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4
第一节项目背景...14第二节项目现状... 3235第四节对项目的理解及需求分析..一、工作内容及要求.. 45二、技术要求... 46三、服务要求... .46
第三节项目概况..45
第二章现场踏勘计划.. 48
第一节现场踏勘总体要求. .48一、目的与作用..48二、工作目标.. 48第二节现场踏勘准备... .49一、准备事项.. .49二、工作组织. 50三、注意事项.. .51第三节现场踏勘时间. 51第四节现场踏勘流程.. .53一、踏勘方式.. .53二、项目现场踏勘主要内容.53
三、现场踏勘记录.. 56四、与业主交流技术要求.. .59第五节现场踏勘制度.. 62
.64第一节服务目标... .64一、控制污染目标., .64二、环境保护目标... .65第二节服务内容.. 66第三节环境评估整体思路. 69一、评估目的和原则.. ..69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70三、评估内容及评估重点.. .78四、评估标准....80五、评估工作过程. .86第四节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88一、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88二、建立专职的环境管理机构. 90三、环境信息公开,引导公众参与,加强环境教育91四、建立ISO14000体系... 91五、引进清洁生产审核制度.. ..92六、导入生态循环经济理念.. .93七、环境影响跟踪评价..94
第三章项目服务方案...
第五节服务承诺.. 100一、项目完成承诺... .100二、项目实施进度承诺. 100三、项目人员承诺... .101四、拟投入的设备承诺.. .104第六节本地化服务...105第七节合理化建议... .109
第四章项目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配备. .111
第一节组织及管理目标..第二节项目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一、项目组织机构...二、岗位职责...第三节人员配备情况..第四节拟投入的技术设备.第五节人员管理制度... .131一、考勤制度...二、请假制度..三、会议制度...四、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五、惩罚措施.. .137六、奖励措施. .139七、培训管理.
112.114114.116.125130132133.135135140
第五章环评工作计划.. .147
第一节工作内容.... .147第二节工作进度安排. .153第三节服务团队组建.. .155一、常驻项目组... .155二、后备技术团队.156三、项目专家库... .156第四节保障措施.. 156一、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157二、计划管理保证措施.. .158三、技术方面保证措施.. 159四、劳力安排保证措施.. .159
第六章本项目难点、重点及对策. .161
第一节本项目存在的问题., 162一、公众参与不足....162二、环境评价制度落后.. 163三、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163四、环保影响评价程序不够严谨. .164第二节本项目问题的解决对策.. 164一、健全环评机制,增强公众的参与度.... ...164二、革新并落实环评制度.. .165三、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166
四、完善环评审批程序化. 167第三节本项目工作重点... .168一、工业园区发展回顾评价. 168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69三、规划协调性分析... .169四、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169五、资源生态环境要素影响分析.. .169六、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70七、三线一单与总量管控.. .170八、结论清单与项目简化... ..170
第七章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 .170
第一节环境空气质量.. .170一、评价因子...171二、监测方案.. 171三、监测结果.....172第二节地表水环境质量. 177一、评价因子.. 177二、监测方案... .178三、监测结果., 185四、评价结论., .186第三节地下水环境质量. .186一、评价因子..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