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MA 030-2023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真菌菌株评价规范.pdf

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10
文档大小:3.43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CCS C 04 ICS 11. 020
团体标准
T/CPMA 030-2023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 真菌菌株评价规范
National standard strain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Fungi specification evaluation
2023-10-20发布2023-10-20实施
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
T/CPMA 030-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信息评价, 5生物学特性评价 5.1培养信息 5.2形态学特征 5.3分子信息 5.4药敏信息 5.5生理生化特征 5.6致病性 6活性评价.. 7稳定性评价. 7.1传代明确、可溯源. 7.2培养条件稳定 7.3形态学特征稳定 7.4分子信息稳定. 7.5药敏信息稳定. 8质量控制评价. 8.1数据质量控制 8.2菌株质量控制 附录A4(资料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真菌菌株)申请评价示例表 参考文献,
T/CPMA 03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济 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维达、李筱芳、梅娘、魏强、李若瑜、潘炜华、姜孟楠、龚杰、孔雪、郑海 林、宋营改、方文捷、史冬梅。

II
T/CPMA 030-2023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 真菌菌株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范了人间传染的真菌国家标准株评价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各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以及涉及人间传染的真菌研究、 教学、检测、诊断等相关活动的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7864生物样本库质量和能力通用要求 GB/T7408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WS315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设置技术规范 WS/T812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 T/CPMA011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数据描述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microorganisms 可以侵犯人、动物,引起其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

注: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等。

[来源:WS/T 812-2022,3.1] 3.2 真菌fungi 一类具有真核、可产孢、无叶绿体的,以寄生或者腐生方式进行异养生存,进行有性或/和无性繁 殖,可以单细胞或分枝分隔的丝状体存在的微生物。

3.3 国家标准株nationalstandardstrains 具有该菌(毒)种典型生物学特征,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可追溯,且能反映该种及其亚种、 型的代表性,由国家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分中心复核、鉴定,并给予国家保藏编号的菌(毒)株。

[来源:WS/T 812-2022,3.4] 3.4 评价evaluation 确定菌(毒)株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株相关要求的过程。

4基本信息评价 4.1国家标准株评价的基本要求应符合WS/T812。

4.2菌株相关基础信息完整,应包括菌株的原始编号、保藏编号、中文名称、拉丁名称、分离部位、 分离时间、分离地点、来源历史、所致疾病名称等。

注:已经明确为国际培养物保藏单位(InternationalDepositoryAuthorities,简称IDA)等机构收录菌种,其信 1
T/CPMA 030-2023 息应溯源至该国际标准株保藏单位的菌株编号,如在原始编号处体现“=ATCCXXX”。

4.3菌株背景可溯源,可提供菌株其他相关信息:如患者情况、递送者、代次信息等。

注:对于4.1及4.2中部分信息不完整,但具有重要保藏价值的菌(毒)株,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4应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明确该菌株的危害程度分类级别。

注:未在目录中的菌种不做要求。

4.5应经国家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分中心全面鉴定,明确分类学地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