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108-2025代替GB/T28108-2011
匍匐矢车菊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haponticum repens(L.)Hidalgo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8108-2011《匍匐矢车菊检疫鉴定方法》,与GB/T28108-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1年版的第1章):果”的定义,增加了术语“管状花”(见第3章,2011年版的第2章);更改了“仅器设备"(见第6章,2011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御甸矢车菊分类信息"(见第4章,2011年版的第3章);删除了“实验室检测鉴定”(见2011年版的第6章):(享8集享集)号碑封与封更改了“鉴定方法”(见第9章,2011年版的6.3):更改了“结果判定"(见第10章,2011年版的第8章): 更改了“样本保存和处理”(见第11章,2011年版的第9章);增加了漏芦属分类信息(见附录B);一更改了葡矢车菊形态特征(见附录C,2011年版的附录B和附录C):-增加了匍矢车菊ITS序列扩增及测序信息和实时荧光PCR检测(见附录E和附录F).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福州海关技术中心、银川海关技术中心、山东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银川海关、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二连海关技术中心、防城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晗、杜伟、于文涛、谭静慧、张伟、胡诗瑶、邵秀玲、吴海荣、陆占军、袁淑珍、闫正跃、刘梦娣、张婷、李宗泽.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1年首次发布为GB/T28108-201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葡匐矢车菊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匍匈矢车菊Rhapomricamrepenx(L.)Hidalgo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检疫鉴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匐矢车菊检疫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根状茎rhizome注:变态蒸的一种,节上着生不定根和退化的鳞片叶,鳞片叶叶腋中有腋芽,顶芽和腋芽形成新的地上枝,或继续 从主茎基部伸出,水平方向不断生长,具有节和节间的根状地下茎.形成新的根状基分支.
3.1.2生于花序最外层或下面的苞片. 总苞片phyllary
总苞involucre由多枚总苞片组成,形成一轮或多轮包裹在花序外围的结构.
3. 1.3
3.1.4 总苞片附属物phyllary appendage总苞片顶端或边缘的特殊结构.注:如膜质附属物、芒刺、流苏状锯齿等具体形态因植物种类商异.
3.1.5 管状花tubular corolla花冠中下部连合成管状或简状,上部边缘裂成5裂片(偶见4裂片)的花.
3.1.6 瘦果achene小形、干燥、果皮坚硬、不开裂、内含一粒种子的果实.注:顶部通常有冠毛或其他附属物基部通常与果梗相连.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