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项目理解及需求分析. 14
第一节项目概况. 14第二节项目需求分析.. 14一、招标内容... 14二、勘察目的.. 14三、勘察任务...15四、详勘要求. 17五、详勘探点间距. 18六、详勘探孔深度.. 18七、应遵循的技术标准规范. 18八、平面、高程控制系统.. . 19九、钻孔布置. 19十、其他要求..20十一、提交成果要求.. .22十二、时间要求.. 24
第二章现场踏勘计划.. .25
第一节现场踏勘目的.. .25一、目的与作用.. 25二、工作目标... .25三、准备事项. 26
四、工作组织.27五、注意事项.. .27第二节现场踏勘时间. .28第三节现场踏勘制度. .29第四节现场踏勘人员.. .31第五节现场踏勘流程. 31一、目的与作用.. .31二、踏勘方式...32三、项目现场踏勘主要内容. 32四、现场踏勘记录.. .34第六节与业主交流技术要求. .35一、做好前期准备... 35二、交流主要内容... .36第七节现场踏勘记录. 36
第三章勘察报告.. 40
第一节概述... ..40一、勘察目的和任务.. 40二、执行的规范和标准 .41三、勘察实施概况.. 42第二节工程测量. 45第三节土体工程地质条件.. .45一、地形地貌. 45
二、场地地震背景资料.46 三、场地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情况...46 四、场地地面沉降历史资料及预测地面沉降趋势.46 五、主体工程地质特征...46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46 一、地下水类型...46 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47 三、土层渗透性评价...47 四、地下水水位..48 五、地下水水质..48 六、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49 七、地下水及地表水对工程的影响..49 第五节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50 第六节场地地震效应..56 一、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分组56 二、场地类别.....56 三、饱和砂性土液化判别.57 四、抗震地段划分....58 第七节场地土工程地质评价...58 一、场地稳定性评价.89 二、地基土评价....58 三、特殊土体..60
四、不良地质作用.. 60第八节地基基础方案及工程治理. .60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分析确定. .60二、地基基础方案... .60第九节基坑支护与降水.. .70第十节结论与建议.. 72
第四章勘察设计大纲... .77
第一节总体实施方案...77一、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77二、勘察方案说明.. .77三、测绘、测量技术方案说明. .79四、设计方案.. .84第二节勘察设计实施要点. .87一、勘察实施要点.. 87二、设计实施要点..92第三节项目设计特点... .103第四节项目重点难点及对策. 103一、项目勘察重点、技术难点. .104二、解决措施... .109
第一节组织管理... .116第二节项目组织结构. 118
一、组织机构管理图.118二、部门职责说明... .118第三节项目组织人员配备情况, 122
第六章工具设备配置计划.. .127
第一节试验检测仪器配备情况.. ..127一、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配备的原则. .127二、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配备的布置.. ..127第二节工具设备配备情况.. .131一、施工主要设备的选用与配置. 131二、主要设备投入计划.. .132三、施工设备的运输、安装.. .132四、施工设备的进场验收.. .133五、施工设备的使用... .133六、施工设备的管理.. 134第三节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工程材料. .135
第七章项目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137
第一节勘察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137一、选址勘察阶段工作.. .137二、初步勘察阶段工作.. .138三、详细勘察阶段工作., .139四、施工勘察工作... .140五、加强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管理.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