表1和4.2.4); —增加了表盘脚钉的直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3.1.3、表2和4.2.6); —增加了表盘尺寸和公差的代号和图示(见表1、图1、图2); 增加了2层及以上多层表盘结合牢度的要求(见3.2.1); 一增加了发光涂层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3.5和4.6); 一将试验环境修改为环境,并修改了要求(见4.1.1); 增加了仪器设备(见4.1.2、表4); —将表盘钉位置的条标题更改为表盘脚钉位置,并修改了试验方法(见4.2.3); 将同轴度(对称度)的条标题更改为外圆对中心孔同轴度(外缘对中心孔对称度)(见4.2.5); 一修改了结合牢度的试验方法(见4.3.1、4.3.2和4.3.3); 将外观的条标题更改为外观和外形,并修改了试验方法(见4.4); 将耐紫外线的条标题更改为耐光照性能,并修改了试验方法(见4.5); —修改了出厂检验(见5.2); 一修改了标志(见6.1); 一修改了贮存(见6.4).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深圳市飞亚达精密计时制造有限 公司、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雷诺表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朗 朗星科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格雅表业有限公司、上海表业有限公司、漳州市英姿钟表有限公司、深圳 市泰坦时钟表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永宁、郭新刚、金英淑、陈斌、荆江波、周畅、李育忠、张克来、杨丽、 钟飞、杜海荣、罗素云、史方宗、王远明、沙琳凯、王洪庆、朱兴祥、洪玉兰、张平、阳希. 本标准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1986-2010; QB/T2314-1997. QB/T1986-2017 手表表盘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表表盘(以下简称表盘)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金属材料制作的表盘,其他材料的表盘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10111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HG/T3689鞋类耐黄变试验方法 QB/T1898钟表防震手表 QB1988计时仪器的辐射发光规定 QB/T4004计时仪器光致发光涂层试验方法和要求 QB/T4781手表外观件的外观检验条件 3要求 3.1尺寸及公差 3.1.1表盘外径(外缘)、中心孔孔径、厚度、表盘脚钉位置、日历窗位置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 规定,图示见图1、图2. 注:2层及以上多层表盘厚度的极限偏差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3.1.2表盘外圆(外缘)对中心孔同轴度(对称度)、表盘时符位置度的几何公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图示见图1、图2. 表1表盘尺寸及公差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d:外径 1 m、n:外缘(X方向、Y方向) 极限偏差/mm 0.04 2 D:中心孔孔径 0 3 1:厚度 ±0.04 4 E1(x1 y1)、E2(x2 y2):表盘脚钉位置 ±0.03 极限偏差/mm 5 :日历窗位置 ±0.015 2:外圆对中心孔同轴度 6 0.03mm t2:外缘对中心孔对称度 位置公差 7 t3:时符位置度 1° 3.1.3表盘脚钉直径d2尺寸系列及公差带应符合表2的规定,图示见图1. 1 QB/T1986-2017 表2表盘脚钉直径尺寸系列及公差带要求 单位为毫米 表盘脚钉直径 d 公差带 第一系列 第二系列 0.65 0.60 0.7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81.060.01 分类号:Y24 备案号:58790-2017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67.5-2017 代替QB/T1967.5一1996 黑色陶瓷颜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Test method for chemical position analysis of black ceramic pigment 2017-04-12发布 201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67.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B/T1967.5一1996《黑色类陶瓷颜料化学分析方法》. 本标准与QB/T1967.5一199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1996版的2); —修改了一般规定(见3 1996年版的3); —修改了测定范围及分析值允许差(见表1 1996版的6); —增加了仪器和设备(见4); 一修改了试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见5 1996版的4); —增加了试样及试样溶液的制备(见6); —修改了分析步骤(见7 1996版的5);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控制(见8); —增加了试验报告(见9); —增加了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桓 台环境监测站、广东文化长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硕、李伦、何晓静、蔡廷祥、樊震坤.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版本的历次发布情况: QB/T1967.5-1996. I QB/T1967.5-2017 黑色陶瓷颜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色陶瓷颜料中硅、铝、铁、钙、镁、钾、钠、硼、锌、铅、钛、锰、锡、铬、钴等 氧化物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黑色陶瓷颜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34一1996陶瓷材料及制品化学分析方法 GB/T4984一2007含锆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721化学试剂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紫外和可见光部分) GB/T12810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GB/T16537一2010陶瓷熔块釉化学分析方法 GB/T2118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JJG630一2007火焰光度计 3一般规定 3.1通则 本标准中的“精确称取”是指精度至0.1mg.分析过程中的“恒重”为处理前后两次之间的质量差 不大于0.2mg. 3.2测定次数、空白试验 3.2.1若对结果有疑义,在重复性条件下应测定2次. 3.2.2若对结果有疑义,在重复性条件下应做空白试验. 3.3结果表述 所得结果应按GB/T8170修约,保留2位小数;当测得元素含量10.00 0.20 Al2O3 ≤1.00 0.15 1 QB/T1967.5-2017 表1(续) 单位为% 分析项目 含量范围(质量分数) 各元素允许误差 Al203 >1.00 0.20 ≤5.00 0.20 Fe2O3 >5.00 0.25 ≤5.00 0.10 CaO或MgO >5.00 0.15 ≤1.00 0.15 K2O或Na2O >1.00 0.20 10.00 0.25 TiO2 ≤5.00 0.10 SnO2 4.00~25.00 0.25 ≤5.00 0.15 Cr2O3或Co2O3 >5.00 0.20 注:当分析值的平均值小于允许差的2倍时,其允许差为该分析值的1/2. 4仪器和设备 4.1分析天平(感量0.1mg). 4.2容积为30mL的铂、银坩埚或瓷坩埚,容积为75mL的铂皿及耐火坩埚.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81.060.01 分类号:Y24 备案号:58814-2017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67.3-2017 代替QB/T1967.3一1995 白色陶瓷颜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Test method for chemical position analysis of white ceramic pigment 2017-04-12发布 201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67.3-2017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QB/T1967.3一1995《白色类陶瓷颜料化学分析方法》. 本部分与QB/T1967.3一199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1995版的2); —修改了一般规定(见3 1995年版的3); —修改了测定范围及分析值允许差(见表1 1995版的表1); 增加了仪器和设备(见4); 一修改了试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见5 1995版的4); 增加了试样及试样溶液制备(见6); —修改了分析步骤(见7 1995版的5);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控制(见8); —增加了试验报告(见9): —增加了附录A.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 桓台县环境监测站、山东硅元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伦、孟凡鹏、樊震坤、何晓静、陈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版本的历次发布情况: QB/T1967.3-1995. I QB/T1967.3-2017 白色陶瓷颜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白色陶瓷颜料中硅、铝、钙、镁、钾、钠、锂、硼、锌、铅、锆、铈等元素及氧化物 的分析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白色陶瓷颜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34一1996陶瓷材料及制品化学分析方法 GB/T4984一2007含锆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721化学试剂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紫外和可见光部分) GB/T12810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GB/T16537一2010陶瓷熔块釉化学分析方法 GB/T2118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JJG630一2007火焰光度计检定规程 3一般规定 3.1通则 本部分中的“精确称取”是指精度至0.1mg.分析过程中的“恒重”为处理前后两次之间的质量差 不大于0.2mg. 3.2测定次数、空白试验 3.2.1若对结果有疑义,在重复性条件下应测定2次. 3.2.2若对结果有疑义,在重复性条件下应做空白试验. 3.3结果表述 所得结果应按GB/T8170修约,保留2位小数;当测得元素含量小于0.10%时,结果保留2位有效 数字;如果委托方合同或有关标准另有要求时,可按要求的位数修约. 3.4分析结果的采用 当分析试样的2个有效分析值之差不大于表1所规定的允许差值时,且全分析各组分总和在 99.50%~100.50%时,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分析结果;否则,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追加分析和数 据处理. 表1测定范围及分析值允许差 单位为% 分析项目 含量范围(质量分数) 各元素允许误差 ≤10.00 Si02 0.15 >10.00 0.20 Al2O3 ≤1.00 0.15 1 QB/T1967.3-2017 表1(续) 单位为% 分析项目 含量范围(质量分数) 各元素允许误差 Al2O3 >1.00 0.20 ≤5.00 0.10 CaO或MgO >5.00 0.15 ≤1.00 0.15 K2O、Na2O或Li2O >1.00 0.20 10.00 0.25 ≤2.00 0.10 ZrO2或CeO2 >2.00 0.20 注:当分析值的平均值小于允许差的2倍时,其允许差为该分析值的1/2. 4仪器和设备 4.1分析天平:感量0.1mg. 4.2容积为30mL的铂、银坩埚或瓷坩埚,容积为75mL的铂皿及耐火坩埚. 4.3自动控温干燥箱. 4.4高温炉:最高使用温度不低于1100℃,且能自动控温的箱式电炉. 4.5原子吸收光谱仪:符合GB/T21187规定,备有空气-乙炔燃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81.060.01 分类号:Y24 备案号:58812-2017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67.1-2017 代替QB/T1967.1一1994, QB/T1967.2一1995,QB/T1967.4一1995 彩色类陶瓷颜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Test method for chemical position analysis of color ceramic pigment 2017-04-12发布 201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67.1-2017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QB/T1967.1一1994《红色类陶瓷颜料化学分析方法》、QB/T1967.2一1995《黄色类陶瓷 颜料化学分析方法》和QB/T1967.4一1995《蓝绿色类陶瓷颜料化学分析方法》. 本部分以QB/T1967.1一1994为主,整合了QB/T1967.2一1995、QB/T1967.4一1995的部分内容.与 QB/T1967.1一199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1994年版的2): 修改了一般规定(见3 1994年版的3); —修改了测定范围及分析值允许差(见表1 1994年版的表1); 增加了仪器和设备(见4); —修改了试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见5 1994年版的4): —修改了试样及试样溶液的制备(见6 1994年版的5.1); 修改了分析步骤(见7 1994年版的5);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控制(见8); —增加了试验报告(见9): 一增加了附录A.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桓 台县环境监测站、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伦、樊震坤、何晓静、敖敏.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版本的历次发布情况: QB/T1967.1一1994、QB/T1967.2一1995、QB/T1967.4一1995. I QB/T1967.1-2017 彩色类陶瓷颜料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彩色类陶瓷颜料中硅、铝、铁、钙、镁、钾、钠、硼、锌、铅、锆、锰、锡、铬、镉、 金、银、锑、硒、钴等元素及氧化物的分析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彩色类陶瓷颜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34一1996陶瓷材料及制品化学分析方法 GB/T4984一2007含锆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721化学试剂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则(紫外和可见光部分) GB/T12810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GB/T16537一2010陶瓷熔块釉化学分析方法 GB/T2118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JJG630一2007火焰光度计 3一般规定 3.1通则 本部分中的“精确称取”是指精度至0.1g.分析过程中的“恒重”为处理前后两次之间的质量差 不大于0.2mg. 3.2测定次数、空白试验 3.2.1若对结果有疑义,应在重复性条件下测定2次. 3.2.2若对结果有疑义,应在重复性条件下做空白试验. 3.3结果表述 所得结果应按GB/T8170修约,保留2位小数;当测得元素含量小于0.10%时,结果保留2位有效 数字;如果委托方合同或有关标准另有要求时,可按要求的位数修约. 3.4分析结果的采用 当分析试样的2个有效分析值之差不大于表1所规定的允许差值时,且全分析各组分总和在 99.50%~100.50%时,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分析结果;否则,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追加分析和数 据处理. 表1测定范围及分析值允许差 单位为% 分析项目 含量范围(质量分数) 各元素允许差 ≤10.00 0.15 SiO2 >10.00 0.20 Al2O3 ≤1.00 0.15 1 QB/T1967.1-2017 表1(续) 单位为% 分析项目 含量范围(质量分数) 各元素允许差 Al2O3 >1.00 0.20 ≤5.00 0.20 Fe2O3 >5.00 0.25 ≤5.00 0.10 CaO或MgO >5.00 0.15 ≤1.00 0.15 K2O或Na2O >1.00 0.20 <3.00 0.15 B203 3.00~20.00 0.20 ZnO ≤15.00 0.15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7.140 分类号:Y81 备案号:41574-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51.2-2013 代替QB/T1951.2一1994 金属家具 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 Metal furniture Quality test and evaluation 2013-07-22发布 2013-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51.2-2013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1951.2一1994《金属家具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的修订,与QB/T1951.2一1994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人造板封边和交接面的术语和定义(见3.1 3.2),删除了钢木家具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主要尺寸,修改了安全栏板高度和缺口宽度(见表1); 修改了形状位置公差,增加了抽屉下垂度、摆动度和抽屉深度与产品内部深度配合的规 定(见表3); 修改了外观要求,增加了软包件、塑料件、玻璃件等外观要求的规定(见表4); 修改了理化性能,增加了软包件、玻璃件、人造板等理化性能的规定,删除了光泽度、 铬层厚度的规定,修改了盐雾试验方法(见表5); 修改了木材含水率要求,增加了含水率下限值的规定(见4.5.1); 增加了产品标志的规定(见表4); 增加了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4.6): 增加了产品中有害物质的规定(见4.7); 增加了封边条胶合强度的规定(见4.8.3.2): 增加了公共场所阻燃性的规定(见4.9); 修改了判定规则,删除了合格系数的判定方法(见6.3.5).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家具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震旦(中国)有限公司、浙江大地家私有 限公司、北京市红星铁柜有限公司、江西卓尔金属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家具》杂志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菊芬、刘春兵、陈民军、许俊、姜艳、丛永胜、聂建春、王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1951.2-1994. QB/T1951.2-2013 金属家具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家具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包装、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用金属家具,其他有金属材料构件的家具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32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1931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GB/T1931一2009,ISO3130:1975 MOD)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 划(ISO2859-1:1999 IDT) GB/T3325一2008金属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0一2008,ISO105-X12:2001 MOD) GB/T4689.20皮革涂层粘着牢度测定方法(GB/T4689.20一1996,ISO11644:1993 EQV) GB/T4893.1家具表面耐冷液测定法 GB/T4893.2家具表面耐湿热测定法 GB/T4893.3家具表面耐干热测定法 GB/T4893.4家具表面漆膜附着力交叉切割测定法 GB/T4893.7家具表面漆膜耐冷热温差测定法 GB/T4893.8家具表面漆膜耐磨性测定法 GB/T4893.9家具表面漆膜抗冲击测定法 GB5296.6消费品使用说明第6部分:家具 GB/T6669一2008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ISO1856:2000(E) IDT] GB/T6739一2006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厚度(ISO15184:1998 IDT) 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T7573一2009,ISO3071:2005 MOD) 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9286一1998,ISO2409:1992 EQV) GB/T10357(部分)家具力学性能试验 GB/T13667.1一2003钢制书架通用技术条件 GB/T15102一2006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 GB/T15104一2006装饰单板饰面人造板 GB/T17657一19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ISO9427:1989等,IDT) GB18584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GB20286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 GB28008一2011玻璃家具安全技术要求 GB/T28202一2011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100.40 分类号:G73 备案号:42303-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14-2013 代替QB/T1914一1993 脂肪烷基三甲基卤化铵及脂肪烷基二甲基苄基卤 化铵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mean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alkyltrimethylammonium halide and alkyldimethylbenzylammonium halide by GC 2013-10-17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1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1914一1993《脂肪烷基三甲基卤化铵及脂肪烷基二甲基苄基卤化铵平均相对分子 质量的测定气液色谱法》的修订,与QB/T1914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名称; 一增加了采用毛细管色谱柱测定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太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成晓静、周卯星、李晓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不发布情况: ——QB/T1914-1993 QB/T1914-2013 脂肪烷基三甲基卤化铵及脂肪烷基二甲基苄基卤化铵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脂肪烷基三甲基卤化铵及脂肪烷基二甲基苄基卤化铵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气相 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上述两类化合物单类型试样的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两类混合物及含有其他干扰性有机化合物的试样. 2原理 试样在气相色谱仪汽化室热分解,山热分解产物的同系物分布测定脂肪烷基二甲基胺的平均相对分 子质量. 由脂肪烷基二甲基胺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加卤甲烷(CH3X)或苄基卤(CHX)的分子质量, 计算脂肪烷基三甲基卤化按或脂肪烷基二甲基苄基卤化铵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仪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a)乙醇:95%: b)参考样品:已知链长的脂肪烷基二甲基胺,例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 苄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 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可采用一已知组成的产品作为参考样品,用来检验色谱仪的性能: c)载气:高纯氮气. 4仪器 a)色谱仪:具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程序升温器: b)色谱柱:填充柱,柱管用惰性材料制成(例如玻璃或不锈钢),内径2mm~4mm 长0.5mm~ 1.5m:担体为Chomosorb WAWDMCS或405硅烷化白色担体,粒度150um~180um 涂以 50%~10%氢氧化钾及5%~10%的阿匹松润滑脂L(Apiezon L) 试验前需预老化,要求不同 碳链脂肪烷基二甲基胺的色谱峰能很好分开:或毛细管柱,hp-5或与其性能相当的毛细管柱: c)汽化室:必要时填充以硅烷化的玻璃微珠担体(150um~180um): d)色谱工作站: e)注射器:5uL或10pL. 5程序 5.1试样 称取样品约0.5g 加少许水或乙醇(3.a)溶解,便于用注射器吸样. 5.2色谱分析 5.2.1条件设定 a)汽化室温度:大于300℃; QB/T1914-2013 b)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操作,起始温度110℃~130℃,以3℃/min~5℃/min升温至终温 270℃~290℃; c)载气流量:30mL/min~50mL/min; d)检测器温度:大于300℃. 5.2.2仪器性能检验 注射一定量参考样品(3.b)于色谱仪中,使各碳链脂肪烷基二甲基胺色谱峰能很好分离,记录保 留时间,以便与试验样品对照. 5.2.3测定 用注射器(4.e)将足够量的试样(5.1)注入色谱仪,使得到的色谱图峰高适当. 典型色谱图见图1、图2. /mV C14 400 300- 峰 高 200- C16 C12 100- 0- 0 10时间 /min a)填充柱 /mV 2.5 C14 2.0- 1.5 1.0- 0.5 C12 C16 N 0.0 0 10 时间 20 30 /mn b)毛细管柱 图1脂肪烷基三甲基卤化铵热裂解为脂肪烷基二甲胺的气相色谱图 2 QB/T1914-2013 /mV 300- C12 200- 100- C14 0 0 20 时间 /min a)填充柱 /mV 12 10 C12 C14 2 8 10 20 30 时间 b)毛细管柱 图2脂肪烷基二甲基苄基卤化铵热裂解为脂肪烷基二甲胺的气相色谱图 6色谱图检验 6.1定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9.040.10 分类号:Y11 备案号:37962-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09-2012 代替QB/T1909一1993 指针、液晶数字式石英手表 Analogue and liquid crystal digital quartz watches 2012-11-07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0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B/T1909一1993《指针、液晶数字式石英手表》,与QB/T1909一1993相比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一修改并增加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 —增加了电压范围的要求(见4.2); 一修改了使用可靠性的要求(见4.3); 一增加了标称工作电压为DC3.00V的手表的电压系数要求(见4.6); 一修改了电池更换周期的要求(见4.7); 增加了时间显示同步性的要求(见4.8); —修改了时分针协调差的要求(见4.10); 修改了耐振动性能的要求(见4.11); 修改了防磁性能的要求(见4.12): 修改了防震性能的要求(见4.13); 修改了防水性能的要求,并增加了“密封性能”要求(见4.14); 修改了耐湿性能的要求(见4.15); 增加了附件抗外力性能的要求(见4.16); 修改了试验条件(见5.1); 一增加了抽样要求(见6.1); —将“出厂检验”改为“交收检验”(见6.2); —修改了“使用可靠性”、“平均瞬时日差m或平均实走日差M”的AQL值(见表3); 修改了型式检验项目的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和(或)样本大小(见表4); 一修改并增加了手表的附加功能(见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泰坦时钟表检测有限公司、义乌市卓越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明钟表有 限公司、深圳市雷诺表业有限公司、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轻工业钟表研究所、石狮市信佳电子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光先、张平、王坚、潘艳兵、陈镇东、招志明、詹西洲、高湘莲、苏方中、 范耀荣、李东文、刘忠、李平. 本标准代替QB/T1909一1993. I QB/T1909-2012 指针、液晶数字式石英手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指针、液晶数字式石英手表(以下简称“手表”)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石英谐振器、标称工作电压为DC1.50V或DC3.00V的以指针和液晶两种方式指 示时间的石英手表,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计时器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6044指针式石英手表 GB/T8897.3原电池第3部分:手表电池 GB/T10111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T22780液晶式石英手表 GB/T26716钟表防磁手表 QB/T1897钟表防水手表 QB/T1898钟表防震手表 3产品分类 3.1按手表有无秒针进行分类: a)有秒针手表:指针部分带秒针的手表; b)无秒针手表:指针部分不带秒针的手表. 3.2按手表的时间基准进行分类: a)单时基手表:指针部分与液晶显示部分共用一个时间基准的手表; b)双时基手表:指针部分与液晶显示部分各有独立的时间基准的手表. 4要求 4.1工作温度 手表在工作温度为-5℃~50℃不应停走,液晶显示应正常. 4.2电压范围 标称工作电压为DC3.00V的手表,在DC2.70V~DC3.20V不应停走,液晶显示正常.标称工作电 压为DC1.50V的手表,在DC1.25V~DC1.55V不应停走,液晶显示正常. 4.3使用可靠性 4.3.1手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应停走,零、部、组件不应自行脱落,拨针机构应工作可靠,各功能 按钮应灵活可靠. 4.3.2液晶显示正常、清晰,不应有缺划、多划、重影、隐显和不显示等现象. 4.3.3手表时针和时符中心重合时,分针偏离“12”时符中心的角度不应大于90°. 4.3.4手表实走5天的累计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QB/T1909-2012 表1项目及指标 指标一 序号 项目一 优等 一等 、合格 1 累计误差/s -10~10 -20~20 -30~30 2 平均瞬时日差m或 -0.5~0.5 -1.0~1.0 -1.5~1.5 平均实走日差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9.040.10 分类号:Y11 备案号:46804-2014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07-2014 代替QB/T1907一1993 手表防震器 Shock absorbers for watches 2014-07-0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07-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1907一1993《手表防震器》的修订,与QB/T1907一1993相比,主要技术性和编 辑性变化如下: 一删除对QB/T1249的引用; 修改防震器产品的分类方法(见第4章); 增加第5章“尺寸符号和名称”,将标准图表中涉及尺寸统一放入其中(见第5章); 修改图1、图2,删除原图3、图4、图5(见图1、图2); 在表1至表3中增加注2,说明t、ff和g为与摆轴配合相关的尺寸(见表1至表3注2); 一一将“角度极限偏差”、“位置公差”和“复位差”移至表1中,并修改7.1的标题和表4的表题 (见7.1、表4); 增加防震簧硬度要求及其试验方法(见7.3和8.4); 将复位差的测量仪器修改为100×投影仪(见8.2); 修改了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的语句描述(见9.1、9.2); 修改了防震器的包装要求(见10.2); 增加表A.1的表题.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0)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关勒铭有限公司、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深圳市雷诺表业有限公司、天津 天复精密器件制造有限公司、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剑光、钟慧敏、金英淑、李燕敏、杜海荣、周文霞、李曦之、陈庆国、王彩 凤.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1907-1993. T QB/T1907-2014 手表防震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表防震器(以下简称“防震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尺寸符号和名称、尺 寸系列、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手表机心用防震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8.1-2012 ISO2859-1:1999 IDT)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4340.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QB/T1898钟表防震手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准间隙basic clearance 防震器中球面托钻工作平面至防震座基准面的距离. 3.2 复位差reposition difference 防震器中弧孔钻的孔位移之前与位移之后其中心偏移的距离. 4产品分类 4.1防震器产品按功能分为上防震器组件和下防震器组件. 4.2防震器产品按在手表机心中的固定方式分为压入式和销入式. 5尺寸符号和名称 防震器尺寸符号和名称如下: d—装入圆柱直径; d2—锥部小头直径; d3一中心孔直径; d4—最大外圆直径; H—总高度; h一上防震器上部高度、下防震器(压入式A)最大外圆高度; h2—配合锥高; h3装入柱高; h4—下防震器(压入式B)上部高度; h5一下防震器(压入式B)基准高度;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9.040.10 分类号:Y11 备案号:42295-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06-2013 代替QB/T1906一1993,QB/T2448一1999 手表螺钉 Screws for watches 2013-10-17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0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1906一1993《手表螺钉》和QB/T2448一1999《手表通用螺钉尺寸系列》的修订. 本标准以QB/T1906一1993为主,整合了QB/T2448一1999的内容,与QB/T1906一1993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前言部分;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90.2《紧固件标志与包装》、GB/T14791一1993《螺纹术语》、 GB/T4340.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6060.3《表面粗糙度 比较样块第3部分:电火花、抛(喷)丸、喷砂、研磨、锉、抛光加工表面》: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6873《手表通用螺钉尺寸系列》、GBT194《普通螺纹直径 0.25~0.9毫米基本尺寸》、GB/T195《普通螺纹直径0.25~0.9毫米公差》; 增加了“术语及定义”及“代号”(见第3章、第4章); 修改了“螺纹牙型、基本尺寸和公差”(见6.1); 增加了对螺纹空白的解释说明(见6.4); 修改了“螺钉槽尺寸”(见6.5、7.6); 修改了“外观质量”(见6.8); 修改了“试验仪器及计量器具”(见7.1); 修改了“螺钉硬度”检测方法(见7.4): 修改了“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见7.8); 修改了“出厂检验”(见8.1); 修改了“型式检验”(见8.2); 修改了“标志、包装和贮存”(见第9章): 增加了“手表通用螺钉结构和尺寸”(见附录A) QB/T1906一1993中附录A、B顺延: 修改了QB/T2448一1999中表2、表3编排格式(见表A.2) 表4、表5编排格式(见表A.3) 表7、表8编排格式(见表A.5); 修改了斜面圆柱头螺钉和圆柱头螺钉(见A.2.1、B.1); 修改了QB/T1906一1993中表B1、表B2的编排格式(见表C.1): 删除了QB/T1906一1993中表B3中大径公差等级5的内容(见表C.2); 修改了QB/T1906一1993中表B1的螺距0.25和螺距0.3对应的0.125P和0.321P的数据.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轻工业钟表研究所、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斌、金英淑、马静、王彩凤、郭新刚、谢逸. 本标准代替了QB/T1906一1993和QB/T2448一1999. QB/T2448一1999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6873-1986; —QB/T3720-1999. LI QB/T1906-2013 手表螺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制下表螺钉(以下简称“螺钉”)的术语及定义、代号、螺钉结构和尺寸分类、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公称直径0.30mm~1.40mm的手表用螺钉,其他表类和微型仪表用螺钉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期的引用文件,仪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山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0.2紧固件标志与包装 GB/T192普通螺纹基本牙型(GB/T192-2003 ISO68-1:1998 MOD)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8.1-2012 ISO2859-1:1999 IDT)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4340.1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4340.1-2009 ISO6507-1: 2005 MOD) GB/T6060.3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第3部分:电火花、抛(喷)丸、喷砂、研磨、锉、抛光加工 表 GB/T14791螺纹术语 3术语及定义 GB/T14791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木文件. 4代号 尺寸代号的标注内容见表1. 表1尺寸代号及其标注内容 代号 标注内容 ac 设计牙型小径问的间隙 b 圆柱头度 圆柱头倒角高度 D 内螺纹大径 D. 内螺纹小铃 D2 内螺纹中径 d 公称直径、外螺纹大径 dr 外螺纹小径 d 外螺纹中徐 d 法兰(凸缘)直径 QB/T1906-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9.040.10 分类号:Y11 备案号:37961-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905-2012 代替QB/T1905一1993 指针式石英表线路板组件 Printed circuit board ponent for analogue quartz watches 2012-11-07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905-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B/T1905一1993《指针式石英表用线路板组件》,与QB/T1905一1993相比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在“范围”一章增加“标称工作电压为DC1.5V”的内容(见第1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3章); 一将“工作电压”修改为“电压范围”,并修改了电压范围的数值(见4.2): 一“具有止秒功能的”修改为“具有电止秒功能的”(见4.3); 一修改了工作可靠性的要求(见4.4); —修改了平均工作电流的数值(见4.6); —增加了耐温度变化性能的要求(见4.11): 一修改了防震性能的要求(见4.12); —修改了耐振动性能的要求(见4.13); —修改了耐湿性能的要求(见4.14); 一修改了封装要求(见4.15.1); 一修改了印制板尺寸要求(见4.17); 一修改了试验条件(见5.1).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轻工业钟表研究所、深圳市华明钟表有限公司、深圳市纳晶微电子有限公司、福 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漳州海博工贸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景志、李东文、陈镇东、招志明、赵希雷、任鹏刚、苏方中、范耀荣、黄渊 斌. 本标准代替QB/T1905一1993. I QB/T1905-2012 指针式石英表用线路板组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指针式石英表用线路板组件(以下简称“线路板”)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石英谐振器、标称工作电压为DC1.5V的指针式手表及具有石英谐振器的不戴在 手上、指示时刻的指针式表类线路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6044指针式石英手表 QB/T1898钟表防震手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线路板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ponents 装有集成电路、石英谐振器等元器件的线路板. 4要求 4.1工作温度 线路板在-5℃~50℃应有正常脉冲输出. 4.2电压范围 线路板在DC1.20V~DC1.80V应有正常的脉冲输出. 4.3止秒功能 具有电止秒功能的线路板在工作状态下,当复位端或复位柱电极与电源正极短接时,输出端应无脉 冲输出,释放后应在一个脉冲周期内恢复输出脉冲. 4.4工作可靠性 4.4.1在DC1.25V供电时,线路板在3个脉冲周期内应有正常脉冲输出. 4.4.2线路板上各元器件、零部件安装牢固,不应发生松动、脱落现象;导线不应剥落、起皮. 4.4.3具有电止秒功能的线路板在工作状态下止秒应可靠. 4.5瞬时日差m 线路板瞬时日差m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QB/T1905-2012 表1项目及指标 指、标 序号 项目 优等一 一等 合格 1 瞬时日差m/(s/d) -0.4~0.4 -0.9~0.9 -1.4~1.4 2 平均工作电流IA ≤ .0.35 3 平均温度系数Cu、C2/[s/(d℃)] -0.10~0.10 -0.12~0.12 -0.15~0.15 4 电压系数C/s/'(dV)] -0.8~0.8 -1.5~1.5 -2.0~2.0 5 耐振动性能Ry/(s/d) -0.4~0.4 -0.9~0.9 -1.5~1.5 6 输出脉冲幅值UMV- ≥ :1.35 一 幅值相对误差Ra/% ≤ 5 4.6平均工作电流7 线路板平均工作电流应符合表1的规定. 4.7平均温度系数Cu、C2 温度由23℃变化到8℃时,平均每度变化引起线路板的瞬时日差变化量的平均值为C;温度由23℃ 变化到38℃时,平均每度变化引起线路板的瞬时日差变化量的平均值为C2.C和C2均应符合表1的规 定. 4.8电压系数Cu 供电电压由DC1.55V降为DC1.45V 电压每变化1V引起线路板的瞬时日差变化量为电压系数Cu...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43.150 分类号:Y14 备案号:39442-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886-2012 代替QB/T1886一1993 自行车脚蹬 Pedals for cycles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886-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是对QB/T1886一1993《自行车脚蹬》的修订.本标准代替QB/T1886一1993,与QB/T1886 一199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根据脚蹬已在自行车的延伸产品一一电动自行车上成熟应用,对适用范围作了调整(见1 1993 版的1); 一对脚蹬脚踩面的定义作了修正(见3.3 1993版的3.3); 一按照脚蹬产品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在产品分类中增加了可折叠型脚蹬、无钢球脚蹬、有钢 球脚蹬和轴承式脚蹬等种类,并对脚蹬产品基本型式、零部件命名、示例简图等作了相应的调 整和补充(见4.1、4.2 1993版的4); 一调整了标准内容的编排顺序,将要求和试验方法合并为一章(见5 1993版的5、6); —增加了脚蹬轴夹持面尺寸要求项目(见5.1.3); 一增加了脚蹬轴向圆跳动精度项目,其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内容和试验方法等同采用日本国JISD 9416:2009《自行车一脚蹬》的8g)(见5.1.4); —一调整了脚蹬静负荷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及示意图,其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内容和试验方法等同采 用日本国JISD9416:2009《自行车一脚蹬》的5.2、10.2(见5.2.2 1993版的5.2.1、6.2.1); —一增加了脚蹬碗强度和脚蹬端部静负荷性能项目,其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内容和试验方法等同采用 日本国JISD9416:2009《自行车一脚蹬》的5.1、10.1和5.3、10.3(见5.2.1、5.2.3); 一增加了脚蹬两侧边框部位的静负荷性能要求(见5.2.4); 一调整并提高了脚蹬动态耐久性能的试验要求,其旋转试验时悬挂重锤的总质量和旋转总次数要 求等同采用日本国JISD9416:2009《自行车一脚蹬》中有关规定,且轴承式脚蹬试验的旋转总 次数超过了日本标准的规定(见5.2.5 1993版的5.2.2、6.2.2); —调整并提高了脚蹬轴冲击强度试验要求,其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内容和试验方法等同采用欧洲自 行车标准EN14764中脚蹬轴冲击试验的规定(见5.2.6 1993版的5.2.3、6.2.3); 一增加了合成树脂制脚蹬的耐寒性能项目,其质量特性技术内容和试验方法等同采用日本国I D9416:2009《自行车一脚蹬》的5.6、10.6,且试验重锤的总质量超过日本标准的规定(见5.2.7); 一增加了脚蹬钢球触及面硬度项目,其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内容等同采用日本国JISD9416:2009 《自行车一脚蹬》的6(见5.3); 一增加了钢球的压碎负荷和硬度要求和有钢球脚蹬尾部螺母退松扭矩要求项目(见5.4和5.5); 一对脚蹬外观要求的内容作了合理的调整和修改,并将涉及脚蹬反射器的要求另列为一个条款 (见5.6、5.8 1993版的5.3); 一增加了脚蹬脚踩面的构造要求,其质量技术要求内容等同采用日本国JISD9416:2009《自行车 一脚蹬》的8c)、8d)、8e)(见5.7); 一增加了对脚蹬零部件表面处理保护层的铝合金件阳极氧化质量特性要求(见5.9.3); 一根据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 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和脚蹬产品的生产制造实际,对检验规则进行了相应修改和调整(见6 1993版的7); 一对产品标识要求的内容作了调整和修改(见5.10、7.1 1993版的8.1). I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宁波嘉隆工业有限公司、全国自行车标准化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杭州勇华车业有限公司、维格车料(昆山)有限公司、宁波川浪实业有限公 司、宁波兴隆车业有限公司、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天津市富士达 自行车有限公司、上海中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检验检疫自行车检测中心、国家轻工业自行车质量监督 检测常州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利勇、余世光、陆军. 本标准于1983年4月首次发布,标准编号为GB3575一1983;1993年第一次修订时将其转换为 QB/T1886-1993;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I QB/T1886-2012 自行车脚蹬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97.170 分类号:Y62 备案号:41622-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875-2013 代替QB/T1875一1993 电推剪 Electric hair clippers 2013-07-22发布 2013-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875-2013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B/T1875一1993《电推剪》. 本标准与QB/T1875一1993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修改了本标准适用范围: 增加了按使用对象对电推剪的分类: 修改了环境温度限值(5.1.2): 产品型号命名方法的内容由正文移到资料性附录中,并对命名方法进行了简化: 修改了启动性能的要求及测试方法: 修改了刀片硬度的指标限值(5.4): 将“连接电源用插脚”修改为“直接插入输出插座的插脚”: 修改了噪声指标限值(5.7.2): 增加了每次充满电后的工作时间的指标限值及测试方法; 增加了无故障工作时间的指标限值及测试方法: 修改了出厂检验项目和出厂检验抽检项目.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飞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日威电器有限 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松下万宝美健生活电器(广州)有限公司、美康雅远东有限公司、中国 家用电器研究院、浙江月立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奔腾电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琰、黄文秀、董升、陈炯芳、别正业、黄德辉、陆伟、陈忠义、曾文礼.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QB/T1875-1993. QB/T1875-2013 电推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推剪(以下简称“器具”)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和型号命名、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与说明、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推剪,以及不作为家用,但对公众仍可能引起危险的器具,例 如打算在商店和农场中由非专业人员使用的器具也属子本标准的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19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包装通则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8.1-2012 ISO2859-1:1999 IDT)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4214.1声学家用电器及类似用途器具噪声测试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4214.1 -2000.IEC60704-1:1997 EQV) GB4706.1一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IEC60335-1:2001 IDT) GB4706.9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剃须刀、电推剪及类似器具的特殊要求(GB4706.9一 2008 IEC60335-2-8:2002 IDT) GB5296.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2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3术语和定义 GB4706.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产品分类和型号命名 4.1产品分类 4.1.1按电源不同分为: 一干电池式电推剪:使用干电池供电: 一充电式电推剪:使用蓄电池、充电装置或附件供电; 交流式电推剪:直接使用50Hz、220V的单相交流电源供电. 4.1.2按驱动方式分为: 一一电磁振动式: 一电动机式. 4.2型号命名 产品型号命名方法参见附录A. 5要求 5.1使用环境 a)一般室内或类似室内环境:周围应无爆炸危险介质,无腐蚀金属、破坏绝缘的气体和导电尘埃; b)环境温度:0℃~40℃. 1 QB/T1875-2013 5.2安全 电推剪的安全应符合GB4706.1和GB4706.9的规定. 5.3启动性能 电推剪在0.85倍额定电压下应能顺利启动. 5.4刀片硬度 电推剪刀片的硬度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刀片的硬度 材料 硬度值(HRC) 碳钢 ≥58 不锈钢 ≥50 5.5粗糙度 电推剪的动、定刀片接触面粗糙度均不应大于Ra0.8 其他表面不应大于Ra1.6. 5.6锋利度 按6.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每齿间均应能剪断32支棉纱10根,根部可略带毛. 5.7噪声 5.7.1电推剪工作时应运行平稳,不应有杂音. 5.7.2按6.7.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A计权噪声声功率级不应大于60dB. 5.8直接插入输出插座的插脚 5.8.1按6.8.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插脚推出后,对插脚的前端施加60N的力时,不应缩进或产生 异常现象. 5.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87.080 分类号:A17 备案号:46808-2014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865-2014 代替QB/T1865一2003 胶印轮转冷固型油墨 Web-fed offset cold-set ink 2014-07-0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865-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1865一2003《胶版卷筒纸冷固型油墨(黑)》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1865一2003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一标准名称修订为《胶印轮转冷固型油墨》: 一将胶印轮转冷固型油墨分类为:胶印轮转冷固新闻油墨和胶印轮转冷固书刊油墨(见3 2003 版的3); 在黑墨的基础上增加黄色、红色、蓝色、中间色油墨(见4 2003版的4); 调整颜色指标(见4 2003版的4); 调整粘性指标(见4 2003版的4): 调整细度指标(见4 2003版的4); 调整流动度指标(见4 2003版的4): 增加了有害可溶性元素的最大限量(见4.4表3); 增加了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VI)的总含量指标(见4.5); 增加了标签上印有环境标志的胶印轮转冷固型油墨应符合的规定(见4.3).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梅、罗大林、黄荣海、陈爱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1865-2003; —QB/T1865-1993. QB/T1865-2014 胶印轮转冷固型油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胶印轮转冷固型油墨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胶印轮转印刷机在胶版、凸版、新闻卷筒纸及非涂层纸上印刷使用的胶印轮转冷固型 油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186涂料产品的取样 GB/T14624.1胶印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14624.2胶印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GB/T14624.3胶印油墨流动度检验方法 GB/T18723印刷技术用粘性仪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粘性 QB/T2624一2012单张纸胶印油墨 QB2930.1油墨中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及其测定方法第1部分:可溶性元素 QB2930.2油墨中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及其测定方法第2部分:铅、汞、镉、六价铬 H/T370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印油墨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3产品分类 胶印轮转冷固型油墨分为:胶印轮转冷固型新闻油墨和胶印轮转冷固型书刊油墨. 4要求 4.1胶印轮转冷固型新闻油墨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技术指标 颜色系列 颜色/级 粘性 流动值/mm 流动度/mm 细度1/um 细度2/um 着色力/% 黄色 ≥4 2.5~6.0 32~45 28~48 ≤12.5 ≤17.5 90~110 红色 ≥4 2.5~6.0 32~45 28~48 ≤12.5 ≤17.5 90~110 蓝色 ≥4 2.5~6.0 32~45 28~48 ≤12.5 ≤17.5 90~110 黑色 ≥4 2.5~6.0 32~45 28~48 ≤12.5 ≤17.5 90~110 中间色 ≥4 2.5~6.0 32~45 28~48 ≤12.5 ≤17.5 90~110 注1:细度1和细度2指标与方法对应二者选一. 注2:流动度、流动值指标与方法对应二者选一. 4.2胶印轮转冷固型书刊油墨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1 QB/T1865-2014 表2技术指标 颜色系列 颜色/级 粘性 流动值/mm 流动度/mm 细度1/um 细度2/um 着色力/% 黄色 ≥4 3.0~7.0 32~45 28~46 ≤12.5 ≤15 90~110 红色 ≥4 3.0~7.0 32~45 28~46 ≤12.5 ≤15 90~110 蓝色 ≥4 3.0~7.0 32~45 28~46 ≤12.5 ≤15 90~110 黑色 ≥4 3.0~7.0 32~45 28~46 ≤12.5 ≤15 90~110 中间色 ≥4 3.0~7.0 32~45 28~46 ≤12.5 ≤15 90~110 注1:细度1和细度2指标与方法对应二者选一. 注2:流动度、流动值指标与方法对应二者选一 4.3标签上印有环境标志的胶印轮转冷固型油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43.150 分类号:Y14 备案号:57075-2017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802-2017 代替QB1802一1993 自行车 轮辋 Cycles-—Rims 2017-01-09发布 2017-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802-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QB/T1802一1993《自行车轮辋》. 本标准与QB/T1802一199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标准名称的英文译名(见封面):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1993版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3版第2章): 一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3.1 1993版3.1); —修改了产品标注符号(见3.2 1993版3.2): 一修改了产品分类(见4.1 1993版4.3); —修改了产品代号(见4.2 1993版4.1、4.2、4.3); 取消了辐条孔中心线与轮辋中心线距离K值推荐(见1993版4.2.7.3表8): —修改了辐条孔直径的要求(见5.1.2 1993版4.2.7); 修改了气门嘴孔直径的要求(见5.1.3表11 1993版4.2.7); 一修改了两相邻辐条孔间距误差的要求(见5.1.5 1993版5.6); 增加了轮辋直径误差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1.6、6.1.6); 增加了轮辋端面误差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1.7、6.1.7); —增加了轮辐式轮辋圆跳动量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1.8、6.1.8); 增加了轮辐式轮辋的静负荷的强度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2.2.1、6.2.2.1); 一增加了轮辐式轮辋的旋转弯曲疲劳的强度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2.2.2、6.2.2.2); 增加了轮辐式轮辋的径向载荷疲劳的强度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2.2.3、6.2.2.3); 增加了轮辐式轮辋的径向冲击的强度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2.2.4、6.2.2.4); —增加了轮辐式轮辋的扭转疲劳的强度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2.2.5、6.2.2.5): 增加了铝合金件阳极氧化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3.2、6.3.2); —增加了粉末涂装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3.3、6.3.3); 一增加了电泳涂装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3.4、6.3.4): 修改了轮辋端面的要求(见5.4.2 1993版5.2); —修改了其他外观质量的要求(见5.4.3 1993版5.3); 一增加了在轮辋上标注推荐轮胎最大充气压力的要求(见5.4.4b)); 一增加了在轮辋上标注轮辋磨损标记的要求(见5.4.4c)); 一修改了轮辋的强度测试载荷(见6.2.1表12 1993版5.5表9): 增加了测试设备和器具的要求(见6.5): —修改了检验通则(见7.1 1993版7.1); 修改了出厂检验的检验规则(见7.2 1993版7.3); 一修改了型式检验的检验规则(见7.3 1993版7.4.1、7.4.3、表11); 一增加了产品标志的要求(见8.1.1); 修改了附录A 删除了附录B(见附录A 1993版附录A、附录B).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5)归口. QB/T1802-2017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美乐车圈有限公司、无锡奥利车圈有限公司、全国自行车标准化中心、 金华市双星铝圈有限公司、金华三胜车圈有限公司、天津志利车料有限公司、唐山亨利车料有限公司、 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浙江浦江力霸皇自行车有限公司、天津市富士达 自行车有限公司、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国家轻工业自行车质量监督检测常州站、江苏省镇江出入境 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杰、朱伟祥、王朝光、阮继忠.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本标准于1983年4月首次发布,标准编号为GB3577一1983;1993年将其转换为QB1802一1993;本 次为第二次修订. Il QB/T1802-2017 自行车轮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行车轮辋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 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QB/T1714规定的一般用途自行车和助力自行车所用的轮辋.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金属材料的轮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57一2006光滑极限量规技术条件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2829一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