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版
TERRITORIAL SPATIALMASTER PLANNINGOF WUZHOU 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意见方式: 1、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开链接,在线留言提出意见建议.
2、发送书面意见建议至电子邮箱:wzgtkjgh@.
3、邮寄书面意见建议至梧州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 (梧州市长洲区银湖南路2号)
扫描二维码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问题梧州市自然资源局 请与梧州市自然资源局联系.
2023.02
前言PREFACE
梧州,干年古城,百年商埠,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35年的梧州是富裕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经济总量和城乡 广西的“水上门户”.
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将成为广西高质量重要增长极.
2035年的梧州是宜居的,环境优美,山水交融,便捷舒适,绿色生 今天的梧州,在规划引领下,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综合实力显著增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性 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事业蒸蒸日上,绿水青山更加鲜亮.
她被自中心城市.
治区赋予“建设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和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节点2035年的梧州是开放的,将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成 城市”新定位,把全力东融作为新的发展方向.
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具有梧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粤桂产业深度合作,形成“东融”全 规划,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实现“多规合一”,是党中央、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成为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
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引领梧州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蓝2035年的梧州是文明的,将不断擦亮“岭南风情,茶船古道,红色 图.
摇篮,名人文化”四张亮丽名片,成为岭南特色文化名城.
这本手册正是未来这张蓝图的缩影.
力求以简洁的表达、生动的语言,现在,让我们在这里,去预览梧州将如何成为: 为您描绘2035年梧州魅力新画卷,谱写梧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座富饶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
规划范围与人口 市域总面积:12573平方公里现状常住人口:282万人 东融门户市辖区面积:1793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2025年2035年2050年 规划近期规划目标年远景展望
梧州,广西东大门,襟三江而连粤港澳 这里是拥有2200多年文化历史的岭南古城 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和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组织的策源地 人工宝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70% 松脂、蜂蜜制品产量居亚洲第一 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位居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第 船舶出口量居广西第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战略引领,全域统筹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握发展趋势, 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明确城市发展目标与时序,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统筹三区四县(市)全
域全要素配置,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
紧紧围绕“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总目标,全面落实“三大定位” 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
生态优先,节约集约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保护与发展的最优平衡点,坚持底线思维,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以全市资源票赋为基础,突出地域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统筹安全和发展,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探索内涵式、集约型、
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增强城市韧性和可 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续发展的竞争力,确保生态安全、能源安全、 障和服务城市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
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安全.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塑造高品质城 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融合,落实区域协调 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和主体 功能区等国家战略.
传承文化,突出特色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自然和人文票 赋以及发展特征,突出地域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 特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处理好城市建设 更新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 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多规合一,协同实施 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整 等相关规划,完善国土空间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 “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工作组织
1.政府统筹、高位协调 高度重视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自然资源厅指导下,梧州市人民政府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 广西自然资源厅编制工作制工作,多次听取专题汇报,研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相关重大问题.
政府统筹
梧州市人民政府多次听取专题汇报 高位协调2.部门合作、市县联动 梧州市自然资源局研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编制中相关重大问题全市20余个部门、市县协作联动、搭建强强联合的多领域、多机构配合的 团队,共同参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各阶段成果的讨论编制部门联动,共统筹编 协作联动、强强联合制6个核心专题研究,8个拓展专题研究.
部门合作市人民政府、县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发 展和改革委、城市管理监督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卫6个核心专题研究 生健康委、生态环境局、教3.专家领衔、团队协作 市县联动育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文广体旅局等.
8个拓展专题研究建立专家领衔制度,全过程紧密参与规划编制,为国土空间规划决策提供专 业技术咨询,共同承担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同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团队构成强大的技术团队.
专家领衔、团队协作 专家衔接制度,强大的编制技术团队4.公众参与、开门规划 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建立全过程、全领域、全内容、全方式的公众参与机制,拓展公众参与对 公众参与、开门规划象、扩展公众参与范围、创新公众参与形式、提升公众参与成效,广纳民意、集 中民智、凝聚民心.
推进形成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国土空间治理模式.
扩展公众参与拓展公众参与创新公众参与提升公众参与 范围对象形式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