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办法2010 年.docx

2010,docx,办法,工伤,认定,法律法规
文档页数:5
文档大小:19.97KB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规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工伤认定办法2010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56次部务会议通过,2010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8号公布)

第一条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简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

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 第四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第五条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

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六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第七条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要求,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范围且在

受理时限内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八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 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第九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伤认定中,可以进行以下调查核实工作: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并作出调查笔录:

行政诉讼证据收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调查核实工作的证据收集参照

第十二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对申请人提供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和格式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出具证据部门重新提供.

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四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统筹地

第十五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守有关单位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

(二)为提供情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第十六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七条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定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第十八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

第十九条《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受伤害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断时间或职业病名称、受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

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四)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六)作出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四)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五)作出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加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二十一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

第二十二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送达参照民事法律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条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

第二十四条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保存50

年.

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中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认定工伤决定书》、《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样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颁布的《工伤认定办法》同时废止.

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

(2017年8月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规(2017)13号)公布)

第一条为更好地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促进用人单位做好工伤预防工作,降低工伤事故伤害和职业病的发生率,规范工伤预防费的使用和管理,根据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伤预防费是指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中依法用于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的费用.

第三条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工作由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计生、安全监管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工伤预防费用于下列项目的支出:

(一)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预防宣传:

(二)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预防培训.

第五条在保证工伤保险待遇支付能力和储备金留存的前提下,工伤预防费的使用原则上不得超过统筹地区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的3%.因工伤预防工作需要,经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意,可以适当提高工伤预防费的使用比例.

第六条工伤预防费使用实行预算管理.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工伤预防工作需要,将工伤预防费列入下一年度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具体

预算编制按照预算法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会同财政、卫生计生、安全监管部门以及本辖区内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根据工伤事故伤害、职业病高发的行业、企业、工种、岗位等情况,统筹确定工伤预防的重点领域,并通过适当方式告知社会.

第八条统筹地区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等社会组织根据本地区确定的工伤预防重点领域,于每年工伤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前提出下一年拟开展的工伤预防项目.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绩效目标,向统筹地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报.

第九条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卫生计生、安全监管等部门,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结合本地区工伤预防重点领域和工伤保险等工作重点,以及下一年工伤预防费预算编制情况,统筹考虑工伤预防项目的轻重缓急,于每年10月底前确定纳入下一 年度的

工伤预防项目并向社会公开.

列入计划的工伤预防项目实施周期最长不超过2年.

第十条纳入年度计划的工伤预防实施项目,原则上由提出项目的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等社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等社会组织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直接实施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直接实施的,应当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的,应当参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规定的程序,选择具备相应条件的社会、经济组织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工伤预防服务,并与其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服务协议、服务合同应报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面向社会和中小微企业的工伤预防项目,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安全监管部门参照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从具备相应条件的社会、经济组织以及医疗卫生机构中选择提供工伤预防服务的机构,推动组织项目实施.

参照政府采购法实施的工伤预防项目,其费用低于采购限额标准的,可协议确定服务机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提供工伤预防服务的机构应遵守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备相应条件,且从事相关宣传、培训业务二年以上并具有良好市场信誉:

(二)具备相应的实施工伤预防项目的专业人员:

(三)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和技术手段:

(四)依法应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对确定实施的工伤预防项目,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根据服务协议或者服务合同的约定,向具体实施工伤预防项目的组织支付30%-70%预付款.

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出项目的单位应及时跟踪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保证项目有效进行.

对于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等社会组织直接实施的项目,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第三方中介机构或聘请相关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估验收,形成评估验收报告:对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的,由提出项目的单位或部门通过适当方式组织

评估验收,评估验收报告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评估验收报告作为开展下一年度项目重 要依据.

评估验收合格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余款.具体程序按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工伤保险业务经办管理等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工伤预防项目实施情况和工伤预防费用使用情况,接受参保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四条工伤预防费按本办法规定使用,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的,对相关责任人参照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工伤预防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不符合法律和合同规定、服务质量不高的,三年内不得从事工伤预防项目.

工伤预防服务机构存在欺诈、骗取工伤保险基金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统筹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安全监管等部门应分别对工作场所工伤发生情况、职业病报告情况和安全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定期相互通报基本情况.

第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会同财政、卫生计生和安全监管等行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八条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执 行.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