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 额额敏县EMIN EMINCOUNTY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GENERALPLANNINGOFLANDANDSPACEOF 敏草案公示稿
额敏县人民政府2023年2月
额敏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前言
额敏县位于我国西北边境,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是塔额盆地的地理几何中心,拥有 ‘生态人文本底好、农业发展基础好、区位交通条件好、兵地融合发展好”四大发展优势.
首先,额敏县的生态人文特色突出,拥有“两河、两山”重大生态本底资源,国家重要旅 游公路国道219横穿额敏县北部;同时,额敏县是西辽王朝的肇始之地和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也是我国古代“草原丝绸之路”通道上的重要节点.
其次,额敏县的农业发展基础雄厚, 素有“粮仓、肉库、油缸、糖罐、药谷”的美称,获得“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 粮食基地县”等诸多荣誉称号,是塔额盆地的农牧产业发展大县.
然后,额敏县的区位交 通条件优越,作为塔额盆地的中心县,距巴克图口岸仅65公里,境内有克塔铁路、国道 335、克塔高速等多条对外交通联系通道.
最后,额敏县兵地空间唇齿相依,目前兵地之 间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在不断深度融合,部分基础设施也实现了兵 地之间共建共享,成为了兵地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
在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开放和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战略背景 下,额敏县迎来了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
一方面,在国家及区域战略使命要求下,额敏县 承担着建设“塔北经济走廊”副中心城市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立足自身发展特色及实 际发展诉求,额敏县需一个统领额敏县国土空间未来开发保护的空间总抓手.
本次国土空间规划以落实国家及区域战略、保护全域生态安全、保障未来可持续发展 为目标,结合额敏自身的特色优势和区域发展机遇,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额敏样板”和 生态文明建设的“额敏方案”,整体谋划新时代额敏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额敏 县国土空间规划将成为助推额敏县全面建设“绿色枢纽、融合之城,美好家园、幸福额敏 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成为构建“全县一盘棋”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据,成为额敏县各类开 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成为实现额敏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额敏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额敏概况
额敏县位于塔额盆地中心,北抵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南连托里县和克拉玛依市,东邻和布克赛 尔蒙古自治县,西接塔城市和裕民县.
额敏县整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三面环山,北有塔尔巴 哈台山,东南有齐吾尔喀叶尔山,中部有额敏河冲积平原,生态和农业本底条件优越.
规划范围:6690.06平方公里行政辖区:6镇、5乡、7个农牧场
地区生产总值:104.1亿元县域常住人口:18.86万人
167团68团 166团
喀拉也木勒镇 玉什喀拉苏镇 169团 上户镇额玛勒郭楞蒙古族乡 杰勒阿杂什镇
敏郑区敏镇 团结农场第九师尔
玛热勒苏镇
二道桥
霍吉尔特蒙古族乡
170团 例 基银行政中心乡级行政中心国家商速公路喇嘛昭 国界农医团址典团省道 一服铁基河流时令河潮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新S(2021)158号 注:1)本规划中采用的规划范围为第三次国土调查作业范围,不代表确权范围:常住人口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额敏县概况图 提供标准地图进行绘制,平台未提供的,则采用第三次国士调查作业范围进行绘制2)本规划图示中的行政边界线系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3)本规划图示中各级行政区边界线不作划线依据.
额敏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规划总则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治疆方略及三次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 目标,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倡议下向西开放、沿边开发开放、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 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额敏县作为“塔北经济走廊” 副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将额敏县打造成为塔城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绿色枢纽” 规划原则 安疆固土,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边境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生态优先,守好 三条控制线底线,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全域管控,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引导城镇发展方式由 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品质提升,引导城乡融合发展,彰显城市多元文化内涵;区域协同, 加强兵地协同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一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额敏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目录
01双向开放,建设丝路通道新支点/0506动能转换,激发绿色产业新活力/24 战略定位6.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2目标愿景6.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发展战略
07特色彰显,焕发边境小城新风采/27 02全域统筹,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09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2.1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塑造特色景观风貌 2.2科学划定三条底线构建魅力空间体系 2.3统筹确定用途分区
08品质提升,建设宜居共享新城区/30 03生态优先,牢铸生态安全新屏障/12 8.1优化城区空间结构 3.1构建生态空间格局
8.2道路交通体系 3.2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城市生活圈
8.3 3.3统筹推进生态修复8.4蓝绿空间体系
04兴农富农,探索乡村振兴新道路/16
09基础支撑,构建安全韧性新体系/34 4.1加强耕地资源保护
9.1构建顺畅通达的交通网络体系 4.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9.2建设绿色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 4.3分类推进乡村振兴
9.3建立韧性安全的城市防灾体系 4.4推动国土综合整治
05精明发展,描绘城乡融合新画卷/2110实施保障,创新空间治理新模式/39 5.1城乡发展格局10.1优化规划传导 5.2分类引导城镇特色发展10.2近期实施计划 5.3公平引导城乡公共服务10.3政策配套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