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中国建筑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
1.1中国建筑领域基本现状
1.1.1城乡人口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
2023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9.33亿人,农村 人口4.77亿人,城镇化率从2001年的37.7%增长到2023年的66.2%,如图1-1 所示。
10100
80 (Y2) 人口40
20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21 2023(年)0 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城镇化率(右) 图1-1中国逐年人口发展(2001~2023年) 我国城镇化率逐年增长但增速逐步放缓,人口的流动方向从就近的城乡人口迁 移转向更大范围的城市间人口迁移。
根据相关研究,我国省域人口流动,总体格局 依然呈现“西部向东部、北方向南方”流动,但近几年出现中西部省会、中心城市 人口增加的现象。
中西部省份及其省会城市近年在人口流动、经济增长上的变化, 体现了中国区域经济开始向更加协调的方向迈进。
城镇的开发模式也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逐步从增量扩张型转向品质提升 型。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研究所的相关研究,对于典型国家, 城镇化率达到60%后,城市整体框架基本确立,主要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镇开
2中国建筑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 发模式将转向“增量扩张、存量更新并重”模式。
2021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中强调,城市更新应转变城 市开发建设模式,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改造,补 齐城市短板,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活力。
同时严格控制大拆大建现象,原则上 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 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应大于2。
从城镇化持续发展的角 度看,城市如何在实现自身更新的同时避免大拆大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1.2建筑面积 快速城镇化带动建筑业持续发展,我国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
从2007年到 2023年,我国建筑营造速度增长迅速,城乡建筑面积大幅增加。
分阶段来看2007 年至2014年,我国的民用建筑工面积快速增长,2014年至今民用建筑工面积 则逐年缓慢下降。
其中城镇住宅和公共建筑的竣工面积由2014年的36亿㎡²左 右,缓慢回落至2023年的31亿㎡”(图1-2),2023年城镇住宅峻工面积较2022年 下降约10%。
伴随着开工和施工规模的变化,城镇住宅及公共建筑的拆除面积从 2007年的7亿㎡²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16亿m²,后缓慢下降至2023年的12亿 m²左右。
40
10
(亿20 建 30 1520176120212023(年)
■城镇住宅公共建筑■城镇住宅及公共建筑拆除
1.1中国建筑领域基本现状3 校为主,2023年三者峻工面积合计在公共建筑中的占比约66%,其中商场占比 30%,办公建筑占比17%,学校占比19%。
在其余类型中,医院和酒店的占比较 小,分别占6%和3%(图1-3)。
北 医院店 3%
医院6% 学校5%酒店 18%场
24%商场 (a)(b)
图1-3各类公共建筑峻工面积占比(2001年,2023年) (a)2001年:(b)2023年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2023》。
每年大量建筑的峻工使得我国建筑面积的存量不断高速增长,2023年我国建 筑面积总量约716亿m²,其中:城镇住宅建筑面积为331亿m²,农村住宅建筑面 积224亿㎡²,公共建筑面积161亿㎡²,北方城镇供采暖面积173亿m²。
图1-4中国总建筑面积增长趋势(2001~2023年)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CBEEM模型估算结果,模型竣工面积输人为《中国建筑业统计年 鉴20232023》建筑业企业统计口径下数据。
对比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均建筑面积水平,见图1-5,可以发现我国的人 均住宅面积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人均公共建筑面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相
4中国建筑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 对处在低位。
在我国既有公共建筑中,人均办公建筑面积已经较为合理,但人均商 场、医院、学校的面积还相对较低。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商场的规模很难继 续增长,但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类建筑的规模还存在增长空间,因此可能是下一 阶段我国新增公共建筑的主要分项。
此外,其他建筑中包括交通枢纽、文体建筑以 及社区活动场所等,预计在未来也将成为主要发展的公共建筑类型。
08 70
os 40
2) 10 ()22112)2121|22 美国加拿大瑞典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中国韩国印度韩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瑞典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印度 住宅公共建筑
图1-5中外人均建筑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