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GZS 0116-2024 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碳排放量核算.pdf

0116,2024,pdf,ZGZS,组件,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16
文档大小:1.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碳排放量核算

Specific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 forrecycling of demissioned PV Module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与定义 4核算原则..5核算目标与内容6核算方法.7数据8碳排放量核算程序 9结果通报附录A 10附录B.参考文献

前言

规定起草.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工业大学联合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矿治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通复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常州大学、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重庆工商大学、中北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北京中再联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戴铁军、李丹、尚辉良、庄虎梁、张会学、张胜广、杨斌、于志强、魏伟、林军、许忠兴、张建文、宋爽、马林、黄丽君、何亚群、张克、马帅、龚海峰、张文达、朱炳龙、李鑫、李京伟、魏坤霞.

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碳排放量核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碳排放量的核算原则、核算目标与内容、核算方法、数据、核算程序和结果通报.

本文件适用于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利用过程内碳排放量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39753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GB/T24044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3术语与定义

GB/T397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文件.

3.1废弃光伏组件 demissionedPV module

[来源:GB/T39753,有修改]

3.2 碳排放 carbon emission

系统边界内全部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去输出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注:温室气体范围涵盖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3.3 输出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cmission from exported of electricity and heat

回收利用企业自备电厂输出到系统边界之外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GB/T32151.7,有修改]

3.4 收集 collection

废弃光伏组件聚集、分类和整理活动.

[来源:GB/T39753,有修改]

3.5 前处理pretreatment

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将废弃光伏组件进行初级拆卸和解体,以便于处置的活动.

3.6 处置利用 disposal and recycling

程,包含对能量的回收与利用. 对废弃光伏组件进行处理,使其中的零部件能够满足其原来的使用要求或用于其他用途的过

[来源:GB/T39753,有修改]

3.7单元过程unit process

碳排放量核算清单分析中输入和输出数据被量化的最小过程.

3.8 功能单位 function unit

评价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系统边界内碳排放水平的基准单位.

[来源:ISO 14067-2018 3.1.3.7 有修改]

3.9取含准则 cut-off criteria

对与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利用各单元过程相关的物质或能量流的数量或环境影响重要性程度是否被排除在计算范围之外的规定.

3.10碳排放核算报告carbon emission report

记录碳排放量核算系统边界、功能单位、碳源、数据与分配、计算程序、排放总量及排放影响的报告.

4核算原则

4.1全过程原则

核算过程应包含收集、前处理和处置利用等阶段.

4.2一致性原则

核算过程应基于一致性的假设、方法和数据.

4.3准确性原则

活动数据的收集和量化应符合准确、可验证原则,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

5核算目标与内容

5.1核算目标

b)确定系统边界内碳排放对全球暖化的贡献,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 a)识别系统边界内重要的碳排放工序或过程,用于决策:e)向受众通报碳排放量化结果和过程,如碳排放报告等.

核算目标包含下列的一种或几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