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山 西省地方标 准
DB 14/T 851-2025代替DB 14/T 851-2014
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性修复设计规范
Specificaitions for Structural Corrective Design of Highway AsphaltPavement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2规范性引用文件 1范围...3术语和定义4符号.5总体要求6交通量调查,8路面设计... 7路况调查与评价9特殊路段路面设计10路基病害处治设计11排水设计,12交通组织设计.. 10 1013其他设计14设计文件..... 11附录A(规范性)交通量调查. 12附录B(资料性)钻芯取样调查. 17附录C(资料性)排水设施调查记录表 18附录D(资料性)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19附录E(资料性)沥青路面结构性修复设计典型结构组合 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851-2014《公路沥青路面大修设计规范》,与DB14/T851-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3个术语和定义(见3.1、3.4、3.5),更改了2个术语和定义(见3.2、3.3 2014版3.1.6、3.1.7),删除了6个术语和定义(见2014版的3.1.1、3.1.2、3.1.3、3.1.4、3.1.5、3. 1. 8) :
一更改了交通量调查的一般规定(见6.1,2014版的5):
增加了路面结构性损坏评价标准、路面功能性严重丧失评价标准及路面病害成因分析的要求(见7.4.2.37.4.2.4和7.4.3)
一更改了路面设计一般规定(见8.1,2014版的7.1):将“设计路段划分”更改为“设计单元划分”,并增加了设计单元合并原则(见8.2,2014版的7.2):增加了“结构组合设计”8.8,2014版的7.6):
,, 并增加了重交通及以上等级大纵坡路段、连续下坡路段、平面交叉口等特殊路段路面设计要求(见第9章,2014版的第8章):
增加了路表排水困难路段排水设计要求(见11.2.5)
一增加了路缘(边石防腐设计要求(见13.4.1):
一删除了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原则(见2014版的12.3.1):
更改了规范性附录A车辆类型分类、交通量分析方法,并将2014年版的“设计年限内累计当量
一更改了资料性附录B路面钻芯数量及频率(见B.2、B.4,2014版的B.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件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37)归口.
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交通科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智慧、王国安、张涛、孔繁盛、刘伟、张艳聪、王瑞林、杨文江、赵利强、吴焱、白继航、张沁、郭大伟、王琦、张昊.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3月15日首次发布DB14/T851-2014: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性修复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性修复设计的总体要求、交通量调查、路况调查与评价、路面设计、特殊路段路面设计、路基病害处治设计、排水设计、交通组织设计、其他设计及设计文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性修复工程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共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542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T 552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50 公路沥背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40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导则DB 14/T 160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14/T 647 DB 14/T 677 公路源青铺装层层间结合质量技术要求 公路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SHANX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结构性修复
针对沥青路面结构整体或部分发生严重破损或使用功能严重丧失的路段,实施的以修复沥青路面结构病害,恢复路面功能且不低于原有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为目的的养护工程.
3.2
评价单元
评定沥青路面技术状况的最小路段长度.
3.3
设计单元
将具有相似或相近承载力水平、病害类型及交通量情况的评价单元进行合并,形成满足最小施工长度要求的结构性修复路段.
DB 14/T 851-2025
3.4
典型病害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5总体要求
设计单元内出现频率最高或折合破损面积最大的1~3种路面病害类型.
纵坡大于等于4%或纵坡在2%~4%之间且长度大于等于500m的上坡路段.
AADTT--2轴6轮及以上车辆的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ALDFm一m类车辆中i种轴型在j级轴重区间轴重分布系数DDF--方向系数EALFm--m类车辆中非满载车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EALF一一m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EALF 类车辆中满载车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EALFm 类车辆中i种轴型在j级轴重区间当量轴载换算系数RQI RDI 路面车撤深度指数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LDF 车道系数设计车道日平均当量轴次NAm n类车辆中i种轴型的数量NAPT ND 一m类车辆中i种轴型在j级轴重区间的数量 m类车辆中i种轴型的平均轴数NT m类车辆总数PCI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ER m类车辆中非满载车所占的百分比Pm PERm 一m类车辆中i种轴型在j级轴重区间的单轴轴载 m类车辆中满载车所占的百分比Ps 设计轴载PSSI --路面结构强度指数SRI VCDF一一m类车辆类型分布系数 路面抗滑性能指数
5.1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性修复工程应采用两阶段设计,技术简单的可用一阶段设计.
5.2沥青路面结构性修复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
a)充分调查现有路段技术标准、养护信息、交通状况、路面使用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筑路材料,科学分析路面病害形成原因,提出合理的处治设计方案:b)合理利用既有路面结构强度、材料,优先采用路面材料循环利用及节能环保的养护新技术: c)以恢复和提升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为主,统筹兼顾路基、防护、排水、交安等工程的病害处治及改造: