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T 4251-2015 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pdf

其他规范
文档页数:10
文档大小:5.27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其他规范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C70 ICS13.100 备案号:49419-2015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T4251-2015
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 occupationaldiseasesforwoodindustry
2015-03-09发布2015-09-01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AQ/T4251-2015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厂区选址、厂区布置、厂房设计 5.1厂区选址 5.2厂区布置 5.3厂房设计 6工艺设计及设备选择 (7材料输送和存储 8主要有害因素的控制 8.1粉尘危害控制 8.2化学毒物 8.3噪声 8.4电磁辐射 个体防护 10事故应急 11职业卫生管理与教育 12职业健康监护 附录A(资料性附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列举
AQ/T4251-2015
前言
本标准编制依据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木材节约发展中心、北京市木材厂有限责任公司、巴洛克木业(中山)有限公司、东 营正和木业有限公司、广东省仁化县奥达胶合板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长生、喻通秋、陶以明、江小成、胡林彬、吴冬平、梁锦钊、马守华、唐镇忠、党文 杰、张少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AQ/T4251-2015
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

本标准适用于木材加工、制造、贮存所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涵盖了人造板、木制品、 木塑复合材制造、竹材与木材的防腐、阻燃等改性处理加工、木材干燥等木材加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技 术与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17916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2010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GB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1工作场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22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3术语和定义
《职业卫生名称术语》GBZ/T224适用于本标准,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木材干燥wooddrying 采用干燥介质蒸发木材中的水分,使其含水率达到预定要求的生产技术。

3.2 木塑复合wood-plasticposite 将塑料和木质粉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添加各类助剂后,通过热挤出、注塑、压制等方式而制成 各类产品的生产技术。

1
AQ/T4251-2015
3.3 木材改性woodmodification 提高木材各种使用功能而对木材性能进行改变的生产技术。

产品包括:塑合木、浸渍木、胶压木、乙 酰化木材、弯曲木、炭化木、压缩木、染色木等。

3.4 木材防腐woodpreservation 应用化学药剂处理木材,防止菌、虫、海生钻孔动物对木材的侵害和破坏,而延长使用年限的防护 技术。

3.5 木材热处理woodthermalmodification 在缺氧的环境中,经180℃~240℃温度对木材进行热处理,而使其获得的尺寸稳定、耐腐等性能 的生产技术。

4基本要求
4.1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

4.2木材加工、制造、贮存等工程建设项目应按照“三同时”原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投入使用。

4.3木材加工企业宜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

对于产生粉尘、辐射、化学毒物的工艺、工段和设备,宜采取封闭的方式,将职业病危 害因素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