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第 2051 页)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3—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43—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醋酸维生素A(或-紫罗兰酮)和棕榈酸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棕榈 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或维生素A棕榈酸酯)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3 7-二甲基-9-(2 6 6-三甲基-1-环己烯-1-基)-2 4 6 8-壬四烯-1-棕榈酸酯 2.2分子式 C36H60O2 2.3结构式 HaC CH3 CH3 CH3 01 C15H31 CH3 2.4相对分子质量 525.0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淡黄色至黄棕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点滴板上,在自然光 状态 油状液体(低温时可固化) 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GB29943—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含量/(IU/g)≥ 5X105 附录A中A.4 酸值(以KOH计)/(mg/g) 2.0 附录A中A.5 过氧化值/(meq/kg) 10.0 GB/T5538 铅(Pb)/(mg/kg) 2 GB5009.12 注:商品化的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产品应以符合本标准的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为原料,可添加 符合相关食品质量规格要求的食用植物油、淀粉、糊精、蔗糖、抗氧化剂、抗结剂、增稠剂等辅料而制成. 维生素A以维生素A醇当量或国际单位(IU)表示,1g维生素A醇当量=3.33U.棕榈酸视黄酯(棕榈酸维生素A) 实际含量为标示量的95.0%~110.0%.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a-生育酚)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4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a-生育酚)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异植物醇和三甲基氢醌为主要原料,经化学合成法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E(d-a- 生育酚). 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化学名称 -2 5 7 8-四甲基-2-(4 8 12-三甲基-十三烷基)-6-色原醇 2.2分子式 C29H50O2 2.3结构式 CH3 H2C、 0 CH3 H CH3H、 CH3 CH3 CH3 HO CH3 2.4相对分子质量 430.71(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淡黄色至琥珀色,暴露在空气或光线下色泽会变深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点滴板上,在自然光 状态 澄清的黏稠液体 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42—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维生素E(dl-a-生育酚)含量,w% 96.0~102.0 附录A中A.3 折光率n 1.503~1.507 GB/T614 吸光度E(292nm) 71~76 附录A中A.4 灼烧残渣,w% 0.1 GB/T9741 酸度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铅(Pb)/(mg/kg) 2 GB5009.12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4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甲壳素或虾、蟹壳为主要原料,经脱钙、脱蛋白、脱乙酰基等工艺加工制得的食品添 加剂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 2技术要求 2.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或微黄色,片状产品有光泽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于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 状态 片状或粉状 境中,按感官要求逐项检验 气味 具有本身固有气味,无异味 2.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脱乙酰基度,w/% 85 附录A中A.3 黏度(10gL 20℃)/mPa's 符合声称 附录A中A.4 水分,w/% 10.0 GB5009.3直接干燥法 灰分,w/% 1.0 GB5009.4 酸不溶物,w/% 1.0 附录A中A.5 pH(10g/L溶液) 6.5~8.5 附录A中A.6 无机砷(以As计)/(mg/kg) 1 GB/T5009.11 铅(Pb)/(mg/kg) 2 GB5009.12 1 GB29941-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及制品,应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2008中三级水 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试剂 A.2.1.1乙酸溶液:199. A.2.1.2甲基橙指示液:1gL. A.2.1.3氢氧化钠溶液:40g/L. A.2.2鉴别步骤 A.2.2.1取1.0g试样,溶于100mL乙酸溶液中,滴加几滴甲基橙指示液,溶液显棕黄色. A.2.2.2取1.0g试样,溶于100mL乙酸溶液中,滴加10mL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乳白色浑浊,并逐渐形 成白色絮状沉淀. A.3脱乙酰基度的测定 A.3.1电位滴定法 A.3.1.1方法提要 用过量的盐酸溶液溶解脱乙酰甲壳素试样,盐酸与脱乙酰甲壳素中的氨基等摩尔结合后,溶液中含有 过量的盐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时,氢氧化钠首先中和过量的盐酸,溶液H发生变化,即第一个“突 跃”,然后氢氧化钠再中和与脱乙酰甲壳素中氨基结合的盐酸,达到滴定等电点时,溶液H出现第二个“突 跃”,由两个“突跃”之间消耗的氢氧化钠量计算出试样中的氨基含量,从而得到试样的脱乙酰基度. A.3.1.2试剂和材料 A.3.1.2.1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 A.3.1.2.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 A.3.1.3仪器和设备 A.3.1.3.1电磁搅拌器. A.3.1.3.2酸度计或电位滴定仪. A.3.1.4分析步骤 A.3.1.4.1试样处理 称取于105℃±2℃烘干至恒重的试样0.2g 精确至0.0001g 加入30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搅拌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40—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亚锡二钠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40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亚锡二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柠檬酸、氯化亚锡、氢氧化钠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亚锡二钠. 2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C6H6OsSnNa2 2.2相对分子质量 370.80(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或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 状态 结晶或粉末 泽和状态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亚锡(Sn2)含量,w/% 29.0 附录A中A.3 pH(10g/L溶液) 5.0~7.0 GB/T9724 水不溶物,w% 0.05 附录A中A.4 总砷(以As计)/(mg/kg) 2 GB/T5009.11 铅(Pb)/(mg/kg) 3 GB5009.12 1 GB29940—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一般规定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制剂及制品,应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2008中三级水 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鉴别试验 A.2.1试剂和材料 A.2.1.1盐酸溶液:5%. A.2.1.2磷钼酸铵试纸:称取1g磷钼酸铵,用10mL氢氧化钠溶液(100gL)溶解.将无灰滤纸放入该溶液 中浸透后,取出于暗处晾干即得. A.2.1.3吡啶-乙酸酐溶液:31. A.2.2鉴别步骤 A.2.2.1取铂丝,用盐酸溶液湿润后,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显现黄色. A.2.2.2称取1g试样,溶于10mL盐酸溶液中,配制成10%的试样溶液,取1滴试样溶液,滴在磷钼酸铵 试纸上,试纸应显蓝色. A.2.2.3称取1g试样,溶于10mL水中,配制成10%的试样溶液,取1mL试样溶液,加5mL吡啶-乙酸酐 溶液,振摇,溶液即显黄色到红色或紫红色. A.3亚锡(Sn2)含量的测定 A.3.1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质中,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样液,稍微过量的碘酸钾在酸溶液中 马上转化为游离碘,游离碘遇淀粉即变蓝色指示终点.根据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求出亚锡的含量. A.3.2试剂和材料 A.3.2.1盐酸溶液:20%. A.3.2.2淀粉指示液:10g/Le A.3.2.3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KIO3)=0.1mol/L. 6 A.3.3分析步骤 称取0.7g试样,精确至0.0001g 置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25mL水及5mL盐酸溶液,摇匀,加 入3L淀粉指示液后,立即用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A.3.4结果计算 亚锡(Sn2)含量的质量分数w1按公式(A.1)计算: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琥珀酸为主要原料,经中和、干燥等工艺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琥珀酸二钠. 2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分子式 琥珀酸二钠(无水品):C4H4Na2O4 琥珀酸二钠(结晶品):C4H4Na2O46H2O 2.2结构式 NaOOC COONanH2O n=6或0 2.3相对分子质量 琥珀酸二钠(无水品):162.05(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琥珀酸二钠(结晶品):270.14(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无色或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白瓷盘内,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 状态 结晶或粉末 泽和状态,并嗅其气味 气味 无臭、无异味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39—2013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检验方法 结晶品 无水品 琥珀酸二钠(C4H4Na2O4)含量(以干 附录A中A.3 基计),w% 98.0~101.0 干燥减量,w/% 37.041.0 ≤2.0 GB5009.3直接干燥法a pH(50g/L溶液) 7.0-9.0 GB/T9724 硫酸盐(以SO4计)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4 易氧化物 通过试验 附录A中A.5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GB/T5009.74 总砷(以As计)(mg/kg) 3 GB/T5009.11 a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20℃2℃和2h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3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GB2760中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 2术语和定义 2.1食品用香料 生产食品用香精的主要原料,在食品中赋予、改善或提高食品的香味,只产生咸味、甜味或酸味的物 质除外.食品用香料包括食品用天然香料、食品用合成香料、烟熏香味料等,一般配制成食品用香精后用 于食品加香,部分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 2.2食品用天然香料 通过物理方法或酶法或微生物法工艺,从动植物来源材料中获得的香味物质的制剂或化学结构明确的 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质,包括食品用天然复合香料和食品用天然单体香料. 2.2.1食品用天然复合香料 食品用香味制剂 通过物理方法或酶法或微生物法工艺从动植物来源材料中获得的香味物质的制剂(由多种成分组成). 这些动植物来源材料可以是未经加工的也可以是通过传统食品制备工艺加工过的.包括精油、果汁精油、 提取物、蛋白质水解物、馏出液或经焙烤、加热或酶解的产物. 2.2.2食品用天然单体香料 通过物理方法或酶法或微生物法工艺从动植物来源材料中获得的化学结构明确的具有香味特性的物 质.这些动植物材料可以是未经加工的,也可以是通过传统食品制备工艺加工的. 2.3食品用合成香料 通过化学合成方式形成的化学结构明确的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质. 3要求 3.1基本要求 食品用香料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的,质量规格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的要 求. 3.2食品用天然香料通用要求 3.2.1食品用天然香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因工艺必要性需要使用提取溶剂的,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应 尽可能降低溶剂使用量.食品用天然香料允许使用的提取溶剂名单见附录A中表A.1. 3.2.2按照表1中的安全限量值控制食品用天然香料中的重金属和砷. 1 GB29938—2013 表1重金属和砷限量要求 海产品来源的食品 非海产品来源的食 项目 检验方法 用天然香料 品用天然香料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 GB/T5009.74 总(以As计)/(mg/kg) 3 GB/T5009.76或GB/T5009.11 无机砷/(mgkg) 1.5 GB/T5009.11 3.2.3海产品来源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见附录B中表B.1. 3.2.4食品用天然复合香料生产中使用的酶制剂应符合GB2760中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和原卫生 部相关公告的规定;使用的菌种应符合原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或)《可用于婴幼 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及原卫生部相关公告的规定.用酶法或微生物法生产的食品用天然复合香料,起始原 料应是可作为食品的动植物. 3.2.5食品用天然单体香料含量按附录C中表C.1的规定. 3.3食品用合成香料要求 食品用合成香料含量按附录D中表D.1的规定.检测方法按GB/T11539或GB/T11538的规定.有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的,或在附录D中表D.1注明特殊要求的,按照标准或要求检测.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羧甲基淀粉钠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羧甲基淀粉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一氯乙酸或其钠盐反应 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羧甲基淀粉钠,也适用于此产品进一步预糊化后得到的产品.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醚化剂:一氯乙酸或其钠盐.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干燥减量,w/% 10.0 GB/T12087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氯化物(以C1计)/% 0.43 附录A中A.4 硫酸盐(以SO4计)% 0.96 附录A中A.5 GB29937—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 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所 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 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m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2铜还原 A.3.2.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2.1.1溶液A:取硫酸铜(CuS045HO)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2.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0)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a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2.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2.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 回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A.4氯化物的测定 A.4.1试剂和材料 A.4.1.1硝酸. A.4.1.2盐酸. A.4.1.3硝酸银. A.4.1.4盐酸溶液:c(HC1)=0.01mol/L.量取9mL盐酸缓缓注入1000mL水中,摇匀.量取100mL 溶液,缓缓注入1000mL水中,稀释10倍,摇匀. A.4.1.5硝酸银溶液:c(AgNO3)=0.1mol/Le A4.2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试样0.1g 加10mL水和1mL硝酸,在水浴中加热10min后冷却,必要时可加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淀粉磷酸酯钠 2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淀粉磷酸酯钠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磷酸化试剂发生反应制 得的食品添加剂淀粉磷酸酯钠,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化处理中一种或 多种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淀粉磷酸酯钠.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磷酸化试剂种类:正磷酸、正磷酸钠或钾盐、或三聚磷酸钠.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w/%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残留磷酸盐 马铃薯或小麦淀粉为原料 0.5 GB/T22427.11 (以P计)/% 其他原料 0.4 GB29936—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 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 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 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显微镜检测 未经糊化处理保持颗粒结构的淀粉磷酸酯钠,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淀粉颗粒形状,大小和 特征.在显微镜的偏振光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偏光十字. A.3.2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m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3铜还原 A.3.3.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3.1.1溶液A:取硫酸铜(CuSO45H2O)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3.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4H064H2O)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3.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3.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 回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5—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35—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磷酸化试剂反应制得的 食品添加剂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化处理中一种 或多种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磷酸化试剂种类:正磷酸、正磷酸钠或钾盐或三聚磷酸钠和三偏磷酸钠或三氯氧磷.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色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察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残留磷酸盐(以 马铃薯或小麦淀粉为原料 0.5 GB/T22427.11 P计)1% 其他原料 0.4 GB29935—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 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 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 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显微镜检测 未经糊化处理保持颗粒结构的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淀粉颗粒形状,大 小和特征.在显微镜的偏振光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偏光十字. A.3.2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3铜还原 A.3.3.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3.1.1溶液A:取硫酸铜(CuSO45H2O)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e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3.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3.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3.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回 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辛烯基琥珀酸酐和硫酸 铝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 化处理中一种或多种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试剂种类与用量: a)辛烯基琥珀酸酐,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2%; b)硫酸铝,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2%.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34—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辛烯基琥珀酸基团/(g/100g) 3.0 附录A中A.4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3—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氧化羟丙基淀粉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3—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氧化羟丙基淀粉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氧化剂和醚化剂发生反 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氧化羟丙基淀粉,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和预糊化处理中一种或多种 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氧化羟丙基淀粉.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氧化剂种类及用量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a)次氯酸钠,以有效氯计,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5.5%; b)过氧化氢,以活性氧计,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0.45%; 2.1.2.3醚化剂种类与用量:环氧丙烷,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25%.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33—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羧基/(g/100g) 1.1 GB/T20374 羟丙基/(g/100g) 7.0 附录A中A.4 氯丙醇/(mg/kg) 1.0 附录A中A.5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己二酸酐和乙酸酐进行 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 化处理中一种或多种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试剂种类与用量: a)己二酸酐,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0.12%; b)乙酸酐,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8.0%a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乙酰基/(g/100g) 2.5 附录A中A.4 GB29932—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 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所 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 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显微镜检测 未经糊化处理保持颗粒结构的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淀粉颗粒形状, 大小和特征.在显微镜的偏振光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偏光十字. A.3.2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3铜还原 A.3.3.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3.1.1溶液A:取硫酸铜(CuS045H2O)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3.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4H4064H20)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3.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3.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回 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A.3.4乙酰基鉴别 A.3.4.1原理 乙酸盐是由乙酰化淀粉皂化释放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磷酸化试剂和醚化剂 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化 处理中一种或多种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磷酸化试剂种类与用量:三氯氧磷或三偏磷酸钠,用量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0.1%. 2.1.2.3醚化剂种类与用量:环氧丙烷,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10%.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色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GB29931—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残留磷酸盐 马铃薯或小麦淀粉为原料 0.14 GB/T22427.11 (以P计)/% 其他原料 0.04 羟丙基/(g/100g) 7.0 附录A中A.4 氯丙醇/(mg/kg) 1.0 附录A中A.5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30—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羟丙基淀粉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30—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羟丙基淀粉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醚化剂发生反应制得 的食品添加剂羟丙基淀粉,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化处理中一种或多种 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羟丙基淀粉.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醚化剂种类与用量:环氧丙烷,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25%.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羟丙基/(g/100g) 7.0 附录A中A.4 氯丙醇/(mg/kg) 1.0 附录A中A.5 GB29930—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 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 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 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显微镜检测 未经糊化处理保持颗粒结构的羟丙基淀粉,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淀粉颗粒形状,大小和特 征.在显微镜的偏振光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偏光十字. A.3.2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3铜还原 A.3.3.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3.1.1溶液A:取硫酸铜(CuSO45H20)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3.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HO64H2O)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3.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3.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 回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A.4羟丙基的测定 A.4.1原理 羟丙基淀粉在硫酸中生成丙二醇,丙二醇再进一步脱水生成丙醛和丙烯醇,这两种脱水产物在硫 酸介质中可与茚三酮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2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29—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磷酸化试剂和乙酰化 试剂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 糊化处理中一种或多种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乙酰化试剂种类及用量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a)乙酸酐,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8.0%: b)乙酸乙烯酯,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7.5%. 2.1.2.3磷酸化试剂种类:三偏磷酸钠、三氯氧磷.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29929—201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乙酰基/(g/100g) 2.5 附录A中A.4 0.1 附录A中A.5 残留磷酸盐(以P 马铃薯或小麦淀粉为原料≤ 0.14 GB/T22427.11 计)/% 其他原料 0.04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2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酸处理淀粉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2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酸处理淀粉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酸发生反应制得的食品添 加剂酸处理淀粉,以及结合酶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化处理中一种或多种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 加剂酸处理淀粉.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酸处理试剂种类:盐酸、正磷酸或硫酸.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l GB29928—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 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 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 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显微镜检测 未经糊化处理保持颗粒结构的酸处理淀粉,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淀粉颗粒形状,大小和特征. 在显微镜的偏振光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偏光十字. A.3.2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3铜还原 A.3.3.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3.1.1溶液A:取硫酸铜(CuSO45H2O)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3.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4HO64H2O)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3.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3.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回 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2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2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氧化剂发生反应制得的 食品添加剂氧化淀粉,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和预糊化处理中一种或多种方法加工后的食品 添加剂氧化淀粉.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氧化剂种类与用量: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5.5%.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羧基/(g/100g) 1.1 GB/T20374 GB29927—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 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所 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 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显微镜检测 未经糊化处理保持颗粒结构的氧化淀粉,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淀粉颗粒形状,大小和特征. 在显微镜的偏振光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偏光十字. A.3.2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m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3铜还原 A.3.3.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3.1.1溶液A:取硫酸铜(CuSO45H20)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3.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4HO64H2O)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e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3.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3.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回 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A.3.4氧化淀粉鉴别(不适合低度氧化马铃薯淀粉) A.3.4.1原理 次氯酸钠氧化淀粉含有一定的羧基,具有阴离子性质.能够被带正电荷的染料,如亚甲基蓝染色. A.3.4.2鉴别方法 50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2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酯双淀粉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2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磷酸酯双淀粉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酯化剂发生反应制得的 食品添加剂磷酸酯双淀粉,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化处理中一种或多种 方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磷酸酯双淀粉.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磷酸化试剂种类:三偏磷酸钠或三氯氧磷.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Pb)/(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马铃薯或小麦淀粉为原料 0.5 残留磷酸盐(以P计)% GB/T22427.11 其他原料 0.4 GB29926—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 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 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 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显微镜检测 未经糊化处理保持颗粒结构的磷酸酯双淀粉,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淀粉颗粒形状,大小和特 征.在显微镜的偏振光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偏光十字. A.3.2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3铜还原 A.3.3.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3.1.1溶液A:取硫酸铜(CuSO45H2O)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3.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 mL.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3.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3.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 回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25—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 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GB29925—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食用淀粉或由生产食用淀粉的原料得到的淀粉乳为原料与酯化剂发生反应制得的 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以及结合酶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漂白处理和预糊化处理中一种或多种方 法加工后的食品添加剂醋酸酯淀粉. 2技术要求 2.1原辅料 2.1.1原料 食用淀粉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1.2辅料 2.1.2.1应符合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 2.1.2.2酯化剂种类及用量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乙酸酐,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8.0%; b)乙酸乙烯酯,不超过淀粉干基质量分数的7.5%. 2.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类白色或淡黄色 状态 呈颗粒状、片状或粉末状,无可见杂质 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气味 具有产品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2.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谷类淀粉为原料 15.0 干燥减量,w/% 其他单体淀粉为原料≤ 18.0 GB/T12087 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21.0 总砷(以As计)/(mg/kg) 0.5 GB/T5009.11 铅/(mg/kg) 1.0 GB5009.12 二氧化硫残留/(mg/kg) 30 GB/T22427.13 乙酰基/(g/100g) 2.5 附录A中A.4 乙酸乙烯酯残留(仅限于乙酸乙烯酯 作为酯化剂)(mg/kg) 0.1 附录A中A.5 GB29925—2013 附录A 检验方法 A.1安全提示 本标准的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 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A.2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 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 602和GB/T603之规定制备;所用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均指水溶液. A.3鉴别试验 A.3.1显微镜检测 未经糊化处理保持颗粒结构的醋酸酯淀粉,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淀粉颗粒形状、大小和特征. 在显微镜的偏振光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偏光十字. A.3.2碘染色 将1g的试样加入20mL的水中配成悬浮液,滴入几滴碘液,颜色范围应为深蓝色到棕红色. A.3.3铜还原 A.3.3.1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的配制 A.3.3.1.1溶液A:取硫酸铜(CuSO45H2O)34.66g 应无风化或吸潮现象,加水溶解定容到500mL. 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密封的容器中. A.3.3.1.2溶液B:取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173g与氢氧化钠50g 加水溶解定容到500 mL.将此溶液保存在小型耐碱腐蚀的容器中. A.3.3.1.3溶液A和溶液B等体积混合,即得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A.3.3.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5g 置于一烧瓶中,加入0.82mol/L的盐酸溶液10mL和水70mL 混合均匀,沸水浴回 流3h 冷却.取0.5mL冷却溶液,加入5mL热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产生大量红色沉淀物. A.3.4乙酰基鉴别 A.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2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 2013-11-29发布 2015-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2992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标识.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标识参照本标准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为食品添加剂在储藏运输过程中提供保护的储运包装标签的标识. 2术语和定义 2.1标签 食品添加剂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等一切说明. 2.2说明书 销售食品添加剂产品时所提供的除标签以外的说明材料. 2.3生产日期(制造日期) 食品添加剂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即将食品添加剂装入(灌入)包装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终销售 单元的日期. 2.4保质期 食品添加剂在标识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2.5规格 同一包装内含有多件食品添加剂时,对净含量和内含件数关系的表述. 3食品添加剂标识基本要求 3.1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3.2应清晰、醒目、持久,易于辨认和识读. 3.3应真实、准确,不应以虚假、夸大、使食品添加剂使用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 食品添加剂,也不应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食品添加剂使用者. 3.4不应采用违反GB2760中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的语言文字介绍食品添加剂;不应以直接或间接暗 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误导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3.5不应以直接或间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导致食品添加剂使用者将购买的食品添加剂或食 品添加剂的某一功能与另一产品混淆,不含贬低其他产品(包括其他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内容. 3.6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 3.7食品添加剂标识的文字要求应符合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 3.8~3.9的规定. 3.8多重包装的食品添加剂标签的标示形式应符合GB7718-2011中3.10~3.11的规定. 3.9如果食品添加剂标签内容涵盖了本标准规定应标示的内容,可以不随附说明书. 1 GB29924—2013 4提供给生产经营者的食品添加剂标识内容及要求 4.1名称 4.1.1应在食品添加剂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 4.1.2单一品种食品添加剂应按GB2760、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质量规格标准和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用 的食品添加剂中规定的名称标示食品添加剂的中文名称.若GB2760、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质量规格标 准和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已规定了某食品添加剂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 的一个. 4.1.3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应符合GB26687-2011中第3章命名原则的规定. 4.1.4食品用香料需列出GB2760和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规定的中文名称,可以使 用“天然”或“合成”定性说明. 4.1.5食品用香精应使用与所标示产品的香气、香味、生产工艺等相适应的名称和型号,且不应造成 误解或混淆,应明确标示“食品用香精”字样. 4.1.6除了标示上述名称外,可以选择标示“中文名称对应的英文名称或英文缩写”、“音译名称”、 “商标名称”、“INS号”、“CNS号”、GB2760中的香料“编码”“FEMA编号”等. 食品用香精还可在食品用香精名称前或名称后附加相应的词或短语,如水溶性香精、油溶性香精、 拌和型粉末香精、微胶囊粉末香精、乳化香精、浆(膏)状香精和咸味香精等,但应在所示名称的同 一展示版面标示4.1.2~4.1.5规定的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